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曰:有年五十擊壤於路者,觀者曰:“大哉,堯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


    ——東漢王充《論衡?藝增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經》


    ————————————————————————————————————


    整整半個月,屠詩都在奔波,不知不覺就升到19級。他每次看看係統提供的等級排行榜都一陣心酸,自己遠遠落在別人後麵,有的人都23級了。不過這趟旅程還是挺值得的,至少【刀劍專精】升到中級了,而且自己領悟了許多心得。


    第一樣心得是“灌注真氣於武器會提高攻擊力”。這其實是個很簡單的小竅門,任何身有真氣的人拿武器一試都可以總結出這條心得,但奇怪的是,論壇上好像沒見過類似的經驗帖,仿佛大家都不知道似的。嗯,一定是這些混蛋在藏私!


    第二樣心得就是連擊理論。


    “九口八法”裏,除非混雜試探性攻擊,否則同一招不能連續運用,比如說重劈之後不能連著重劈,隻能是虛劈與重劈混用,否則兩個重劈之間破綻太大、第二次重劈的威力也會不如人意。君不見,刺劍選手的劍總是試探性輕刺,往往在尋到機會時才一舉重刺,而重刺後無論成與不成都立即後退、不再攻擊?因為練武傳統是“用七分力,留三分力”,七分力殺敵,三分力用於寰轉變招,然而這三分力也隻能保證你變成“八法”裏另一招,而不能讓你連續打出同一招,肌肉不允許你這麽做,身體重心不允許你這麽做——說白了,就是人體力學這個混賬東西不允許你這麽做。


    那麽豈非不能連擊?


    錯!如果不能連擊,那任何武術(哪怕是表演性質的)不都成了一紙空文?隻要連擊時不重複同一招即可。屠詩這幾天練得最多的是“劈”和“刺”,能十分嫻熟地交替使用這兩招,劈的力氣到盡頭時順勢屈肘,再挺劍刺出,刺的角度為從下斜刺向上,劍刃舉起一刹又可以下劈,動作簡潔流暢,有種機械式美感,乍一看像樂隊指揮打1/3拍的右手,又像往返運作的氣缸活塞。隻不過,這樣的“刺”帶著一個向上的弧度,比較近似於“撩”,等於是反向的、力道不足的“劈”,嚴格來說已不是“刺”的範疇。


    如果左師傅知道自己把“九口八法”練成這個樣子,一定會打死自己吧!


    “終於……終於到了!”包季晚聲音顫抖地道。


    到哪裏啊?


    屠詩轉身一看,隻見地麵平闊,林木稀疏,地平線上竟有一道深藍色水線。他揉揉眼睛,確認幾次後叫道:“大海!這裏是……”


    南海!!!


    走了半個月,他們來到了南海!!!


    這趟枯燥乏味的旅程終於走到盡頭!兩人激動不已,想加快速度早點抵達,奈何望山跑死馬,又花了大半天才來到地頭。腳下泥土越來越白,最後變成了熱辣辣的沙子,砂礫細碎,沙地鬆散,以致車輪打滑、馬兒難行。倆人隻好沿著沙灘邊線探索,又走了一小時,竟看見房屋座座——這兒有一個村子,看來傳說是真的,在九州極南方也有人類在生活著!


    發現他們的先是一群拿白珠子玩彈球的孩子們。這裏的孩子又黑又瘦小,奔跑跳躍、摸魚捉蝦無所不能,比城裏孩子野得多,但相對的也十分淳樸,完全不提防兩人,隻圍著馬車,一會兒摸摸馬身子,一會兒摸摸屠詩的劍鞘,一會兒和包季晚比身高。孩子們牽著客人的手,爭先恐後地要讓客人迴自己家做客,嘰嘰喳喳,好不快活。因為與世隔絕太久,他們的語言與荊州官話有許多出入,偏生小孩子說話又急又快,導致屠詩包季晚兩人隻能幹瞪眼地聽著。


    離村子近了,包季晚捏鼻道:“這什麽味兒!”


    原來屋前空地大多晾曬魚幹,想那太陽猛毒,魚肉又是至腥之物,曝曬生成的味道幾可媲美死屍瘴。聽見孩子聲音,婦女們從家裏迎出,見有陌生人都吃了一驚,卻不怕生,都好奇地上前圍觀。她們不施粉黛,皮膚又飽受烈日海風摧殘、既粗且黑,但衣著清涼,上下一條直筒筒的單裙,露出兩條胳膊和小腿,打赤足,與憶北城裏穿得嚴嚴實實的婦女大不相同,竟別有一番味道。要知道婦女多為長舌,天下烏鴉一般黑,這裏婦女也不例外,盡管語言不通,仍自顧自地搭訕,聽來如千百隻鴨子呱呱呱呱,叫兩人雲裏霧裏、笑得好生尷尬。


    “看來男人都不在家。”屠詩觀察力十分敏銳,第一時間發現這點。


    “這裏民風當真淳樸,孩子天真爛漫,女人又無男女之防,聖賢說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如果存在,當屬這裏無疑。”包季晚好生慨歎。


    大概是有誰想接見陌生人吧,兩人被領到一個大屋子前。說是大屋子,也沒豪華到哪裏去,一樣是磚木混合結構、泥草鋪頂。兩人進去一看,隻見地麵鋪席子,席上坐著一位白發蒼蒼、活像猴子的瘦小老人。


    那老人見了兩人身上服色,嗬嗬笑起來,連聲道:“坐,坐。”發音雖然不太標準,但卻能聽懂。待兩人坐好,老人笑得見牙不見眼,拍著瘦如柴的大腿:“太好了,在這裏四十多年了,終於看見外來人了。”


    “老丈。”包季晚試探地問:“敢問尊姓大名?”


    “名字……原本的名字連我自己都忘記了,實在太久了。這裏的人都叫我黎埃,意思是‘飛鳥’。我是青州人,年輕時是個水手,某次出海時船翻了,扒著一塊木板被衝到這裏後,一住就是四十年。”老人談吐有條有理,不似村夫,果然是個見過世麵的。青州離此處何止萬裏之遙,漂流至此何等艱辛?又兼背離家人、在異鄉空耗青春,眼看垂垂老矣也不能落葉歸根……但這些事老人卻略過不提,從容安定,真真是知天命而不惑了。“兩位是何方人士?來這裏做什麽?”


    “迴稟老丈,我們是荊州人,我是貨郎,他是我朋友,專門護送我行商的。”


    “我瞧著也是貨郎,不然誰會帶著一車東西到處走?”老人又嗬嗬笑了:“敢問今年是哪一年?兩位莫怪老頭無知,五十年來這兒不曾與外界通訊,我是連誰當皇帝都不知道了。”


    “世積十六年。”這點屠詩知道。他在新手村聽過一次,居然牢牢記得。“世積”是年號,“十六”說明當今聖上登基至今已滿十六年。


    “新皇執政啦?不過,管他是誰呢,和老頭一點關係都沒有。”黎埃老人語出驚人,要知道這話放在外邊是大逆不道。他瞧見包季晚的困窘神色,又嗬嗬笑起來:“我吃的魚是自己捉來的,喝的水是自家井裏打上來的,睡的屋子是自己蓋的,皇帝和我有什麽關係呢?”


    包季晚忍不住道:“‘堯何等力’!”他家裏耕讀傳家,往往能掉一兩句書袋。


    這句話有個典故。遠古帝堯時代,有老者在路上做擊壤遊戲,有觀者說:“真好哇!如果沒有堯的恩德,哪有這般閑情來擊壤呢?”對這番議論老者卻不以為然,說:“我太陽出來起床勞動,太陽落山迴家休息,打井有水喝,種地有糧吃,閑暇時玩玩擊壤,與堯有什麽關係呢?”


    民眾不認為堯做出貢獻,這反而是堯有貢獻的證明。人什麽時候最希望警察出現?當別人犯罪的時候;人什麽時候最希望政府部門出現?當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反過來說,一旦某地人們安居樂業,既無人犯罪也無人需要幫忙,警察和政府就等於毫無意義。沒有惡,彰顯不出善;沒有困苦,彰顯不出幸福。堯的管理使得國家平靜,平靜得他毫無存在感,正切合《道德經》裏對聖人的描述: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實行身教: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幹預,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向別人施與恩惠但不憑此而達到利己的目的;功成業就而不據為己有。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恩德,是潤物細無聲。


    但屠詩也汗顏了。現實與故事並不是一迴事,故事裏那是仁君當道,人民安居樂業、無災無禍,現實裏天下大亂,隻有與世隔絕才能避免災禍。


    “好了,不聊了,等年輕人打魚迴來後我們就會舉辦宴會,今晚要聊的話聊多久都可以。說說正事吧,我是這條村的村長,就由我來和兩位談談生意吧。”


    包季晚點點頭,將手上一顆白珠子遞給黎埃老人看,屠詩認得這是當地小孩子拿來玩彈球的,大概是某個小家夥送給包季晚的,圓潤光滑,晶瑩可愛。貨郎低聲問:“老丈……這個,是真貨嗎?”


    “嗬嗬,被你發現啦!”老人笑道:“確實是真的珍珠。”


    “那就做這個生意吧!”包季晚一把攥住珍珠,緊緊的,就像攥住了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禦清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江花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江花火並收藏笑禦清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