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旗對親娘有沒有親情呢?


    有的,他自小就被親娘忽視,被調教得唯母親是從,根本沒有想過反抗。


    向老太是pua的一把好手,擅長苦難教育。


    當然,這個年代還沒有這個詞的概念,但是向老太的行為非常貼合這個定義。


    她甚至把這些教育當成了口頭禪。


    也就是每天給向紅旗灌輸:娘為了你才放棄巴拉巴拉……娘為了你好才巴拉巴拉……


    從小開始,隻為打造兒子奉她為主的圍城。


    一張白紙樣的小孩什麽都不懂,他們對母親隻有天生的依賴崇拜,並不會懷疑最信賴的人有什麽樣的動機。


    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向紅旗可想而知是個什麽樣的大孝子。


    甚至不止向紅旗,剛去世的大哥向紅文、十八年前逝去的三弟向紅武都是一等一的大孝子。


    隻有小兒子向鐵柱得到了一點難得的母愛,沒有那麽死板。


    十裏八鄉都誇讚向老太好命,四個兒子個頂個的孝順,讓向老太在村裏驕傲的挺直了腰杆。


    哪怕跟張及第結婚了,都阻擋不住向紅旗孝順向老太的步伐。


    婚後八年,即使向立國、向美美、向立黨、向立華、向麗麗這四胎五個娃接連出生,他依舊死心眼孝順親媽。


    張及第在其中做過多少努力都沒用,這男人一根筋。


    轉折點是向立民的死亡,這一刻,向紅旗才深刻認識到親娘不愛自己的事實。


    生死關頭這種大事,向紅旗才看清母親的偏心。


    或許應該說,他長到這個年紀早就看清了,隻是蒙住自己雙眼不想看清。


    在張及第哀慟欲絕時,向紅旗才堅定了分家的心思。


    但是當時孝道太重了,他隻能答應淨身出戶,外加每月20塊的贍養費,大出血才換來斷親書。


    不然向老太根本不會同意。


    斷親書約定的是兩家再無任何幹係,不能主動牽扯,牽扯一次就斷三個月的贍養費。


    向紅旗這邊的約束則是每月10號之前,20塊贍養費要給到向老太手裏,否則就要加倍,月底之前給40元。


    這份斷親書維持了十八年的和平。


    向紅旗失魂落魄地走迴家,他萬萬沒想到親娘會來這麽一出。


    迴老家給大哥奔喪時,向老太避而不見這個兒子,兩人並沒有碰麵。


    向老太是為了拿捏兒子,想讓他服軟求見。


    擔心了一路的向紅旗則是鬆了口氣,他不知道怎麽麵對生他養他但是十八年不來往了的親娘。


    在這種詭異氣氛下,向紅旗就隻是給大哥守了頭七,別的什麽都沒做。


    結果臨行前,被不甘心的向老太塞了向瑤瑤來試探。


    向紅旗在族老們的大道理圍攻下,隻能心不甘情不願的帶上侄女來縣城。


    那是為了全村有個老師,能給村子裏帶好處,他掂量了下輕重才把人捎來縣城。


    接下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在向瑤瑤的野心中,就鬧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他想著向老太還指望張及第給侄女坐小月子,覺得荒謬可笑。


    一家人當然要幫,可他們算一家人嗎?


    斷親書上那麽明顯的老死不相往來,向老太是憑什麽覺得他會顧念親情?


    破例一次帶上向瑤瑤就已經全家不得安寧,向紅旗絕不會再踩火坑了!


    當天下午張及第下班迴家的時候,向紅旗就特意交代了,接下來三個月的贍養費不用給了。


    張及第安靜點頭,她不用問緣由就知道是老家來人找麻煩了。


    從向瑤瑤進縣城工作,她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


    和老家的人能徹底分割,這十八年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但願這些災星趕緊走,別來沾邊。


    另一邊,老胳膊老腿的向老太正慢吞吞迴醫院。


    不比年輕時候撒潑打滾沒負擔,老了在地上滾滾都渾身痛。


    她捶著腰腿,迴到向瑤瑤的病房時剛坐下,看到忙碌著洗洗涮涮的陳大丫就來氣,一腳踹向大兒媳的小腿:


    “你要死啊,沒看到我這個樣子,也不知道來扶一把!”


    陳大丫已經被壓榨近四十年,根本沒有反抗的心思,趕緊給老佛爺按摩腰腿。


    她神情麻木,喪失希望的麵容看起來比婆婆還蒼老。


    向老太被按摩舒坦了,這才滿意一點:“就是個沒用的,一句好話都不會說,跟個棒槌似的!”


    日常挑刺,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


    陳大丫沒吱聲,但是手法按摩得更勤快了。


    滿意的閉上眼,向老太勾起嘴角,這才是婆婆該過的好日子啊。


    就是可惜不能磋磨張及第那個賤貨,大兒媳都使喚出花樣來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向老太完全沒擔心二兒子會斷贍養費。


    她自以為拿捏住了向紅旗的愛母之心,根本沒想過孩子能逃出手掌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不下鄉,家長裏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7414945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74149451並收藏六零不下鄉,家長裏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