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軍隊緩緩靠近,沒有過多的客套與虛禮,雙方立刻戰在一處。
戰場上,塵土飛揚,戰鼓雷動。
張議潮率領的軍隊部署在戰場的左翼。
另一邊,戚繼光指揮的軍隊則位於右翼。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兩翼的軍隊如同兩把鋒利的刃,同時向倭人的陣地前迅猛擠壓。
倭人方麵,甘糟景持指揮的軍隊位於他們的左翼。
而直江景綱則統率著右翼的軍隊。
這樣的布局,恰好形成了甘糟景持對陣戚繼光,直江景綱對陣張議潮的局麵,雙方兵力相當,實力均衡,分成了兩處戰場,分別戰鬥。
戰鬥一展開,倭人就在全線處於劣勢。
直江景綱觀察到了漢軍右翼的微妙變化,那裏相較於左翼,確實顯得較為薄弱。
他心中暗自盤算,如果此時能調集精銳騎兵,集中力量對漢軍的右翼發起猛烈攻擊,那麽很有可能會打破漢軍的平衡,進而擊潰整個敵軍,反敗為勝。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如野火燎原,迅速在他的腦海中蔓延開來。
直江景綱立刻開始調動兵力,準備實施這一作戰計劃。
他先是將步兵部隊的指揮大權移交給了經驗豐富的副將,並且在移交的過程中,細致地囑咐副將務必保持陣型的穩固,以防守為先,萬不可輕舉妄動,隻待他率部從側麵發動突襲並取得成功後,再協同進行反擊。
隨後,直江景綱悄無聲息地率領著騎兵部隊,從敵軍的視線之外繞到了戰場左翼的側後方,準備實施他的側擊計劃。
此時此刻,甘糟景持麾下的士兵正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他們被戚繼光手下訓練有素的士兵以鴛鴦陣這種獨特的戰術打得節節敗退,士氣低落至極。
那鴛鴦陣,正是戚繼光麾下的殺手鐧,以其靈活多變、攻守兼備的特點而聞名。
甘糟景持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迴想起在鵝丘之戰中,他就曾因為這種怪異而又高效的陣型吃過不小的虧。
盡管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破解這一戰術,但當再次麵對這熟悉的鴛鴦陣時,他依然感到束手無策,曾經設想的一些破解方法,轉眼之間又反被對手破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士兵被對手無情地擊潰。
此時甘糟景持已經僅僅是在苦苦支撐而已。
而直江景綱卻並未與鴛鴦陣有過正麵的交鋒。
戚繼光麾下的士兵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會使用這種陣型,之前在與他的交手中,對方並未祭出這一殺手鐧。
因此,他帶著一絲好奇和謹慎,在後方仔細觀察了一陣,終於發現了鴛鴦陣的破綻所在——雖然其正麵攻防俱佳堪稱無敵,但側後方的防禦卻異常薄弱,幾乎形同虛設。
直江景綱心中不禁暗喜,仿佛聽到了上天對他的眷顧之聲。
“天助我也!”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指揮著騎兵部隊開始了衝鋒,目標直指戚繼光陣型的側翼,企圖一舉打破對方的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倭人的營地恰好位於一個較為平緩的長坡之上,從渡口出來的道路幾乎一直都在上坡,隻是坡度相對較小而已。
然而,對於騎兵來說,這樣的坡度卻恰到好處——既可以借助地勢加快衝鋒的速度,又可以節省馬力,避免因坡度過大而導致的摔倒風險。
可以說,這個地形簡直就是為騎兵衝鋒量身打造的絕佳戰場。
直江景綱幾乎又開始覺得,勝利女神向他展露了裙底風光。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當直江景綱滿懷信心地策馬疾馳,準備對那精心布置的鴛鴦陣側麵發起致命一擊時,他驟然間愣住了。
眼前的景象出乎他的預料,那原本被他鎖定為攻擊薄弱點的鴛鴦陣側麵,竟在眨眼之間魔術般地轉換成了堅不可摧的正麵防線。
鴛鴦陣的這一絕技——陣型方向的迅速轉換,是其戰術體係中的一大亮點。
這一轉換過程簡潔而高效,宛如行雲流水。
狼筅兵隻需輕輕將手中的長竹槍——狼筅豎直,盾手則迅速調整站位,其餘士兵緊隨其後,整齊劃一地轉向新的作戰方向。
狼筅兵亦隨之調整,最後將狼筅平穩地指向新的方向,整個過程流暢至極。
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完成這一複雜的陣型變換,所需時間之短,不超過五息時間。
於是,原本計劃中的側翼突襲,轉瞬之間,全部化為了正麵硬撼。
直江景綱的騎兵部隊,麵對著那些由長度超過兩丈的巨大竹子製成的狼筅,其衝鋒之勢顯得尤為悲壯而無力。
這些狼筅的頂端,巧妙地鑲嵌著鋒利的槍頭,當麵對騎兵衝擊時,它們儼然成為了一柄柄超長距離的長槍,其長度優勢盡顯無遺。
盡管這些超長的狼筅因重心靠前,在步兵戰中難以發揮刺擊的威力,更多地依賴於橫掃糊臉來幹擾敵人,真正的殺招是隱藏在後麵的長槍手與弓弩手。
但在對抗騎兵時,這一特性反而成為了它們的優勢。
無需刻意刺擊,隻需幾名士兵合力,將狼筅平舉,便足以形成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密集如林的兩丈長的長槍,哪個騎兵能衝過去?
騎兵們在這道由狼筅構成的“長槍林”前,無異於自投羅網,紛紛被無情地串成了“肉串”。
這一幕,正是直江景綱所不願麵對的殘酷現實。
他與麾下的兩千鐵騎,原本氣勢洶洶,準備一舉衝破敵陣,卻未料想,直接撞上了一片長槍之林,成為了鴛鴦陣下最悲慘的注腳。
即使那如潮水般洶湧、戰馬奔騰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力,也被鴛鴦陣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們憑借著嚴密的陣型和默契的配合合力一一抵消,仿佛是大海中的礁石,任憑波濤洶湧也無法撼動其分毫。
盡管鴛鴦陣展現出了驚人的穩定性,卻也不免有損失——不少狼筅,在騎兵那巨大的衝擊力下斷裂開來。
但是,戚繼光在鴛鴦陣的設計中早已考慮到了這一點。
陣中巧妙地設置了用於快速輸送各種武器裝備的通道,這些通道宛如一條條生命線,確保了戰鬥的持續性和靈活性。
狼筅,這種在鴛鴦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消耗品,自然成為了輸送的重點對象。
每當一根狼筅在激烈的交鋒中斷裂,士兵們隻需迅速將其丟棄,因為後方早已準備好,能夠立即輸送上來一根嶄新、鋒利的狼筅,無縫銜接,確保陣法的威力不減。
更為致命的是,一旦被這些看似普通卻暗藏殺機的狼筅刺中,騎兵也幾乎不可能有幸免於難的可能。
尖銳的筅頭,在馬匹本身巨大速度的加持之下,足以對馬造成致命傷害,讓騎兵失去戰鬥力。
戰場上,塵土飛揚,戰鼓雷動。
張議潮率領的軍隊部署在戰場的左翼。
另一邊,戚繼光指揮的軍隊則位於右翼。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兩翼的軍隊如同兩把鋒利的刃,同時向倭人的陣地前迅猛擠壓。
倭人方麵,甘糟景持指揮的軍隊位於他們的左翼。
而直江景綱則統率著右翼的軍隊。
這樣的布局,恰好形成了甘糟景持對陣戚繼光,直江景綱對陣張議潮的局麵,雙方兵力相當,實力均衡,分成了兩處戰場,分別戰鬥。
戰鬥一展開,倭人就在全線處於劣勢。
直江景綱觀察到了漢軍右翼的微妙變化,那裏相較於左翼,確實顯得較為薄弱。
他心中暗自盤算,如果此時能調集精銳騎兵,集中力量對漢軍的右翼發起猛烈攻擊,那麽很有可能會打破漢軍的平衡,進而擊潰整個敵軍,反敗為勝。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如野火燎原,迅速在他的腦海中蔓延開來。
直江景綱立刻開始調動兵力,準備實施這一作戰計劃。
他先是將步兵部隊的指揮大權移交給了經驗豐富的副將,並且在移交的過程中,細致地囑咐副將務必保持陣型的穩固,以防守為先,萬不可輕舉妄動,隻待他率部從側麵發動突襲並取得成功後,再協同進行反擊。
隨後,直江景綱悄無聲息地率領著騎兵部隊,從敵軍的視線之外繞到了戰場左翼的側後方,準備實施他的側擊計劃。
此時此刻,甘糟景持麾下的士兵正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他們被戚繼光手下訓練有素的士兵以鴛鴦陣這種獨特的戰術打得節節敗退,士氣低落至極。
那鴛鴦陣,正是戚繼光麾下的殺手鐧,以其靈活多變、攻守兼備的特點而聞名。
甘糟景持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迴想起在鵝丘之戰中,他就曾因為這種怪異而又高效的陣型吃過不小的虧。
盡管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破解這一戰術,但當再次麵對這熟悉的鴛鴦陣時,他依然感到束手無策,曾經設想的一些破解方法,轉眼之間又反被對手破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士兵被對手無情地擊潰。
此時甘糟景持已經僅僅是在苦苦支撐而已。
而直江景綱卻並未與鴛鴦陣有過正麵的交鋒。
戚繼光麾下的士兵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會使用這種陣型,之前在與他的交手中,對方並未祭出這一殺手鐧。
因此,他帶著一絲好奇和謹慎,在後方仔細觀察了一陣,終於發現了鴛鴦陣的破綻所在——雖然其正麵攻防俱佳堪稱無敵,但側後方的防禦卻異常薄弱,幾乎形同虛設。
直江景綱心中不禁暗喜,仿佛聽到了上天對他的眷顧之聲。
“天助我也!”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指揮著騎兵部隊開始了衝鋒,目標直指戚繼光陣型的側翼,企圖一舉打破對方的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倭人的營地恰好位於一個較為平緩的長坡之上,從渡口出來的道路幾乎一直都在上坡,隻是坡度相對較小而已。
然而,對於騎兵來說,這樣的坡度卻恰到好處——既可以借助地勢加快衝鋒的速度,又可以節省馬力,避免因坡度過大而導致的摔倒風險。
可以說,這個地形簡直就是為騎兵衝鋒量身打造的絕佳戰場。
直江景綱幾乎又開始覺得,勝利女神向他展露了裙底風光。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當直江景綱滿懷信心地策馬疾馳,準備對那精心布置的鴛鴦陣側麵發起致命一擊時,他驟然間愣住了。
眼前的景象出乎他的預料,那原本被他鎖定為攻擊薄弱點的鴛鴦陣側麵,竟在眨眼之間魔術般地轉換成了堅不可摧的正麵防線。
鴛鴦陣的這一絕技——陣型方向的迅速轉換,是其戰術體係中的一大亮點。
這一轉換過程簡潔而高效,宛如行雲流水。
狼筅兵隻需輕輕將手中的長竹槍——狼筅豎直,盾手則迅速調整站位,其餘士兵緊隨其後,整齊劃一地轉向新的作戰方向。
狼筅兵亦隨之調整,最後將狼筅平穩地指向新的方向,整個過程流暢至極。
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完成這一複雜的陣型變換,所需時間之短,不超過五息時間。
於是,原本計劃中的側翼突襲,轉瞬之間,全部化為了正麵硬撼。
直江景綱的騎兵部隊,麵對著那些由長度超過兩丈的巨大竹子製成的狼筅,其衝鋒之勢顯得尤為悲壯而無力。
這些狼筅的頂端,巧妙地鑲嵌著鋒利的槍頭,當麵對騎兵衝擊時,它們儼然成為了一柄柄超長距離的長槍,其長度優勢盡顯無遺。
盡管這些超長的狼筅因重心靠前,在步兵戰中難以發揮刺擊的威力,更多地依賴於橫掃糊臉來幹擾敵人,真正的殺招是隱藏在後麵的長槍手與弓弩手。
但在對抗騎兵時,這一特性反而成為了它們的優勢。
無需刻意刺擊,隻需幾名士兵合力,將狼筅平舉,便足以形成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密集如林的兩丈長的長槍,哪個騎兵能衝過去?
騎兵們在這道由狼筅構成的“長槍林”前,無異於自投羅網,紛紛被無情地串成了“肉串”。
這一幕,正是直江景綱所不願麵對的殘酷現實。
他與麾下的兩千鐵騎,原本氣勢洶洶,準備一舉衝破敵陣,卻未料想,直接撞上了一片長槍之林,成為了鴛鴦陣下最悲慘的注腳。
即使那如潮水般洶湧、戰馬奔騰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力,也被鴛鴦陣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們憑借著嚴密的陣型和默契的配合合力一一抵消,仿佛是大海中的礁石,任憑波濤洶湧也無法撼動其分毫。
盡管鴛鴦陣展現出了驚人的穩定性,卻也不免有損失——不少狼筅,在騎兵那巨大的衝擊力下斷裂開來。
但是,戚繼光在鴛鴦陣的設計中早已考慮到了這一點。
陣中巧妙地設置了用於快速輸送各種武器裝備的通道,這些通道宛如一條條生命線,確保了戰鬥的持續性和靈活性。
狼筅,這種在鴛鴦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消耗品,自然成為了輸送的重點對象。
每當一根狼筅在激烈的交鋒中斷裂,士兵們隻需迅速將其丟棄,因為後方早已準備好,能夠立即輸送上來一根嶄新、鋒利的狼筅,無縫銜接,確保陣法的威力不減。
更為致命的是,一旦被這些看似普通卻暗藏殺機的狼筅刺中,騎兵也幾乎不可能有幸免於難的可能。
尖銳的筅頭,在馬匹本身巨大速度的加持之下,足以對馬造成致命傷害,讓騎兵失去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