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深處走,行進速度越慢。
楊大郎他們不時低頭查看地上,以及大樹和岩石底下。
“你們在看啥?”蘇櫻好奇。
“找野豬的痕跡。”楊大郎指著樹幹上摩擦過的地方。
“野豬喜歡滾泥潭,經常蹭樹皮、岩石撓癢,讓自己的皮更加厚實。”
“進入野豬的領地了?”蘇櫻興奮又緊張。
野豬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領地範圍通常在8-12平方公裏左右。
一般在區域內活動,區域的中心位置是他們的棲息地,通常會有大量的野豬糞便。
“嗯!已經看到兩處野豬蹭癢的痕跡,還有幾坨糞便,再往前走,就越靠近野豬棲息地,大家當心些!”楊大郎提醒道。
野豬是群居動物,喜歡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地方,食物充足。
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的野豬群由2-5隻雌性野豬和若幹幼崽組成,大的野豬群成員可達20頭。
雄性野豬多離群獨居,除非到了繁殖期。
野豬是挖洞高手,冬季和繁殖期喜歡穴居洞中。
平時在陡坡的中間位置或較多雜草覆蓋的地方鋪窩。
若是看到陡坡或雜草中有淺窩,附近還有一堆小糞山,那就是野豬群的棲息地。
“村裏來過野豬嗎?”蘇櫻突然問。
“村裏?”楊大郎不解,“沒來過,怎麽?野豬還會闖進村裏?”
“會啊,如果山裏沒吃的,它就會走更遠的地方覓食。
幸好這大山有足夠的食物供它吃,不然到村裏掃蕩一圈,莊稼得謔謔不少。”
蘇櫻記得現代社會,野豬是二級保護動物,經常跑到莊稼地裏找吃的。
農民隻能驅趕,不能獵殺,因為好些地方野豬滅絕了,得保護它們。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植物、根莖、果實、昆蟲、小型脊椎動物、野生動物的蛋和幼崽。
野豬在尋找食物時喜歡翻動土壤,又被稱為‘翻土獸’。
“還有這等事?”眾人一陣後怕,一直以為野豬隻在大山裏生活。
轉念一想,其實窮也窮的好處,連野豬都不稀得謔謔莊稼。
天色漸暗,行至密林深處,四周靜悄悄的。
偶爾有歸巢的倦鳥飛過,撲棱棱的聲音愈發襯得山林寂靜。
來到一片開闊地,有一塊五六十平米的不規則大巨石,地上有火燒過的痕跡,想來是打獵的固定歇息處。
“就在這裏歇息吧!”楊大郎放下背簍。
把背簍裏死了的野雞、野兔拿出來,交給楊二郎。
“二郎,你帶兩人去打水,順便把這些清理幹淨,記得把內髒埋掉,小心猛獸。”
“省的!”楊二郎找來一堆枯樹葉,用火種點燃,掰了兩個枯樹棒當火把。
提著野兔、野雞,往溪邊去。
黃昏時分山裏的水源處容易碰到野獸,野獸喜歡在這個時段來飲水。
所以山裏露宿,選開闊地帶,離水源地不要太近。
大家顧不得休息,到周邊拾撿幹柴。
蘇櫻拿著竹矛在亂草叢裏一頓攪和,確認無蛇後拔掉草,露出一片空地。
眾人拔了些蒿草迴來,點燃後繞著大石塊周邊煙熏,重點熏突起的大石塊下麵那一片,大家要在那裏睡覺。
熏完後又找來帶樹葉的樹枝鋪在地上,睡起來舒服些。
蘇櫻沿著大石塊、空地撒一圈石灰。
“撒這個管用?”楊大郎問。
“隻能擋住一般蟲蛇不敢靠近!”蘇櫻笑笑,“猛獸的話,有多快跑多快!”
空地上樹枝搭了個架子,楊二郎幾人帶著打理幹淨的野雞、野兔迴來,還打了一罐水。
“咦,你們從哪裏撿的瓦罐?”蘇櫻覺得奇怪,明明他們是空手走的。
“我們留的,每次帶著不方便。”楊二郎撓撓頭笑道,“走時藏好,下次來再翻出來用。”
“幹嘛不在這裏蓋一個獵屋?放一些簡單用品,遇到冷天、雨天也不至於無處落腳。”蘇櫻問。
“一年來的趟數不多,又不是專門的獵戶,沒打這主意。”楊大郎迴道。
瓦罐吊木架上燒開水,走了一路,每個人的水都喝光了。
圍著篝火,用木棍串著野雞、野兔烤,沒一會兒肉香四溢。
“咕咕!”每個人的肚子發出歡快的鳴叫,被肉香饞的。
隻有打獵時,青壯們可以單獨享用一餐獵物,剩下的帶迴去分。
一人一小塊肉,沒舍得放鹽,但眾人吃的很香。
蘇櫻慢慢咀嚼著白味兔肉,這是穿越到大唐兩個多月來,第一頓肉食!嗚嗚,好慘!
吃的有些熱淚盈眶,這苦逼的穿越!
一口飯團一口肉,沒有鹽的肉都吃的有滋有味。
“你們最多時能捕獵到幾頭野豬?”蘇櫻想著野豬,想吃豬肉。
這麽多人上山,每次收獲有多少?他們的土弓箭有多大的殺傷力?
“野豬不好捕,出來就是一窩,能捕到一頭大的就很不錯了!”楊大郎笑道。
“一豬二熊三老虎!,成年野豬體重達三百斤,有獠牙!
野豬身上那層泥殼很厚,弓箭很難射穿,一旦激怒野豬,會死追不放!”
“我們歇在這裏安全嗎?我記得野豬喜歡白天睡覺,晚上覓食。”
“這裏一般野豬不會來,不然我們不會選這裏做營地。”
“大伯,要是捕不到大野豬,那捕幾隻小野豬迴去養著。”蘇櫻建議道。
“養野豬?”眾人愣住,“人都不夠吃,拿啥養豬?”
“豬能吃的東西多了,就連葛藤葉它也吃,不需要糧食!
野豬一年一胎到兩胎,一胎產仔4-12隻,若能養成,以後就不用上山打獵,每月也有肉吃。”
蘇櫻給眾人算賬,“村子周邊的野菜、野草多的是,一家養一窩,家家有肉吃!”
“對哦,怎麽沒想到呢?”眾人懊悔不迭。
好幾次有小野豬,大家都沒留,而是殺了分掉。
“要不這次咱們抓一窩?”大家看向楊大郎。
“看情況吧!咱們沒帶背簍,就蘇郎君家三個背簍,裝不了幾隻,那家夥掙紮起來背簍關不住。”楊大郎道。
“那就有啥捕啥,大的小的不挑,逮著啥是啥!”
水無常態,兵無常勢,誰也說不準會逮到啥。
楊大郎他們不時低頭查看地上,以及大樹和岩石底下。
“你們在看啥?”蘇櫻好奇。
“找野豬的痕跡。”楊大郎指著樹幹上摩擦過的地方。
“野豬喜歡滾泥潭,經常蹭樹皮、岩石撓癢,讓自己的皮更加厚實。”
“進入野豬的領地了?”蘇櫻興奮又緊張。
野豬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領地範圍通常在8-12平方公裏左右。
一般在區域內活動,區域的中心位置是他們的棲息地,通常會有大量的野豬糞便。
“嗯!已經看到兩處野豬蹭癢的痕跡,還有幾坨糞便,再往前走,就越靠近野豬棲息地,大家當心些!”楊大郎提醒道。
野豬是群居動物,喜歡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地方,食物充足。
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的野豬群由2-5隻雌性野豬和若幹幼崽組成,大的野豬群成員可達20頭。
雄性野豬多離群獨居,除非到了繁殖期。
野豬是挖洞高手,冬季和繁殖期喜歡穴居洞中。
平時在陡坡的中間位置或較多雜草覆蓋的地方鋪窩。
若是看到陡坡或雜草中有淺窩,附近還有一堆小糞山,那就是野豬群的棲息地。
“村裏來過野豬嗎?”蘇櫻突然問。
“村裏?”楊大郎不解,“沒來過,怎麽?野豬還會闖進村裏?”
“會啊,如果山裏沒吃的,它就會走更遠的地方覓食。
幸好這大山有足夠的食物供它吃,不然到村裏掃蕩一圈,莊稼得謔謔不少。”
蘇櫻記得現代社會,野豬是二級保護動物,經常跑到莊稼地裏找吃的。
農民隻能驅趕,不能獵殺,因為好些地方野豬滅絕了,得保護它們。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植物、根莖、果實、昆蟲、小型脊椎動物、野生動物的蛋和幼崽。
野豬在尋找食物時喜歡翻動土壤,又被稱為‘翻土獸’。
“還有這等事?”眾人一陣後怕,一直以為野豬隻在大山裏生活。
轉念一想,其實窮也窮的好處,連野豬都不稀得謔謔莊稼。
天色漸暗,行至密林深處,四周靜悄悄的。
偶爾有歸巢的倦鳥飛過,撲棱棱的聲音愈發襯得山林寂靜。
來到一片開闊地,有一塊五六十平米的不規則大巨石,地上有火燒過的痕跡,想來是打獵的固定歇息處。
“就在這裏歇息吧!”楊大郎放下背簍。
把背簍裏死了的野雞、野兔拿出來,交給楊二郎。
“二郎,你帶兩人去打水,順便把這些清理幹淨,記得把內髒埋掉,小心猛獸。”
“省的!”楊二郎找來一堆枯樹葉,用火種點燃,掰了兩個枯樹棒當火把。
提著野兔、野雞,往溪邊去。
黃昏時分山裏的水源處容易碰到野獸,野獸喜歡在這個時段來飲水。
所以山裏露宿,選開闊地帶,離水源地不要太近。
大家顧不得休息,到周邊拾撿幹柴。
蘇櫻拿著竹矛在亂草叢裏一頓攪和,確認無蛇後拔掉草,露出一片空地。
眾人拔了些蒿草迴來,點燃後繞著大石塊周邊煙熏,重點熏突起的大石塊下麵那一片,大家要在那裏睡覺。
熏完後又找來帶樹葉的樹枝鋪在地上,睡起來舒服些。
蘇櫻沿著大石塊、空地撒一圈石灰。
“撒這個管用?”楊大郎問。
“隻能擋住一般蟲蛇不敢靠近!”蘇櫻笑笑,“猛獸的話,有多快跑多快!”
空地上樹枝搭了個架子,楊二郎幾人帶著打理幹淨的野雞、野兔迴來,還打了一罐水。
“咦,你們從哪裏撿的瓦罐?”蘇櫻覺得奇怪,明明他們是空手走的。
“我們留的,每次帶著不方便。”楊二郎撓撓頭笑道,“走時藏好,下次來再翻出來用。”
“幹嘛不在這裏蓋一個獵屋?放一些簡單用品,遇到冷天、雨天也不至於無處落腳。”蘇櫻問。
“一年來的趟數不多,又不是專門的獵戶,沒打這主意。”楊大郎迴道。
瓦罐吊木架上燒開水,走了一路,每個人的水都喝光了。
圍著篝火,用木棍串著野雞、野兔烤,沒一會兒肉香四溢。
“咕咕!”每個人的肚子發出歡快的鳴叫,被肉香饞的。
隻有打獵時,青壯們可以單獨享用一餐獵物,剩下的帶迴去分。
一人一小塊肉,沒舍得放鹽,但眾人吃的很香。
蘇櫻慢慢咀嚼著白味兔肉,這是穿越到大唐兩個多月來,第一頓肉食!嗚嗚,好慘!
吃的有些熱淚盈眶,這苦逼的穿越!
一口飯團一口肉,沒有鹽的肉都吃的有滋有味。
“你們最多時能捕獵到幾頭野豬?”蘇櫻想著野豬,想吃豬肉。
這麽多人上山,每次收獲有多少?他們的土弓箭有多大的殺傷力?
“野豬不好捕,出來就是一窩,能捕到一頭大的就很不錯了!”楊大郎笑道。
“一豬二熊三老虎!,成年野豬體重達三百斤,有獠牙!
野豬身上那層泥殼很厚,弓箭很難射穿,一旦激怒野豬,會死追不放!”
“我們歇在這裏安全嗎?我記得野豬喜歡白天睡覺,晚上覓食。”
“這裏一般野豬不會來,不然我們不會選這裏做營地。”
“大伯,要是捕不到大野豬,那捕幾隻小野豬迴去養著。”蘇櫻建議道。
“養野豬?”眾人愣住,“人都不夠吃,拿啥養豬?”
“豬能吃的東西多了,就連葛藤葉它也吃,不需要糧食!
野豬一年一胎到兩胎,一胎產仔4-12隻,若能養成,以後就不用上山打獵,每月也有肉吃。”
蘇櫻給眾人算賬,“村子周邊的野菜、野草多的是,一家養一窩,家家有肉吃!”
“對哦,怎麽沒想到呢?”眾人懊悔不迭。
好幾次有小野豬,大家都沒留,而是殺了分掉。
“要不這次咱們抓一窩?”大家看向楊大郎。
“看情況吧!咱們沒帶背簍,就蘇郎君家三個背簍,裝不了幾隻,那家夥掙紮起來背簍關不住。”楊大郎道。
“那就有啥捕啥,大的小的不挑,逮著啥是啥!”
水無常態,兵無常勢,誰也說不準會逮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