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穆和風就站起身來,牽著路嫣的手,到了堂屋門前。


    他指著門上的牌匾“耕讀不怠,詩書傳家”,叫路嫣看。


    接著,他就向路嫣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外公和宇文對華國書法的傳承,所發的光和熱。


    原來,穆和風的外公其實就是著名的華國實力派書法大師——洪州農夫。


    華國書法是華國的美麗符號和代碼,是華夏兒女的臉譜及膚發;更是華夏民族的國粹與精華。


    為了華國書法不斷代,有一群熱衷於華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默默地為華國書法的傳承發光發熱,推波助瀾。


    穆和風的外公和宇文,便是這群書法人中的一位。


    他幾乎把一輩子的時間都用在書法的耕耘、鑽研、傳承和發展中。


    年輕時,外公就秉著把華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並發揚光大的宗旨,著手創辦了洪城書畫院,華國書畫院洪城實力派聯誼會,華國洪城傳統文化研究院……並親自擔任院長、會長、理事等職任。


    他自幼秉承 “耕讀不怠,詩書傳家”之祖訓,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學習不怠。


    老人家在漢語言文學和華國書法方麵造詣頗深;精通書法、繪畫、篆刻、文學創作。


    他的書法作品行雲流暢、一氣嗬成,布局幹淨利落,筆勢遒勁挺拔。


    他寫的大字:蒼勁有力、雄壯豪邁、氣吞山河;小字:清新優雅、端莊秀麗、質若芷蘭。


    外公是一個高產高質的書法家。


    長卷書法作品有《道德經》、《大唐聖教序》、《離騷》、《華夏十大名曲》……


    中長卷書法作品《洛神賦》、《千字文》、《出師表》、《滕王閣序》、《赤壁賦》、《神童詩》……


    短幅書法作品《蘭亭序》、《陋室銘》、《百字銘》、《滿江紅》、《沁園春·雪》……


    無不彰顯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的藝術美;也更加體現了老先生的大師風範、大家風采。


    他的書法作品流傳甚廣,深受海內外有識之士的青睞。


    同時,他也獲得了不少讚美、榮譽和光環:


    然而,麵對諸多的榮譽和冠冕,外公卻依然水波不興。


    他淡泊名利,處事低調,初心不改;嚴格而又積極地秉承和恪守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理念。


    外公常說:書法就是寫字;寫字如同做人,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事情。


    做人就要講品德,懂規矩。


    他指出,寫字不僅僅是握筆去寫,必須有章有法,講究入帖出帖。


    入帖,說白了就是認字,即對著字帖辨認字跡——細細觀察字的形,領會字的意思,再深入到字的靈魂,就是該字代表的精神。


    練習書法的關鍵,在於夯實基礎。


    所以,必須先要從楷書開始練起,臨摹顏真卿、柳宗元或者歐陽詢的字帖。


    出帖,就是脫離字帖以後,書寫起來遊刃有餘,如同庖丁解牛一般……


    熟能生巧。適當的時候,便可以集各家之長,融為一爐……


    外公說:中國字,方方正正;中國人,也要堂堂正正。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方方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外公還表示,做人要謙虛,也要實在,一步一個腳印;不要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到處去亂跑。


    不要學別人的樣子——稍微會寫兩個字,就去到處張揚、賣弄、出醜、糟踐優秀的華夏文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為了寫好字,外公睡覺時都總是抱著一本字帖。


    甚至,走路的時候,他都在思考字的間架結構和運行筆勢,且時不時地在身上比劃。


    為了使寫出來的字神靈活現,外公經常會打開《說文解字》,求根索源。


    常常,家裏的廢報紙、牆壁、地板,都是他練字的戰場。


    實在沒地方了,他就上到房頂去。


    一百二十平米的平房頂,被他寫得密密麻麻,先一遍小字,再在小字上寫一遍大字。


    術業有專攻。


    對於書法學習,外公不但 勤奮,而且很嚴謹。


    為了寫王羲之的《蘭亭序》,他把諸遂良、趙孟頫、馮承素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都拿出來一個字一個字地進行比對,臨摹。


    前前後後,他總共寫了不下一千遍,而後才出成品。


    外公刻苦努力,精研細讀,心摹手追,集采眾長,冶於一爐。


    其書法風格自然流暢,筆勢委婉含蓄,遒美雋秀。


    著名的《心音》詩集作者——莫遲俊老先生說洪州農夫的書法作品:


    “遠看是花,近看是字。”


    書法同仁們每每看到老人家的作品,紛紛自歎不如,並口口聲聲:


    “大師,名副其實的大師作品。”


    普通的門外漢一見外公的書法作品,嘰嘰喳喳道:


    “哇!這不會是打印出來的吧?現在人肯定寫不出來。”


    “嗯,就是,就是。現在的人,給個毛筆都不知道咋拿,還別說寫了。”


    ……


    品鑒官麵對外公的作品直接豎起大拇指鄭重地說:


    “此書法作品,值得收藏……”


    ……


    外公八十多歲高齡,依然堅持每天站在案前,揮毫潑墨,筆耕不輟。


    常常,他堅持日更不少於三千字。


    同時,他會做到保質保量。也就是保證當天寫出的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成功作品,堅決不允許有錯字和別字,以及出現髒、亂、差的現象。


    為此,他每天晚上八點整,按時入睡。第二天淩晨四點起床、洗嗽、吃早飯。


    四點過半,外公外婆會早讀聖賢書半個小時。


    到了五點整,外公就開始進入創作狀態。


    大約十點半到十一點左右,結束創作。


    然後,外公外婆一起喝茶、吃飯。飯後活動少許,老兩口進入午休。


    午休起來後,若是天氣晴好,老兩口就到戶外走走,或者就在院子的葡萄樹下,要麽切磋棋藝,要麽品茶閑話。


    要是遇上雨雪天氣,老兩口就會呆在屋裏一起遨遊書籍的海洋,徜徉“黃金屋”,約會“顏如玉”。


    總之,老兩口把時間利用得很是充分。


    尤其是外公,幾乎不帶停歇,仿佛在和時間賽跑。


    這令外婆特別擔心,怕他年紀大、身體吃不消。


    可外公總是笑嗬嗬地說:


    “我八十多歲算個啥?人家摩西,八十歲,還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哩,在曠野一下子跑了四十年,到一百二十歲才歸天,而且眼不花,耳不聾,精神也沒有衰敗。”


    繼而,外公還故意衝著外婆,朗聲高誦起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麵的那句經典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迴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要惜時如金,堅決秉承著小車不倒,盡管推的理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和風過處,一路嫣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興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興月並收藏重生:和風過處,一路嫣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