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的一年裏,萬物複蘇、朝氣蓬勃,一切都充滿著希望與可能,仿佛是一個嶄新篇章的開啟。
就在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於文宏帶領著眾人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這段未知而又充滿挑戰的新征程。
一路上,他們麵臨著諸多困難和阻礙。
前方並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供通行,他們就手持工具,齊心協力地砍伐樹木、搬開巨石,硬是在荒草叢生的山林間開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不僅如此,要找到適合製作宮殿梁柱的優質楠木也並非易事。他們不辭辛勞地穿梭於茂密的森林之中,一次又一次滿懷期待的找尋往往換來的卻是失望。
每次發現有疑似目標的楠木時,他們都會認真做好標記,並精心繪製出詳細的地圖。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和努力,老天爺最終還是眷顧了這些執著的人們——他們成功地找到了最為上乘的楠木!
得知這個好消息之後,張德地特意寫了一封信給於文宏,表示對他此次尋獲楠木一事給予高度的讚揚:“此次查采楠木之事,你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本官一定會如實向朝廷稟報並極力舉薦你的功績。”
當於文宏收到這封迴信時,內心激動不已。不過讓他感到興奮的並不是張德地承諾會向朝廷推薦自己,而是因為曆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圓滿地完成了這次艱巨的采楠木任務。
難以抑製心中喜悅之情的於文宏,立刻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分享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聽到能夠返迴家鄉的消息,大夥兒臉上紛紛露出了欣喜若狂的表情,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有的人歡唿雀躍起來,有的人則相互擁抱慶祝,還有的人甚至喜極而泣……整個場麵熱鬧非凡,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和滿足感。
寒冬臘月踏入了那片幽深的山林。春暖花開,萬物複蘇之時方才離開。於文宏結束了這段長達一百二十三天的采楠木任務。
迴到合州城短暫休息一日,便開始對下屬縣城的視察工作。
首先關注的便是各地學堂的建設情況。每到一處,他都會仔細了解學堂情況,並與當地官吏和教書先生深入交流,了解他們所麵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給予指導和鼓勵。
視察完學堂之後,又不辭辛勞地前往田間地頭,實地察看春耕的進展。
田地裏,農民們正忙碌地耕耘播種,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當他們看到於文宏到來時,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興高采烈地聚攏過來。
“於大人!”
“於大人!”
人們熱情而親切地唿喊著,聲音此起彼伏。
於文宏微笑著向大家拱手示意,然後關切地詢問道:“鄉親們,最近大家可有什麽難處?若有需要本官幫忙之處,盡管直言無妨。”
眾人聽後,先是相互對視一眼,接著不約而同地搖起頭來。
這時,人群中有一個年輕後生站出來,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有於大人您這樣的父母官,哪裏還會有難處啊!”
“是啊!”
“沒錯!”
其他百姓也紛紛跟著附和起來,對於文宏讚不絕口。
他們臉上洋溢著樸實而真摯的笑容,眼中滿是對於這位清廉愛民官員的敬重與感激之情。
於文宏完成了對四周情況的視察之後,迴到了合州城。他踏入屋子,稍作歇息後,便喚來了盧玉堂。
隻見於文宏麵色溫和地看著盧玉堂,輕聲開口道:“玉堂啊,你跟隨本官來到這合州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如今這裏的事務也都已走上正軌,你是否可以安心地返迴羅城去了呢?”
盧玉堂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即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望著於文宏,迴答道:“大人,卑職還是希望能夠繼續跟隨在您身邊。”
於文宏微微皺眉,追問道:“難道你就一點都不想念家中親人嗎?”
盧玉堂輕輕地搖了搖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哀傷,緩緩說道:“羅城縣雖說是我的家鄉,但自從雙親離世以後,那裏對於我來說,便再無太多的牽掛和念想了。”
於文宏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又問:“那玉紅呢?她可是一直在家鄉等著你迴去啊。”
提到玉紅,盧玉堂的臉上閃過一抹柔情,他連忙拱手施禮道:“卑職鬥膽懇請大人幫我修書一封,讓玉紅前來此地與我相聚。如此一來,既能讓我兄妹相聚,也能讓我更加專心地侍奉大人左右。”
於文宏本還想再勸勸盧玉堂,畢竟離家太久總是不好的。
就在這時,盧玉堂忽然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語氣誠懇而堅決地說道:“大人,請恕卑職冒昧!卑職一心隻想追隨大人,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還望大人成全!”
於文宏見到這番情景,心中不禁有些躊躇,終究還是覺得不好再繼續強硬地拒絕下去。
他站起身走過去,親自扶起跪在地上的玉堂,輕聲歎道:“玉堂啊,快快起身吧!哎呀,本官真不是有意要讓你離開我身邊呐。你瞧瞧你這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的模樣,理應娶一房賢妻,生幾個孩子,過上那種安安穩穩、和和美美的小日子才對呀!跟著本官東奔西走,隻怕會白白耽誤了你這大好年華喲!”
然而,盧玉堂卻一臉堅定地搖了搖頭,毫不猶豫地迴答道:“大人,卑職從未有過娶妻成家的念頭。此生此世,卑職隻願追隨大人左右,無論天涯海角,哪怕刀山火海,卑職都在所不辭!”
聽到這裏,於文宏微微一愣,無奈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也罷,既然你心意已決,那本官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說罷,他轉過頭朝著門外高聲喊道:“馮二!備好筆墨紙硯!”
迴到桌前,提筆蘸墨,沉思片刻之後,便開始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一封信函已然寫成。
於文宏輕輕吹了吹紙上未幹的墨跡,然後將其仔細折好,遞到了盧玉堂的麵前。
盧玉堂雙手接過信函放入懷中,向著於文宏深深鞠了一躬,說道:“多謝大人。”
就在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於文宏帶領著眾人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這段未知而又充滿挑戰的新征程。
一路上,他們麵臨著諸多困難和阻礙。
前方並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供通行,他們就手持工具,齊心協力地砍伐樹木、搬開巨石,硬是在荒草叢生的山林間開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不僅如此,要找到適合製作宮殿梁柱的優質楠木也並非易事。他們不辭辛勞地穿梭於茂密的森林之中,一次又一次滿懷期待的找尋往往換來的卻是失望。
每次發現有疑似目標的楠木時,他們都會認真做好標記,並精心繪製出詳細的地圖。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和努力,老天爺最終還是眷顧了這些執著的人們——他們成功地找到了最為上乘的楠木!
得知這個好消息之後,張德地特意寫了一封信給於文宏,表示對他此次尋獲楠木一事給予高度的讚揚:“此次查采楠木之事,你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本官一定會如實向朝廷稟報並極力舉薦你的功績。”
當於文宏收到這封迴信時,內心激動不已。不過讓他感到興奮的並不是張德地承諾會向朝廷推薦自己,而是因為曆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圓滿地完成了這次艱巨的采楠木任務。
難以抑製心中喜悅之情的於文宏,立刻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分享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聽到能夠返迴家鄉的消息,大夥兒臉上紛紛露出了欣喜若狂的表情,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有的人歡唿雀躍起來,有的人則相互擁抱慶祝,還有的人甚至喜極而泣……整個場麵熱鬧非凡,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和滿足感。
寒冬臘月踏入了那片幽深的山林。春暖花開,萬物複蘇之時方才離開。於文宏結束了這段長達一百二十三天的采楠木任務。
迴到合州城短暫休息一日,便開始對下屬縣城的視察工作。
首先關注的便是各地學堂的建設情況。每到一處,他都會仔細了解學堂情況,並與當地官吏和教書先生深入交流,了解他們所麵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給予指導和鼓勵。
視察完學堂之後,又不辭辛勞地前往田間地頭,實地察看春耕的進展。
田地裏,農民們正忙碌地耕耘播種,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當他們看到於文宏到來時,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興高采烈地聚攏過來。
“於大人!”
“於大人!”
人們熱情而親切地唿喊著,聲音此起彼伏。
於文宏微笑著向大家拱手示意,然後關切地詢問道:“鄉親們,最近大家可有什麽難處?若有需要本官幫忙之處,盡管直言無妨。”
眾人聽後,先是相互對視一眼,接著不約而同地搖起頭來。
這時,人群中有一個年輕後生站出來,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有於大人您這樣的父母官,哪裏還會有難處啊!”
“是啊!”
“沒錯!”
其他百姓也紛紛跟著附和起來,對於文宏讚不絕口。
他們臉上洋溢著樸實而真摯的笑容,眼中滿是對於這位清廉愛民官員的敬重與感激之情。
於文宏完成了對四周情況的視察之後,迴到了合州城。他踏入屋子,稍作歇息後,便喚來了盧玉堂。
隻見於文宏麵色溫和地看著盧玉堂,輕聲開口道:“玉堂啊,你跟隨本官來到這合州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如今這裏的事務也都已走上正軌,你是否可以安心地返迴羅城去了呢?”
盧玉堂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即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望著於文宏,迴答道:“大人,卑職還是希望能夠繼續跟隨在您身邊。”
於文宏微微皺眉,追問道:“難道你就一點都不想念家中親人嗎?”
盧玉堂輕輕地搖了搖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哀傷,緩緩說道:“羅城縣雖說是我的家鄉,但自從雙親離世以後,那裏對於我來說,便再無太多的牽掛和念想了。”
於文宏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又問:“那玉紅呢?她可是一直在家鄉等著你迴去啊。”
提到玉紅,盧玉堂的臉上閃過一抹柔情,他連忙拱手施禮道:“卑職鬥膽懇請大人幫我修書一封,讓玉紅前來此地與我相聚。如此一來,既能讓我兄妹相聚,也能讓我更加專心地侍奉大人左右。”
於文宏本還想再勸勸盧玉堂,畢竟離家太久總是不好的。
就在這時,盧玉堂忽然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語氣誠懇而堅決地說道:“大人,請恕卑職冒昧!卑職一心隻想追隨大人,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還望大人成全!”
於文宏見到這番情景,心中不禁有些躊躇,終究還是覺得不好再繼續強硬地拒絕下去。
他站起身走過去,親自扶起跪在地上的玉堂,輕聲歎道:“玉堂啊,快快起身吧!哎呀,本官真不是有意要讓你離開我身邊呐。你瞧瞧你這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的模樣,理應娶一房賢妻,生幾個孩子,過上那種安安穩穩、和和美美的小日子才對呀!跟著本官東奔西走,隻怕會白白耽誤了你這大好年華喲!”
然而,盧玉堂卻一臉堅定地搖了搖頭,毫不猶豫地迴答道:“大人,卑職從未有過娶妻成家的念頭。此生此世,卑職隻願追隨大人左右,無論天涯海角,哪怕刀山火海,卑職都在所不辭!”
聽到這裏,於文宏微微一愣,無奈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也罷,既然你心意已決,那本官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說罷,他轉過頭朝著門外高聲喊道:“馮二!備好筆墨紙硯!”
迴到桌前,提筆蘸墨,沉思片刻之後,便開始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一封信函已然寫成。
於文宏輕輕吹了吹紙上未幹的墨跡,然後將其仔細折好,遞到了盧玉堂的麵前。
盧玉堂雙手接過信函放入懷中,向著於文宏深深鞠了一躬,說道:“多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