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的朝會上,天可汗向朝臣公布了江東犁,並著工部將作監盡快製作出來,並令各道、各州推行,售價不得高於兩貫錢。
將作監少匠閻立德領命,接過圖紙,為江東犁的精妙設計驚歎。
閻立德雍州萬年人(京兆萬年縣),著名建築家、畫家,出身世家,祖上顯赫。
母親宇文氏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清都公主,父親北周駙馬都尉,隋朝將作監少匠。
貞觀年間,閻立德曆任將作監少匠、將作大匠,曾受命營造太上皇獻陵,督造翠微宮、玉華宮,營建昭陵,主持修築長安城外郭河城樓等。
其女兒閻婉後嫁與魏王李泰。
弟弟閻立本,唐代著名畫家、政治家。
閻立德不敢輕忽,帶著圖紙到將作監,命工匠加緊製作,並親自督導。
身為從四品下的少匠,沒必要如此小題大做,但這架犁天可汗要親自試駕。
這日起,朝臣們覺得天可汗似乎有什麽高興事兒,明顯感覺他心態平和許多。
因為皇後生了九皇子的原因嗎?不太像!
九皇子剛出生那幾日,天可汗確實很高興,可現在九皇子馬上滿百日,難不成是九皇子的百日宴?可沒聽到什麽風聲啊!
朝臣們心裏嘀咕,私下裏悄悄打探,沒誰說得清楚。
因為嶺南道獻上的江東犁?不至於啊!
這農具不過是農人幹活兒輕省些,地耕的深一些,莊稼長勢好一些。
這也得看天時,風調雨順沒問題,若是天災,再好的農具也是白搭。
猜測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沒誰注意到宮裏內侍少了兩個。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默默對視一眼,目光移開,惡趣味的看著眾人心急火燎、抓耳撓腮挺好玩的。
唐代前期財政運行體製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互不相擾。
租庸調等賦稅收入歸國庫,皇帝私人庫藏的內庫財政主要依賴國庫的定額調撥。
內庫與國家財政不產生直接聯係,不會對國家財政秩序產生擾亂。
特別是貞觀初期,天可汗還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要不是長孫皇後打理有方,年節的賞賜天可汗都拿不出來。
是夜,天可汗在崇文殿批閱奏折,長孫皇後帶著侍女、提著夜宵來看望。
“二郎!”長孫皇後身體瘦削,產後近三個月,氣血虧損,麵色略顯蒼白。
已生育四個孩子,依然瘦的腰身盈盈一握。
“觀音婢,你怎麽來了!”天可汗放下手中筆,起身相迎。
他處理公務的地方,也就長孫皇後能隨意出入,其他妃嬪不得跨出後宮半步,更別說進書房。
侍女進來,將宵夜擺上,一盞糖水梨、一碗雞蛋羹、半碗米飯。
秋天幹燥,糖水梨潤肺。
“來看看二郎,忙碌大半夜,還不歇息!”長孫皇後笑笑。
“雉奴睡了?”天可汗扶著長孫皇後坐下,關切道,“觀音婢怎地臉色還是這般蒼白?宮人們是怎麽伺候的?”
“二郎,不關宮人的事兒,是我自己,二郎知道的,自小便有頑疾。”長孫皇後說著,忍不住咳嗽兩聲。
“秋高天水涼,觀音婢就不該來!看看,這又著涼!”天可汗摸到皇後冰涼的手。
忙將薄披風給皇後披上,道:“快喝點兒糖水。”
“二郎喝,特意給你熬的!我已吃過!”帶著餘溫的披風落在身上,一股溫暖將皇後包裹,感受到丈夫的愛意。
“你這手冰涼,走一路盡染些寒涼,這糖水正好是溫的,喝著暖胃潤肺!快快喝了。”天可汗固執道。
“二郎!”皇後看著難得有心說笑的丈夫,不忍拂了心意,接過盞淺淺喝一口,“二郎,你喝了吧!”
見妻子喝過,天可汗這才端過,慢慢吃起來。
“二郎,見你麵色歡喜,可是困擾你多日的災情有了法子?”皇後疼惜的看著丈夫。
少年夫妻,十三歲嫁與他,夫妻倆攜手並肩,齊心協力。
他在外征戰,她在家照顧好一家老小,做他堅實後盾。
與太子李建成劍拔弩張時,是她周旋在妯娌間,恭敬伺候太上皇,為他爭取時間、消除誤會。
玄武門之變,是她堅決站在他身邊,支持他所有決定。
如今後宮充盈,她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安置好每一位妃嬪。
難產死去的妃嬪生的孩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自己每日還要處理大量的後宮事務。
因為有她在,天可汗才能心無旁騖處理朝政,不會為後宮妃嬪、子女的事兒煩擾。
天可汗是真把長孫當做自己的妻子,與自己同居正殿。
東宮時同居麗正殿,入住太極宮後,同居立政殿。
整個大唐,能讓天可汗心平氣和接受諫言的隻有這位長孫皇後。
“什麽都瞞不過觀音婢!”天可汗笑道,風卷殘雲般將宵夜吃完。
“是何法子?二郎的歡喜藏都藏不住!”長孫皇後笑道。
“很明顯嗎?”天可汗覺得自己隱藏的很好啊。
“嗬嗬,二郎,你眉眼間的歡喜,隻要不眼瞎,都能瞧見!這迴,你可是失算了!”長孫皇後好笑。
丈夫難得如年少時促狹,想來一定是丈夫的得意之作。
“你看看這個!”天可汗將那幾份奏折遞給妻子。
長孫皇後細細看著,越看越凝重,“二郎,如今來不及補種,明年河南道、河北道…”
“你再看看這份!”天可汗笑嗬嗬道。
長孫皇後見狀,便知答案在嶺南道。
“二郎,難怪你從少府監調集資金,又調走兩個精於買賣的!”長孫皇後笑了,沒說後麵的。
夫妻多年,丈夫打的什麽主意,自然明白。
“唉,要不是那幾家,我何至於此!”天可汗無奈道。
“二郎,你這麽擺他們一道,不怕日後他們鬧騰?”長孫皇後逗道。
“鬧?怎麽鬧?百姓災難還要讓他們吃的滿嘴流油?沒咬上一口覺得虧了?”天可汗蔑視道,“我乃天可汗,豈能坐視不管!”
“都說嶺南蠻荒,想不到這迴竟從嶺南辟出一條蹊徑!”長孫皇後知道丈夫麵臨的困境,由衷替丈夫感到高興。
將作監少匠閻立德領命,接過圖紙,為江東犁的精妙設計驚歎。
閻立德雍州萬年人(京兆萬年縣),著名建築家、畫家,出身世家,祖上顯赫。
母親宇文氏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清都公主,父親北周駙馬都尉,隋朝將作監少匠。
貞觀年間,閻立德曆任將作監少匠、將作大匠,曾受命營造太上皇獻陵,督造翠微宮、玉華宮,營建昭陵,主持修築長安城外郭河城樓等。
其女兒閻婉後嫁與魏王李泰。
弟弟閻立本,唐代著名畫家、政治家。
閻立德不敢輕忽,帶著圖紙到將作監,命工匠加緊製作,並親自督導。
身為從四品下的少匠,沒必要如此小題大做,但這架犁天可汗要親自試駕。
這日起,朝臣們覺得天可汗似乎有什麽高興事兒,明顯感覺他心態平和許多。
因為皇後生了九皇子的原因嗎?不太像!
九皇子剛出生那幾日,天可汗確實很高興,可現在九皇子馬上滿百日,難不成是九皇子的百日宴?可沒聽到什麽風聲啊!
朝臣們心裏嘀咕,私下裏悄悄打探,沒誰說得清楚。
因為嶺南道獻上的江東犁?不至於啊!
這農具不過是農人幹活兒輕省些,地耕的深一些,莊稼長勢好一些。
這也得看天時,風調雨順沒問題,若是天災,再好的農具也是白搭。
猜測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沒誰注意到宮裏內侍少了兩個。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默默對視一眼,目光移開,惡趣味的看著眾人心急火燎、抓耳撓腮挺好玩的。
唐代前期財政運行體製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互不相擾。
租庸調等賦稅收入歸國庫,皇帝私人庫藏的內庫財政主要依賴國庫的定額調撥。
內庫與國家財政不產生直接聯係,不會對國家財政秩序產生擾亂。
特別是貞觀初期,天可汗還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要不是長孫皇後打理有方,年節的賞賜天可汗都拿不出來。
是夜,天可汗在崇文殿批閱奏折,長孫皇後帶著侍女、提著夜宵來看望。
“二郎!”長孫皇後身體瘦削,產後近三個月,氣血虧損,麵色略顯蒼白。
已生育四個孩子,依然瘦的腰身盈盈一握。
“觀音婢,你怎麽來了!”天可汗放下手中筆,起身相迎。
他處理公務的地方,也就長孫皇後能隨意出入,其他妃嬪不得跨出後宮半步,更別說進書房。
侍女進來,將宵夜擺上,一盞糖水梨、一碗雞蛋羹、半碗米飯。
秋天幹燥,糖水梨潤肺。
“來看看二郎,忙碌大半夜,還不歇息!”長孫皇後笑笑。
“雉奴睡了?”天可汗扶著長孫皇後坐下,關切道,“觀音婢怎地臉色還是這般蒼白?宮人們是怎麽伺候的?”
“二郎,不關宮人的事兒,是我自己,二郎知道的,自小便有頑疾。”長孫皇後說著,忍不住咳嗽兩聲。
“秋高天水涼,觀音婢就不該來!看看,這又著涼!”天可汗摸到皇後冰涼的手。
忙將薄披風給皇後披上,道:“快喝點兒糖水。”
“二郎喝,特意給你熬的!我已吃過!”帶著餘溫的披風落在身上,一股溫暖將皇後包裹,感受到丈夫的愛意。
“你這手冰涼,走一路盡染些寒涼,這糖水正好是溫的,喝著暖胃潤肺!快快喝了。”天可汗固執道。
“二郎!”皇後看著難得有心說笑的丈夫,不忍拂了心意,接過盞淺淺喝一口,“二郎,你喝了吧!”
見妻子喝過,天可汗這才端過,慢慢吃起來。
“二郎,見你麵色歡喜,可是困擾你多日的災情有了法子?”皇後疼惜的看著丈夫。
少年夫妻,十三歲嫁與他,夫妻倆攜手並肩,齊心協力。
他在外征戰,她在家照顧好一家老小,做他堅實後盾。
與太子李建成劍拔弩張時,是她周旋在妯娌間,恭敬伺候太上皇,為他爭取時間、消除誤會。
玄武門之變,是她堅決站在他身邊,支持他所有決定。
如今後宮充盈,她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安置好每一位妃嬪。
難產死去的妃嬪生的孩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自己每日還要處理大量的後宮事務。
因為有她在,天可汗才能心無旁騖處理朝政,不會為後宮妃嬪、子女的事兒煩擾。
天可汗是真把長孫當做自己的妻子,與自己同居正殿。
東宮時同居麗正殿,入住太極宮後,同居立政殿。
整個大唐,能讓天可汗心平氣和接受諫言的隻有這位長孫皇後。
“什麽都瞞不過觀音婢!”天可汗笑道,風卷殘雲般將宵夜吃完。
“是何法子?二郎的歡喜藏都藏不住!”長孫皇後笑道。
“很明顯嗎?”天可汗覺得自己隱藏的很好啊。
“嗬嗬,二郎,你眉眼間的歡喜,隻要不眼瞎,都能瞧見!這迴,你可是失算了!”長孫皇後好笑。
丈夫難得如年少時促狹,想來一定是丈夫的得意之作。
“你看看這個!”天可汗將那幾份奏折遞給妻子。
長孫皇後細細看著,越看越凝重,“二郎,如今來不及補種,明年河南道、河北道…”
“你再看看這份!”天可汗笑嗬嗬道。
長孫皇後見狀,便知答案在嶺南道。
“二郎,難怪你從少府監調集資金,又調走兩個精於買賣的!”長孫皇後笑了,沒說後麵的。
夫妻多年,丈夫打的什麽主意,自然明白。
“唉,要不是那幾家,我何至於此!”天可汗無奈道。
“二郎,你這麽擺他們一道,不怕日後他們鬧騰?”長孫皇後逗道。
“鬧?怎麽鬧?百姓災難還要讓他們吃的滿嘴流油?沒咬上一口覺得虧了?”天可汗蔑視道,“我乃天可汗,豈能坐視不管!”
“都說嶺南蠻荒,想不到這迴竟從嶺南辟出一條蹊徑!”長孫皇後知道丈夫麵臨的困境,由衷替丈夫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