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養精蓄銳、蓄勢待的精銳之師,一邊是被地震和泥石流弄的驚慌失措、混亂不堪,士氣全無的韃子士兵。
雙方一照麵!
“曹變蛟,是曹變蛟來了!”一聲大喊仿佛一陣陰風吹遍鬆山,讓在遼東土生土長的韃子們在11月天就感到了遼東徹骨的寒凍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
幾個月前曹變蛟衝擊皇上大軍的情景可是讓無數人震撼,連皇上都要避其鋒芒!那時我們可有十萬大軍!
現在我們……!
丟了兵器,又沒了鬥誌,還渾身是傷!
拿什麽抵擋曹變蛟!
“跑呀!”不知道誰大喊一聲,躲過地震和泥石流的韃子殘兵,齊齊慘叫著向大營奔逃,跑的是一個快,讓明軍一愣一愣的。
這還是兇狠的韃子嗎?
“殺,韃!”
曹變蛟揮舞起馬刀,“敵軍鬥誌已喪機不可失,全軍突擊!”
三千名輕騎兵立馬衝了出去,如急風暴雨般砍殺著韃子,又如高山雪崩之勢一樣不可阻擋。
騎兵所到之處,韃子就猶如狂風吹倒草原一樣,被大片大片的砍倒在地,馬蹄踐踏著人體,導致血肉橫飛慘聲不斷。
因為鬆山大營外圍的壕溝、絆馬繩、暗釘、陷阱等埋伏全都被地震和泥石流給抹平了,即使有些剩下的也被逃入大營的韃子給趟平了。
一點作用也沒起,讓曹變蛟率領自己的部下毫無阻擋的殺了韃子大營。
韃子大營構成複雜,營地裏住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還有外藩蒙古,這些人馬相互不隸屬,平時都聽自己的長官指揮。
現在先是地震襲擊,然後又是泥石流衝擊,早就把編製打散了,是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再被曹變蛟一衝,直接炸營了
站在鬆山城上的洪承疇看著,韃子大營中火光衝天,人喊馬嘶,滿地的殘肢斷體,熊熊火焰,到處都是慌亂奔跑的韃子和揮刀亂砍的明軍的景象。
連忙命令,王廷臣,白廣恩等人率領大軍前去支援!
“殺呀!”曹變蛟揮舞著馬刀在韃子大營中瘋狂的砍著。
看著主帥這麽瘋狂,曹變蛟的部下也興奮起來!
現在的韃子就像小雞一樣容易對付!
不趕快殺一些,估計以後都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最後韃子都給殺得喪了氣,眼看明軍騎兵越來越多地湧入,後麵的明軍也從鬆山城衝了下來,馬上就要過來,齊齊一聲吼:“不管了,逃呀!”
於是成千上萬韃子再次奪路而逃,直接越過了鬆山大營,丟棄了所有的倉庫和輜重物質,向錦州方向跑去。
“給我追!”曹變蛟命令把打掃戰場的工作交給步兵,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直接追了上去。
因為地震導致韃子大營的馬圈倒了,馬匹跑的到處都是,導致明軍殺來的時候,除了少數韃子機靈搶到了馬匹,跑的快,大部分韃子都隻能用自己的兩條腿逃命!
可兩條腿怎麽也跑不過四條腿!
不一會騎兵們就衝進奔跑的人群之中,揮舞著馬刀砍了下去,猶如趕羊一樣,用砍刀一邊砍一邊趕著敗兵向前。
每一個韃子都拚命向前,不知道追殺他們的隻有區區幾千人!
這些平常根本不被他們看在眼裏的明軍現在變成了索命的惡鬼,讓他們提不起反抗的精神。
從萬曆四十六年,也就是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借口,起兵攻明,橫掃遼東幾十年未嚐敗績的韃子大軍!
這一天在鬆山城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那些經曆過無數的廝殺鏖戰無論哪個都堪稱百戰猛士的韃子,現在就像一群被狼群追逐而四處逃命的兔子,已經嚇破了膽!
可以說現在已經不是廝殺而是追獵了,就像幾個月前,韃子追殺明軍一樣!
隻是追殺的雙方調換了一下!
“給我攔住他們!”看到一望無際的敗兵直麵而來,皇太極口吐鮮血之後,大喊道。
這個時候必須把敗兵攔住,要不然就完了……
“給我上!”鑲黃旗猛將鼇拜帶著數百名集結好的侍衛扛著大旗衝了進去。
多爾袞等人也連忙派出自己的親兵尋找各自的嫡係部隊,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抵禦明軍的進攻。
如果不是因為地震導致道路毀壞耽誤了曹變蛟的進軍速度,如果不是因為皇太極及時趕到,把自己的親衛投入戰鬥穩住了韃子潰敗的形式,鼓舞了韃子士兵的士氣。
如果曹變蛟帶領的人馬能再多一點,那麽即使皇太極親自上場也挽迴不了敗局。
因為看到衝殺越來越困難,韃子已經從最開始的慌亂,逐漸反應過來,開始局部反擊!
洪承疇見好就收,命令曹變蛟後退警戒,掩護主力開始撤退。
看到明軍終於退了,死裏逃生的韃子們一下都癱在地上,怎麽喊都不起來。
以至於明軍搬空了韃子的大營,臨走的時候還放了一把火才退迴鬆山城。
讓皇太極氣的連吐幾口鮮血,昏了過去。
沒有皇帝的命令,多爾袞等人不敢退兵,但鬆山大營已經廢了,加上今天的傷亡實在是太過慘重,實在不能和明軍硬拚下去。
不得不率軍後退三十裏,紮營,重新布置對鬆山的包圍圈。
雖然鬆山的包圍圈沒有打破,但韃子後退三十裏表示鬆山和外麵的聯係已經恢複,大部隊突圍可能還不可行,會被韃子騎兵追殺,但小股騎兵突圍已經很容易了。
同好不容易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擺酒設宴的明軍不同。
韃子的軍營之中是一片哀愁!
忙了一夜才把大營安排好的多爾袞、豪格、多鐸、阿濟格、阿巴泰,達海、剛林、希福、索尼、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李永芳、佟養姓、張存仁等人坐在大帳裏,你看看群我,我看看你,都垂頭喪氣,不知道說什麽好!
今天這仗太丟人了,傷亡也太慘重了!
大家眼睛都看著後帳,希望吐血昏迷的皇上能早點醒過來!
“睿親王,你說這錦州和鬆山還有沒有必要打!”豪格見自己的父親一直不出來,忍不住道。
“當然要打!”多爾袞還沒有迴應,豫親王多鐸就開口了,“雖然今天損失慘重,但底子還在,明軍也就一萬多人,這次是趁著地震和泥石流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下次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我要把曹變蛟腦袋割下來當球踢!”
說著多鐸摸了一下自己英俊的臉龐,上麵多了一個傷口,這是曹變蛟留下的,今天如果不是親衛拚死護衛,自己可能就……!
“要打你們兩白旗的人去打!”豪格叫道:“我兩黃旗將士今天損失了五千多,五千多丁呀,我們八旗才有多少人,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你兩黃旗傷亡厲害我兩白旗傷亡就小了!”多鐸懟道:“今天仗打成這樣完全是一個意外,不是倒黴遇到地震我八旗健兒能敗在明軍手裏。”
看著兩黃旗和兩白旗劍拔弩張,彼此橫眉怒目,邊上的兩紅旗、兩藍旗的人都在那裏樂得看熱鬧。
兩黃旗和兩白旗因為實力強相互看不順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因為皇太極的威望太高,壓得多爾袞、多澤抬不起頭,兩白旗也隻能低著腦袋做人。
現在,經過這一次大敗皇太極的威望降了很多,再加上連續幾次吐血皇太極估計時間不多了。
人走茶涼!
兩白旗的心思自然活了,幻想著能翻身重新做迴兩黃旗,奪迴自己的地位。
以前雖然鬧,但是在外人麵前滿八旗還都是和和氣氣,彼此團結一心的模樣,誰想到今日直接懟上了,直接讓蒙八旗和漢軍旗的人看了笑話。
睿親王多爾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著弟弟和豪哥爭吵沒有說話,甚至兩邊的親兵家將都上前助陣還是一句話不說。
同不習慣思考的多澤不同,多爾袞知道皇太極的厲害,可以說隻要皇太極在一天,多爾袞就會裝一天孫子,因為他知道自己絕對不是皇太極的對手。
必須小心翼翼不能留給對方任何借口。
猛虎臨死的時候是最可怕的,因為誰都不知道他把最後的牙齒對準誰。
“皇上到,肅靜!”終於大漢奸範文程從內帳出來了,掃了一眼亂糟糟的大營道,後麵的皇太極在鼇拜的攙扶下走了出來,做到了主座上。
“睿親王,豫親王……你們留下,其他人出去吧!”皇太極示意一些重臣留下,其他的人都出去。
這命令下達,各自身份不夠的角色都是躬身退下!
“睿親王,傷亡出來了沒有!我軍損失怎麽樣?”
“迴皇上!”多爾袞開口道:
“漢八旗和三順王那邊一共死傷一萬五千多人,蒙八旗和蒙古散騎死傷一萬三千多人,滿八旗死傷二萬一千多人,至於物質更是損失慘重,數個大糧庫被泥石流吞沒,剩下的糧食也被明軍搬走了。
現在的糧食,都是從錦州那邊運來的,即使這樣也隻夠大軍吃十來天的了。
別看韃子整天打仗,其實滿八旗傷亡很小,上萬人的傷亡,滿八旗的損傷頂天幾百,這裏麵固然有滿八旗勇猛,裝備好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韃子打仗從來都是炮灰先上,炮灰沒了就讓漢八旗、蒙八旗上,直到仗打的差不多了才會讓滿八旗上,一錘定音!
這樣既能顯示滿八旗的無敵,鎮住漢八旗和蒙八旗,樹立滿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還能減少自身的傷亡,可謂一舉雙得。
但是今天可不一樣,地震和泥石流可不管你是滿八旗還是蒙八旗、漢八旗,一視同仁。
在天災麵前大家都一樣,更何況滿八旗住的地方好,甚至有的住的都是瓦房不是軍帳!
地震來了自然更倒黴,如果不是因為曹變蛟衝擊的時候死的大部分是漢八旗蒙八旗的人,雙方的傷亡對比能達到一比一。
“痛殺我也!”雖然早有準備,知道傷亡肯定不少,但是五萬多人的損失還是讓皇太極受不了,更主要的是滿八旗竟然也傷了二萬一千多人。
這樣的損失對韃子來說可謂傷筋動骨,老本都快沒了。”
“你們說著鬆山還有必要打下去嗎?”被人按摩後心,好一陣才緩過來皇太極緩緩的問道。
“皇上,鬆山必須打!而且要狠狠的打。”多爾袞等人還沒有來的及說話,大漢奸範文程已經搶先迴答道。
範文程這個明朝的落地秀才因為考舉屢次不中,一氣之下投奔了韃子做了漢奸。
雖然雷衛東對範文程為人不恥,但不得不承認其是一個人才,其能力遠遠超過明朝那些大員,如果沒有範文程,韃子入關至少要晚好幾年!
這在另一方麵也說明了明朝八股文取士的無用!
你才華再高,想高中也要一步步來,沒有自由發揮的餘地,很多驚世大才考不過那些隻會讀書的書呆子。
就好像北宋的趙普,可謂一代賢相,宋太祖的謀主,是宋朝建立的關鍵人物。
但如果讓他考科舉,對不起,中的幾率為零。
在《宋史·趙普傳》中記載了這麽一句話,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趙普雖然讀過書,但他和範文程一樣,熟悉的是處理具體事物的吏道,能把官場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給主公出謀劃策就和諸葛亮差不多。
但是引用經典,考八股方麵,趙普自己也說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不是說論語博大精深,隻學半部就可以治理天下,而應該反過來看。
趙普雖然對儒家經典涉獵的很少,一步論語都沒有學完,但當丞相,不是當太傅,要的是處理事務的能力,引用儒家經典,半部論語就夠,因為其對治國作用不大。
宋太祖是因為擔心武將權利過大,重文輕武才讓其多讀讀經典。
接過趙普之後的宋朝丞相,一個比一個博學多才,歐陽修等人都是當朝大儒,學問遠遠超過趙普,但是治理國家方麵……!
反正宋朝越來越弱,最後落得個……!
這也說明了治理國家方麵,論語這樣的四書五經根本沒用!
有用的是吏道,是實踐的能力!
後世太宗一句,實踐是檢驗一切的真理可謂說到了點子上。
雙方一照麵!
“曹變蛟,是曹變蛟來了!”一聲大喊仿佛一陣陰風吹遍鬆山,讓在遼東土生土長的韃子們在11月天就感到了遼東徹骨的寒凍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
幾個月前曹變蛟衝擊皇上大軍的情景可是讓無數人震撼,連皇上都要避其鋒芒!那時我們可有十萬大軍!
現在我們……!
丟了兵器,又沒了鬥誌,還渾身是傷!
拿什麽抵擋曹變蛟!
“跑呀!”不知道誰大喊一聲,躲過地震和泥石流的韃子殘兵,齊齊慘叫著向大營奔逃,跑的是一個快,讓明軍一愣一愣的。
這還是兇狠的韃子嗎?
“殺,韃!”
曹變蛟揮舞起馬刀,“敵軍鬥誌已喪機不可失,全軍突擊!”
三千名輕騎兵立馬衝了出去,如急風暴雨般砍殺著韃子,又如高山雪崩之勢一樣不可阻擋。
騎兵所到之處,韃子就猶如狂風吹倒草原一樣,被大片大片的砍倒在地,馬蹄踐踏著人體,導致血肉橫飛慘聲不斷。
因為鬆山大營外圍的壕溝、絆馬繩、暗釘、陷阱等埋伏全都被地震和泥石流給抹平了,即使有些剩下的也被逃入大營的韃子給趟平了。
一點作用也沒起,讓曹變蛟率領自己的部下毫無阻擋的殺了韃子大營。
韃子大營構成複雜,營地裏住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還有外藩蒙古,這些人馬相互不隸屬,平時都聽自己的長官指揮。
現在先是地震襲擊,然後又是泥石流衝擊,早就把編製打散了,是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再被曹變蛟一衝,直接炸營了
站在鬆山城上的洪承疇看著,韃子大營中火光衝天,人喊馬嘶,滿地的殘肢斷體,熊熊火焰,到處都是慌亂奔跑的韃子和揮刀亂砍的明軍的景象。
連忙命令,王廷臣,白廣恩等人率領大軍前去支援!
“殺呀!”曹變蛟揮舞著馬刀在韃子大營中瘋狂的砍著。
看著主帥這麽瘋狂,曹變蛟的部下也興奮起來!
現在的韃子就像小雞一樣容易對付!
不趕快殺一些,估計以後都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最後韃子都給殺得喪了氣,眼看明軍騎兵越來越多地湧入,後麵的明軍也從鬆山城衝了下來,馬上就要過來,齊齊一聲吼:“不管了,逃呀!”
於是成千上萬韃子再次奪路而逃,直接越過了鬆山大營,丟棄了所有的倉庫和輜重物質,向錦州方向跑去。
“給我追!”曹變蛟命令把打掃戰場的工作交給步兵,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直接追了上去。
因為地震導致韃子大營的馬圈倒了,馬匹跑的到處都是,導致明軍殺來的時候,除了少數韃子機靈搶到了馬匹,跑的快,大部分韃子都隻能用自己的兩條腿逃命!
可兩條腿怎麽也跑不過四條腿!
不一會騎兵們就衝進奔跑的人群之中,揮舞著馬刀砍了下去,猶如趕羊一樣,用砍刀一邊砍一邊趕著敗兵向前。
每一個韃子都拚命向前,不知道追殺他們的隻有區區幾千人!
這些平常根本不被他們看在眼裏的明軍現在變成了索命的惡鬼,讓他們提不起反抗的精神。
從萬曆四十六年,也就是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借口,起兵攻明,橫掃遼東幾十年未嚐敗績的韃子大軍!
這一天在鬆山城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那些經曆過無數的廝殺鏖戰無論哪個都堪稱百戰猛士的韃子,現在就像一群被狼群追逐而四處逃命的兔子,已經嚇破了膽!
可以說現在已經不是廝殺而是追獵了,就像幾個月前,韃子追殺明軍一樣!
隻是追殺的雙方調換了一下!
“給我攔住他們!”看到一望無際的敗兵直麵而來,皇太極口吐鮮血之後,大喊道。
這個時候必須把敗兵攔住,要不然就完了……
“給我上!”鑲黃旗猛將鼇拜帶著數百名集結好的侍衛扛著大旗衝了進去。
多爾袞等人也連忙派出自己的親兵尋找各自的嫡係部隊,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抵禦明軍的進攻。
如果不是因為地震導致道路毀壞耽誤了曹變蛟的進軍速度,如果不是因為皇太極及時趕到,把自己的親衛投入戰鬥穩住了韃子潰敗的形式,鼓舞了韃子士兵的士氣。
如果曹變蛟帶領的人馬能再多一點,那麽即使皇太極親自上場也挽迴不了敗局。
因為看到衝殺越來越困難,韃子已經從最開始的慌亂,逐漸反應過來,開始局部反擊!
洪承疇見好就收,命令曹變蛟後退警戒,掩護主力開始撤退。
看到明軍終於退了,死裏逃生的韃子們一下都癱在地上,怎麽喊都不起來。
以至於明軍搬空了韃子的大營,臨走的時候還放了一把火才退迴鬆山城。
讓皇太極氣的連吐幾口鮮血,昏了過去。
沒有皇帝的命令,多爾袞等人不敢退兵,但鬆山大營已經廢了,加上今天的傷亡實在是太過慘重,實在不能和明軍硬拚下去。
不得不率軍後退三十裏,紮營,重新布置對鬆山的包圍圈。
雖然鬆山的包圍圈沒有打破,但韃子後退三十裏表示鬆山和外麵的聯係已經恢複,大部隊突圍可能還不可行,會被韃子騎兵追殺,但小股騎兵突圍已經很容易了。
同好不容易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擺酒設宴的明軍不同。
韃子的軍營之中是一片哀愁!
忙了一夜才把大營安排好的多爾袞、豪格、多鐸、阿濟格、阿巴泰,達海、剛林、希福、索尼、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李永芳、佟養姓、張存仁等人坐在大帳裏,你看看群我,我看看你,都垂頭喪氣,不知道說什麽好!
今天這仗太丟人了,傷亡也太慘重了!
大家眼睛都看著後帳,希望吐血昏迷的皇上能早點醒過來!
“睿親王,你說這錦州和鬆山還有沒有必要打!”豪格見自己的父親一直不出來,忍不住道。
“當然要打!”多爾袞還沒有迴應,豫親王多鐸就開口了,“雖然今天損失慘重,但底子還在,明軍也就一萬多人,這次是趁著地震和泥石流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下次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我要把曹變蛟腦袋割下來當球踢!”
說著多鐸摸了一下自己英俊的臉龐,上麵多了一個傷口,這是曹變蛟留下的,今天如果不是親衛拚死護衛,自己可能就……!
“要打你們兩白旗的人去打!”豪格叫道:“我兩黃旗將士今天損失了五千多,五千多丁呀,我們八旗才有多少人,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你兩黃旗傷亡厲害我兩白旗傷亡就小了!”多鐸懟道:“今天仗打成這樣完全是一個意外,不是倒黴遇到地震我八旗健兒能敗在明軍手裏。”
看著兩黃旗和兩白旗劍拔弩張,彼此橫眉怒目,邊上的兩紅旗、兩藍旗的人都在那裏樂得看熱鬧。
兩黃旗和兩白旗因為實力強相互看不順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因為皇太極的威望太高,壓得多爾袞、多澤抬不起頭,兩白旗也隻能低著腦袋做人。
現在,經過這一次大敗皇太極的威望降了很多,再加上連續幾次吐血皇太極估計時間不多了。
人走茶涼!
兩白旗的心思自然活了,幻想著能翻身重新做迴兩黃旗,奪迴自己的地位。
以前雖然鬧,但是在外人麵前滿八旗還都是和和氣氣,彼此團結一心的模樣,誰想到今日直接懟上了,直接讓蒙八旗和漢軍旗的人看了笑話。
睿親王多爾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著弟弟和豪哥爭吵沒有說話,甚至兩邊的親兵家將都上前助陣還是一句話不說。
同不習慣思考的多澤不同,多爾袞知道皇太極的厲害,可以說隻要皇太極在一天,多爾袞就會裝一天孫子,因為他知道自己絕對不是皇太極的對手。
必須小心翼翼不能留給對方任何借口。
猛虎臨死的時候是最可怕的,因為誰都不知道他把最後的牙齒對準誰。
“皇上到,肅靜!”終於大漢奸範文程從內帳出來了,掃了一眼亂糟糟的大營道,後麵的皇太極在鼇拜的攙扶下走了出來,做到了主座上。
“睿親王,豫親王……你們留下,其他人出去吧!”皇太極示意一些重臣留下,其他的人都出去。
這命令下達,各自身份不夠的角色都是躬身退下!
“睿親王,傷亡出來了沒有!我軍損失怎麽樣?”
“迴皇上!”多爾袞開口道:
“漢八旗和三順王那邊一共死傷一萬五千多人,蒙八旗和蒙古散騎死傷一萬三千多人,滿八旗死傷二萬一千多人,至於物質更是損失慘重,數個大糧庫被泥石流吞沒,剩下的糧食也被明軍搬走了。
現在的糧食,都是從錦州那邊運來的,即使這樣也隻夠大軍吃十來天的了。
別看韃子整天打仗,其實滿八旗傷亡很小,上萬人的傷亡,滿八旗的損傷頂天幾百,這裏麵固然有滿八旗勇猛,裝備好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韃子打仗從來都是炮灰先上,炮灰沒了就讓漢八旗、蒙八旗上,直到仗打的差不多了才會讓滿八旗上,一錘定音!
這樣既能顯示滿八旗的無敵,鎮住漢八旗和蒙八旗,樹立滿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還能減少自身的傷亡,可謂一舉雙得。
但是今天可不一樣,地震和泥石流可不管你是滿八旗還是蒙八旗、漢八旗,一視同仁。
在天災麵前大家都一樣,更何況滿八旗住的地方好,甚至有的住的都是瓦房不是軍帳!
地震來了自然更倒黴,如果不是因為曹變蛟衝擊的時候死的大部分是漢八旗蒙八旗的人,雙方的傷亡對比能達到一比一。
“痛殺我也!”雖然早有準備,知道傷亡肯定不少,但是五萬多人的損失還是讓皇太極受不了,更主要的是滿八旗竟然也傷了二萬一千多人。
這樣的損失對韃子來說可謂傷筋動骨,老本都快沒了。”
“你們說著鬆山還有必要打下去嗎?”被人按摩後心,好一陣才緩過來皇太極緩緩的問道。
“皇上,鬆山必須打!而且要狠狠的打。”多爾袞等人還沒有來的及說話,大漢奸範文程已經搶先迴答道。
範文程這個明朝的落地秀才因為考舉屢次不中,一氣之下投奔了韃子做了漢奸。
雖然雷衛東對範文程為人不恥,但不得不承認其是一個人才,其能力遠遠超過明朝那些大員,如果沒有範文程,韃子入關至少要晚好幾年!
這在另一方麵也說明了明朝八股文取士的無用!
你才華再高,想高中也要一步步來,沒有自由發揮的餘地,很多驚世大才考不過那些隻會讀書的書呆子。
就好像北宋的趙普,可謂一代賢相,宋太祖的謀主,是宋朝建立的關鍵人物。
但如果讓他考科舉,對不起,中的幾率為零。
在《宋史·趙普傳》中記載了這麽一句話,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趙普雖然讀過書,但他和範文程一樣,熟悉的是處理具體事物的吏道,能把官場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給主公出謀劃策就和諸葛亮差不多。
但是引用經典,考八股方麵,趙普自己也說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不是說論語博大精深,隻學半部就可以治理天下,而應該反過來看。
趙普雖然對儒家經典涉獵的很少,一步論語都沒有學完,但當丞相,不是當太傅,要的是處理事務的能力,引用儒家經典,半部論語就夠,因為其對治國作用不大。
宋太祖是因為擔心武將權利過大,重文輕武才讓其多讀讀經典。
接過趙普之後的宋朝丞相,一個比一個博學多才,歐陽修等人都是當朝大儒,學問遠遠超過趙普,但是治理國家方麵……!
反正宋朝越來越弱,最後落得個……!
這也說明了治理國家方麵,論語這樣的四書五經根本沒用!
有用的是吏道,是實踐的能力!
後世太宗一句,實踐是檢驗一切的真理可謂說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