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有條不紊地推進。
宗澤軍逐一肅清城中的殘敵。
衛青霍去病指揮的騎兵與藍玉率領朱元璋的中軍三千人在城外追剿被擊潰的蒙古騎兵。
張議潮與朱元璋餘下部隊抓緊時間進城控製局麵。
有探子快馬來報。
“城中棒子國貴族已經開始從其他三門潰逃。”
朱元璋眼中寒芒一閃,下令。
“騎兵隊,分三隊300人中隊分別往三門截殺!”
漢軍每支部隊都保留了千人左右的騎兵隊,這些騎兵沒有衛青霍去病的騎兵精銳,但也不是貴族私人武裝所能抵抗。
朱元璋嘴角掛起冰寒的笑意。
“想跑,沒這麽容易。”
早在宗澤率軍緩緩向城門逼近之時,朱元璋就已精心布局,他秘密抽調了各軍中最精銳的甲士,悄無聲息地混入宗澤的軍隊之中。
這些精銳甲士利用敵軍全神貫注於宗澤大軍的時機,借助墨家特製的攀城工具,悄無聲息地順著城牆的縫隙悄然攀爬而上。
他們的動作敏捷,身強體壯,視身上數十斤的裝備如無物,無聲無息地接近著城頭的守軍。
宗澤的軍隊之所以行進得如此緩慢,其實正是漢軍謀劃的一部分。
他故意放緩了進城的節奏,顯示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是為那些正在攀爬城牆的精銳甲士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這樣的策略不僅讓敵軍放鬆了警惕,更為漢軍的突襲埋下了伏筆。
漢軍的重甲精銳們,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
他們身披冷鍛複合劄甲,外罩堅固的環鎖鎧,最裏麵還襯著柔軟的犀皮軟甲。
這三層厚重的鎧甲加在一起,足有六十斤重,但他們卻能夠自如地行動,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這些能夠穿著如此沉重的鎧甲爬上丈餘高城牆的猛人,無疑是漢軍中的佼佼者。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重甲猛士還特別擅長協同作戰。
他們三人為一個小組,彼此之間的配合天衣無縫,戰力幾乎翻了一倍。
在狹窄的城牆樓道上,他們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在這樣的降維打擊之下,棒子國的士兵們根本無力抵擋。
他們原本就處於劣勢,麵對漢軍如此猛烈的攻勢,更是手足無措。
於是,在漢軍精銳們的暴起一擊之下,棒子國士兵迅速潰敗,城門絞盤機關的控製權也順理成章地落入了漢軍之手。
至於蒙古騎兵,在觀察了東門外的地形之後,朱元璋已經確定,崔元宗必然在城外埋伏了伏兵,因為東門的地形是最利於設伏的地形。
所以,朱元璋故意安排了衛青霍去病的騎兵作為後手。
之後的一切就沒有了懸念。
朱元璋帶著劉基大步流星地踏入皖城之時,城中的局勢已經大體上被穩定下來,混亂的餘波逐漸平息,百姓們惶恐不安的情緒也開始得到緩解。
漢軍士兵挨家挨戶進行宣傳。
“我們是龍國漢軍,是為所有華夏人而戰的漢軍……”
“龍國……”
躲在街邊房間中的老人熱淚盈眶,多少年沒有聽到這個名稱了?
懵懂的孩童好奇的問道。
“龍國是什麽?”
“龍國是我們的國!”
街道兩旁,漢軍的士兵們紀律嚴明地巡邏,維持著秩序,確保這座古城從動蕩中穩步迴歸安寧。
一些膽大的居民,已經開門開窗,往外張望。
與此同時,曾經不可一世的崔元宗,這位皖城棒子國任命的郡守,此刻已被漢軍將士生擒活捉,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拖拽至朱元璋的麵前。
他的衣衫淩亂,臉上滿是塵土與汗水交織的痕跡,昔日的智者風範早已點滴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恐懼與絕望。
朱元璋站在高處,目光銳利而充滿興趣地審視著麵如死灰、狼狽不堪的崔元宗。
崔元宗感受到那股來自上位者的強大氣場,身體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起來,隻能本能地連連磕頭求饒,連一句完整的話都吐露不出,隻是口中反複呢喃著模糊不清的乞憐之詞。
目睹此景,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與輕蔑,緩緩開口。
“你們這些偏遠之地的蠻夷之輩,竟也膽敢在堂堂龍國天兵麵前玩弄計謀?簡直是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龍國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降,你們的小聰明,不過是蚍蜉撼樹,徒勞無功罷了。”
話音剛落,周圍簇擁著的將官們聞言,皆是發出了一陣哄笑。
就在朱元璋率軍在廬江郡征戰的時候,伍興也悄然啟動了針對上一次戰役中所俘獲敵軍的改造計劃。
對於來自猴子國的俘虜,仍然沿用之前行之有效的心理威懾策略,旨在讓這些曾經頑抗的猴子國士兵從心底深處認同並畏懼漢軍的強大,深刻體會到那股令他們無法撼動的力量。
猴子國的這些俘虜,在經曆了最初的抗拒之後,逐步見識漢軍的強大。
猴子國人本身就喜歡好勇鬥狠,以力強為尊。
當發現隨便一名漢軍士兵,都可以戰勝猴猴子國中最強大的戰士之後,這些猴子國士兵心中對漢軍的敬畏已經根深蒂固。
漢軍並沒有虐待這些俘虜,俘虜吃的東西,甚至跟漢軍吃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比他們原本在猴子國中的夥食更好。
甚至讓很多猴子國士兵對漢軍產生了依賴。
伍興展現出了非凡的氣度與深遠的戰略眼光,不僅赦免了這些被改造後的俘虜,僅僅要求猴子國以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補償。
這一舉動,表麵上看似寬容大度,實則暗藏玄機。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陽謀:若猴子國拒絕接受這些“重生”的士兵迴歸,無疑會在其國內軍隊中埋下離心離德的種子;而一旦接受,這些經曆過心靈洗禮的俘虜,遲早會成為傳播漢軍優待俘虜政策的使者,將漢軍的仁慈與強大廣泛傳播開來。
這樣的策略將為未來的戰役埋下伏筆。
當猴子國的士兵再次麵對漢軍時,了解到投降並不會招致苛待,反而可能獲得新生,相信會有更多的猴子國士兵在權衡利弊後,選擇放下武器,直接向漢軍投降。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至於與咖喱國的交鋒,情況則更為錯綜複雜。
伍興對於改造咖喱國俘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宗澤軍逐一肅清城中的殘敵。
衛青霍去病指揮的騎兵與藍玉率領朱元璋的中軍三千人在城外追剿被擊潰的蒙古騎兵。
張議潮與朱元璋餘下部隊抓緊時間進城控製局麵。
有探子快馬來報。
“城中棒子國貴族已經開始從其他三門潰逃。”
朱元璋眼中寒芒一閃,下令。
“騎兵隊,分三隊300人中隊分別往三門截殺!”
漢軍每支部隊都保留了千人左右的騎兵隊,這些騎兵沒有衛青霍去病的騎兵精銳,但也不是貴族私人武裝所能抵抗。
朱元璋嘴角掛起冰寒的笑意。
“想跑,沒這麽容易。”
早在宗澤率軍緩緩向城門逼近之時,朱元璋就已精心布局,他秘密抽調了各軍中最精銳的甲士,悄無聲息地混入宗澤的軍隊之中。
這些精銳甲士利用敵軍全神貫注於宗澤大軍的時機,借助墨家特製的攀城工具,悄無聲息地順著城牆的縫隙悄然攀爬而上。
他們的動作敏捷,身強體壯,視身上數十斤的裝備如無物,無聲無息地接近著城頭的守軍。
宗澤的軍隊之所以行進得如此緩慢,其實正是漢軍謀劃的一部分。
他故意放緩了進城的節奏,顯示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是為那些正在攀爬城牆的精銳甲士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這樣的策略不僅讓敵軍放鬆了警惕,更為漢軍的突襲埋下了伏筆。
漢軍的重甲精銳們,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
他們身披冷鍛複合劄甲,外罩堅固的環鎖鎧,最裏麵還襯著柔軟的犀皮軟甲。
這三層厚重的鎧甲加在一起,足有六十斤重,但他們卻能夠自如地行動,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這些能夠穿著如此沉重的鎧甲爬上丈餘高城牆的猛人,無疑是漢軍中的佼佼者。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重甲猛士還特別擅長協同作戰。
他們三人為一個小組,彼此之間的配合天衣無縫,戰力幾乎翻了一倍。
在狹窄的城牆樓道上,他們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在這樣的降維打擊之下,棒子國的士兵們根本無力抵擋。
他們原本就處於劣勢,麵對漢軍如此猛烈的攻勢,更是手足無措。
於是,在漢軍精銳們的暴起一擊之下,棒子國士兵迅速潰敗,城門絞盤機關的控製權也順理成章地落入了漢軍之手。
至於蒙古騎兵,在觀察了東門外的地形之後,朱元璋已經確定,崔元宗必然在城外埋伏了伏兵,因為東門的地形是最利於設伏的地形。
所以,朱元璋故意安排了衛青霍去病的騎兵作為後手。
之後的一切就沒有了懸念。
朱元璋帶著劉基大步流星地踏入皖城之時,城中的局勢已經大體上被穩定下來,混亂的餘波逐漸平息,百姓們惶恐不安的情緒也開始得到緩解。
漢軍士兵挨家挨戶進行宣傳。
“我們是龍國漢軍,是為所有華夏人而戰的漢軍……”
“龍國……”
躲在街邊房間中的老人熱淚盈眶,多少年沒有聽到這個名稱了?
懵懂的孩童好奇的問道。
“龍國是什麽?”
“龍國是我們的國!”
街道兩旁,漢軍的士兵們紀律嚴明地巡邏,維持著秩序,確保這座古城從動蕩中穩步迴歸安寧。
一些膽大的居民,已經開門開窗,往外張望。
與此同時,曾經不可一世的崔元宗,這位皖城棒子國任命的郡守,此刻已被漢軍將士生擒活捉,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拖拽至朱元璋的麵前。
他的衣衫淩亂,臉上滿是塵土與汗水交織的痕跡,昔日的智者風範早已點滴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恐懼與絕望。
朱元璋站在高處,目光銳利而充滿興趣地審視著麵如死灰、狼狽不堪的崔元宗。
崔元宗感受到那股來自上位者的強大氣場,身體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起來,隻能本能地連連磕頭求饒,連一句完整的話都吐露不出,隻是口中反複呢喃著模糊不清的乞憐之詞。
目睹此景,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與輕蔑,緩緩開口。
“你們這些偏遠之地的蠻夷之輩,竟也膽敢在堂堂龍國天兵麵前玩弄計謀?簡直是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龍國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降,你們的小聰明,不過是蚍蜉撼樹,徒勞無功罷了。”
話音剛落,周圍簇擁著的將官們聞言,皆是發出了一陣哄笑。
就在朱元璋率軍在廬江郡征戰的時候,伍興也悄然啟動了針對上一次戰役中所俘獲敵軍的改造計劃。
對於來自猴子國的俘虜,仍然沿用之前行之有效的心理威懾策略,旨在讓這些曾經頑抗的猴子國士兵從心底深處認同並畏懼漢軍的強大,深刻體會到那股令他們無法撼動的力量。
猴子國的這些俘虜,在經曆了最初的抗拒之後,逐步見識漢軍的強大。
猴子國人本身就喜歡好勇鬥狠,以力強為尊。
當發現隨便一名漢軍士兵,都可以戰勝猴猴子國中最強大的戰士之後,這些猴子國士兵心中對漢軍的敬畏已經根深蒂固。
漢軍並沒有虐待這些俘虜,俘虜吃的東西,甚至跟漢軍吃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比他們原本在猴子國中的夥食更好。
甚至讓很多猴子國士兵對漢軍產生了依賴。
伍興展現出了非凡的氣度與深遠的戰略眼光,不僅赦免了這些被改造後的俘虜,僅僅要求猴子國以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補償。
這一舉動,表麵上看似寬容大度,實則暗藏玄機。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陽謀:若猴子國拒絕接受這些“重生”的士兵迴歸,無疑會在其國內軍隊中埋下離心離德的種子;而一旦接受,這些經曆過心靈洗禮的俘虜,遲早會成為傳播漢軍優待俘虜政策的使者,將漢軍的仁慈與強大廣泛傳播開來。
這樣的策略將為未來的戰役埋下伏筆。
當猴子國的士兵再次麵對漢軍時,了解到投降並不會招致苛待,反而可能獲得新生,相信會有更多的猴子國士兵在權衡利弊後,選擇放下武器,直接向漢軍投降。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至於與咖喱國的交鋒,情況則更為錯綜複雜。
伍興對於改造咖喱國俘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