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宏離開東山,返迴白杲,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行動。
東山的局勢雖然暫時緩和,但黃金龍的逃亡仍是一個隱患。若不盡快解決此事,恐怕會再生變故。
次日,麻城縣令和黃州守將帶著借調而來的四百餘人趕到白杲,與於文宏匯合。
兩人一進門,便恭敬地向於文宏行禮,隨後入座。
麻城縣令滿臉喜色,率先開口道:“於大人,如今我們已有四百餘人的隊伍,再加上鄉勇隊伍,兵力充足,足以攻打東山,一舉剿滅劉君孚等人!”
於文宏聞言,微微搖頭,神色平靜地迴應道:“兩位大人不必心急。昨日我已與東山的劉君孚商討妥當,他答應主動下山投降。此事不必再動幹戈。”
麻城縣令和黃州守將聽完,皆是一愣,麵麵相覷。
黃州守將忍不住皺眉道:“於大人,此事恐怕不妥。劉君孚怎會輕易投降?莫不是其中有詐?”
麻城縣令也附和道:“是啊,於大人,劉君孚狡猾多端,不可輕信。若我們貿然相信他的承諾,恐怕會誤了大事。”
於文宏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地說道:“劉君孚的為人,我多少了解一些。他既然答應投降,便不會出爾反爾。兩位大人不必多慮。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
“更重要的事情?”麻城縣令疑惑地問道。
於文宏點點頭,沉聲道:“據東山內的人說,黃金龍昨日一早便帶著部分人馬逃往了黃岡方向。此人狡猾狠辣,若不盡快捉拿,恐怕後患無窮。”
黃州守將聞言,立刻站起身,抱拳行禮道:“於大人放心,卑職這就率人前往黃岡追擊,勢必要將黃金龍捉拿歸案!”說完,他轉身大步離去,行動幹脆利落。
於文宏目送黃州守將離開,正欲與麻城縣令再商議一些細節,忽然見盧玉堂匆匆忙忙從外麵趕迴來,臉色凝重。
盧玉堂一進門,便急切地說道:“大人,不好了!黃州徐道台不同意放人!”
於文宏聞言,眉頭微皺,長唿一口氣,沉默片刻後,對馮二吩咐道:“準備筆墨紙硯。”
既然徐道台不同意放人,那便隻能另尋他法。
於文宏提筆蘸墨,洋洋灑灑書寫了一封關於東山之亂的詳細文書,言辭懇切,條理清晰。
寫完後,他將文書交給麻城縣令,鄭重其事地說道:“此事務必盡快處理。你即刻派遣譯夫,八百裏加急送往武昌府,交予巡撫張朝珍大人。”
麻城縣令接過文書,肅然領命:“是,卑職這就去辦!”說完,他匆匆離開,安排人手快馬加鞭趕往武昌。
房間內,於文宏靜坐片刻,目光深邃。
窗外,天色漸暗,於文宏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山巒,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的行動。
第三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劉君孚便率領三百餘人來到了白杲。他們的步伐雖顯沉重,但臉上卻帶著一絲釋然與期待。
於文宏聽聞此事,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務,快步趕出去迎接。
劉君孚見到於文宏,率領眾人齊刷刷地跪地行禮,聲音低沉而恭敬:“於大人,老奴前來投降,還望大人能饒恕老奴。”說完,他深深地將頭磕在地上,額頭緊貼著冰冷的泥土,仿佛要將所有的悔恨與懇求都傾注在這一叩之中。
於文宏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跪在地上的眾人,隨後緩步走到劉君孚麵前,沉聲問道:“劉君孚,看來你對本人還是不太信任啊。”
劉君孚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不安:“大人何出此言?”
於文宏直截了當地發出質問:“東山之上少說也還有數千人,你為何隻帶來了三百餘人?剩下的人是你沒帶來,還是他們壓根就不打算投降?”
劉君孚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他知道自己瞞不過於文宏的慧眼,但此舉背後自有他的苦衷。
短暫的沉默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解釋道:“大人明鑒,老奴並非有意隱瞞。隻是……山上的兄弟們有兩個顧慮。第一,他們希望能夠看到無辜的百姓被釋放;第二,他們更害怕事後被官府秋後算賬,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於文宏聽完,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抬手將劉君孚從地上拉起來,隨後對還跪著的眾人說道:“大家都起來吧。”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但目光依然低垂,不敢直視於文宏。
於文宏對著劉君孚微微點頭,壓低聲音說道:“你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此事被一些不懷好意的官員大做文章的話,朝廷的大軍一旦抵達此處,山上的百姓都得死。”
劉君孚聞言,臉色驟變,嘴唇微微顫抖:“大人……”
於文宏抬起手,打斷了他的話,繼續說道:“這樣吧,本人書寫一封告示,你派人貼到東山上去,還是要讓大家盡快下山投降。隻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災禍。”
劉君孚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低聲應道:“老奴明白了,一切聽從大人安排。”
於文宏迴到房間後,舉筆沉思片刻,隨後落筆寫下了《招撫事竣慰東山士民諭》。他的筆鋒剛勁有力,字裏行間透露出安撫與寬恕之意:
[關於東山地區官員激化民變一事,巡撫部院以仁慈為懷,不忍心加以嚴懲。巡撫部院一向知道守憲徐慈祥素有賢名,副府王老成持重老練,因此特命他們前往安撫民心。又擔心山中士民因疑慮畏懼而不敢前來,由於本人過去曾駐守岐鎮,頗受當地百姓信任和愛戴,因此被選派前往安撫。
於五月十七日單騎進山,士民果然消除了疑慮和畏懼。劉青藜之父率領眾人歡迎,並哭泣訴冤。六月初三日,本人出山,前往守憲行署,士民們傾心歸順,表示願意接受教化。本人仍宣布了巡撫部院的道德意旨。
鮑洪功、陳恢恢、李公茂等人相繼心悅誠服地歸來,辯明了之前的過錯,都表示願意安家樂業。巡撫部院憐憫他們的無知,一概加以寬恕。守憲也廣泛發布告示,嚴禁毒捕和仇家株連捏造罪名害人,采取多種措施保全百姓,使得那些曾經拿起武器的百姓安心無驚。
現特此發布告示,曉諭東山內外所有人知曉:亂民已經平定,官兵已經撤走。凡是原本沒有參與叛亂的士民,不必再有被逼迫脅從的憂慮,也不必擔心玉石俱焚。毒捕不敢再肆虐,仇家也不敢再捏造罪名害人。大家各自安居樂業,共享山中的太平。此布告遠播四方,使所有人都知曉。]
寫完之後,於文宏又派人抄寫了數份,要求他們沿街張貼告示。剩下的一份,他親手交給了劉君孚:“你將此告示貼入東山,勸說大家全部下山,早些恢複農耕。”
劉君孚雙手顫抖地接過告示,眼中含淚,聲音哽咽:“大人……”他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最終隻是深深鞠了一躬,“老奴一定辦好此事。”
劉君孚離開兩日後,東山上的所有人全部下了山。
黃金龍也在黃州守將的追捕下,於麻城縣和黃岡交界處被擒獲。
張朝珍在收到於文宏的書信後,當即派人釋放了所有無辜百姓,並焚燒了所有詆毀口供。
至此,東山之亂徹底結束。
東山的局勢雖然暫時緩和,但黃金龍的逃亡仍是一個隱患。若不盡快解決此事,恐怕會再生變故。
次日,麻城縣令和黃州守將帶著借調而來的四百餘人趕到白杲,與於文宏匯合。
兩人一進門,便恭敬地向於文宏行禮,隨後入座。
麻城縣令滿臉喜色,率先開口道:“於大人,如今我們已有四百餘人的隊伍,再加上鄉勇隊伍,兵力充足,足以攻打東山,一舉剿滅劉君孚等人!”
於文宏聞言,微微搖頭,神色平靜地迴應道:“兩位大人不必心急。昨日我已與東山的劉君孚商討妥當,他答應主動下山投降。此事不必再動幹戈。”
麻城縣令和黃州守將聽完,皆是一愣,麵麵相覷。
黃州守將忍不住皺眉道:“於大人,此事恐怕不妥。劉君孚怎會輕易投降?莫不是其中有詐?”
麻城縣令也附和道:“是啊,於大人,劉君孚狡猾多端,不可輕信。若我們貿然相信他的承諾,恐怕會誤了大事。”
於文宏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地說道:“劉君孚的為人,我多少了解一些。他既然答應投降,便不會出爾反爾。兩位大人不必多慮。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
“更重要的事情?”麻城縣令疑惑地問道。
於文宏點點頭,沉聲道:“據東山內的人說,黃金龍昨日一早便帶著部分人馬逃往了黃岡方向。此人狡猾狠辣,若不盡快捉拿,恐怕後患無窮。”
黃州守將聞言,立刻站起身,抱拳行禮道:“於大人放心,卑職這就率人前往黃岡追擊,勢必要將黃金龍捉拿歸案!”說完,他轉身大步離去,行動幹脆利落。
於文宏目送黃州守將離開,正欲與麻城縣令再商議一些細節,忽然見盧玉堂匆匆忙忙從外麵趕迴來,臉色凝重。
盧玉堂一進門,便急切地說道:“大人,不好了!黃州徐道台不同意放人!”
於文宏聞言,眉頭微皺,長唿一口氣,沉默片刻後,對馮二吩咐道:“準備筆墨紙硯。”
既然徐道台不同意放人,那便隻能另尋他法。
於文宏提筆蘸墨,洋洋灑灑書寫了一封關於東山之亂的詳細文書,言辭懇切,條理清晰。
寫完後,他將文書交給麻城縣令,鄭重其事地說道:“此事務必盡快處理。你即刻派遣譯夫,八百裏加急送往武昌府,交予巡撫張朝珍大人。”
麻城縣令接過文書,肅然領命:“是,卑職這就去辦!”說完,他匆匆離開,安排人手快馬加鞭趕往武昌。
房間內,於文宏靜坐片刻,目光深邃。
窗外,天色漸暗,於文宏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山巒,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的行動。
第三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劉君孚便率領三百餘人來到了白杲。他們的步伐雖顯沉重,但臉上卻帶著一絲釋然與期待。
於文宏聽聞此事,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務,快步趕出去迎接。
劉君孚見到於文宏,率領眾人齊刷刷地跪地行禮,聲音低沉而恭敬:“於大人,老奴前來投降,還望大人能饒恕老奴。”說完,他深深地將頭磕在地上,額頭緊貼著冰冷的泥土,仿佛要將所有的悔恨與懇求都傾注在這一叩之中。
於文宏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跪在地上的眾人,隨後緩步走到劉君孚麵前,沉聲問道:“劉君孚,看來你對本人還是不太信任啊。”
劉君孚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不安:“大人何出此言?”
於文宏直截了當地發出質問:“東山之上少說也還有數千人,你為何隻帶來了三百餘人?剩下的人是你沒帶來,還是他們壓根就不打算投降?”
劉君孚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他知道自己瞞不過於文宏的慧眼,但此舉背後自有他的苦衷。
短暫的沉默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解釋道:“大人明鑒,老奴並非有意隱瞞。隻是……山上的兄弟們有兩個顧慮。第一,他們希望能夠看到無辜的百姓被釋放;第二,他們更害怕事後被官府秋後算賬,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於文宏聽完,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抬手將劉君孚從地上拉起來,隨後對還跪著的眾人說道:“大家都起來吧。”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但目光依然低垂,不敢直視於文宏。
於文宏對著劉君孚微微點頭,壓低聲音說道:“你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此事被一些不懷好意的官員大做文章的話,朝廷的大軍一旦抵達此處,山上的百姓都得死。”
劉君孚聞言,臉色驟變,嘴唇微微顫抖:“大人……”
於文宏抬起手,打斷了他的話,繼續說道:“這樣吧,本人書寫一封告示,你派人貼到東山上去,還是要讓大家盡快下山投降。隻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災禍。”
劉君孚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低聲應道:“老奴明白了,一切聽從大人安排。”
於文宏迴到房間後,舉筆沉思片刻,隨後落筆寫下了《招撫事竣慰東山士民諭》。他的筆鋒剛勁有力,字裏行間透露出安撫與寬恕之意:
[關於東山地區官員激化民變一事,巡撫部院以仁慈為懷,不忍心加以嚴懲。巡撫部院一向知道守憲徐慈祥素有賢名,副府王老成持重老練,因此特命他們前往安撫民心。又擔心山中士民因疑慮畏懼而不敢前來,由於本人過去曾駐守岐鎮,頗受當地百姓信任和愛戴,因此被選派前往安撫。
於五月十七日單騎進山,士民果然消除了疑慮和畏懼。劉青藜之父率領眾人歡迎,並哭泣訴冤。六月初三日,本人出山,前往守憲行署,士民們傾心歸順,表示願意接受教化。本人仍宣布了巡撫部院的道德意旨。
鮑洪功、陳恢恢、李公茂等人相繼心悅誠服地歸來,辯明了之前的過錯,都表示願意安家樂業。巡撫部院憐憫他們的無知,一概加以寬恕。守憲也廣泛發布告示,嚴禁毒捕和仇家株連捏造罪名害人,采取多種措施保全百姓,使得那些曾經拿起武器的百姓安心無驚。
現特此發布告示,曉諭東山內外所有人知曉:亂民已經平定,官兵已經撤走。凡是原本沒有參與叛亂的士民,不必再有被逼迫脅從的憂慮,也不必擔心玉石俱焚。毒捕不敢再肆虐,仇家也不敢再捏造罪名害人。大家各自安居樂業,共享山中的太平。此布告遠播四方,使所有人都知曉。]
寫完之後,於文宏又派人抄寫了數份,要求他們沿街張貼告示。剩下的一份,他親手交給了劉君孚:“你將此告示貼入東山,勸說大家全部下山,早些恢複農耕。”
劉君孚雙手顫抖地接過告示,眼中含淚,聲音哽咽:“大人……”他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最終隻是深深鞠了一躬,“老奴一定辦好此事。”
劉君孚離開兩日後,東山上的所有人全部下了山。
黃金龍也在黃州守將的追捕下,於麻城縣和黃岡交界處被擒獲。
張朝珍在收到於文宏的書信後,當即派人釋放了所有無辜百姓,並焚燒了所有詆毀口供。
至此,東山之亂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