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方之後,這裏就是明王朝的統治核心,數百年來,這裏簽發出的一條條法令時時刻刻影響著全國各地。
“飯桶!一群飯桶!”
內書房內,身穿明黃色龍袍的崇禎站在書案前大發雷霆,在他麵前的大學士和尚書以及其他有資格進入這裏的大佬們全都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
“一個省,整整一個省一個月不到就全部淪陷了,幾萬人馬!幾萬人馬連個水花都沒有就被人包了餃子,丘磊和劉澤清兩個廢物不要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
我要滅他們九族,還有王公弼、劉元斌他們幾個混蛋,他們竟然開城投降,開城投降,大明的臉都被他給丟盡了。”
崇禎的聲音在內書房內咆哮著,房間內除了王承恩,其他一些大佬,周延儒、陳新甲、魏藻德等人都緊守著沉默是金的原則,伏在地上一言不發。
在京城這麽長時間,崇禎皇帝的性格是什麽樣子,大家都一清二楚,典型的猜忌多疑,一遇失誤,非殺即貶。
現在的崇禎正在氣頭上,如果誰說話當出頭鳥那麽絕對倒黴。
反之如果大家聯合沉默對抗,那麽以崇禎軟弱的性格,麵對團結的百官最後隻能認慫。
這一點從韓一良事件大家就看出來了,後來大家屢試不爽,遇到重大整頓運動,隻要群臣們就抱團反對,崇禎就會退讓妥協。
因為崇禎如果把人都砍了就沒人幫他幹活了。
現在就是這樣,隻要大家以沉默應對,等皇上把氣發完了,最多找一兩個替罪羊,事情也就過去了。
崇禎把書案上所有奏章和筆墨紙硯都一股腦的摔到了地上,要不是書案太重崇禎估摸著自己搬不動,恐怕連書案也要被他掀翻。
“駱養性!”
“臣在!”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連忙上前跪拜。
“即刻緝拿丘磊、劉澤清、王公弼、劉元斌、閆宏威等人的家眷,押入天牢嚴加審問!”崇禎的怒氣雖然平複下來,但說話的時候還是咬牙切齒。
“陛下,王公弼他們的家眷大都在山東,而且丘磊、劉澤清已經戰死再抓他們的家眷未免有點!”駱養性有點為難的說道。
錦衣衛負責監視百官,他們的老大在文官眼裏絕對是十惡不赦的存在。
但駱養性這個明朝最後一位指揮使不一樣,他經常為文官說話!
在《池北偶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崇禎年間,大臣熊開元、薑采都因為議論朝政而獲罪,關進了錦衣衛大獄。
有一晚,二更剛過,一個小太監奉崇禎帝的禦筆,來到駱養性處。宣諭說:“通知駱某,來取熊、薑二犯的絕命文書。”
駱養性沒有馬上領旨,略一沉吟,隨即附上一份奏折,大體上說:
“言官如果真有罪的話,應該明正典刑,和天下之人一起唾棄他們。現在昏黑之夜,聖上您僅以一張紙片交給我,就要輕易地殺掉兩位諫官,我實在不敢接受您的旨意。”
奏折送上去後,崇禎帝的怒氣也消了,熊開元、薑采因此都驚險地活了下來。
管理錦衣衛十幾年,駱養性竟然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太大劣跡,一直和文官關係很好!
這對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明朝的錦衣衛是什麽機構,如果放到後世就相當於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蓋世太保,蘇聯的克洛勃,美國的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
放在華國,就是紀委,反貪局、國安局、情報局的結合體。
這樣一個機構,對外先不說,對內的職責就是監督百官貪汙、違法亂紀的。
他們的老大絕對是官員的私對頭,恨之入骨的存在。
而駱養性竟然和文官交好,在他們眼裏沒有竟然沒有大劣跡!
這隻能說明兩個情況,要不明朝全體官員都是正人君子,沒有貪汙腐敗的現象,要不就說明錦衣衛這個監察部門已經失去監督的作用了。
具體什麽情況,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皇上,劉澤清、丘磊兩位總兵不管怎麽說都為國盡忠了,再找他們家眷的麻煩未免有些!”周延儒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劉澤清是他的人,如果他不維護,以後還有誰會投靠自己,給自己送這麽厚的禮。
“請皇上三思!”看到周延儒站了出來,陳新甲等人也跟著接口道。
“好吧!劉澤清、丘磊的事就算了,現在關鍵是蛤蟆大王的事情,他現在占了山東,漕運就堵塞了!”看到百官求情,加上自己為了麵子也不能找死去人的麻煩,隻能岔開話題。
不過說起蛤蟆大王,崇禎越想就越感到頭疼。
大明的首都在北方,但北方的糧食無法隻給自主,全靠南方供應,走的就是京杭大運河這條路,而現在蛤蟆大王占據了山東,就等於截斷了朝廷一條最重要的補給線。
沒了漕運,朝廷最多堅持半年!
“陳新甲,你是兵部尚書,你們兵部難道就沒有拿出個章程出來?”
“皇上,蛤蟆大王雷衛東大逆不道,臣以為應該派兵將其剿滅,捉拿迴京交由三司會審,已正國法!”看到崇禎將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
陳新甲把心一橫,高聲道:
“嗯,話說的不錯,那愛卿準備如何剿滅蛤蟆大王!”陳新甲的話,讓崇禎臉色緩和了許多,問道。
“這!”陳新甲咬牙道,“皇上,朝廷的兵馬不是在遼東和韃子鏖戰,就是在河南剿匪,占時抽不出兵力剿滅蛤蟆大王,臣的意思是,可以等幾個月,等朝廷緩過手在出兵剿滅蛤蟆大王!”
“等幾個月!”崇禎的臉色立馬陰沉了很多,“你能等,朝廷可等不了,京城這麽多人,漕運隻要停幾個月,大家就等著去喝西北風吧!”
“皇上,現在咱們的漕運現在也沒有堵塞,照樣暢通啊!”去年的新科狀元魏藻德突然插了一句。
“這............”
文武百官們一陣啞然!
好像就是這樣,蛤蟆大王雖然占了山東,但他並沒有關閉漕運的通道,江南的大米物資照樣可以通過運河運抵京城!
現在每天朝廷往返於漕運的船隻依舊源源不斷,這是為什麽呀!難道是蛤蟆大王忘了攔截麽?
不應該呀!
要是蛤蟆大王會放這麽低級的錯誤,大家一百個不相信!
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方之後,這裏就是明王朝的統治核心,數百年來,這裏簽發出的一條條法令時時刻刻影響著全國各地。
“飯桶!一群飯桶!”
內書房內,身穿明黃色龍袍的崇禎站在書案前大發雷霆,在他麵前的大學士和尚書以及其他有資格進入這裏的大佬們全都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
“一個省,整整一個省一個月不到就全部淪陷了,幾萬人馬!幾萬人馬連個水花都沒有就被人包了餃子,丘磊和劉澤清兩個廢物不要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
我要滅他們九族,還有王公弼、劉元斌他們幾個混蛋,他們竟然開城投降,開城投降,大明的臉都被他給丟盡了。”
崇禎的聲音在內書房內咆哮著,房間內除了王承恩,其他一些大佬,周延儒、陳新甲、魏藻德等人都緊守著沉默是金的原則,伏在地上一言不發。
在京城這麽長時間,崇禎皇帝的性格是什麽樣子,大家都一清二楚,典型的猜忌多疑,一遇失誤,非殺即貶。
現在的崇禎正在氣頭上,如果誰說話當出頭鳥那麽絕對倒黴。
反之如果大家聯合沉默對抗,那麽以崇禎軟弱的性格,麵對團結的百官最後隻能認慫。
這一點從韓一良事件大家就看出來了,後來大家屢試不爽,遇到重大整頓運動,隻要群臣們就抱團反對,崇禎就會退讓妥協。
因為崇禎如果把人都砍了就沒人幫他幹活了。
現在就是這樣,隻要大家以沉默應對,等皇上把氣發完了,最多找一兩個替罪羊,事情也就過去了。
崇禎把書案上所有奏章和筆墨紙硯都一股腦的摔到了地上,要不是書案太重崇禎估摸著自己搬不動,恐怕連書案也要被他掀翻。
“駱養性!”
“臣在!”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連忙上前跪拜。
“即刻緝拿丘磊、劉澤清、王公弼、劉元斌、閆宏威等人的家眷,押入天牢嚴加審問!”崇禎的怒氣雖然平複下來,但說話的時候還是咬牙切齒。
“陛下,王公弼他們的家眷大都在山東,而且丘磊、劉澤清已經戰死再抓他們的家眷未免有點!”駱養性有點為難的說道。
錦衣衛負責監視百官,他們的老大在文官眼裏絕對是十惡不赦的存在。
但駱養性這個明朝最後一位指揮使不一樣,他經常為文官說話!
在《池北偶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崇禎年間,大臣熊開元、薑采都因為議論朝政而獲罪,關進了錦衣衛大獄。
有一晚,二更剛過,一個小太監奉崇禎帝的禦筆,來到駱養性處。宣諭說:“通知駱某,來取熊、薑二犯的絕命文書。”
駱養性沒有馬上領旨,略一沉吟,隨即附上一份奏折,大體上說:
“言官如果真有罪的話,應該明正典刑,和天下之人一起唾棄他們。現在昏黑之夜,聖上您僅以一張紙片交給我,就要輕易地殺掉兩位諫官,我實在不敢接受您的旨意。”
奏折送上去後,崇禎帝的怒氣也消了,熊開元、薑采因此都驚險地活了下來。
管理錦衣衛十幾年,駱養性竟然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太大劣跡,一直和文官關係很好!
這對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明朝的錦衣衛是什麽機構,如果放到後世就相當於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蓋世太保,蘇聯的克洛勃,美國的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
放在華國,就是紀委,反貪局、國安局、情報局的結合體。
這樣一個機構,對外先不說,對內的職責就是監督百官貪汙、違法亂紀的。
他們的老大絕對是官員的私對頭,恨之入骨的存在。
而駱養性竟然和文官交好,在他們眼裏沒有竟然沒有大劣跡!
這隻能說明兩個情況,要不明朝全體官員都是正人君子,沒有貪汙腐敗的現象,要不就說明錦衣衛這個監察部門已經失去監督的作用了。
具體什麽情況,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皇上,劉澤清、丘磊兩位總兵不管怎麽說都為國盡忠了,再找他們家眷的麻煩未免有些!”周延儒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劉澤清是他的人,如果他不維護,以後還有誰會投靠自己,給自己送這麽厚的禮。
“請皇上三思!”看到周延儒站了出來,陳新甲等人也跟著接口道。
“好吧!劉澤清、丘磊的事就算了,現在關鍵是蛤蟆大王的事情,他現在占了山東,漕運就堵塞了!”看到百官求情,加上自己為了麵子也不能找死去人的麻煩,隻能岔開話題。
不過說起蛤蟆大王,崇禎越想就越感到頭疼。
大明的首都在北方,但北方的糧食無法隻給自主,全靠南方供應,走的就是京杭大運河這條路,而現在蛤蟆大王占據了山東,就等於截斷了朝廷一條最重要的補給線。
沒了漕運,朝廷最多堅持半年!
“陳新甲,你是兵部尚書,你們兵部難道就沒有拿出個章程出來?”
“皇上,蛤蟆大王雷衛東大逆不道,臣以為應該派兵將其剿滅,捉拿迴京交由三司會審,已正國法!”看到崇禎將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
陳新甲把心一橫,高聲道:
“嗯,話說的不錯,那愛卿準備如何剿滅蛤蟆大王!”陳新甲的話,讓崇禎臉色緩和了許多,問道。
“這!”陳新甲咬牙道,“皇上,朝廷的兵馬不是在遼東和韃子鏖戰,就是在河南剿匪,占時抽不出兵力剿滅蛤蟆大王,臣的意思是,可以等幾個月,等朝廷緩過手在出兵剿滅蛤蟆大王!”
“等幾個月!”崇禎的臉色立馬陰沉了很多,“你能等,朝廷可等不了,京城這麽多人,漕運隻要停幾個月,大家就等著去喝西北風吧!”
“皇上,現在咱們的漕運現在也沒有堵塞,照樣暢通啊!”去年的新科狀元魏藻德突然插了一句。
“這............”
文武百官們一陣啞然!
好像就是這樣,蛤蟆大王雖然占了山東,但他並沒有關閉漕運的通道,江南的大米物資照樣可以通過運河運抵京城!
現在每天朝廷往返於漕運的船隻依舊源源不斷,這是為什麽呀!難道是蛤蟆大王忘了攔截麽?
不應該呀!
要是蛤蟆大王會放這麽低級的錯誤,大家一百個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