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身後響起腳步聲,蘇仲彥迴頭。
“仲彥怎走這般快,也不等等兄長!”蘇時彥、蘇辰彥追上,熱絡、親昵。
蘇仲彥看著兩位堂兄,這笑容快一年不曾見到。
“兩位兄長…”蘇仲彥打量著哥倆。
“這麽多孩子,你一人看顧不過來,我們一起!”蘇時彥和藹道。
外祖說的沒錯,自己和二弟也是村學先生,討封怎能少了自己?
“兄長,你們…”蘇仲彥隻覺得腦子嗡嗡嗡,兩位堂兄越發不知輕重。
這是麵聖,不是逛大街!
“仲彥也是的,麵聖這麽大的事兒,你怎一人就去?我們也是先生,怎讓你一人擔重擔?”
蘇時彥麵不改色,之前還有些難以啟齒,說順溜了,越發理直氣壯。
誠如外祖所言,都是孩子們的先生,封賞怎能少了自己那份?
“兩位兄長,聖上口諭中未提及,如此冒失,當心惹來大禍!”蘇仲彥低聲道。
“仲彥此話怎說的?口諭不是說了眾學子?除了你與阿黑,哪一個不是眾學子之一?”蘇時彥狡辯。
“蘇時彥,你可知欺君之罪是什麽?你這點小聰明躲得過聖上的明察秋毫?
你不能因為一己私欲,害了蘇家、害了這幫孩子!”蘇仲彥厲聲嗬斥。
“仲彥,同為村學先生,我們何曾欺君?
前麵沒參與,但從滎陽起,我們一路同行,打理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怎不算遊學一份子?”
蘇時彥為自己的小機智點讚。
“大兄、二兄,你們還是別去的好!”蘇兆彥見兩位兄長跟堂兄一直糾纏,放慢腳步。
“我們亦是先生,怎去不得?三弟,你跟誰學的?怎變得如此市儈、親疏不分?”蘇時彥訓斥弟弟。
“哼!大兄二兄,弟弟勸你們聽勸,聖上不是你們可愚弄的!
榮華富貴誰不想,那也得有那命去享!小心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蘇兆彥看在一母同胞的份兒上奉勸,玩大了丟的是自己性命。
“三弟!說的甚話?”蘇時彥惱怒,聲音不自覺拔高。
“何人喧嘩?”徐直早就聽到後麵在爭執。
“迴大人,是…”
“大人,學生蘇時彥(蘇辰彥)見過大人。”蘇時彥、蘇辰彥打斷蘇仲彥的話,
蘇仲彥暗自搖頭,想死的人拉都拉不住,閉口不說。
“你們是蘇家何人?”徐直打量,跟蘇仲彥不像,但自稱姓蘇。
“學生乃工部員外郎蘇步青之子,京兆府少尹蘇步成乃學生大伯!
學生亦是村學先生,從滎陽陪同孩子們,一路跋涉到長安。”蘇時彥從未如此睿智。
徐直打量著這幾人,蘇仲彥垂眸不語,蘇兆彥開始還有勸阻之意,後麵亦垂眸不語。
“兩位郎君,咱家奉聖上口諭,帶蘇二郎君、阿黑及遊學的孩子進宮!”徐直再次重複。
蘇少尹在聖上跟前得勢,徐直不好直接拂麵子,說的比較婉轉。
“大人,學生…”蘇時彥還要再遊說。
徐直拂塵一甩,徑直走開,不聽兩人聒噪,蘇仲彥、蘇兆彥亦跟上。
他對事情真相不予評判,他隻聽旨辦事。
蘇員外郎修大庾嶺,聖上很是看重,如此實幹之人,想不到其子如此不堪!
徐直心中搖頭,誰說虎父無犬子?
“兄長!”蘇辰彥麵色緋紅。
徐直一言不發轉身就走,狠狠給了他們一記耳光,當著一眾學生。
“哼!”蘇時彥麵色扭曲,拳頭緊握。
蘇仲彥不鬧騰,哪會有這事兒?
難怪蘇櫻要把他們弄到桐縣,原來人家早就算好的!
蘇時彥恨自己輕易被蘇櫻忽悠去了桐縣!不然這會兒該自己帶著孩子們進宮麵聖!
孩子們默默跟著徐直經過皇城,進入太極宮,走過長長宮道,來到甘露殿。
“迴陛下!蘇二郎、阿黑及一眾遊學孩子已帶到,在殿外聽宣。”徐直躬身道。
“好,宣!”案幾上的奏折正好批完。
福忠、胡二郎早已告退。
“咦,你們是哪裏的?”蘇仲彥等人緊張不安等候。
來了位十一二歲小郎君,頭戴五貴冠,身著黃袍,上繡紅色蟠龍圖。
“太學學子蘇仲彥見過太子殿下!”蘇仲彥認出這是太子才有資格穿戴的服飾。
“免禮!你們這是作甚?”李承乾見眼前幾十號人,大大小小全都套著橙色馬甲,拿一把算盤。
“迴殿下,這些孩子是嶺南梧縣遊學學子,聖上聽聞,特召見。”蘇仲彥迴道。
“遊學?你們…”李承乾竭力裝作沉穩,可是被震驚到,正要細細詢問。
“宣!蘇二郎、阿黑、遊學學子覲見!”徐直大聲道。
蘇仲彥、阿黑帶著孩子們進入大殿。
“太學學子蘇仲彥參見陛下!”“梧縣金風寨俚人韋阿黑參見陛下!”…
聖上打眼一瞧,謔,清一色亮閃閃的橙色,令人眼前一亮。
“喲,你們服飾倒是齊整!”聖上看著好笑,嶺南學子是這副模樣。
孩子們大多在十一二歲間,裏麵也有幾個小一點兒的。
“你叫甚名字?”聖上走到最小的蘇兆彥麵前。
“迴陛下,學生蘇兆彥。”蘇兆彥努力鎮定。
“多大?”聖上問。
“迴陛下,八歲!”
“遊學辛苦嗎?學了啥?”聖上又問。
“迴陛下,遊學不辛苦,我們隨商隊行至廣州港,坐大船到泉州港,再到膠州,河北道、河南道、再至京畿道。
看名山大川,看我大唐的興盛!”蘇兆彥眼睛亮晶晶。
“哦,河南道、河北道呢,看到什麽?”聖上笑吟吟道。
“迴陛下,看到災民的困頓!”蘇兆彥想了想,如實迴答。
“哦,災民很多嗎?”聖上問。
“不多了,有些迴鄉種地,秋糧打下,災情解除;有些去嶺南墾荒。”蘇兆彥道。
“既如此,為何還認為大唐興盛?”
“迴陛下,若大唐不興盛,災民早就流離失所、易子而食,但河南道、河北道糧價穩定,且妥善有序安置災民。
這些光有清明官吏不夠,還得有明君仁主、充足的財力才能實現。”
“哈哈哈!”聖上聽著舒心,開懷大笑。
“仲彥怎走這般快,也不等等兄長!”蘇時彥、蘇辰彥追上,熱絡、親昵。
蘇仲彥看著兩位堂兄,這笑容快一年不曾見到。
“兩位兄長…”蘇仲彥打量著哥倆。
“這麽多孩子,你一人看顧不過來,我們一起!”蘇時彥和藹道。
外祖說的沒錯,自己和二弟也是村學先生,討封怎能少了自己?
“兄長,你們…”蘇仲彥隻覺得腦子嗡嗡嗡,兩位堂兄越發不知輕重。
這是麵聖,不是逛大街!
“仲彥也是的,麵聖這麽大的事兒,你怎一人就去?我們也是先生,怎讓你一人擔重擔?”
蘇時彥麵不改色,之前還有些難以啟齒,說順溜了,越發理直氣壯。
誠如外祖所言,都是孩子們的先生,封賞怎能少了自己那份?
“兩位兄長,聖上口諭中未提及,如此冒失,當心惹來大禍!”蘇仲彥低聲道。
“仲彥此話怎說的?口諭不是說了眾學子?除了你與阿黑,哪一個不是眾學子之一?”蘇時彥狡辯。
“蘇時彥,你可知欺君之罪是什麽?你這點小聰明躲得過聖上的明察秋毫?
你不能因為一己私欲,害了蘇家、害了這幫孩子!”蘇仲彥厲聲嗬斥。
“仲彥,同為村學先生,我們何曾欺君?
前麵沒參與,但從滎陽起,我們一路同行,打理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怎不算遊學一份子?”
蘇時彥為自己的小機智點讚。
“大兄、二兄,你們還是別去的好!”蘇兆彥見兩位兄長跟堂兄一直糾纏,放慢腳步。
“我們亦是先生,怎去不得?三弟,你跟誰學的?怎變得如此市儈、親疏不分?”蘇時彥訓斥弟弟。
“哼!大兄二兄,弟弟勸你們聽勸,聖上不是你們可愚弄的!
榮華富貴誰不想,那也得有那命去享!小心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蘇兆彥看在一母同胞的份兒上奉勸,玩大了丟的是自己性命。
“三弟!說的甚話?”蘇時彥惱怒,聲音不自覺拔高。
“何人喧嘩?”徐直早就聽到後麵在爭執。
“迴大人,是…”
“大人,學生蘇時彥(蘇辰彥)見過大人。”蘇時彥、蘇辰彥打斷蘇仲彥的話,
蘇仲彥暗自搖頭,想死的人拉都拉不住,閉口不說。
“你們是蘇家何人?”徐直打量,跟蘇仲彥不像,但自稱姓蘇。
“學生乃工部員外郎蘇步青之子,京兆府少尹蘇步成乃學生大伯!
學生亦是村學先生,從滎陽陪同孩子們,一路跋涉到長安。”蘇時彥從未如此睿智。
徐直打量著這幾人,蘇仲彥垂眸不語,蘇兆彥開始還有勸阻之意,後麵亦垂眸不語。
“兩位郎君,咱家奉聖上口諭,帶蘇二郎君、阿黑及遊學的孩子進宮!”徐直再次重複。
蘇少尹在聖上跟前得勢,徐直不好直接拂麵子,說的比較婉轉。
“大人,學生…”蘇時彥還要再遊說。
徐直拂塵一甩,徑直走開,不聽兩人聒噪,蘇仲彥、蘇兆彥亦跟上。
他對事情真相不予評判,他隻聽旨辦事。
蘇員外郎修大庾嶺,聖上很是看重,如此實幹之人,想不到其子如此不堪!
徐直心中搖頭,誰說虎父無犬子?
“兄長!”蘇辰彥麵色緋紅。
徐直一言不發轉身就走,狠狠給了他們一記耳光,當著一眾學生。
“哼!”蘇時彥麵色扭曲,拳頭緊握。
蘇仲彥不鬧騰,哪會有這事兒?
難怪蘇櫻要把他們弄到桐縣,原來人家早就算好的!
蘇時彥恨自己輕易被蘇櫻忽悠去了桐縣!不然這會兒該自己帶著孩子們進宮麵聖!
孩子們默默跟著徐直經過皇城,進入太極宮,走過長長宮道,來到甘露殿。
“迴陛下!蘇二郎、阿黑及一眾遊學孩子已帶到,在殿外聽宣。”徐直躬身道。
“好,宣!”案幾上的奏折正好批完。
福忠、胡二郎早已告退。
“咦,你們是哪裏的?”蘇仲彥等人緊張不安等候。
來了位十一二歲小郎君,頭戴五貴冠,身著黃袍,上繡紅色蟠龍圖。
“太學學子蘇仲彥見過太子殿下!”蘇仲彥認出這是太子才有資格穿戴的服飾。
“免禮!你們這是作甚?”李承乾見眼前幾十號人,大大小小全都套著橙色馬甲,拿一把算盤。
“迴殿下,這些孩子是嶺南梧縣遊學學子,聖上聽聞,特召見。”蘇仲彥迴道。
“遊學?你們…”李承乾竭力裝作沉穩,可是被震驚到,正要細細詢問。
“宣!蘇二郎、阿黑、遊學學子覲見!”徐直大聲道。
蘇仲彥、阿黑帶著孩子們進入大殿。
“太學學子蘇仲彥參見陛下!”“梧縣金風寨俚人韋阿黑參見陛下!”…
聖上打眼一瞧,謔,清一色亮閃閃的橙色,令人眼前一亮。
“喲,你們服飾倒是齊整!”聖上看著好笑,嶺南學子是這副模樣。
孩子們大多在十一二歲間,裏麵也有幾個小一點兒的。
“你叫甚名字?”聖上走到最小的蘇兆彥麵前。
“迴陛下,學生蘇兆彥。”蘇兆彥努力鎮定。
“多大?”聖上問。
“迴陛下,八歲!”
“遊學辛苦嗎?學了啥?”聖上又問。
“迴陛下,遊學不辛苦,我們隨商隊行至廣州港,坐大船到泉州港,再到膠州,河北道、河南道、再至京畿道。
看名山大川,看我大唐的興盛!”蘇兆彥眼睛亮晶晶。
“哦,河南道、河北道呢,看到什麽?”聖上笑吟吟道。
“迴陛下,看到災民的困頓!”蘇兆彥想了想,如實迴答。
“哦,災民很多嗎?”聖上問。
“不多了,有些迴鄉種地,秋糧打下,災情解除;有些去嶺南墾荒。”蘇兆彥道。
“既如此,為何還認為大唐興盛?”
“迴陛下,若大唐不興盛,災民早就流離失所、易子而食,但河南道、河北道糧價穩定,且妥善有序安置災民。
這些光有清明官吏不夠,還得有明君仁主、充足的財力才能實現。”
“哈哈哈!”聖上聽著舒心,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