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熙載臉上浮現出自信的神色:“長久以來,中書令以民為矛,無往不利,以民為盾,固若金湯,是以有如今威望。”
說起來簡單,可要達到陳佑現在的權勢,光打著一個“為公為民”的旗號是遠遠不夠的。否則的話,早有人靠學陳佑起勢了。
石熙載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要做的不僅僅是搶來這個旗子,而是要砸了陳佑的旗子,讓雙方站到同一水平上來。
“若官家持彼之矛攻彼之盾,中書令亦不可阻也!”
這話說出口,趙德昭卻沒有預想的那麽激動,而是微微皺眉。
這些年與陳佑爭鬥,親信近臣提過不少法子,“為民謀利”的方法也嚐試過,可惜效果不佳。
拿來當作武器的提案,如果可用,陳佑順勢就用了,如果過於激進不可用,陳佑一言不發坐等利益受損的官員反對。
石熙載看到天子的神情,頓時了然,明白天子的顧慮。
隻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沒用的手段不代表現在也沒用。
他站起身來長揖到地,朗聲道:“啟稟陛下,臣石熙載聞宋州災民食不果腹,居無定所,懇請陛下垂憐!”
趙德昭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看向石熙載的目光愈加滿意。
看看!這才是忠臣!
有鍋自己抗,有功歸於上。
……
八月丙子朔,朝廷邸抄刊登兩府對天子中旨的迴應,用詞委婉,但表達出來的意思絲毫不客氣。
一句話概括,希望陛下多考慮實際,不要想一出是一出,官員們勞累倒無所謂,害了百姓罪過可就大了。
與此同時,各家報紙開始迴顧朝廷在今年各項災情中的應對措施以及耗費的錢糧,同時安撫宋州百姓,朝廷不會讓受災民眾活不下去。
隻不過有些在諷刺天子中旨異想天開害國害民,有些是明言兩府做不到天子中旨所言,暗示兩府不行。
朝廷邸抄上的內容很快就出現在趙德昭案上,隻瞅了一眼,趙德昭便氣得將桌上硯台砸了出去。
好在這些年類似的事情經曆得夠多,他沒有擅自行動,而是找來石熙載等親信近臣商議。
丁醜,天子詔令至政事堂。
這一份關於寬撫宋州災民的詔書,把兩府昨日言論批評了一頓,然後要求兩府處理好救災事宜,若有不妥,定會追責雲雲。
這份詔書先送到中書舍人手裏,明顯是要走正常流程,成為為正式敕令。
然而到了這一步,中書舍人、知製誥陳省華直接駁迴詔令,用的理由就是八月初一朝廷邸抄上的理由。
詔令被駁迴後,天子似乎沒有死心,又讓人送過來,如是三次後,天子親信宦官過來叱問一幹知製誥,究竟是不是大周忠臣。
陳省華等直言,彼等忠於朝廷,卻不能放任天子亂命。
……
“丁給事何必生氣,彼等狂妄,不是早有預料嗎?”
說話的是弘文館學士高鼎。
此間屋子裏隻有他和內給事丁常勝。
之前就是丁常勝去政事堂傳達天子詔命,被連續頂迴來三次,能忍到現在才發火,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此時聽了高鼎的話,丁常勝不由冷笑一聲:“亂臣賊子,早晚伏誅!”
話語之間,殺氣十足。
高鼎眉頭微皺,隨即舒緩,出聲附和道:“彼等如此,傾覆隻在片刻之間。”
閑扯幾句,高鼎問道:“不知丁給事可否詳細說說那些中書舍人是如何應答的?”
一談到這個,丁常勝就氣不打一處來,抱怨幾句後才進入正題:“我領了詔令到政事堂……”
……
“就這樣?”
胡承約有些失望。
“就這樣。”石熙載神情輕鬆。“接下來需要相公去尋中書令,讓杜延進謀刺案宣告完結。”
“嗬!”
胡承約嗤笑一聲。
“引而不發才能叫人不安,你以為這般好的武器,某去說一句,他陳將明就能放下?”
“隻靠一句話,當然不能叫中書令同意,可若是一個宰相的位置呢?”
胡承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他看著石熙載:“這是誰的意思?”
石熙載笑了笑,指向皇宮方向:“這是官家的意思。”
隻是如此,並不能叫胡承約滿口答應。
見胡承約猶疑不定,石熙載繼續道:“中書令勢大,哪怕其推動保民令惹得一幫人不滿,區區一個宰相位置,胡相公以為他拿不下來?”
這話一出,胡承約倒是變得平靜起來,笑嗬嗬地迴道:“首相威望,某自明曉。隻是這昭文相交替,對政局的影響可不小。”
簡單而言,就是他雖然沒打算借此機會推一位自己人拜相,但也能通過支持陳佑所推人選,來換取一些利益。
要是石熙載不能給出一個好的理由,讓他放棄爭取利益直接支持陳佑,那是不可能的。
石熙載稍一沉默,壓低聲音道:“事若成,保民令等可廢除。”
一句話,胡承約被驚住了,他看向石熙載的目光有了變化。
沉吟片刻,他出聲問道:“石秘丞以為天下豪商當如何治理?”
石熙載灑脫一笑,毫不遲滯地迴道:“下官遍閱史書,方知朝廷政令越寬鬆,商賈之事越繁盛。觀當今天下,商事興旺正是自品官近親經營限製放開後才有的!”
聽到這話,胡承約笑了,他頷首捋須:“秘丞此言得之!”
讚了一句,隨即他收斂笑容,長長吐出一口氣息,緩緩道:“既如此,某明日便去尋陳將明。”
石熙載聞言起身長揖:“相公之忠,實叫下官欽佩。”
……
高鼎快步走進弘文館,剛到迴到書房坐下,就聽見敲門聲傳來:“成梁兄可在?”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高鼎麵露訝色,隨即收斂神情露出笑容,起身道:“同矩兄快快請進。”
木門在吱呀聲中打開,同為弘文館學士的張賢走進書房,也不關門,一邊朝內走一邊笑道:“成梁兄最近頗為忙碌,我來尋了三次才見到人!”
高鼎哈哈一笑,繞到桌前,伸手示意張賢坐下:“編書勞累,就出去走走轉轉,倒是叫同矩兄白跑兩趟。不知兄尋我是為何事?”
張賢搖頭歎息,麵露難色:“還能有什麽事?上個月國子監提的教學事宜,我這邊沒什麽頭緒,隻能來找成梁兄商議。”
說起來簡單,可要達到陳佑現在的權勢,光打著一個“為公為民”的旗號是遠遠不夠的。否則的話,早有人靠學陳佑起勢了。
石熙載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要做的不僅僅是搶來這個旗子,而是要砸了陳佑的旗子,讓雙方站到同一水平上來。
“若官家持彼之矛攻彼之盾,中書令亦不可阻也!”
這話說出口,趙德昭卻沒有預想的那麽激動,而是微微皺眉。
這些年與陳佑爭鬥,親信近臣提過不少法子,“為民謀利”的方法也嚐試過,可惜效果不佳。
拿來當作武器的提案,如果可用,陳佑順勢就用了,如果過於激進不可用,陳佑一言不發坐等利益受損的官員反對。
石熙載看到天子的神情,頓時了然,明白天子的顧慮。
隻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沒用的手段不代表現在也沒用。
他站起身來長揖到地,朗聲道:“啟稟陛下,臣石熙載聞宋州災民食不果腹,居無定所,懇請陛下垂憐!”
趙德昭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看向石熙載的目光愈加滿意。
看看!這才是忠臣!
有鍋自己抗,有功歸於上。
……
八月丙子朔,朝廷邸抄刊登兩府對天子中旨的迴應,用詞委婉,但表達出來的意思絲毫不客氣。
一句話概括,希望陛下多考慮實際,不要想一出是一出,官員們勞累倒無所謂,害了百姓罪過可就大了。
與此同時,各家報紙開始迴顧朝廷在今年各項災情中的應對措施以及耗費的錢糧,同時安撫宋州百姓,朝廷不會讓受災民眾活不下去。
隻不過有些在諷刺天子中旨異想天開害國害民,有些是明言兩府做不到天子中旨所言,暗示兩府不行。
朝廷邸抄上的內容很快就出現在趙德昭案上,隻瞅了一眼,趙德昭便氣得將桌上硯台砸了出去。
好在這些年類似的事情經曆得夠多,他沒有擅自行動,而是找來石熙載等親信近臣商議。
丁醜,天子詔令至政事堂。
這一份關於寬撫宋州災民的詔書,把兩府昨日言論批評了一頓,然後要求兩府處理好救災事宜,若有不妥,定會追責雲雲。
這份詔書先送到中書舍人手裏,明顯是要走正常流程,成為為正式敕令。
然而到了這一步,中書舍人、知製誥陳省華直接駁迴詔令,用的理由就是八月初一朝廷邸抄上的理由。
詔令被駁迴後,天子似乎沒有死心,又讓人送過來,如是三次後,天子親信宦官過來叱問一幹知製誥,究竟是不是大周忠臣。
陳省華等直言,彼等忠於朝廷,卻不能放任天子亂命。
……
“丁給事何必生氣,彼等狂妄,不是早有預料嗎?”
說話的是弘文館學士高鼎。
此間屋子裏隻有他和內給事丁常勝。
之前就是丁常勝去政事堂傳達天子詔命,被連續頂迴來三次,能忍到現在才發火,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此時聽了高鼎的話,丁常勝不由冷笑一聲:“亂臣賊子,早晚伏誅!”
話語之間,殺氣十足。
高鼎眉頭微皺,隨即舒緩,出聲附和道:“彼等如此,傾覆隻在片刻之間。”
閑扯幾句,高鼎問道:“不知丁給事可否詳細說說那些中書舍人是如何應答的?”
一談到這個,丁常勝就氣不打一處來,抱怨幾句後才進入正題:“我領了詔令到政事堂……”
……
“就這樣?”
胡承約有些失望。
“就這樣。”石熙載神情輕鬆。“接下來需要相公去尋中書令,讓杜延進謀刺案宣告完結。”
“嗬!”
胡承約嗤笑一聲。
“引而不發才能叫人不安,你以為這般好的武器,某去說一句,他陳將明就能放下?”
“隻靠一句話,當然不能叫中書令同意,可若是一個宰相的位置呢?”
胡承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他看著石熙載:“這是誰的意思?”
石熙載笑了笑,指向皇宮方向:“這是官家的意思。”
隻是如此,並不能叫胡承約滿口答應。
見胡承約猶疑不定,石熙載繼續道:“中書令勢大,哪怕其推動保民令惹得一幫人不滿,區區一個宰相位置,胡相公以為他拿不下來?”
這話一出,胡承約倒是變得平靜起來,笑嗬嗬地迴道:“首相威望,某自明曉。隻是這昭文相交替,對政局的影響可不小。”
簡單而言,就是他雖然沒打算借此機會推一位自己人拜相,但也能通過支持陳佑所推人選,來換取一些利益。
要是石熙載不能給出一個好的理由,讓他放棄爭取利益直接支持陳佑,那是不可能的。
石熙載稍一沉默,壓低聲音道:“事若成,保民令等可廢除。”
一句話,胡承約被驚住了,他看向石熙載的目光有了變化。
沉吟片刻,他出聲問道:“石秘丞以為天下豪商當如何治理?”
石熙載灑脫一笑,毫不遲滯地迴道:“下官遍閱史書,方知朝廷政令越寬鬆,商賈之事越繁盛。觀當今天下,商事興旺正是自品官近親經營限製放開後才有的!”
聽到這話,胡承約笑了,他頷首捋須:“秘丞此言得之!”
讚了一句,隨即他收斂笑容,長長吐出一口氣息,緩緩道:“既如此,某明日便去尋陳將明。”
石熙載聞言起身長揖:“相公之忠,實叫下官欽佩。”
……
高鼎快步走進弘文館,剛到迴到書房坐下,就聽見敲門聲傳來:“成梁兄可在?”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高鼎麵露訝色,隨即收斂神情露出笑容,起身道:“同矩兄快快請進。”
木門在吱呀聲中打開,同為弘文館學士的張賢走進書房,也不關門,一邊朝內走一邊笑道:“成梁兄最近頗為忙碌,我來尋了三次才見到人!”
高鼎哈哈一笑,繞到桌前,伸手示意張賢坐下:“編書勞累,就出去走走轉轉,倒是叫同矩兄白跑兩趟。不知兄尋我是為何事?”
張賢搖頭歎息,麵露難色:“還能有什麽事?上個月國子監提的教學事宜,我這邊沒什麽頭緒,隻能來找成梁兄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