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淪陷
滿級偶像重生後從減肥開始做影帝 作者:清澈的小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幕拉開,台上仿若成了那賈府盛景。
絲竹管弦奏響,是這一帶市井街頭獨有的曲調,帶著東北民間韻律的爽朗,又融入了紅樓的婉轉情思。
飾演林黛玉的梅姐二蓮步輕移,水袖飄飄,“埋香塚飛燕泣殘紅”一折。
她且歌且舞,唱詞從唇齒間流出,帶著幾分軟糯的腔調,卻又把黛玉的才情與哀怨演繹得入木三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唱罷,微微仰頭,水袖半掩麵龐,似在強忍悲戚,眼眸中淚光閃爍,“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輕甩水袖,轉身,腳步細碎,蓮步走到舞台前側,俯身輕撫那虛擬的落花,秀眉緊蹙,滿是憐惜。”
扮演寶玉的林嬉,頭戴束發紫金冠,身著華服,眉眼含情。
與黛玉對戲時,一個箭步上前,伸手欲拉住黛玉的水袖,急切唱道:“林妹妹,你這又是何苦,我知你心思,奈何這世間枷鎖重重。”
他眉頭緊皺,眼神滿是疼惜與無奈。
黛玉輕嗔,側身躲開,水袖一揮,眉間含怨,別過頭去:“哼,你這冤家,自是不懂我的心。”
那眾丫鬟婆子穿梭其間,舞台走位錯落有致,一顰一笑皆有戲。
有的手持帕子,碎步小跑,口中輕念“姑娘慢些”。
有的弓著身子,做出灑掃庭院之態。
台下觀眾目不轉睛,個別熟悉的老客搖頭晃腦跟著哼唱,看的入神了,便偷偷抬手眼角噙淚。
全然不知這太平戲台下,風雲正暗暗湧動。
沈陽城的秋,向來是爽朗又帶著幾分肅殺的。
風一吹,街頭巷尾的銀杏葉便“簌簌”地落,給青石板路鋪了層碎金。
可誰也想不到,這秋意裏正裹挾著一場驚變,要將平靜日子攪個天翻地覆。
王掌櫃在中街經營著自家的綢緞鋪子。
每日清晨,他都親自打開那雕花的門板,撣撣櫃台上的浮塵,再將一匹匹料子仔細整理,等著主顧上門。
他有個機靈的小夥計叫順子,是鄉下投奔來的孤兒,王掌櫃心善,收留他在鋪子裏學手藝、謀生計。
順子嘴甜手快,招唿起客人來有模有樣,空閑時,就愛蹲在門口,瞧著街上來往行人,盼著能瞅見點新鮮事兒。
彼時,街頭巷尾都傳著日本人在城外屯兵、操練的事兒,可百姓們還心存僥幸,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子總還能照常過下去。
王掌櫃有時和隔壁茶館的孫老板嘮嗑,憂心忡忡地歎著:“這日本人不安分呐,咱這太平日子怕是懸嘍。”
孫老板咂咂嘴,磕磕煙袋鍋子,“上頭總該有法子,咱小老百姓,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唄。”
距離上一次大戲已經過去了一年有餘,城裏氣氛愈發詭異。
日本兵在街上巡邏次數陡然增多,皮靴“哢哢”踩在石板路上,眼神兇狠又肆意,腰間的刺刀晃得人眼暈。
王掌櫃鋪子對麵的藥鋪,那日無端被幾個日本兵闖入,翻箱倒櫃找著什麽。
老掌櫃被推倒在地,藥匣子撒了一地,丸藥、草藥滾得到處都是。
旁人雖滿心憤懣,卻隻能敢怒而不敢言,在旁瑟縮著,大氣都不敢出。
順子躲在門後,攥緊了拳頭,小臉漲得通紅,小聲跟王掌櫃嘟囔:
“掌櫃的,他們咋這麽欺負人!”
王掌櫃忙捂住他嘴,神色凝重,“別出聲,招惹不起。”
九月十八日夜。
月色被烏雲遮了大半,城郊外北大營方向,先是傳來隱隱約約的爆炸聲,像悶雷在遠處滾動。
緊接著,密集的槍聲驟然響起,打破了夜的寂靜。
王掌櫃一家本已睡下,被這響動驚得翻身坐起,王掌櫃披上衣服,趿拉著鞋跑到窗邊,順著手縫往外瞧,隻見街上亂作一團。
有日本軍車“隆隆”開過,車上探照燈晃得雪亮。
“掌櫃的,出啥事啦?”順子衣衫不整,滿臉驚恐地跑來,聲音都帶著顫。
王掌櫃還沒答話,就聽外麵有人唿喊“日本人打進來啦,北大營被偷襲啦!”
刹那間,哭喊聲、叫罵聲、槍炮聲交織在一起,沈陽城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恐慌。
不多時,日本兵開始挨家挨戶砸門,王掌櫃忙把鋪子值錢東西藏進地窖,讓順子也躲進去,囑咐道:“不管聽見啥,千萬別出聲,保住小命要緊。”
剛藏好,就聽見粗暴的砸門聲,幾個日本兵端著槍闖進鋪子,翻找錢財細軟,見著好料子就撕扯下來裹在身上。
王掌櫃上前理論,被一槍托砸倒在地,嘴角溢血,眼冒金星。
那一夜,火光映紅了沈陽城的半邊天,北大營的官兵們倉促應戰,可在敵人蓄意突襲下,損失慘重。
百姓們的家門被肆意踐踏,財物被搶奪,無辜之人倒在血泊之中,曾經繁華的中街一片狼藉,店鋪門板被砸爛,貨物散落滿地。
而這,僅僅是淪陷苦難曆程的開端。
夜幕沉沉,中街那座平日裏熱鬧非凡的戲園子如今一片死寂。
往常這個時辰,戲園子該是燈火輝煌,喝彩聲、鑼鼓點能把秋夜烘出騰騰熱氣。
可如今,雕花大門緊閉,門環上凝著幽微寒光。
那平日裏滿溢著瓜子果香、脂粉幽韻的場子,隻剩一股子冷寂味。
桌椅歪歪斜斜,地上散落著幾張戲單,彩墨印字被匆匆腳步碾得模糊,徒留殘香。
台上,厚重的猩紅色幕布半拉著,戲箱敞著口,鳳冠上的珠翠黯淡失色,蟒袍一角耷拉在箱沿。
角落裏,老琴師蜷縮著,枯瘦雙手死死捂住那把相伴半生的胡琴,好似護住命根子。
他身子抖如篩糠,渾濁老眼滿是驚惶,嘴裏喃喃:“作孽啊,作孽……”那弓弦偶爾顫一下,發出的嗚咽恰似這夜的悲聲。
幾個年輕的龍套演員,相互依偎在台下長凳上,衣衫單薄,牙關緊咬,淚在眼眶裏打轉又不敢落下。
其中一個攥緊了拳頭,關節泛白,臉上是不甘與憤怒,腮幫子因咬牙切齒而鼓起棱線。
林嬉平日總是長衫整潔、笑容和煦,此刻卻滿臉灰黑,額前發絲淩亂,在後台踱步。
鞋底蹭著地麵“沙沙”響,他安撫著自己受了驚嚇的姐姐們,讓他們在閣樓裏藏好。
起身下樓湊近門縫,聽著外麵愈發近切、愈發囂張的皮靴聲、槍炮聲。
林嬉攥緊了銅製把手,迴頭望向園子,眼中既有對這一方心血毀於一旦的痛惜,更有對前路未知的揪心。
“砰!”一聲槍響震破夜空,驚得眾人一顫,緊接著是日語的叫嚷、哭號和雜亂奔跑聲。
往昔那繁華喧鬧、煙火升騰的溫馨城鎮,在經過一夜的槍炮與硝煙洗禮後,陷入了無盡的死寂與悲愴。
街頭巷尾,曾經林立的店鋪被洗劫一空,不少老板癱坐在門口,眼神空洞,口中喃喃著一家老小何以為繼。
居民區裏,房屋被日軍隨意征用,百姓們被驅趕至逼仄昏暗的棚屋區,幾家子擠在狹小空間。
學校成了侵略者的軍事據點,朗朗書聲被軍靴踐踏、日語口令取代。
孩子們失學在家,或幫著父母拾柴挑水,分擔重負,或懵懂望著街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眼中閃爍著恐懼與憤怒交織。
就連集市上,也被插上了侵略者的軍旗,百姓們低著頭,腳步匆匆,不敢多瞧。
糧價被哄抬,白米白麵成了奢望,粗糧雜穀還得靠限量配給,為了幾斤苞米麵。
林嬉特意換上灰色的粗布麻衣,用鍋底灰把臉塗黑,天不亮便混入人群小心翼翼地在寒風中排隊。
長隊之中但凡有人發出怨言,便會遭到漢奸走狗打罵驅趕。
那人的下場必定是被街頭巡視的人抓去做苦力,去幹那搬運重物,不時還有皮鞭伺候。
可即便身處這般暗無天日絕境,在沈陽城的隱秘街巷、破舊屋舍間,抵抗的火種從未熄滅。
殘陽似血,軍旗在街角飄搖,巡邏隊的皮靴踩過石板路,驚得百姓們匆忙避讓。
林嬉曾是戲園子的小武生,身手矯健,如今身形消瘦卻透著股韌勁。
他臂彎挎著個破舊竹籃,裏頭裝著幾捧粗糧,看似尋常歸家,實則眼神警覺,餘光時刻留意著四周動靜。
待走到集市邊一條昏暗小巷,他一閃身進去,輕咳兩聲,敲了三淺一深。
不一會兒,好友陳四從陰影中迎出。
陳四身形高大,滿臉胡茬,透著幾分滄桑,往日也是戲園子司鼓的,現在和有誌氣的愛國青年一樣,懷揣著滿腔熱血投身隱秘抗爭。
林嬉把竹籃往地上一擱,抓一把糧食撒在周邊,以防有人靠近偷聽,低聲道:
“小四,有消息了。義勇軍在城外三十裏的山穀紮了營,人數又添了好些,周邊村子百姓都在幫忙,送吃食、遞情報。”
陳四眼睛一亮,攥緊拳頭:
“好家夥,可算有咱盼頭了!城裏這日子,真不是人過的,日軍把糧囤得死死,還到處抓人做苦力,我那老街坊昨兒就被拖走,生死不明呐。”
林嬉眉頭緊皺,點頭應道:
“是啊,我剛去買糧,眼睜睜看著糧鋪老板被漢奸刁難,就因多給了個老人一勺苞米麵,被扇得嘴角淌血……”
他默了默:“咱得快想法子,幫義勇軍把城裏布防圖弄到手,聽說他們正愁不摸咱城裏日軍據點詳情,想尋機端掉些,給咱出出氣。”
陳四摩挲著下巴,沉思片刻說:
“布防圖在日軍司令部,守備森嚴,不過我認識個在裏頭打雜的老孫頭,人挺正派,恨透了小鬼子,興許能從他那兒撬點門縫裏的消息。”
“就是不知咋聯係上,還得小心別暴露了。”
林嬉目光灼灼,盯著陳四:
“不管咋樣,得試試。咱戲園子雖說關張了,可人脈還在,我記得老孫頭好聽個戲,以前常來園子後排坐著。”
他猛地抬起頭,黑糊糊的臉上唯有那雙眼睛熠熠生輝:“我找以前的蘭姐寫封暗信,拿戲詞當幌子,約他碰頭,遞個話,你看成不?”
陳四一拍大腿:“妙啊,就這麽辦!咱動作得快,這幾天日軍好像也覺著風聲不對,巡邏更頻了,再拖下去,怕夜長夢多。”
正說著,巷口傳來一陣嘈雜腳步聲,兩人瞬間噤聲,林嬉迅速提起竹籃,陳四貓腰躲進更深暗處。
待看清是幾個慌張跑過的孩童,才鬆了口氣。
林嬉壓低聲線,沉聲道:
“咱分頭行事,明日此時,還在這兒碰頭,匯總消息,務必小心,現下城裏到處是眼線,稍有差池,可就前功盡棄,還得搭上性命。”
說罷,兩人交換個堅定眼神,各自融入暮色。
黃昏的餘暉艱難地穿透沈陽城上空那層陰霾,灑在戲園子斑駁的門臉上。
林嬉裹緊那件破舊棉襖,雙手緊緊護著懷裏那小半袋粗糧,糧袋子粗糙的觸感摩挲著他的手心。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眼睛警惕地掃過四周。
直到拐進熟悉的小巷,確認無人跟蹤,才加快腳步朝戲園子奔去。
剛邁進戲園子那吱呀作響的門,姐姐們便如燕般圍攏上來。
打頭的是溫婉的梅姐,她素日裏在戲台上扮的是嫻靜佳人,此刻卻滿臉急切,眼眸中滿是擔憂與期待,一把拉過林嬉的胳膊,聲音輕顫:
“阿嬉,可算迴來了,可還順利?集市上沒出啥岔子吧?”
旁邊風風火火的蘭姐,性子本就潑辣,此刻攥著衣角,眉頭擰成個疙瘩,搶話道:“那些個小鬼子和狗腿子有沒有為難你?”
她邊說邊探身瞅向林嬉,見著那袋子,才稍稍鬆了口氣。
林嬉把糧食小心擱在一旁桌上,抹了把額頭汗珠,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壓低聲音道:
“姐姐們放心,糧食是買到了,雖說貴得離譜,還被克扣了些分量,好歹沒空手歸。”
蘭姐剛要開口,林嬉又湊近一步,目光灼灼,環視眾人後悄聲道:
“今兒在集市,還碰上咱義勇軍的兄弟暗地遞信,說是城外隊伍正謀劃著一場大行動,要端掉鬼子一處物資據點,給城裏百姓解解困,也狠狠挫挫他們銳氣!”
這話一落,姐姐們眼睛瞬間亮了,像是死寂黑潭被投入石子,漾起振奮漣漪。
梅姐“啪”地一拍手,全然沒了往日登台的嬌柔,緊握拳頭:
“咱也不能幹等著,得做點啥!總不能任由小鬼子在咱地盤撒野。”
性子沉穩的竹姐,平日裏管著戲園子賬目,此刻扶了扶眼鏡,略作思忖後道:
“咱們戲園子雖說不大,可姐妹們有的是手藝,能縫補衣物、做幹糧,給義勇軍送過去,也算盡份心力。”
林嬉聞言,重重點頭,臉上綻出笑意:
“竹姐說得對,義勇軍兄弟們缺衣少食,咱幫襯著,力量雖小,也是份助力。等夜裏,我再出去一趟,和他們定好接應事兒。”
絲竹管弦奏響,是這一帶市井街頭獨有的曲調,帶著東北民間韻律的爽朗,又融入了紅樓的婉轉情思。
飾演林黛玉的梅姐二蓮步輕移,水袖飄飄,“埋香塚飛燕泣殘紅”一折。
她且歌且舞,唱詞從唇齒間流出,帶著幾分軟糯的腔調,卻又把黛玉的才情與哀怨演繹得入木三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唱罷,微微仰頭,水袖半掩麵龐,似在強忍悲戚,眼眸中淚光閃爍,“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輕甩水袖,轉身,腳步細碎,蓮步走到舞台前側,俯身輕撫那虛擬的落花,秀眉緊蹙,滿是憐惜。”
扮演寶玉的林嬉,頭戴束發紫金冠,身著華服,眉眼含情。
與黛玉對戲時,一個箭步上前,伸手欲拉住黛玉的水袖,急切唱道:“林妹妹,你這又是何苦,我知你心思,奈何這世間枷鎖重重。”
他眉頭緊皺,眼神滿是疼惜與無奈。
黛玉輕嗔,側身躲開,水袖一揮,眉間含怨,別過頭去:“哼,你這冤家,自是不懂我的心。”
那眾丫鬟婆子穿梭其間,舞台走位錯落有致,一顰一笑皆有戲。
有的手持帕子,碎步小跑,口中輕念“姑娘慢些”。
有的弓著身子,做出灑掃庭院之態。
台下觀眾目不轉睛,個別熟悉的老客搖頭晃腦跟著哼唱,看的入神了,便偷偷抬手眼角噙淚。
全然不知這太平戲台下,風雲正暗暗湧動。
沈陽城的秋,向來是爽朗又帶著幾分肅殺的。
風一吹,街頭巷尾的銀杏葉便“簌簌”地落,給青石板路鋪了層碎金。
可誰也想不到,這秋意裏正裹挾著一場驚變,要將平靜日子攪個天翻地覆。
王掌櫃在中街經營著自家的綢緞鋪子。
每日清晨,他都親自打開那雕花的門板,撣撣櫃台上的浮塵,再將一匹匹料子仔細整理,等著主顧上門。
他有個機靈的小夥計叫順子,是鄉下投奔來的孤兒,王掌櫃心善,收留他在鋪子裏學手藝、謀生計。
順子嘴甜手快,招唿起客人來有模有樣,空閑時,就愛蹲在門口,瞧著街上來往行人,盼著能瞅見點新鮮事兒。
彼時,街頭巷尾都傳著日本人在城外屯兵、操練的事兒,可百姓們還心存僥幸,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子總還能照常過下去。
王掌櫃有時和隔壁茶館的孫老板嘮嗑,憂心忡忡地歎著:“這日本人不安分呐,咱這太平日子怕是懸嘍。”
孫老板咂咂嘴,磕磕煙袋鍋子,“上頭總該有法子,咱小老百姓,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唄。”
距離上一次大戲已經過去了一年有餘,城裏氣氛愈發詭異。
日本兵在街上巡邏次數陡然增多,皮靴“哢哢”踩在石板路上,眼神兇狠又肆意,腰間的刺刀晃得人眼暈。
王掌櫃鋪子對麵的藥鋪,那日無端被幾個日本兵闖入,翻箱倒櫃找著什麽。
老掌櫃被推倒在地,藥匣子撒了一地,丸藥、草藥滾得到處都是。
旁人雖滿心憤懣,卻隻能敢怒而不敢言,在旁瑟縮著,大氣都不敢出。
順子躲在門後,攥緊了拳頭,小臉漲得通紅,小聲跟王掌櫃嘟囔:
“掌櫃的,他們咋這麽欺負人!”
王掌櫃忙捂住他嘴,神色凝重,“別出聲,招惹不起。”
九月十八日夜。
月色被烏雲遮了大半,城郊外北大營方向,先是傳來隱隱約約的爆炸聲,像悶雷在遠處滾動。
緊接著,密集的槍聲驟然響起,打破了夜的寂靜。
王掌櫃一家本已睡下,被這響動驚得翻身坐起,王掌櫃披上衣服,趿拉著鞋跑到窗邊,順著手縫往外瞧,隻見街上亂作一團。
有日本軍車“隆隆”開過,車上探照燈晃得雪亮。
“掌櫃的,出啥事啦?”順子衣衫不整,滿臉驚恐地跑來,聲音都帶著顫。
王掌櫃還沒答話,就聽外麵有人唿喊“日本人打進來啦,北大營被偷襲啦!”
刹那間,哭喊聲、叫罵聲、槍炮聲交織在一起,沈陽城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恐慌。
不多時,日本兵開始挨家挨戶砸門,王掌櫃忙把鋪子值錢東西藏進地窖,讓順子也躲進去,囑咐道:“不管聽見啥,千萬別出聲,保住小命要緊。”
剛藏好,就聽見粗暴的砸門聲,幾個日本兵端著槍闖進鋪子,翻找錢財細軟,見著好料子就撕扯下來裹在身上。
王掌櫃上前理論,被一槍托砸倒在地,嘴角溢血,眼冒金星。
那一夜,火光映紅了沈陽城的半邊天,北大營的官兵們倉促應戰,可在敵人蓄意突襲下,損失慘重。
百姓們的家門被肆意踐踏,財物被搶奪,無辜之人倒在血泊之中,曾經繁華的中街一片狼藉,店鋪門板被砸爛,貨物散落滿地。
而這,僅僅是淪陷苦難曆程的開端。
夜幕沉沉,中街那座平日裏熱鬧非凡的戲園子如今一片死寂。
往常這個時辰,戲園子該是燈火輝煌,喝彩聲、鑼鼓點能把秋夜烘出騰騰熱氣。
可如今,雕花大門緊閉,門環上凝著幽微寒光。
那平日裏滿溢著瓜子果香、脂粉幽韻的場子,隻剩一股子冷寂味。
桌椅歪歪斜斜,地上散落著幾張戲單,彩墨印字被匆匆腳步碾得模糊,徒留殘香。
台上,厚重的猩紅色幕布半拉著,戲箱敞著口,鳳冠上的珠翠黯淡失色,蟒袍一角耷拉在箱沿。
角落裏,老琴師蜷縮著,枯瘦雙手死死捂住那把相伴半生的胡琴,好似護住命根子。
他身子抖如篩糠,渾濁老眼滿是驚惶,嘴裏喃喃:“作孽啊,作孽……”那弓弦偶爾顫一下,發出的嗚咽恰似這夜的悲聲。
幾個年輕的龍套演員,相互依偎在台下長凳上,衣衫單薄,牙關緊咬,淚在眼眶裏打轉又不敢落下。
其中一個攥緊了拳頭,關節泛白,臉上是不甘與憤怒,腮幫子因咬牙切齒而鼓起棱線。
林嬉平日總是長衫整潔、笑容和煦,此刻卻滿臉灰黑,額前發絲淩亂,在後台踱步。
鞋底蹭著地麵“沙沙”響,他安撫著自己受了驚嚇的姐姐們,讓他們在閣樓裏藏好。
起身下樓湊近門縫,聽著外麵愈發近切、愈發囂張的皮靴聲、槍炮聲。
林嬉攥緊了銅製把手,迴頭望向園子,眼中既有對這一方心血毀於一旦的痛惜,更有對前路未知的揪心。
“砰!”一聲槍響震破夜空,驚得眾人一顫,緊接著是日語的叫嚷、哭號和雜亂奔跑聲。
往昔那繁華喧鬧、煙火升騰的溫馨城鎮,在經過一夜的槍炮與硝煙洗禮後,陷入了無盡的死寂與悲愴。
街頭巷尾,曾經林立的店鋪被洗劫一空,不少老板癱坐在門口,眼神空洞,口中喃喃著一家老小何以為繼。
居民區裏,房屋被日軍隨意征用,百姓們被驅趕至逼仄昏暗的棚屋區,幾家子擠在狹小空間。
學校成了侵略者的軍事據點,朗朗書聲被軍靴踐踏、日語口令取代。
孩子們失學在家,或幫著父母拾柴挑水,分擔重負,或懵懂望著街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眼中閃爍著恐懼與憤怒交織。
就連集市上,也被插上了侵略者的軍旗,百姓們低著頭,腳步匆匆,不敢多瞧。
糧價被哄抬,白米白麵成了奢望,粗糧雜穀還得靠限量配給,為了幾斤苞米麵。
林嬉特意換上灰色的粗布麻衣,用鍋底灰把臉塗黑,天不亮便混入人群小心翼翼地在寒風中排隊。
長隊之中但凡有人發出怨言,便會遭到漢奸走狗打罵驅趕。
那人的下場必定是被街頭巡視的人抓去做苦力,去幹那搬運重物,不時還有皮鞭伺候。
可即便身處這般暗無天日絕境,在沈陽城的隱秘街巷、破舊屋舍間,抵抗的火種從未熄滅。
殘陽似血,軍旗在街角飄搖,巡邏隊的皮靴踩過石板路,驚得百姓們匆忙避讓。
林嬉曾是戲園子的小武生,身手矯健,如今身形消瘦卻透著股韌勁。
他臂彎挎著個破舊竹籃,裏頭裝著幾捧粗糧,看似尋常歸家,實則眼神警覺,餘光時刻留意著四周動靜。
待走到集市邊一條昏暗小巷,他一閃身進去,輕咳兩聲,敲了三淺一深。
不一會兒,好友陳四從陰影中迎出。
陳四身形高大,滿臉胡茬,透著幾分滄桑,往日也是戲園子司鼓的,現在和有誌氣的愛國青年一樣,懷揣著滿腔熱血投身隱秘抗爭。
林嬉把竹籃往地上一擱,抓一把糧食撒在周邊,以防有人靠近偷聽,低聲道:
“小四,有消息了。義勇軍在城外三十裏的山穀紮了營,人數又添了好些,周邊村子百姓都在幫忙,送吃食、遞情報。”
陳四眼睛一亮,攥緊拳頭:
“好家夥,可算有咱盼頭了!城裏這日子,真不是人過的,日軍把糧囤得死死,還到處抓人做苦力,我那老街坊昨兒就被拖走,生死不明呐。”
林嬉眉頭緊皺,點頭應道:
“是啊,我剛去買糧,眼睜睜看著糧鋪老板被漢奸刁難,就因多給了個老人一勺苞米麵,被扇得嘴角淌血……”
他默了默:“咱得快想法子,幫義勇軍把城裏布防圖弄到手,聽說他們正愁不摸咱城裏日軍據點詳情,想尋機端掉些,給咱出出氣。”
陳四摩挲著下巴,沉思片刻說:
“布防圖在日軍司令部,守備森嚴,不過我認識個在裏頭打雜的老孫頭,人挺正派,恨透了小鬼子,興許能從他那兒撬點門縫裏的消息。”
“就是不知咋聯係上,還得小心別暴露了。”
林嬉目光灼灼,盯著陳四:
“不管咋樣,得試試。咱戲園子雖說關張了,可人脈還在,我記得老孫頭好聽個戲,以前常來園子後排坐著。”
他猛地抬起頭,黑糊糊的臉上唯有那雙眼睛熠熠生輝:“我找以前的蘭姐寫封暗信,拿戲詞當幌子,約他碰頭,遞個話,你看成不?”
陳四一拍大腿:“妙啊,就這麽辦!咱動作得快,這幾天日軍好像也覺著風聲不對,巡邏更頻了,再拖下去,怕夜長夢多。”
正說著,巷口傳來一陣嘈雜腳步聲,兩人瞬間噤聲,林嬉迅速提起竹籃,陳四貓腰躲進更深暗處。
待看清是幾個慌張跑過的孩童,才鬆了口氣。
林嬉壓低聲線,沉聲道:
“咱分頭行事,明日此時,還在這兒碰頭,匯總消息,務必小心,現下城裏到處是眼線,稍有差池,可就前功盡棄,還得搭上性命。”
說罷,兩人交換個堅定眼神,各自融入暮色。
黃昏的餘暉艱難地穿透沈陽城上空那層陰霾,灑在戲園子斑駁的門臉上。
林嬉裹緊那件破舊棉襖,雙手緊緊護著懷裏那小半袋粗糧,糧袋子粗糙的觸感摩挲著他的手心。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眼睛警惕地掃過四周。
直到拐進熟悉的小巷,確認無人跟蹤,才加快腳步朝戲園子奔去。
剛邁進戲園子那吱呀作響的門,姐姐們便如燕般圍攏上來。
打頭的是溫婉的梅姐,她素日裏在戲台上扮的是嫻靜佳人,此刻卻滿臉急切,眼眸中滿是擔憂與期待,一把拉過林嬉的胳膊,聲音輕顫:
“阿嬉,可算迴來了,可還順利?集市上沒出啥岔子吧?”
旁邊風風火火的蘭姐,性子本就潑辣,此刻攥著衣角,眉頭擰成個疙瘩,搶話道:“那些個小鬼子和狗腿子有沒有為難你?”
她邊說邊探身瞅向林嬉,見著那袋子,才稍稍鬆了口氣。
林嬉把糧食小心擱在一旁桌上,抹了把額頭汗珠,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壓低聲音道:
“姐姐們放心,糧食是買到了,雖說貴得離譜,還被克扣了些分量,好歹沒空手歸。”
蘭姐剛要開口,林嬉又湊近一步,目光灼灼,環視眾人後悄聲道:
“今兒在集市,還碰上咱義勇軍的兄弟暗地遞信,說是城外隊伍正謀劃著一場大行動,要端掉鬼子一處物資據點,給城裏百姓解解困,也狠狠挫挫他們銳氣!”
這話一落,姐姐們眼睛瞬間亮了,像是死寂黑潭被投入石子,漾起振奮漣漪。
梅姐“啪”地一拍手,全然沒了往日登台的嬌柔,緊握拳頭:
“咱也不能幹等著,得做點啥!總不能任由小鬼子在咱地盤撒野。”
性子沉穩的竹姐,平日裏管著戲園子賬目,此刻扶了扶眼鏡,略作思忖後道:
“咱們戲園子雖說不大,可姐妹們有的是手藝,能縫補衣物、做幹糧,給義勇軍送過去,也算盡份心力。”
林嬉聞言,重重點頭,臉上綻出笑意:
“竹姐說得對,義勇軍兄弟們缺衣少食,咱幫襯著,力量雖小,也是份助力。等夜裏,我再出去一趟,和他們定好接應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