三緘自從離開家鄉,外出訪遊又過去了一個多月。
一天,三緘跟仆人說:“前幾天真是幸運啊,在聚仙觀好好地休息了十多天。
這次路途還是很遙遠,又要辛苦奔波了。但願所遇到的人,都勝過聚仙觀的老道。所住的地方呢,也都勝過聚仙觀的幽雅處。那麽,就不負我這次出來遊道了。”
仆人說:“公子為闡道訪良友,上天必定會全力保佑,住的地方肯定都是越來越好。”
一路上主仆二人很開心地談論著,忽然聽到從鬆樹間發出陣陣濤聲,風徐徐吹來卷起細細鬆葉。
三緘說:“是什麽聲音,從那裏發出來聲音的呢?”
仆人說:“前麵就是萬山疊翠,森森樹林。還有斷臂懸崖,挺拔如削。不知道屬於什麽地界,很是奇怪特別。”
三緘說:“你去查看一下。”
仆人說好的,就離開了三緘。
從平坦的小道一直向西行走,走到大約有數裏遠,遇到一樵夫挑著柴薪走來。
仆人問道:“這裏是什麽地方?”
樵夫說:“這裏叫萬仞山,山上鬆柏特別多,這裏也是仙子常來遊玩的地方。
左邊有光耀洞,右邊有光明洞,前麵有含珠洞,後麵有衲子洞。都是古代仙子修道成仙的地方。
我在山上砍柴,有時聽到漁鼓聲聲,有時聽到言語侃侃。但就是沒有看到過什麽人,所以也就不知道是什麽人居住在這裏。
隻有昨天在光耀洞前,遇到過二位少年洞外聊天,看見我就不說不笑了。我也沒有主動與他們打招唿,估計是仙子吧。
你是要到什麽地方去?是不是想經過此山,然後一路可以遊山玩水。而又不知道要去哪裏,是嗎?”
仆人說:“我是仆人,跟著主人訪遊,信步來到這裏,辨不清東西南北了,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好。剛巧遇到了你,就想問一問。”
樵夫說:“如果向東去,那麽是青氣為主;向南去,那麽是赤帝為城;向西去,那麽是白帝鄉在那兒;向北去,那麽是黑水江在那兒。”
仆人又問:“哪一條路能經過此山的呢?”
樵夫說:“從東而去,就能經過此山。”
仆人把詳細了解來的情況,轉告給了三緘。
三緘聽完覺得還是經過此山走最好,一路上會比較有新鮮感,所以決定向東而行。
仆人阻止說:“山高林茂,必定潛藏著鬼怪。像上次一樣很容易在山中碰到鬼怪。如果再經曆一次驚嚇,是不是很沒有必要。不要不長記性,對嗎?”
三緘說:“我是不怕的。”
仆人不敢再說,跟著主人緩緩從山腳下一直往山上登去。
不久已走了許多山路,轉身向四周望了望,頃刻間已經來到了半山腰。看見一座寺廟,片片瓦頂像平靜的波鱗,金光閃閃,一直照射著整個山林。
三緘喜出望外說:“有這麽好的地方啊,一點不比幽美的聚仙觀差,太讓我賞心悅目了。”
然後興奮地高舉馬鞭,歡欣不已。
不一會兒就來到寺廟前。山門牌坊上雕刻著龍鳳,上麵匾額題著三個大大的金字“靈根寺”。
三緘隨意走進廟中,有一小道童出來阻止,不讓他隨隨便便想進就進。
小道童說:“你是一界凡夫,怎麽可以隨便進入我的仙府?”
三緘說:“我是從遠方來的客人,途中經過此地,想暫時借寶地住一宿,有什麽不可以的嗎?”
小道童說:“你說的也是,等我進去稟告師父,準許了再進。否則貿然進去,豈不壞了本寺的規矩。”
三緘說好,小道童便進去通報。過了一會兒出來說:
“仙子願意收留你,準許你暫時住宿在西廂房。但是其他地方不要亂走動,尤其是不要在私底下去看別人的住宿。”
三緘說:“我哪裏是這種庸俗的人了,別人的住宿亂看,不就跟小偷一樣了嗎?”
小道童說:“也是,你跟著我過來吧。”
三緘主仆二人立即跟隨著進去,徑直來到了西廂房。台階前麵種著數十盆花,微風飄過,香氣沁人心脾。
小道童獻上香茶後,又很客氣地拿出了齋供款待。
主仆用完餐後,小道童說:“廂房裏的床上,鋪著草墊,你們去睡吧。”邊說邊到了廂房,走了進去。
三緘主仆打掃完床鋪後,也就安安心心地睡覺了,不一會兒仆人已進入夢鄉。
三緘卻還在想心思,為了求道又是遠離家鄉,不能在家侍奉高堂盡孝,總有點小抱怨。
曆經艱難困苦,良友始終難以相遇。什麽時候能夠金蘭之結,實現大道同修,不知道又要等多久,總感覺遙遙無期。
胡亂地左思右想著,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夢中的自己走到廂房外,看見數十個小道童手持燈架,後麵跟著二十多位道士,穿著道冠道服,竟然向東而去。
三緘於是暗暗尾隨其後,走到約數十裏的地方。遠遠聽到室內有唱歌的聲音,側耳細細聽了聽,說話聲隱隱約約,聽不清楚在講什麽內容。
三緘此時是想進又不敢進,想退又不能退。
忽然看見一小道童從西而來,驚訝詢問三緘:“你是誰啊?到這裏來有什麽嗎?”
三緘告知小道童,是來求道的。
小道童說:“你想求道,可是不能進去啊。既然今夜來了也是很難得,我也偶爾為之吧。
你可以跟隨著我進去,悄悄地看著,不要有發出聲音來,一定要做到啊。”
三緘高興不已,就跟著小道童走進了大堂內。
隻見大堂內,燈火輝煌,眾道士站在兩旁,好像在等待著什麽。
沒過多久,一扇扇大堂的大門,也都大大地敞開了。
三老道同時跨步走進大堂內,眾道士叩首拜畢。
老道問道:“都來了嗎?”
道士齊聲應答:“來了。”
老道說:“今夜是傳功的最佳良辰吉日,你們先等一會兒,待我登上寶座。
我先用意念來心傳,然後再用話語來言傳。
能心領神會的學生,照樣子趕緊學,這是入道的初級階段。
聽不懂看不明白的人,再等一等時日。等下一次的最佳良辰吉日到來時,我還會傳道給你們的。
你們先要專心致誌,驅除雜念,才能聚氣凝神。大家都過來,認真看著學習。”
眾道士又排了排站立的位置,為了看的更仔細,圍成了一個大大的圈。
隻見三老道不急不慢,一位坐在鐵鼎中,一位坐在鐵鼎左,一位坐在鐵鼎右。
靜坐片刻,鼎中老道麵孔忽然長出了毛發。
三緘暗暗驚訝:“老道傳功,為什麽會毛發長滿麵孔?”
還沒等他想明白,老道又化成了一隻猿,在鼎中跳舞。
然而鼎中凹進去的地方很淺,完全不能讓他盡興舞蹈。於是幹脆從鼎中跳了出來,在東廂邊跳得旋轉不停。
左邊一老道化成了一美女,手捧瑤琴,聲音嫋嫋。猿看的依依不舍,不停地躥到美女身邊去戲嬉。
美女不堪他的幹擾,倒在地上化成了一石缸,缸內酒氣飄香。
猿見了饞的低下頭,貪婪地猛吸起來。一直喝到醉醺醺,眼神撲朔迷離。不一會兒,酒缸化為烏有,猿又繼續跳舞作樂。
右邊一老道化成金銀財寶,猿看見了就去撿,高興得喜不自勝。
廂房外來了一巨人,與猿爭來搶去,互相絲毫不肯放手示弱。猿很不服氣,於是繼續互相格鬥。
這樣大打出手相互鬥了許久,巨人有些力不從心,打算著如何逃走。隻是被猿一腳飛來,就把巨人踢倒,瞬間化為一老道。
猿然後迴到鼎中,也恢複了本來模樣。
眾道士說:“師父的傳功方法,展示的活靈活現,但終究還是不知道猿是代表什麽物?”
鼎內老道說:“猿者,是心之所化。想入大道,首先要把心猿係牢。心猿安穩了,看見酒色也就不會貪戀。如果遇到財氣也不貪,鎮靜如山,那麽就是進入了大道。
所以,我用具體的行為來演示給你們看,就是能把抽像的概念變成具體事物來講,容易讓你們理解。
大凡心思一亂,就是有外緣來幹擾。道,本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心存什麽,道就存什麽。若不去約束自己的這顆心,那麽就會受到外緣的幹擾。
所有學問的道,求的就是心。這是事物的根源,起決定的作用。”
說罷,眾道士退到後麵。
老道忽然看見三緘問道:“你肩負闡道的重任,來到學道的道場,我傳的功法也讓你看見了,也是你的緣。”
三緘剛想再進一步問問,老道啞然一聲,突然就不見了。
原來是從夢中醒來,抬頭看了看,仍然在光耀洞中。主仆還躺在同一張鋪上,正睡得香甜。
三緘連忙叫醒仆人起來,整理好行李,繞著山道繼續前行。
一天,三緘跟仆人說:“前幾天真是幸運啊,在聚仙觀好好地休息了十多天。
這次路途還是很遙遠,又要辛苦奔波了。但願所遇到的人,都勝過聚仙觀的老道。所住的地方呢,也都勝過聚仙觀的幽雅處。那麽,就不負我這次出來遊道了。”
仆人說:“公子為闡道訪良友,上天必定會全力保佑,住的地方肯定都是越來越好。”
一路上主仆二人很開心地談論著,忽然聽到從鬆樹間發出陣陣濤聲,風徐徐吹來卷起細細鬆葉。
三緘說:“是什麽聲音,從那裏發出來聲音的呢?”
仆人說:“前麵就是萬山疊翠,森森樹林。還有斷臂懸崖,挺拔如削。不知道屬於什麽地界,很是奇怪特別。”
三緘說:“你去查看一下。”
仆人說好的,就離開了三緘。
從平坦的小道一直向西行走,走到大約有數裏遠,遇到一樵夫挑著柴薪走來。
仆人問道:“這裏是什麽地方?”
樵夫說:“這裏叫萬仞山,山上鬆柏特別多,這裏也是仙子常來遊玩的地方。
左邊有光耀洞,右邊有光明洞,前麵有含珠洞,後麵有衲子洞。都是古代仙子修道成仙的地方。
我在山上砍柴,有時聽到漁鼓聲聲,有時聽到言語侃侃。但就是沒有看到過什麽人,所以也就不知道是什麽人居住在這裏。
隻有昨天在光耀洞前,遇到過二位少年洞外聊天,看見我就不說不笑了。我也沒有主動與他們打招唿,估計是仙子吧。
你是要到什麽地方去?是不是想經過此山,然後一路可以遊山玩水。而又不知道要去哪裏,是嗎?”
仆人說:“我是仆人,跟著主人訪遊,信步來到這裏,辨不清東西南北了,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好。剛巧遇到了你,就想問一問。”
樵夫說:“如果向東去,那麽是青氣為主;向南去,那麽是赤帝為城;向西去,那麽是白帝鄉在那兒;向北去,那麽是黑水江在那兒。”
仆人又問:“哪一條路能經過此山的呢?”
樵夫說:“從東而去,就能經過此山。”
仆人把詳細了解來的情況,轉告給了三緘。
三緘聽完覺得還是經過此山走最好,一路上會比較有新鮮感,所以決定向東而行。
仆人阻止說:“山高林茂,必定潛藏著鬼怪。像上次一樣很容易在山中碰到鬼怪。如果再經曆一次驚嚇,是不是很沒有必要。不要不長記性,對嗎?”
三緘說:“我是不怕的。”
仆人不敢再說,跟著主人緩緩從山腳下一直往山上登去。
不久已走了許多山路,轉身向四周望了望,頃刻間已經來到了半山腰。看見一座寺廟,片片瓦頂像平靜的波鱗,金光閃閃,一直照射著整個山林。
三緘喜出望外說:“有這麽好的地方啊,一點不比幽美的聚仙觀差,太讓我賞心悅目了。”
然後興奮地高舉馬鞭,歡欣不已。
不一會兒就來到寺廟前。山門牌坊上雕刻著龍鳳,上麵匾額題著三個大大的金字“靈根寺”。
三緘隨意走進廟中,有一小道童出來阻止,不讓他隨隨便便想進就進。
小道童說:“你是一界凡夫,怎麽可以隨便進入我的仙府?”
三緘說:“我是從遠方來的客人,途中經過此地,想暫時借寶地住一宿,有什麽不可以的嗎?”
小道童說:“你說的也是,等我進去稟告師父,準許了再進。否則貿然進去,豈不壞了本寺的規矩。”
三緘說好,小道童便進去通報。過了一會兒出來說:
“仙子願意收留你,準許你暫時住宿在西廂房。但是其他地方不要亂走動,尤其是不要在私底下去看別人的住宿。”
三緘說:“我哪裏是這種庸俗的人了,別人的住宿亂看,不就跟小偷一樣了嗎?”
小道童說:“也是,你跟著我過來吧。”
三緘主仆二人立即跟隨著進去,徑直來到了西廂房。台階前麵種著數十盆花,微風飄過,香氣沁人心脾。
小道童獻上香茶後,又很客氣地拿出了齋供款待。
主仆用完餐後,小道童說:“廂房裏的床上,鋪著草墊,你們去睡吧。”邊說邊到了廂房,走了進去。
三緘主仆打掃完床鋪後,也就安安心心地睡覺了,不一會兒仆人已進入夢鄉。
三緘卻還在想心思,為了求道又是遠離家鄉,不能在家侍奉高堂盡孝,總有點小抱怨。
曆經艱難困苦,良友始終難以相遇。什麽時候能夠金蘭之結,實現大道同修,不知道又要等多久,總感覺遙遙無期。
胡亂地左思右想著,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夢中的自己走到廂房外,看見數十個小道童手持燈架,後麵跟著二十多位道士,穿著道冠道服,竟然向東而去。
三緘於是暗暗尾隨其後,走到約數十裏的地方。遠遠聽到室內有唱歌的聲音,側耳細細聽了聽,說話聲隱隱約約,聽不清楚在講什麽內容。
三緘此時是想進又不敢進,想退又不能退。
忽然看見一小道童從西而來,驚訝詢問三緘:“你是誰啊?到這裏來有什麽嗎?”
三緘告知小道童,是來求道的。
小道童說:“你想求道,可是不能進去啊。既然今夜來了也是很難得,我也偶爾為之吧。
你可以跟隨著我進去,悄悄地看著,不要有發出聲音來,一定要做到啊。”
三緘高興不已,就跟著小道童走進了大堂內。
隻見大堂內,燈火輝煌,眾道士站在兩旁,好像在等待著什麽。
沒過多久,一扇扇大堂的大門,也都大大地敞開了。
三老道同時跨步走進大堂內,眾道士叩首拜畢。
老道問道:“都來了嗎?”
道士齊聲應答:“來了。”
老道說:“今夜是傳功的最佳良辰吉日,你們先等一會兒,待我登上寶座。
我先用意念來心傳,然後再用話語來言傳。
能心領神會的學生,照樣子趕緊學,這是入道的初級階段。
聽不懂看不明白的人,再等一等時日。等下一次的最佳良辰吉日到來時,我還會傳道給你們的。
你們先要專心致誌,驅除雜念,才能聚氣凝神。大家都過來,認真看著學習。”
眾道士又排了排站立的位置,為了看的更仔細,圍成了一個大大的圈。
隻見三老道不急不慢,一位坐在鐵鼎中,一位坐在鐵鼎左,一位坐在鐵鼎右。
靜坐片刻,鼎中老道麵孔忽然長出了毛發。
三緘暗暗驚訝:“老道傳功,為什麽會毛發長滿麵孔?”
還沒等他想明白,老道又化成了一隻猿,在鼎中跳舞。
然而鼎中凹進去的地方很淺,完全不能讓他盡興舞蹈。於是幹脆從鼎中跳了出來,在東廂邊跳得旋轉不停。
左邊一老道化成了一美女,手捧瑤琴,聲音嫋嫋。猿看的依依不舍,不停地躥到美女身邊去戲嬉。
美女不堪他的幹擾,倒在地上化成了一石缸,缸內酒氣飄香。
猿見了饞的低下頭,貪婪地猛吸起來。一直喝到醉醺醺,眼神撲朔迷離。不一會兒,酒缸化為烏有,猿又繼續跳舞作樂。
右邊一老道化成金銀財寶,猿看見了就去撿,高興得喜不自勝。
廂房外來了一巨人,與猿爭來搶去,互相絲毫不肯放手示弱。猿很不服氣,於是繼續互相格鬥。
這樣大打出手相互鬥了許久,巨人有些力不從心,打算著如何逃走。隻是被猿一腳飛來,就把巨人踢倒,瞬間化為一老道。
猿然後迴到鼎中,也恢複了本來模樣。
眾道士說:“師父的傳功方法,展示的活靈活現,但終究還是不知道猿是代表什麽物?”
鼎內老道說:“猿者,是心之所化。想入大道,首先要把心猿係牢。心猿安穩了,看見酒色也就不會貪戀。如果遇到財氣也不貪,鎮靜如山,那麽就是進入了大道。
所以,我用具體的行為來演示給你們看,就是能把抽像的概念變成具體事物來講,容易讓你們理解。
大凡心思一亂,就是有外緣來幹擾。道,本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心存什麽,道就存什麽。若不去約束自己的這顆心,那麽就會受到外緣的幹擾。
所有學問的道,求的就是心。這是事物的根源,起決定的作用。”
說罷,眾道士退到後麵。
老道忽然看見三緘問道:“你肩負闡道的重任,來到學道的道場,我傳的功法也讓你看見了,也是你的緣。”
三緘剛想再進一步問問,老道啞然一聲,突然就不見了。
原來是從夢中醒來,抬頭看了看,仍然在光耀洞中。主仆還躺在同一張鋪上,正睡得香甜。
三緘連忙叫醒仆人起來,整理好行李,繞著山道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