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煙石城兩座翁城後各自擁有一段百丈道路,百丈之後道路合二為一,化作一條寬敞筆直的中軸青石路,這條穿過內外城之間的河道,穿過城主府,抵達中央的七重檀木塔,而後一往無前直達東城城門處。青石道路兩旁是規劃整齊的店樓,衣食住行一應俱全。城外城牆筆直有方,如有刀斧修整,城內更是嚴整有秩,卻又不全然拘泥於形式。/p
十年前火災的確毀去了不少建築,整座城池約莫有半數房屋坍塌燒毀,淪為瓦礫和灰燼,隻是本該從此緩慢消亡的城池,在新城主的到來後儼然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那位白衣城主重整秩序後,更是以此為契機進行大刀闊斧的重整擴建,拆除廢墟殘樓、遷房換地、開挖內城河道等,逐漸將整個城池打造成九縱九橫之格局,一眼望去建築集聚成群落,規劃整齊,或是緊湊林立、人來人往所彰顯出的繁華擁擠,或是高樓院落、坐擁石獅躍然而起大氣磅礴。如此經世策法頗有大家風範,難怪乎中原諸州來人也是嘖嘖稱歎,驚羨不已。/p
煙石城中建築內外皆是青石壘砌而成,這種淡青之中帶有黑色紋絡的石料號稱青紋岡,取自於西部山脈幾十裏開外的青雲山,無數年前的築城人整整采掘了半數的山體石料加以築城,城池掛匾之時西部那座少有的鮮活青峰徹底失去了原貌,更是適時倒塌,為後來的煙石城貢獻了無量的石料。西城牆外的一整麵牆石盡皆來此,城主發令新建的翁城原材亦是來自那裏,若是再迴到那處青山倒塌處,可見一座座大小不一的采石窟,有無數人如同螞蟻蜜蜂般在其中辛勤的勞作。/p
一座青山倒下,卻是以另一種形態存續,從無數年前,到近十年前,再到現今的采石匠。/p
歲月流轉之下物換星移,舊物祛除,迎來新物,而在新事物生滅的同時自然也有一些古老的經典事物流傳了下來。街道的盡頭這一座敞露的茶湯坊便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事物之一,傳承有千年之久,堪稱是一塊記錄有煙石城數千年風霜沉浮的活化石,可以想象一座普普通通的茶湯坊曆經地震火災等大小災劫而不滅,慣看風霜春雨萬個日夜依然矗立在西城門附近,不可不稱得上是一場奇跡。/p
店家無名,卻是聞名於整個煙石城,往來路過此地之人無論寒暑春秋必然會選擇來此一趟,解渴去乏尚在其次,隻為品茶那一碗香濃的滾燙茶湯,久而久之這座無匾牌、無店名的千年老字號便成了一塊金字招牌,更有好事者將近年來西城區域的繁榮歸結於它,可見這座古樸店坊在煙石城民眾心中的份量。/p
這一日剛剛進城,洛辰和李老爹便發現了獨坐茶湯坊一角的花娘,此時花娘正低著頭仔細穿針縫紉鞋幫,鞋底是中原傳來的棗紅軟木,質地堅韌輕盈,軟木上方有足足半寸厚千層布底,匆匆一看可見細密穿行的針腳,直叫人頭暈眼花,花娘右手撚針反複穿透層底與鞋幫,拉長棉線暗施巧勁收緊貼合處,約莫四次後便會用針掠過頭頂烏發,如此反複,神情格外真摯細致。/p
雖說茶湯坊許久以來皆是露天搭建,卻也並非是四根柱子撐著一頂草頂,南北西東四下通風的簡陋景象。前方店坊四角立柱皆是合抱古木,是為堅固耐腐的龍理巨木,據記載當初乃是采自於南方深處的九曲蒼龍山脈,店坊頂部置有數十根橫梁和斜梁,同樣是出自九曲蒼龍古脈,不過卻是另一種名為黑色凝脂的奇木,兩者相互契合連接,架構起茶湯坊的頂上,隻是這數十根黑色凝脂掩映在下方的頂板和霧氣中,隻有入夜之後餘火散盡後才能勉強可見。/p
基本上入冬之後,店坊主家便會在四角龍理立柱周圍豎起一圈半人高的籬垛,並且在八大方位各自留下進出草編垂簾,在抵禦橫吹腿腳的寒風的同時也不妨礙到往來人士。籬垛外麵邊緣種植有寒暑兩葉蘿,此種藤類植物根莖粗壯,耐冷熱冰火,蘿葉遇熱收縮蜷曲,連卷如針,受熱則舒展伸張,肥厚碧綠。這種時節,寒暑兩葉蘿滿滿當當爬遍了整個籬垛外壁,一葉遮蔽一葉,一葉壓蓋一葉,層層疊疊如同魚鱗水紋般緊然有序,使得遠處之人看過來隻見一片碧綠,若是圍繞一圈走動後更是驚覺如有綠色鱗龍蟄伏,不見首尾。/p
籬垛之上針生長有寒暑兩葉蘿,不過受蒸騰熱氣的緣故蘿葉蜷縮成針狀,店家別出心載的選擇以圈繞手法將之編織成圓型刺球,以此為身形的遮擋物,幾息之後李敢當兩人已經出現在籬垛之外,一副鬼鬼祟祟模樣,好在茶坊內人聲鼎沸,送茶小廝往返穿梭,並未有人注意到這一對行為唐突不明之人。/p
靠近些,依然沉埋於手上女紅的花娘並未注意到近在身前的老少兩人,其實三人相隔不過是一座籬垛的距離,以及一顆圓形刺球。/p
洛辰視線中,花娘撚針穿空、頂針抽線一氣嗬成,右手反複繞轉舒揚,原本普普通通的舉動到了花娘手中都會變得鮮活動人。/p
靠近的茶桌上有一座特質的小火爐,矮平火爐上平放有一口暗褐色砂鍋,不見鍋中之物,隻是莫名的酸辣味道飄蕩四周,這令李敢當與洛辰齊齊一震,停下腳步雙眼頓時露出陶醉神態,嗯,不錯,還是那種麵的味道,煙石城有舊物消亡許多,卻仍舊有好幾樣逐漸成為這座邊緣小城的瑰寶,眼前茶湯坊是其中一座,而另一處好巧不巧正是南亭街八十八號的柳家婆婆麵,洛辰家是八十七號,兩者毗鄰,而當茶湯坊與柳家婆婆麵相遇,則會誕生另一種瑰寶,也便是擺放在茶桌上的妙物。/p
看見此物,李敢當兩人也就知曉了花娘為何會出現在此地,其中固然有等待他們兩人的原因,同樣也有送來婆婆麵的緣故。/p
一碗麵再窮盡極限美味隻是人間之物而已,還不足以令洛辰兩人如同醉酒般沉浸在原地,然而正當兩人壓住喜悅好幾息後,擁有這座茶湯坊的主人家端著竹編筐走向桌椅旁,女店主約莫半老年紀,布衣裙茬,蓬的一聲輕響將竹編筐放置在茶桌上,於此同時花娘驟然太頭,女店主朝著花娘挑了挑眉,雙眸更是斜視外麵,這一幕落在外人眼中的挑眉弄眼、或者說是眉目傳情之下,花娘下意識的點下頭,隨即轉頭看向女店主指引的方向,正好瞧見了近在身前正躬身如靈貓的兩人。/p
洛辰受製於背負的包裹並未有太大動作,隻是取了書卷紙張貼附臉上成為陰陽半麵白妝,而李老爹卻是躬身如弓,踮腳躡行,雙手懸浮在身前做張牙舞爪狀,額頭、眉角、嘴角以及下巴處十數張紙條肆意飛揚。/p
這-/p
花娘先是哭笑不得,辛虧她之前跟店長有過交代,否則真有可能被這一幕嚇一跳。而在見到洛辰身後橫放近乎兩人高的包裹後立刻眉梢倒豎,再看向身旁渾無穩重的李敢當,渾身上下沒有負重,唯有它物還是那十多根撕扯出來的紙張長條。/p
花娘不由得激怒起來,驀地起身將放置在膝蓋上的籮筐重重摔在桌上,三隻鞋子蹦的竄起又落下。她握住手中棉靴轉身便砸向李敢當,怒罵道:“辰兒自打來了以後就沒有享受到多少,整天跟著你入山打獵挨餓受凍,現在就連重物也要他背著,我看你不是越老越不正經,而是比年輕時候更是貪樂惡劣,就知道欺負小辰兒。”/p
棉靴擦著李敢當頭部飛了出去,帶走了幾根長條,露出後方一臉驚愕哭喪的臉龐。得了,又要被追著打了。/p
花娘隨手拿起已經完成的棉靴,轉身穿過垂簾追著李老爹便做打狀,而後者隻是一昧的閃躲,高舉雙臂護住頭頂,急切道:“別打別打,知錯知錯,這就去接過包裹。”/p
“現在想到接過去,之前幹嘛去了!我今天要是不順道過來瞧瞧,真要被你給蒙蔽了過去。”/p
啪的一聲棉靴底結實砸在李敢當的手臂上,接著又是幾下往臉上招唿,最後一下可算是晃過了抵擋的手臂,花娘全力撲殺下去,臉色嚴肅,就仿佛手上之物不是棉靴,而是一柄鋒利的長刀,隻是最後時刻李敢當身子一斜左手迴落提前擋住了‘世間第一等武器’,進而反手握住棉靴向外一推,露出一張狼狽中帶著苦笑的臉龐。/p
花娘頓時心一軟,李敢當卻是神情一變,笑道:“沒打著。”/p
花娘眼神一凜,怒氣如流瀑倒卷衝頂而去,抬腳便是一踹。/p
···/p
洛辰第一時間取下覆麵半截的紙張,看著花娘一路打著李老爹直到遠處,隨後默默走進茶湯坊來到木桌前,前方,店長正在用一種別有深意的目光看著洛辰,笑靨如花。/p
洛辰朝著店長真誠的笑道:“黃姐姐,你又變漂亮了。”/p
茶湯坊傳承千年之久,坊間無名,但是傳承手藝之人一直為黃姓女子,而眼前的女子便是當代掌門人黃惜桐,年近三十而未嫁娶。/p
黃棲桐眼裏一亮,順勢摟住洛辰便往懷裏送,一手箍住後頸,一手不斷撩、亂他的頭發,開心道:“小鬼頭就是嘴甜,甜言蜜語張口即來,長大了那還得了,一準兒是個沾花惹草的花心貨,唉,隻可惜可憐的李大叔,這輩子都栽在了花娘的手上。”/p
黃棲桐抬頭瞧了瞧遠處兩道波折不斷的兩人,心生感慨道,好像是想到了什麽,隨後驟然放開懷中的少年,道:“他們去鬧騰吧,每次喜重逢總是跟仇人見麵似的打打鬧鬧。咱們先來吃麵,忙活了大半日,總該是有些許休息的時間。”/p
說話間她取出竹編筐裏的碗筷,並以濕布裹住砂鍋蓋柄側開一角,頓時熱氣蓬發,蒸騰滾滾,一股混雜著濃鬱香味的氣浪衝了出來,同時擴散至周圍。/p
“謝謝黃老板。”/p
蓬!/p
“叫惜桐姐,估摸著你們在大山裏也吃不上幾口這種熱乎乎的麵食,那些烤肉野果吃多了總會顯得粗糙了些,花姨給你們準備的幹糧也是如此。”/p
“嗯,謝謝惜桐姐。”/p
洛辰與黃棲桐相識於南亭街,更是有過救命之恩。當年年幼的他被李敢當帶迴,不久之後便重傷複發臥床不起,氣息衰弱昏迷數日,城中名醫盡皆束手無策,而正是眼前這位女子在取麵之餘順道拜訪,查看了他片刻後送了一些糖丸,這才使得其身體逐漸恢複過來,後來他才知曉那些糖丸不僅僅是氣血補品那麽簡單,是一種名為升靈丹。/p
後來由於此事,李老爹與花娘兩人在年初便帶上洛辰前來此地拜年,亦是圍人情。那時恰逢茶湯坊火熱繁忙,李老爹兩人二話沒說便上手幫忙,連帶著洛辰也成為年齡最的青衣小廝,活計一直從早到晚,從初三到十五,最後以一場極為豐盛內席結束,現在想想那一年算是一場別有意思的豐年記事。一迴生,二迴熟,將心比心,數年下來,洛辰對此地也算的上是極為熟識,而眼前女子也是尤為可親,各自成為對方的第二個家人。/p
青石路對麵是一座六角亭,高三丈,攢尖頂,一般用作商販歇腳、離人送別之地,然而今日角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景象。麵向青石路的雁瓦邊緣處一位紅衣女子正懸垂雙腿,懷兜著一本書卷,側著頭百無聊賴的將坊中景象盡收眼底。/p
人來人往不自覺的抬頭看過去,目光火熱,也有許多人露出憂心神色,生怕那紅衣如火的菇涼家一個不小心跌落下來。/p
也有好心人試圖偷偷從後方攀爬上角亭簷瓦上,隻是距離太高動作不方便,生怕弄出太大聲音驚嚇到那人,屆時因此而摔落可就釀成慘案。最終有人尋來一張木梯貼靠在後方準備爬上去,隻是被數人所攔下,而出麵攔下之人正是清平司韓錄為等繡虎之人。/p
正在洛辰大塊朵頤之時,惜桐姐忽然轉頭看了看道路深處的繁忙景象,隨後又抬頭看向對麵亭上的紅衣女子,沉思片刻後最終將視線放在洛辰身上。/p
洛辰放下碗筷,看向黃棲桐姐,兩人同時出口。/p
“找你的?”/p
“找你的?”/p
/p
煙石城兩座翁城後各自擁有一段百丈道路,百丈之後道路合二為一,化作一條寬敞筆直的中軸青石路,這條穿過內外城之間的河道,穿過城主府,抵達中央的七重檀木塔,而後一往無前直達東城城門處。青石道路兩旁是規劃整齊的店樓,衣食住行一應俱全。城外城牆筆直有方,如有刀斧修整,城內更是嚴整有秩,卻又不全然拘泥於形式。/p
十年前火災的確毀去了不少建築,整座城池約莫有半數房屋坍塌燒毀,淪為瓦礫和灰燼,隻是本該從此緩慢消亡的城池,在新城主的到來後儼然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那位白衣城主重整秩序後,更是以此為契機進行大刀闊斧的重整擴建,拆除廢墟殘樓、遷房換地、開挖內城河道等,逐漸將整個城池打造成九縱九橫之格局,一眼望去建築集聚成群落,規劃整齊,或是緊湊林立、人來人往所彰顯出的繁華擁擠,或是高樓院落、坐擁石獅躍然而起大氣磅礴。如此經世策法頗有大家風範,難怪乎中原諸州來人也是嘖嘖稱歎,驚羨不已。/p
煙石城中建築內外皆是青石壘砌而成,這種淡青之中帶有黑色紋絡的石料號稱青紋岡,取自於西部山脈幾十裏開外的青雲山,無數年前的築城人整整采掘了半數的山體石料加以築城,城池掛匾之時西部那座少有的鮮活青峰徹底失去了原貌,更是適時倒塌,為後來的煙石城貢獻了無量的石料。西城牆外的一整麵牆石盡皆來此,城主發令新建的翁城原材亦是來自那裏,若是再迴到那處青山倒塌處,可見一座座大小不一的采石窟,有無數人如同螞蟻蜜蜂般在其中辛勤的勞作。/p
一座青山倒下,卻是以另一種形態存續,從無數年前,到近十年前,再到現今的采石匠。/p
歲月流轉之下物換星移,舊物祛除,迎來新物,而在新事物生滅的同時自然也有一些古老的經典事物流傳了下來。街道的盡頭這一座敞露的茶湯坊便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事物之一,傳承有千年之久,堪稱是一塊記錄有煙石城數千年風霜沉浮的活化石,可以想象一座普普通通的茶湯坊曆經地震火災等大小災劫而不滅,慣看風霜春雨萬個日夜依然矗立在西城門附近,不可不稱得上是一場奇跡。/p
店家無名,卻是聞名於整個煙石城,往來路過此地之人無論寒暑春秋必然會選擇來此一趟,解渴去乏尚在其次,隻為品茶那一碗香濃的滾燙茶湯,久而久之這座無匾牌、無店名的千年老字號便成了一塊金字招牌,更有好事者將近年來西城區域的繁榮歸結於它,可見這座古樸店坊在煙石城民眾心中的份量。/p
這一日剛剛進城,洛辰和李老爹便發現了獨坐茶湯坊一角的花娘,此時花娘正低著頭仔細穿針縫紉鞋幫,鞋底是中原傳來的棗紅軟木,質地堅韌輕盈,軟木上方有足足半寸厚千層布底,匆匆一看可見細密穿行的針腳,直叫人頭暈眼花,花娘右手撚針反複穿透層底與鞋幫,拉長棉線暗施巧勁收緊貼合處,約莫四次後便會用針掠過頭頂烏發,如此反複,神情格外真摯細致。/p
雖說茶湯坊許久以來皆是露天搭建,卻也並非是四根柱子撐著一頂草頂,南北西東四下通風的簡陋景象。前方店坊四角立柱皆是合抱古木,是為堅固耐腐的龍理巨木,據記載當初乃是采自於南方深處的九曲蒼龍山脈,店坊頂部置有數十根橫梁和斜梁,同樣是出自九曲蒼龍古脈,不過卻是另一種名為黑色凝脂的奇木,兩者相互契合連接,架構起茶湯坊的頂上,隻是這數十根黑色凝脂掩映在下方的頂板和霧氣中,隻有入夜之後餘火散盡後才能勉強可見。/p
基本上入冬之後,店坊主家便會在四角龍理立柱周圍豎起一圈半人高的籬垛,並且在八大方位各自留下進出草編垂簾,在抵禦橫吹腿腳的寒風的同時也不妨礙到往來人士。籬垛外麵邊緣種植有寒暑兩葉蘿,此種藤類植物根莖粗壯,耐冷熱冰火,蘿葉遇熱收縮蜷曲,連卷如針,受熱則舒展伸張,肥厚碧綠。這種時節,寒暑兩葉蘿滿滿當當爬遍了整個籬垛外壁,一葉遮蔽一葉,一葉壓蓋一葉,層層疊疊如同魚鱗水紋般緊然有序,使得遠處之人看過來隻見一片碧綠,若是圍繞一圈走動後更是驚覺如有綠色鱗龍蟄伏,不見首尾。/p
籬垛之上針生長有寒暑兩葉蘿,不過受蒸騰熱氣的緣故蘿葉蜷縮成針狀,店家別出心載的選擇以圈繞手法將之編織成圓型刺球,以此為身形的遮擋物,幾息之後李敢當兩人已經出現在籬垛之外,一副鬼鬼祟祟模樣,好在茶坊內人聲鼎沸,送茶小廝往返穿梭,並未有人注意到這一對行為唐突不明之人。/p
靠近些,依然沉埋於手上女紅的花娘並未注意到近在身前的老少兩人,其實三人相隔不過是一座籬垛的距離,以及一顆圓形刺球。/p
洛辰視線中,花娘撚針穿空、頂針抽線一氣嗬成,右手反複繞轉舒揚,原本普普通通的舉動到了花娘手中都會變得鮮活動人。/p
靠近的茶桌上有一座特質的小火爐,矮平火爐上平放有一口暗褐色砂鍋,不見鍋中之物,隻是莫名的酸辣味道飄蕩四周,這令李敢當與洛辰齊齊一震,停下腳步雙眼頓時露出陶醉神態,嗯,不錯,還是那種麵的味道,煙石城有舊物消亡許多,卻仍舊有好幾樣逐漸成為這座邊緣小城的瑰寶,眼前茶湯坊是其中一座,而另一處好巧不巧正是南亭街八十八號的柳家婆婆麵,洛辰家是八十七號,兩者毗鄰,而當茶湯坊與柳家婆婆麵相遇,則會誕生另一種瑰寶,也便是擺放在茶桌上的妙物。/p
看見此物,李敢當兩人也就知曉了花娘為何會出現在此地,其中固然有等待他們兩人的原因,同樣也有送來婆婆麵的緣故。/p
一碗麵再窮盡極限美味隻是人間之物而已,還不足以令洛辰兩人如同醉酒般沉浸在原地,然而正當兩人壓住喜悅好幾息後,擁有這座茶湯坊的主人家端著竹編筐走向桌椅旁,女店主約莫半老年紀,布衣裙茬,蓬的一聲輕響將竹編筐放置在茶桌上,於此同時花娘驟然太頭,女店主朝著花娘挑了挑眉,雙眸更是斜視外麵,這一幕落在外人眼中的挑眉弄眼、或者說是眉目傳情之下,花娘下意識的點下頭,隨即轉頭看向女店主指引的方向,正好瞧見了近在身前正躬身如靈貓的兩人。/p
洛辰受製於背負的包裹並未有太大動作,隻是取了書卷紙張貼附臉上成為陰陽半麵白妝,而李老爹卻是躬身如弓,踮腳躡行,雙手懸浮在身前做張牙舞爪狀,額頭、眉角、嘴角以及下巴處十數張紙條肆意飛揚。/p
這-/p
花娘先是哭笑不得,辛虧她之前跟店長有過交代,否則真有可能被這一幕嚇一跳。而在見到洛辰身後橫放近乎兩人高的包裹後立刻眉梢倒豎,再看向身旁渾無穩重的李敢當,渾身上下沒有負重,唯有它物還是那十多根撕扯出來的紙張長條。/p
花娘不由得激怒起來,驀地起身將放置在膝蓋上的籮筐重重摔在桌上,三隻鞋子蹦的竄起又落下。她握住手中棉靴轉身便砸向李敢當,怒罵道:“辰兒自打來了以後就沒有享受到多少,整天跟著你入山打獵挨餓受凍,現在就連重物也要他背著,我看你不是越老越不正經,而是比年輕時候更是貪樂惡劣,就知道欺負小辰兒。”/p
棉靴擦著李敢當頭部飛了出去,帶走了幾根長條,露出後方一臉驚愕哭喪的臉龐。得了,又要被追著打了。/p
花娘隨手拿起已經完成的棉靴,轉身穿過垂簾追著李老爹便做打狀,而後者隻是一昧的閃躲,高舉雙臂護住頭頂,急切道:“別打別打,知錯知錯,這就去接過包裹。”/p
“現在想到接過去,之前幹嘛去了!我今天要是不順道過來瞧瞧,真要被你給蒙蔽了過去。”/p
啪的一聲棉靴底結實砸在李敢當的手臂上,接著又是幾下往臉上招唿,最後一下可算是晃過了抵擋的手臂,花娘全力撲殺下去,臉色嚴肅,就仿佛手上之物不是棉靴,而是一柄鋒利的長刀,隻是最後時刻李敢當身子一斜左手迴落提前擋住了‘世間第一等武器’,進而反手握住棉靴向外一推,露出一張狼狽中帶著苦笑的臉龐。/p
花娘頓時心一軟,李敢當卻是神情一變,笑道:“沒打著。”/p
花娘眼神一凜,怒氣如流瀑倒卷衝頂而去,抬腳便是一踹。/p
···/p
洛辰第一時間取下覆麵半截的紙張,看著花娘一路打著李老爹直到遠處,隨後默默走進茶湯坊來到木桌前,前方,店長正在用一種別有深意的目光看著洛辰,笑靨如花。/p
洛辰朝著店長真誠的笑道:“黃姐姐,你又變漂亮了。”/p
茶湯坊傳承千年之久,坊間無名,但是傳承手藝之人一直為黃姓女子,而眼前的女子便是當代掌門人黃惜桐,年近三十而未嫁娶。/p
黃棲桐眼裏一亮,順勢摟住洛辰便往懷裏送,一手箍住後頸,一手不斷撩、亂他的頭發,開心道:“小鬼頭就是嘴甜,甜言蜜語張口即來,長大了那還得了,一準兒是個沾花惹草的花心貨,唉,隻可惜可憐的李大叔,這輩子都栽在了花娘的手上。”/p
黃棲桐抬頭瞧了瞧遠處兩道波折不斷的兩人,心生感慨道,好像是想到了什麽,隨後驟然放開懷中的少年,道:“他們去鬧騰吧,每次喜重逢總是跟仇人見麵似的打打鬧鬧。咱們先來吃麵,忙活了大半日,總該是有些許休息的時間。”/p
說話間她取出竹編筐裏的碗筷,並以濕布裹住砂鍋蓋柄側開一角,頓時熱氣蓬發,蒸騰滾滾,一股混雜著濃鬱香味的氣浪衝了出來,同時擴散至周圍。/p
“謝謝黃老板。”/p
蓬!/p
“叫惜桐姐,估摸著你們在大山裏也吃不上幾口這種熱乎乎的麵食,那些烤肉野果吃多了總會顯得粗糙了些,花姨給你們準備的幹糧也是如此。”/p
“嗯,謝謝惜桐姐。”/p
洛辰與黃棲桐相識於南亭街,更是有過救命之恩。當年年幼的他被李敢當帶迴,不久之後便重傷複發臥床不起,氣息衰弱昏迷數日,城中名醫盡皆束手無策,而正是眼前這位女子在取麵之餘順道拜訪,查看了他片刻後送了一些糖丸,這才使得其身體逐漸恢複過來,後來他才知曉那些糖丸不僅僅是氣血補品那麽簡單,是一種名為升靈丹。/p
後來由於此事,李老爹與花娘兩人在年初便帶上洛辰前來此地拜年,亦是圍人情。那時恰逢茶湯坊火熱繁忙,李老爹兩人二話沒說便上手幫忙,連帶著洛辰也成為年齡最的青衣小廝,活計一直從早到晚,從初三到十五,最後以一場極為豐盛內席結束,現在想想那一年算是一場別有意思的豐年記事。一迴生,二迴熟,將心比心,數年下來,洛辰對此地也算的上是極為熟識,而眼前女子也是尤為可親,各自成為對方的第二個家人。/p
青石路對麵是一座六角亭,高三丈,攢尖頂,一般用作商販歇腳、離人送別之地,然而今日角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景象。麵向青石路的雁瓦邊緣處一位紅衣女子正懸垂雙腿,懷兜著一本書卷,側著頭百無聊賴的將坊中景象盡收眼底。/p
人來人往不自覺的抬頭看過去,目光火熱,也有許多人露出憂心神色,生怕那紅衣如火的菇涼家一個不小心跌落下來。/p
也有好心人試圖偷偷從後方攀爬上角亭簷瓦上,隻是距離太高動作不方便,生怕弄出太大聲音驚嚇到那人,屆時因此而摔落可就釀成慘案。最終有人尋來一張木梯貼靠在後方準備爬上去,隻是被數人所攔下,而出麵攔下之人正是清平司韓錄為等繡虎之人。/p
正在洛辰大塊朵頤之時,惜桐姐忽然轉頭看了看道路深處的繁忙景象,隨後又抬頭看向對麵亭上的紅衣女子,沉思片刻後最終將視線放在洛辰身上。/p
洛辰放下碗筷,看向黃棲桐姐,兩人同時出口。/p
“找你的?”/p
“找你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