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乃百越雜居,地處偏遠,千百年來貧窮落後!竟無一名家大儒。
大庾嶺即將鑿通,朕希望眾學子去嶺南支教,幫助各州府、縣衙辦起官學。
諸卿家中可有子侄願意前往?”聖上問。
下麵一片沉默。
該死的於文成,弄些破事,大家好好地過年不行嗎?
這下好啦,扯到嶺南支教,誰去?瘋了才去那破地方!
“工部盧侍郎何在?”聖上點出盧賀洲。
“迴陛下,臣犬子才疏學淺,尚在求學中,怎敢誤人子弟?”盧賀洲心中一跳,忙推拒。
大郎已入仕,二郎剛考入國子學,將來運作運作,也有不錯前程。
去嶺南作甚?那個倒黴催的鬼地方,沒見王端方貶謫榕縣,跟著流放儋州?家產抄沒。
“王侍中?”聖上又看向王珪。
王珪麵上一僵,這火怎麽燒到自己身上啦?
王珪為前朝官員,武德元年,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輔佐太子李建成。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與秦王矛盾加劇,王珪未盡勸導太子之責,被流放。
玄武門之變後,王珪與魏征一同召迴,出任諫議大夫。
多次進諫,深受聖上信任,,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因請侍中高士廉向聖上呈遞密奏,被高士廉扣下密奏。
高士廉獲罪被貶,王珪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職。
“迴陛下,臣…”王珪頓住,偷偷瞥一眼二相。
杜相抬手,捋了捋胡須。
“迴陛下,臣家中子侄資質愚鈍!恐負聖恩!”王珪躬身道。
“嗯!”聖上點點頭,“眾卿呢?”
眾大臣垂首不語,有的偷瞄蘇步成。
你家不是嶺南迴來的麽?挺能耐的,嶺南孩童都考上算學,又去啊!
蘇步成腦子飛轉,不知聖上何意?為何盧侍郎、王侍中拒絕後不惱怒?難道另有深意?
“既然沒有,那房卿念吧!”聖上衝房相道。
房相從袖中拿出一份折子,大聲念道:“大唐學子嶺南道支教令…”
眾大臣開始不解,以為是各家必須強製送子弟去嶺南辦學支教,但是聽到後麵越聽越不對勁兒。
此政令隻鼓勵庶民學子去嶺南支教,滿三年,可由縣衙、州府出具舉薦信,到長安參加補學考試。
通過後進入國子學修學,之後直接參與科考。
除開鄉貢、地方官學,另一條參加科考之路,亦可不科考,在嶺南從吏員做起,計算履曆。
按例吏是吏,官是官。
官員必須經朝廷考核、選拔、任用;吏員由當地主官選任,兩者有天塹之別。
但若是到嶺南支教,允許吏員轉官員,具體實施上有政績考核,也有年限限製。
雖苛刻,但終歸是一條通道,總有人能從這條道混出頭。
寒門學子不怕路難行,就怕沒有登雲梯。
眾大臣這才明白,聖上壓根就不想讓他們的子弟參與,這分明是專給寒門的通道。
三品以上勳貴無所謂,子侄本就直接入國子學,畢不了業一樣參加不了科考。
對於三品以下官員來說,就難受了。
世家大族手中最多的便是四、五品官,再往上很難,沒有從龍之功不可能得到,隻能從數量上占優勢。
這寒門學子異軍突起,最先分走的便是他們手中資源。
此政令朝堂一片嘩然,“陛下,萬萬不可!”
王家、盧家、崔家為首的代言人齊齊反對。
“此舉對其他學子不公!同樣十年寒窗苦讀,別的學子必須經過層層篩選,方有資格參加科舉。
去嶺南支教三年便可跳過鄉試、府試,會讓其他學子寒了心。”
“覺得不公,大可去嶺南支教三年,可獲得同等機會!”聖上淡淡道,這些昨晚討論時就預料。
“房卿,蓋印後即刻簽發各道、各州府、縣衙。”聖上不打算再跟這幫人糾纏。
這政令把朝中分化成兩派,忙著過年,反對聲不算強烈。
年後又迴過味兒,串聯的,再來吵鬧、阻撓,就真推不動了。
“是!”房相當眾蓋印、簽發中書令。
隨後由中書省下屬接過,向各道、各州府、各縣下達。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徐直尖聲道。
聖上起身,貞觀三年最後一場大朝會結束。
蘇步成默默隨著眾臣出朝堂,迴衙。
“恭喜蘇大人!”李弘時笑嘻嘻拱手。
“大人客氣!”蘇步成不知府尹恭喜他何事。
“昨日大人家中子侄、嶺南學子皆上榜,可喜可賀啊!”李弘時笑道。
“僥幸而已!”蘇步成客套著。
“誒,蘇大人,你是不是最近犯小人?”李弘時湊近蘇步成低聲道。
“大人何出此言?”蘇步成不動聲色。
“你蘇家在嶺南一點兒風吹草動,便有人盯上,你不覺的奇怪?”李弘時問。
“巡察禦史聞風而奏,人家的本職!”蘇步成笑笑。
“?”李弘時盯著蘇步成的臉看,好一陣道,“嶺南那麽多人,為何不見有人關注,就盯著你蘇家?”
“誰知道呢!”蘇步成訕笑。
返迴長安,王端方的女兒嫁與盧侍郎二公子,王端方在朝堂拉自己下馬。
他就猜到當初自己的禍事起因,哪是什麽滅蝗?不過是盧家為退婚抓的把柄!
後麵的事兒一件件印證自己的猜測。
想來今日之事,又是盧、王兩家在背後指使。
都已退婚,為何還死咬著不放?自家長女被羞辱退婚,怎麽還不依不饒?
蘇家挖了盧家、王家祖墳?世家大族就這麽欺負寒門小戶?
蘇步成深吸一口氣,心頭鬱悶。
“怎麽突然頒布嶺南道支教令?”李弘時捋著胡須,“莫非嶺南發生了什麽事兒?”
“也許吧!”蘇步成麵上不顯,心中猜測應該跟長女有關。
村學是她提議辦的,孩子們遊學也是她一力促成。
關注嶺南教育,把嶺南支教跟寒門學子入仕聯係起來,也隻有她想得出。
說起來慚愧,自己本寒門出身,為官二十年,注重農桑,致力於農耕。
在嶺南近一年,卻從未想過建設嶺南官學,從未想過為寒門爭取一條出路。
包括嶺南各州府主管,都未引起重視,默認嶺南的落後現狀。
唉!蘇家真正有眼光、有見識的其實是長女,自己都自愧不如。
大庾嶺即將鑿通,朕希望眾學子去嶺南支教,幫助各州府、縣衙辦起官學。
諸卿家中可有子侄願意前往?”聖上問。
下麵一片沉默。
該死的於文成,弄些破事,大家好好地過年不行嗎?
這下好啦,扯到嶺南支教,誰去?瘋了才去那破地方!
“工部盧侍郎何在?”聖上點出盧賀洲。
“迴陛下,臣犬子才疏學淺,尚在求學中,怎敢誤人子弟?”盧賀洲心中一跳,忙推拒。
大郎已入仕,二郎剛考入國子學,將來運作運作,也有不錯前程。
去嶺南作甚?那個倒黴催的鬼地方,沒見王端方貶謫榕縣,跟著流放儋州?家產抄沒。
“王侍中?”聖上又看向王珪。
王珪麵上一僵,這火怎麽燒到自己身上啦?
王珪為前朝官員,武德元年,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輔佐太子李建成。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與秦王矛盾加劇,王珪未盡勸導太子之責,被流放。
玄武門之變後,王珪與魏征一同召迴,出任諫議大夫。
多次進諫,深受聖上信任,,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因請侍中高士廉向聖上呈遞密奏,被高士廉扣下密奏。
高士廉獲罪被貶,王珪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職。
“迴陛下,臣…”王珪頓住,偷偷瞥一眼二相。
杜相抬手,捋了捋胡須。
“迴陛下,臣家中子侄資質愚鈍!恐負聖恩!”王珪躬身道。
“嗯!”聖上點點頭,“眾卿呢?”
眾大臣垂首不語,有的偷瞄蘇步成。
你家不是嶺南迴來的麽?挺能耐的,嶺南孩童都考上算學,又去啊!
蘇步成腦子飛轉,不知聖上何意?為何盧侍郎、王侍中拒絕後不惱怒?難道另有深意?
“既然沒有,那房卿念吧!”聖上衝房相道。
房相從袖中拿出一份折子,大聲念道:“大唐學子嶺南道支教令…”
眾大臣開始不解,以為是各家必須強製送子弟去嶺南辦學支教,但是聽到後麵越聽越不對勁兒。
此政令隻鼓勵庶民學子去嶺南支教,滿三年,可由縣衙、州府出具舉薦信,到長安參加補學考試。
通過後進入國子學修學,之後直接參與科考。
除開鄉貢、地方官學,另一條參加科考之路,亦可不科考,在嶺南從吏員做起,計算履曆。
按例吏是吏,官是官。
官員必須經朝廷考核、選拔、任用;吏員由當地主官選任,兩者有天塹之別。
但若是到嶺南支教,允許吏員轉官員,具體實施上有政績考核,也有年限限製。
雖苛刻,但終歸是一條通道,總有人能從這條道混出頭。
寒門學子不怕路難行,就怕沒有登雲梯。
眾大臣這才明白,聖上壓根就不想讓他們的子弟參與,這分明是專給寒門的通道。
三品以上勳貴無所謂,子侄本就直接入國子學,畢不了業一樣參加不了科考。
對於三品以下官員來說,就難受了。
世家大族手中最多的便是四、五品官,再往上很難,沒有從龍之功不可能得到,隻能從數量上占優勢。
這寒門學子異軍突起,最先分走的便是他們手中資源。
此政令朝堂一片嘩然,“陛下,萬萬不可!”
王家、盧家、崔家為首的代言人齊齊反對。
“此舉對其他學子不公!同樣十年寒窗苦讀,別的學子必須經過層層篩選,方有資格參加科舉。
去嶺南支教三年便可跳過鄉試、府試,會讓其他學子寒了心。”
“覺得不公,大可去嶺南支教三年,可獲得同等機會!”聖上淡淡道,這些昨晚討論時就預料。
“房卿,蓋印後即刻簽發各道、各州府、縣衙。”聖上不打算再跟這幫人糾纏。
這政令把朝中分化成兩派,忙著過年,反對聲不算強烈。
年後又迴過味兒,串聯的,再來吵鬧、阻撓,就真推不動了。
“是!”房相當眾蓋印、簽發中書令。
隨後由中書省下屬接過,向各道、各州府、各縣下達。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徐直尖聲道。
聖上起身,貞觀三年最後一場大朝會結束。
蘇步成默默隨著眾臣出朝堂,迴衙。
“恭喜蘇大人!”李弘時笑嘻嘻拱手。
“大人客氣!”蘇步成不知府尹恭喜他何事。
“昨日大人家中子侄、嶺南學子皆上榜,可喜可賀啊!”李弘時笑道。
“僥幸而已!”蘇步成客套著。
“誒,蘇大人,你是不是最近犯小人?”李弘時湊近蘇步成低聲道。
“大人何出此言?”蘇步成不動聲色。
“你蘇家在嶺南一點兒風吹草動,便有人盯上,你不覺的奇怪?”李弘時問。
“巡察禦史聞風而奏,人家的本職!”蘇步成笑笑。
“?”李弘時盯著蘇步成的臉看,好一陣道,“嶺南那麽多人,為何不見有人關注,就盯著你蘇家?”
“誰知道呢!”蘇步成訕笑。
返迴長安,王端方的女兒嫁與盧侍郎二公子,王端方在朝堂拉自己下馬。
他就猜到當初自己的禍事起因,哪是什麽滅蝗?不過是盧家為退婚抓的把柄!
後麵的事兒一件件印證自己的猜測。
想來今日之事,又是盧、王兩家在背後指使。
都已退婚,為何還死咬著不放?自家長女被羞辱退婚,怎麽還不依不饒?
蘇家挖了盧家、王家祖墳?世家大族就這麽欺負寒門小戶?
蘇步成深吸一口氣,心頭鬱悶。
“怎麽突然頒布嶺南道支教令?”李弘時捋著胡須,“莫非嶺南發生了什麽事兒?”
“也許吧!”蘇步成麵上不顯,心中猜測應該跟長女有關。
村學是她提議辦的,孩子們遊學也是她一力促成。
關注嶺南教育,把嶺南支教跟寒門學子入仕聯係起來,也隻有她想得出。
說起來慚愧,自己本寒門出身,為官二十年,注重農桑,致力於農耕。
在嶺南近一年,卻從未想過建設嶺南官學,從未想過為寒門爭取一條出路。
包括嶺南各州府主管,都未引起重視,默認嶺南的落後現狀。
唉!蘇家真正有眼光、有見識的其實是長女,自己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