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姑道:「若是王爺想好了,妾身尊重王爺。」
趙王這才笑起來,握住幸姑手:「那孟氏不是不肯迴趙王府麽?我去求父皇放她走,還被父皇罵。迴頭等父皇恕了我的罪,我便去請封到並州去,我看那孟家打算怎麽做。」
幸姑擔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說:「王爺請旨去封地,王爺的舅舅們會答應嗎?」
趙王哼道:「本王是扶不起的阿鬥,想來幾位舅舅早知道。隻是本王還在京內,他們隻能站在本王這一頭。若是本王離開了京城,便是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到時候,他們愛支持誰便支持誰去,與本王無關。」
「那貴妃娘娘呢?」
趙王:「母妃聰慧,她會好好保護自己的。」
十月,陛下解除了趙王的禁,準他入朝。早朝之上,趙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自請去封地並州。
別說文武百官,就是陛下,都驚住了。
「趙王,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敬宗帝沉著張臉,麵色難看,「你的幾位皇兄,都是爭搶著替朕分憂,你倒是好,盡想著偷懶。小小年紀的,就想著去並州享福做土皇帝去了?」
趙王彎腰抱手迴話說:「父皇明鑒。兒子去並州,一樣替父皇效力。京內有幾位皇兄在,諸位皇兄論才智論謀略,都比兒臣好,想來父皇有皇兄們,足夠了。兒臣自知愚鈍,又胸無才幹,便隻能撿著一些輕鬆的活幹。但兒臣向父皇保證,就算去了並州,一樣不會偷懶,會替父皇治理好並州這一方之地。」
敬宗沒有想好,隻能揮手:「退朝。」
趙王抬眸朝上位看了眼,堅決道:「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敬宗並未理會,隻氣衝衝甩袖子迴了勤政殿。
趙王請封並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宮中。貴妃知道後,氣得險些暈過去。
「貴妃娘娘。」女史嬤嬤們見狀,忙簇擁過去,扶住貴妃。
貴妃還強撐著一口氣,沒有徹底暈死過去。
「密兒糊塗!」貴妃氣得心口疼,說話也有氣無力的,被宮娥們扶著坐下來後,她才側躺著緩氣兒,卻還不忘吩咐下去,「快,趁著趙王還沒有出宮去,把他給本宮叫來。」
「快,快去啊。」貴妃著急。
一時間,整個儲秀宮都亂了套了。宮娥匆匆請了趙王來後,貴妃已經緩過神,好很多了。
「你們都先退下去吧。」貴妃打發了左右的人,這才訓斥趙王,「今天早朝之上,你在你父皇麵前胡說什麽了?密兒,娘的親兒子啊,你可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趙王就知道母妃是為了這事兒找自己來的,所以,早在前往儲秀宮的路上,他都想好怎麽說了。既然決定退出,偏居一隅,那麽,他就會堅持到底。
「兒子知道。」趙王抱手,對貴妃十分恭敬,卻又不卑不亢,「兒子這樣做,自也有兒子這樣做的道理。」
貴妃現在整個人都很焦慮很生氣,根本什麽話都聽不進去:「你請旨去封地並州呆著,等同於放棄儲君之位。你、你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你逼著你父皇做決定。你的幾位哥哥都還好好在京城裏呆著,你忙活什麽勁兒?」
「兒子對皇位沒有興趣。」趙王直言,「母妃該是知道兒子的。」
貴妃可以說這一生都過得十分順遂,唯一覺得有遺憾的,就是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若是自己兒子能有那三位王爺的心計城府,她還愁什麽?
人家都是暗裏鬥得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儲君之位。他個傻子倒是好,直接將大好的機會拱手讓人,自己貪圖享樂去了。
「你、你論出身,論背後娘舅家的勢力,包括你那位王妃的娘家勢力,你與那三位比起來,輸哪兒了?你單純,耿直,但誰說做儲君、做皇帝,一定要滿腹心機城府的?為娘相信,正是因為你的耿直率真,日後你若做了皇帝,定能造福百姓。」
趙王卻笑了:「兒子抱負沒有那麽大,心裏還裝不下全天下的百姓。兒子心小,隻希望母妃您可以康建長壽,希望幸姑可以幸福快樂,也希望兒臣日後能與王妃兒孫滿堂,晚年亦安詳,僅此而已。」
貴妃覺得他沒出息:「哼!你不做皇帝,你日後的子孫後代,便處處得受欺負,你晚年也安詳不了。」
趙王一本正經:「那兒臣便管不得那麽多了,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若是受人欺辱,便是他們無能。總不能……一輩子都靠著兒臣吧。」
「你……」貴妃氣得上下牙齒打顫,「到底誰教你說的這些?你從前可不是這樣能說會道的人。」
趙王:「兒臣是母親生的,自然是隨了母親。兒臣能說會道,便是母親您聰明,您何必這樣拐著彎誇自己。」
貴妃竟然氣得沒了脾氣,都忘了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麽。
「好!你可真是好啊,定是你那好王妃教的。」貴妃說,「那丫頭素來聰明,我原以為,都她身後幫襯你,日後你會更成器呢。誰想到,她就是這樣幫襯你的。竟然,竟然慫恿你請旨出京。」
趙王嚴肅:「母妃息怒,此事不幹幸姑的關係,是兒臣的意思。」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看著自己母親,「母妃,兒子就想問您一句,冒著生命危險,拚著九死一生,去奪儲君之位,到頭來很有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值得嗎?」
貴妃一時間啞口無言。
「你懂什麽。」貴妃說,「娘隻知道,在娘心裏,你是最好的。你什麽都不差,憑什麽要把皇位拱手讓給那些賤人的兒子。」
「還有你舅舅們,整個魏家。你若是抽身走了,你舅舅表兄們可怎麽辦?」
趙王說:「父皇如今尚未立儲,他們隻管效忠父皇便是。日後父皇立了儲,百年之後,他們大可再效忠新君。這麽簡單的事情,難道還要孩兒來教嗎?」
趙王這才笑起來,握住幸姑手:「那孟氏不是不肯迴趙王府麽?我去求父皇放她走,還被父皇罵。迴頭等父皇恕了我的罪,我便去請封到並州去,我看那孟家打算怎麽做。」
幸姑擔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說:「王爺請旨去封地,王爺的舅舅們會答應嗎?」
趙王哼道:「本王是扶不起的阿鬥,想來幾位舅舅早知道。隻是本王還在京內,他們隻能站在本王這一頭。若是本王離開了京城,便是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到時候,他們愛支持誰便支持誰去,與本王無關。」
「那貴妃娘娘呢?」
趙王:「母妃聰慧,她會好好保護自己的。」
十月,陛下解除了趙王的禁,準他入朝。早朝之上,趙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自請去封地並州。
別說文武百官,就是陛下,都驚住了。
「趙王,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敬宗帝沉著張臉,麵色難看,「你的幾位皇兄,都是爭搶著替朕分憂,你倒是好,盡想著偷懶。小小年紀的,就想著去並州享福做土皇帝去了?」
趙王彎腰抱手迴話說:「父皇明鑒。兒子去並州,一樣替父皇效力。京內有幾位皇兄在,諸位皇兄論才智論謀略,都比兒臣好,想來父皇有皇兄們,足夠了。兒臣自知愚鈍,又胸無才幹,便隻能撿著一些輕鬆的活幹。但兒臣向父皇保證,就算去了並州,一樣不會偷懶,會替父皇治理好並州這一方之地。」
敬宗沒有想好,隻能揮手:「退朝。」
趙王抬眸朝上位看了眼,堅決道:「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敬宗並未理會,隻氣衝衝甩袖子迴了勤政殿。
趙王請封並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宮中。貴妃知道後,氣得險些暈過去。
「貴妃娘娘。」女史嬤嬤們見狀,忙簇擁過去,扶住貴妃。
貴妃還強撐著一口氣,沒有徹底暈死過去。
「密兒糊塗!」貴妃氣得心口疼,說話也有氣無力的,被宮娥們扶著坐下來後,她才側躺著緩氣兒,卻還不忘吩咐下去,「快,趁著趙王還沒有出宮去,把他給本宮叫來。」
「快,快去啊。」貴妃著急。
一時間,整個儲秀宮都亂了套了。宮娥匆匆請了趙王來後,貴妃已經緩過神,好很多了。
「你們都先退下去吧。」貴妃打發了左右的人,這才訓斥趙王,「今天早朝之上,你在你父皇麵前胡說什麽了?密兒,娘的親兒子啊,你可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趙王就知道母妃是為了這事兒找自己來的,所以,早在前往儲秀宮的路上,他都想好怎麽說了。既然決定退出,偏居一隅,那麽,他就會堅持到底。
「兒子知道。」趙王抱手,對貴妃十分恭敬,卻又不卑不亢,「兒子這樣做,自也有兒子這樣做的道理。」
貴妃現在整個人都很焦慮很生氣,根本什麽話都聽不進去:「你請旨去封地並州呆著,等同於放棄儲君之位。你、你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你逼著你父皇做決定。你的幾位哥哥都還好好在京城裏呆著,你忙活什麽勁兒?」
「兒子對皇位沒有興趣。」趙王直言,「母妃該是知道兒子的。」
貴妃可以說這一生都過得十分順遂,唯一覺得有遺憾的,就是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若是自己兒子能有那三位王爺的心計城府,她還愁什麽?
人家都是暗裏鬥得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儲君之位。他個傻子倒是好,直接將大好的機會拱手讓人,自己貪圖享樂去了。
「你、你論出身,論背後娘舅家的勢力,包括你那位王妃的娘家勢力,你與那三位比起來,輸哪兒了?你單純,耿直,但誰說做儲君、做皇帝,一定要滿腹心機城府的?為娘相信,正是因為你的耿直率真,日後你若做了皇帝,定能造福百姓。」
趙王卻笑了:「兒子抱負沒有那麽大,心裏還裝不下全天下的百姓。兒子心小,隻希望母妃您可以康建長壽,希望幸姑可以幸福快樂,也希望兒臣日後能與王妃兒孫滿堂,晚年亦安詳,僅此而已。」
貴妃覺得他沒出息:「哼!你不做皇帝,你日後的子孫後代,便處處得受欺負,你晚年也安詳不了。」
趙王一本正經:「那兒臣便管不得那麽多了,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若是受人欺辱,便是他們無能。總不能……一輩子都靠著兒臣吧。」
「你……」貴妃氣得上下牙齒打顫,「到底誰教你說的這些?你從前可不是這樣能說會道的人。」
趙王:「兒臣是母親生的,自然是隨了母親。兒臣能說會道,便是母親您聰明,您何必這樣拐著彎誇自己。」
貴妃竟然氣得沒了脾氣,都忘了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麽。
「好!你可真是好啊,定是你那好王妃教的。」貴妃說,「那丫頭素來聰明,我原以為,都她身後幫襯你,日後你會更成器呢。誰想到,她就是這樣幫襯你的。竟然,竟然慫恿你請旨出京。」
趙王嚴肅:「母妃息怒,此事不幹幸姑的關係,是兒臣的意思。」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看著自己母親,「母妃,兒子就想問您一句,冒著生命危險,拚著九死一生,去奪儲君之位,到頭來很有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值得嗎?」
貴妃一時間啞口無言。
「你懂什麽。」貴妃說,「娘隻知道,在娘心裏,你是最好的。你什麽都不差,憑什麽要把皇位拱手讓給那些賤人的兒子。」
「還有你舅舅們,整個魏家。你若是抽身走了,你舅舅表兄們可怎麽辦?」
趙王說:「父皇如今尚未立儲,他們隻管效忠父皇便是。日後父皇立了儲,百年之後,他們大可再效忠新君。這麽簡單的事情,難道還要孩兒來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