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早已看透了兒子的朱元璋在心裏重重的歎了口氣:“怎麽?國法人情難兩全?”/p


    朱標被父親說穿了心事,雖然有些尷尬,但索性就放開了說:“宋慎以朝廷官位私相授受,謀取私利,如同市井之徒買賣貨品,形同兒戲,實在可惡,其罪當誅。但他畢竟是宋濂之孫,朝廷一向注重收攏士人之心,宋濂乃讀書人領袖……”/p


    朱元璋不耐煩的問了句:“這些朕都懂,你就直接說你是想怎麽辦吧。”/p


    朱標被說的有些尷尬,而且他現在摸不透朱元璋的真實想法,不敢貿然做結論:“一切還憑父皇聖斷。”/p


    朱元璋又是重重的歎了口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是太子,朕死了你就是皇帝,將來這個國家早晚是你的,記住,皇帝是沒有人情的,對你來說,天下即家,天子眼中隻有國法沒有人情,如果四處顧及人情,那國法怎麽辦?國家怎麽治理?朝臣如何統禦?人情是為君者大忌,任何人情,都會蒙蔽你的眼睛和心智,所以治國唯法獨大,違法者,不管他是你多親近的人,也不可以寬宥。”/p


    朱標點頭,但朱元璋卻從他的眼中讀出了更多的含義。當朱標退下的時候,朱元璋看著朱標的背影,無奈的搖了搖頭。/p


    宋慎的案子,給了朱元璋重新重用錦衣衛的口實,當天,朱元璋便下令,錦衣衛全麵接手宋慎貪腐一案,當晚,與密報上所有關聯的人全被抓了起來,其中也包括國子監祭酒劉慎獨。但是當錦衣衛四處奔波了一輪之後,他們發現案子中兩個關鍵要犯找不到了,一個是伊粹梓,另一個是胡非為,根據密報,這兩個人是整件案子的關鍵,所以錦衣衛立刻發出了針對兩人的通緝。/p


    也就在伊粹梓第一次到宋慎家的當晚,也就是伊粹梓認出胡非為的那一天,曾經與宋季在來鳳樓發生口角並和宋季鬥氣爭奪姑娘的那個紅臉財主,秘密的來到京城裏一處隱秘的小樓前。/p


    各位讀者,聰明的你現在一定在想,這人一定是朱棣的人,是朱能布局反擊的關鍵人物,是給宋季宋慎挖坑的關鍵人物,如果你們真的這麽想,那麽恭喜你,你又猜對了。/p


    這人其實就是張玉,當晚與宋季的所有衝突,其實都是為了讓朱能可以順利的接近宋季打的埋伏,不過今晚,張玉來到沈樓,卻不是為了給朱能打掩護,而是想讓他可以順利的遠離宋季。/p


    張玉來到沈樓,沒有走正門,而是來到正門左手邊第二個窗戶前,抬手敲了一下,然後稍微頓了一下,又敲三下,這麽一下三下的反複重複。/p


    很快,沈樓的正門自己打開了,張玉看著裏麵漆黑一片,毫不猶豫的走了進去,“進門不問榮枯事,但憑錢財解憂愁。”黑暗中一個聲音想起。“來了想必就是知道我們規矩的,請問來者,有何事要沈樓解憂,我們聽了您的難事,才能根據您的難題告訴您該拿多少解憂錢。”/p


    張玉感覺有些不舒服,對方知道自己在哪裏,但自己卻看不到對方人在哪裏,這讓張玉感覺自己被支配著:“有兩個人,一個叫伊粹梓,一個叫胡非為,三天後,我們希望能讓所有人看到一種假像,就是這兩人被殺人滅口了。”/p


    黑暗中的聲音再次傳過來:“您把跟這二人有關的事一定說詳細,我們也好做的像,請您一定要如實相告,如果有所欺瞞,事情未必能按你的要求辦的周全。而且您大可放心說,不必藏著掖著,我們沈樓的規矩,絕不會對任何人透露主顧的秘密,就算新主顧出再高的價,我們也仍舊為老主顧保守秘密,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規矩,我們沈樓的口碑才一直為江湖稱道,我們的生意才越來越好。”/p


    張玉毫不猶豫的將自己這邊虛構伊粹梓和胡非為兩人,用以誘陷宋慎的事合盤托出,當然了,自己和朱能的真實身份,張玉沒有說,更沒有提到朱棣。/p


    黑暗中人沉默了很久:“此事不僅牽扯朝局人事紛爭,還涉及到朝中各黨諸派明爭暗鬥,更連著太子和藩王的較量,恐怕還跟當年幾隻義軍有所牽連,太過兇險了,我們沈樓不接這買賣。”/p


    張玉聽的又驚又懼,立刻說道:“說的太過了吧,有些危言聳聽了。”/p


    “危言聳聽?恐怕事情的真相比我說的要兇險吧,宋慎在朝中率先發難,帶領一群清流攻擊燕王,要置燕王於死地,其真實目的隻是為了維護朝廷綱紀法度嗎?他背後的主子是誰我們就不挑明了吧。胡惟庸一案,使得原本在朝中一家獨大的淮西功臣們受到極大打壓,加上江浙的官員們推波助瀾,如今江浙一派大有壓住淮西群臣的勢頭,這裏麵的利害關係,在下也不用多說了吧。至於你本人,背後連著當年紅巾軍的哪一方,在下雖然不能確定,但燕王費盡心思將你收入麾下,其用心為何,說出來恐怕也不好吧。”/p


    聽著黑暗中這個聲音,張玉越發明顯的感覺到頭頂上出現一股莫名的壓力,壓的他有些透不過氣,這沈樓實在是厲害,居然將朝局和朝中人事看的如此透徹,而且似乎還知道自己的身份,果然真是神通廣大:“你們知道我是誰?”/p


    黑暗中的聲音再次傳來:“我們不敢肯定,但從各方消息分析,加上燕王如此重視你,我們覺得你可能的身份有三個。第一個,當年朱元璋定都應天稱吳王,派廖勇忠迎接小明王韓林兒,那廖勇忠行至半路上故意將小明王推下船淹死,據說當年小明王雖死,但留下一位幼子,當時那孩子不足兩歲,被人偷偷抱走,這個幼子多年來一直是當今皇上的心頭之患,據說有一些忠於小明王的人在暗中連結,想以此子為旗號推翻大明朝廷,這些年當今皇上一直在派人秘密尋找這個小明王的兒子,但一直沒什麽進展,不過此子應該隻有十六七歲,從你的年齡來看,你應該比這個小王子略大。第二種可能,當年張士誠被圍,他有個剛出生幾個月的幼子,據說在城破前張士誠安排數名心腹,讓這些心腹與母子一同隱藏在百姓中,所以這位幼子戰後得意幸存。到了現在蘇浙一帶的百姓仍然很懷念張士誠,至今仍稱唿其為張王,一些張士誠的部下也秘密匯集,江湖傳言他們已經聚集了不小的力量,同時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找這位小王子,一旦他們找到,恐怕會有大動作。但張士誠的這個兒子應該也隻有十五六歲,而且有傳言此子生來絕發,而你不僅年紀看起來大些,頭發看起來也是真的,所以你應該也不是張士誠的兒子。”/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職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禾風細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禾風細雨並收藏大明職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