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村裏,加工棚建在村長家不遠處,已經蓋好。
竹子搭的簡易棚子,又寬又大,上麵蓋上茅草,連大鐵鍋的灶台都用黃泥壘好。
榨油坊也蓋好,壘了一個大大的灶台,地麵夯實,留了一塊地準備做一個大石碾子,碾原料用。
榨油機還在製作中,簡易棚子沒有大梁,不能用撞擊法榨油。
撞擊法榨油需在梁上吊一根粗壯原木,撞擊榨油機裏的木楔,將油箍裏的物料擠壓出油。
這個簡易竹棚隻能用重力壓榨法,方法簡單,相對來說出油率也低一些。
盧照時隨著蘇步成他們進村,村民們正在加工製作粉條,工棚裏進進出出,外麵的竹竿架上掛滿了粉條。
還有一些村民背著背簍迴來,全是剛挖的蕨根、葛根。
見到淺緋色官袍的盧照時,俱是一愣,忙躬身行禮。
“諸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盧照時把村民們扶起,“你們繼續,該做啥做啥,我來是看看、學學!”
村民們誠惶誠恐,楊老漢帶著村老接待刺史大人。
“阿櫻!粉條都賣了?”婦人們悄悄拉著蘇櫻問。
其實都看到籮筐裏的錢,但還是要問一嘴,似乎這樣快樂能加倍!
“嗯,賣了六千四百文!待算出來發給大家!”蘇櫻笑道。
辛苦這麽久,誰不盼著有結果?
“太好了!”婦人們激動壞了,想要歡唿,想起有刺史大人在,忍住了,繼續幹活兒。
人人心中歡喜,眼中有光,腳步輕盈,歡樂在空氣中傳遞。
“阿櫻,這大鐵鍋可以用了嗎?要不要下鍋試試?”煮粉的幾個婦人心急道。
“別急,鐵鍋先開一下才能用。”蘇櫻勸住,“誰家有肥肉或油脂?”
“我家有,要多少?”鄭娘子道。
“呃,要一勺就夠了!!”
鄭娘子跑迴去,裝了一大勺油脂迴來。
婦人們圍著,看蘇櫻開鍋。
新打的鐵鍋帶有一些雜質,開鍋主要是清除鐵鍋雜質,解決粘鍋問題。
蘇櫻先將鐵鍋燒熱,用熱水將鐵鍋洗淨擦幹,然後將油脂燒熱,均勻塗抹在鍋內每一個地方,直到鍋麵油光透亮,開鍋完成。
“好啦?”婦人們看著稀奇,以為很神秘,卻不想這麽簡單。
富貴時不曾下過廚,待流放後下廚,卻是用不起鐵鍋的窮光蛋,故而沒誰知道新鐵鍋使用前還有這麽一招。
婦人們好崇拜蘇櫻,啥都懂!
“好啦!這樣鐵鍋裏的雜質沒了,鍋麵光滑有油膜,不會粘鍋,才好用。”蘇櫻知道她們想知道為啥。
再次把鐵鍋洗幹淨,倒入清水煮粉,大鐵鍋敞口,水寬又深,比罐子操作方便多了,一鍋煮的份量也多。
“這東西貴有貴的道理!瞧瞧,用起來輕省多了!”婦人們嘰嘰喳喳道。
“待把濾網用上,更輕省呢!”蘇櫻笑笑。
“這濾網啥時候弄好?”婦人們看著布滿細眼的濾網,充滿好奇。
“得問王三叔、鄭四叔他們!還得做個桶,底部把這濾網裝上。
然後架在鐵鍋上麵!到時隻需把麵團揉好倒進桶裏,蓋上蓋子重物一壓,粉條就直接掉鍋裏煮。”
“哎呀,這可真是省事兒不少!”婦人們聽了咋舌,速度快,人還輕省。
“我去找我家兄長!”鄭娘子等不及,拿著濾網便走。
“等一下,阿姐!”蘇櫻叫著鄭娘子,“我還有話要跟鄭四叔交待!”
“瞧我,這一高興就亂了章程!”鄭娘子一拍腦袋笑道,“隻想趕緊弄出來,忘了還有細節!可不是幫倒忙了!”
村裏幾個木匠忙得飛起,去樹林中砍了一棵兩三人合抱的大樹,正吭哧吭哧做榨油機。
另外幾個壯漢鑿了幾塊大青石迴來,打石碾子、榨油機的墜物等。
蘇櫻和鄭娘子走進院子,木屑、石屑到處飛,每個人身上都灰蓬蓬的,發髻上蒙了一層灰。
“阿櫻,何事?”見到蘇櫻,不待她開口,眾人先問。
“王三叔、這是粉條用的濾網,你們做個桶,把濾網裝上,再做一個木架,架在大鐵鍋上漏粉條。”蘇櫻比劃道。
這個濾桶上中下一個尺寸,上麵帶蓋子;木架的腳張開的尺寸剛好大過過鐵鍋外沿,架子不能太高,不然盛料不方便。
事情安排完,蘇櫻提著自己的小鐵鍋迴家。
盧照時、胡縣丞、村老們正圍在蘇家地裏,上看下看。
蘇老三侃侃而談,每天都有觀察、記錄,不用刻意迴想,爛熟於心中。
每天第一件事兒,便是到地裏查看,每天都有驚喜,比照看自己孩子還上心。
盧照時抬眼望去,有腐土做底肥的這一片地,不論是麥苗、豆苗長勢都良好。
明顯比周邊同期的苗出芽率高,茁壯、脆嫩。
“這腐土因為沒石灰,還少了一個消殺環節,不然效果應該會更好!”蘇老三說著遺憾,心裏那份驕傲止都止不住。
地邊扡插的桑樹也成活,開始發嫩芽。
“來、來!女娘,你且過來!”盧照時見蘇櫻提著鐵鍋走來,忙叫住。
“大人!”蘇櫻欲行禮。
“行了,別整那些虛的,來說說,為何大豆與麥種輪種?”盧照時止住蘇櫻行禮。
“是,大人!”蘇櫻把豆類種植改善土地疏鬆,且豆類根部能生出其他莊稼所需養分的原理大致說了。
“原來如此!”盧照時激動的撫掌,“有腐土做底肥,再加上輪種技術,改善土地,又增加產量!這樣的梧州,還很能差到哪裏去?”
“是的,大人!”蘇櫻迴道,“隻要措施得當,貧瘠土地可以很快養成肥沃的熟地!到時梧州將是嶺南最富裕的地方!”
“你別急著走,帶我等去看看你養的蜂可成了!”盧照時看完一樣還想看另一樣。
“是,大人!”蘇櫻隻得遵命,“蜜蜂會蜇人,需要做些防護措施。”
臨時說起,沒準備麵紗護罩。
找出一些舊衣物,包裹住裸露部位,戴上鬥笠,去樹林裏找蜂箱放置點。
楊老漢在前麵帶路,一行人著裝怪異、跌跌撞撞在藤蔓、荊棘中艱難穿行。
竹子搭的簡易棚子,又寬又大,上麵蓋上茅草,連大鐵鍋的灶台都用黃泥壘好。
榨油坊也蓋好,壘了一個大大的灶台,地麵夯實,留了一塊地準備做一個大石碾子,碾原料用。
榨油機還在製作中,簡易棚子沒有大梁,不能用撞擊法榨油。
撞擊法榨油需在梁上吊一根粗壯原木,撞擊榨油機裏的木楔,將油箍裏的物料擠壓出油。
這個簡易竹棚隻能用重力壓榨法,方法簡單,相對來說出油率也低一些。
盧照時隨著蘇步成他們進村,村民們正在加工製作粉條,工棚裏進進出出,外麵的竹竿架上掛滿了粉條。
還有一些村民背著背簍迴來,全是剛挖的蕨根、葛根。
見到淺緋色官袍的盧照時,俱是一愣,忙躬身行禮。
“諸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盧照時把村民們扶起,“你們繼續,該做啥做啥,我來是看看、學學!”
村民們誠惶誠恐,楊老漢帶著村老接待刺史大人。
“阿櫻!粉條都賣了?”婦人們悄悄拉著蘇櫻問。
其實都看到籮筐裏的錢,但還是要問一嘴,似乎這樣快樂能加倍!
“嗯,賣了六千四百文!待算出來發給大家!”蘇櫻笑道。
辛苦這麽久,誰不盼著有結果?
“太好了!”婦人們激動壞了,想要歡唿,想起有刺史大人在,忍住了,繼續幹活兒。
人人心中歡喜,眼中有光,腳步輕盈,歡樂在空氣中傳遞。
“阿櫻,這大鐵鍋可以用了嗎?要不要下鍋試試?”煮粉的幾個婦人心急道。
“別急,鐵鍋先開一下才能用。”蘇櫻勸住,“誰家有肥肉或油脂?”
“我家有,要多少?”鄭娘子道。
“呃,要一勺就夠了!!”
鄭娘子跑迴去,裝了一大勺油脂迴來。
婦人們圍著,看蘇櫻開鍋。
新打的鐵鍋帶有一些雜質,開鍋主要是清除鐵鍋雜質,解決粘鍋問題。
蘇櫻先將鐵鍋燒熱,用熱水將鐵鍋洗淨擦幹,然後將油脂燒熱,均勻塗抹在鍋內每一個地方,直到鍋麵油光透亮,開鍋完成。
“好啦?”婦人們看著稀奇,以為很神秘,卻不想這麽簡單。
富貴時不曾下過廚,待流放後下廚,卻是用不起鐵鍋的窮光蛋,故而沒誰知道新鐵鍋使用前還有這麽一招。
婦人們好崇拜蘇櫻,啥都懂!
“好啦!這樣鐵鍋裏的雜質沒了,鍋麵光滑有油膜,不會粘鍋,才好用。”蘇櫻知道她們想知道為啥。
再次把鐵鍋洗幹淨,倒入清水煮粉,大鐵鍋敞口,水寬又深,比罐子操作方便多了,一鍋煮的份量也多。
“這東西貴有貴的道理!瞧瞧,用起來輕省多了!”婦人們嘰嘰喳喳道。
“待把濾網用上,更輕省呢!”蘇櫻笑笑。
“這濾網啥時候弄好?”婦人們看著布滿細眼的濾網,充滿好奇。
“得問王三叔、鄭四叔他們!還得做個桶,底部把這濾網裝上。
然後架在鐵鍋上麵!到時隻需把麵團揉好倒進桶裏,蓋上蓋子重物一壓,粉條就直接掉鍋裏煮。”
“哎呀,這可真是省事兒不少!”婦人們聽了咋舌,速度快,人還輕省。
“我去找我家兄長!”鄭娘子等不及,拿著濾網便走。
“等一下,阿姐!”蘇櫻叫著鄭娘子,“我還有話要跟鄭四叔交待!”
“瞧我,這一高興就亂了章程!”鄭娘子一拍腦袋笑道,“隻想趕緊弄出來,忘了還有細節!可不是幫倒忙了!”
村裏幾個木匠忙得飛起,去樹林中砍了一棵兩三人合抱的大樹,正吭哧吭哧做榨油機。
另外幾個壯漢鑿了幾塊大青石迴來,打石碾子、榨油機的墜物等。
蘇櫻和鄭娘子走進院子,木屑、石屑到處飛,每個人身上都灰蓬蓬的,發髻上蒙了一層灰。
“阿櫻,何事?”見到蘇櫻,不待她開口,眾人先問。
“王三叔、這是粉條用的濾網,你們做個桶,把濾網裝上,再做一個木架,架在大鐵鍋上漏粉條。”蘇櫻比劃道。
這個濾桶上中下一個尺寸,上麵帶蓋子;木架的腳張開的尺寸剛好大過過鐵鍋外沿,架子不能太高,不然盛料不方便。
事情安排完,蘇櫻提著自己的小鐵鍋迴家。
盧照時、胡縣丞、村老們正圍在蘇家地裏,上看下看。
蘇老三侃侃而談,每天都有觀察、記錄,不用刻意迴想,爛熟於心中。
每天第一件事兒,便是到地裏查看,每天都有驚喜,比照看自己孩子還上心。
盧照時抬眼望去,有腐土做底肥的這一片地,不論是麥苗、豆苗長勢都良好。
明顯比周邊同期的苗出芽率高,茁壯、脆嫩。
“這腐土因為沒石灰,還少了一個消殺環節,不然效果應該會更好!”蘇老三說著遺憾,心裏那份驕傲止都止不住。
地邊扡插的桑樹也成活,開始發嫩芽。
“來、來!女娘,你且過來!”盧照時見蘇櫻提著鐵鍋走來,忙叫住。
“大人!”蘇櫻欲行禮。
“行了,別整那些虛的,來說說,為何大豆與麥種輪種?”盧照時止住蘇櫻行禮。
“是,大人!”蘇櫻把豆類種植改善土地疏鬆,且豆類根部能生出其他莊稼所需養分的原理大致說了。
“原來如此!”盧照時激動的撫掌,“有腐土做底肥,再加上輪種技術,改善土地,又增加產量!這樣的梧州,還很能差到哪裏去?”
“是的,大人!”蘇櫻迴道,“隻要措施得當,貧瘠土地可以很快養成肥沃的熟地!到時梧州將是嶺南最富裕的地方!”
“你別急著走,帶我等去看看你養的蜂可成了!”盧照時看完一樣還想看另一樣。
“是,大人!”蘇櫻隻得遵命,“蜜蜂會蜇人,需要做些防護措施。”
臨時說起,沒準備麵紗護罩。
找出一些舊衣物,包裹住裸露部位,戴上鬥笠,去樹林裏找蜂箱放置點。
楊老漢在前麵帶路,一行人著裝怪異、跌跌撞撞在藤蔓、荊棘中艱難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