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盧仲彥一行打了宋國一個措手不及,順順利利的通過湖口駛入彭蠡湖。可到陳佑的時候,池州戴延和反應過來了,手下戰船越過州境在舒州、江州交界的小孤山和彭浪磯一帶堵住了陳佑。
這個時候寧強正在彭蠡澤內同宋國水軍糾纏,曹新榮流連贛江不願東來——因為江南道西麵行營都監、定好的伐宋大將沈湧反了。
荊湖那邊馬步軍有竇少華和盧子龍,但是水軍目前隻有曹新榮的洞庭水軍撐大梁。潘美沒有辦法,隻能依靠骨幹被抽走的江陵水軍,一路上小心翼翼,到現在才剛剛過了武昌。
陳佑如果要等援軍,要麽是拿下江寧的白崇文溯江而上,要麽是吳越王錢弘俶翻山越嶺而來。
不過按照戰前安排,吳越軍是從睦州過婺州、衢州、信州,劃過一條弧線直取南昌府。這一條路它好就好在大多是水路,先是浙江溯流而上,後是餘水順流而下,行船不便的地方也是在山間穀地,比從歙州過路好走。
也就是說,陳佑可以期望的援軍實際上隻有白崇文的鎮海軍。
陳佑讓隨行護衛的戰艦試探性地進攻之後,發覺想要強行突破池州水軍封鎖,損失可能會比較大,得不償失。
權衡之後命令水軍掩護步軍在馬當山西南側登岸,第一個目標從潯陽改為彭澤。
彭澤可以說是一鼓而下,陳佑並魏王駐紮在彭澤,分兵前往湖口戍。
這時候的陳佑已經知道像戴延和這些人收到的命令是圍困魏王,索性就不走了,正巧彭澤城不算太大,能夠守住。
為了避免城中生亂,陳佑采取的措施是將一部分居民驅逐出城。
沒有滅門,但也算破家。為了減輕城中居民的抵抗心理,陳佑先是把城中散布周兵要屠城消息的人當眾處刑,聲明不會屠城。
之後又有傳言說要將全城百姓驅逐出城,在一幹鄉賢求到陳佑麵前後,陳佑再次出來安撫人心,不會將所有百姓驅逐出城,隻是把那些疑似要對周軍不利的人驅逐出去。
怎麽判斷哪些人會對周軍不利呢?陳佑的辦法是,少數不可信的都攆出去,其餘的靠抽簽。
反正解釋權在陳佑手裏,更何況相比於身邊人被驅逐出城淒淒慘慘,留下來過安穩日子的那些人心裏一下子就安定下來。不少人甚至還覺得這些“不穩定因素”被驅逐出城對留在城裏的所有人都有好處,這是大大的善政!
就這樣,當陳佑宣稱要整修城牆、城門的時候,被征召的民夫一個個盡心盡力,生怕自己被誤認為是要對周軍不利。
陳佑之所以敢花兩三天來做這件事,是因為戴延康等人出兵緩慢。
從江州都昌出發的兵馬正好遇上陳佑派去湖口戍的隊伍,遭遇戰被擊潰。饒州得到消息就很遲,主要精力還放在支援南昌府上,會不會派人來彭澤都是兩說。
最後剩下的池州,就能看出細作們的努力了,水軍不太好插手,但馬步軍從準備出發開始就狀況頻出。先是有幕僚說彭澤不在池州境內,戴延和身為池州刺史,不能帶兵進入彭澤;緊接著是出發之時大纛“被風吹折”,預示著出兵不詳;再之後幾乎每天都有軍兵病倒;最後是晚上紮營時發生營嘯。
也幸虧戴延和對家族認同感十分強烈,為了戴家江山敢拚命,非但沒有被這接二連三的事情嚇迴去,反而漸漸發現其中有人在搗鬼。雖然沒能抓住所有搗鬼的人,但也是砍了不少腦袋,鮮血刺激之下,終於能夠順順利利朝彭澤進軍。
然而就這關鍵的兩三天,讓陳佑得以清理完彭澤城,不說把這個小城打造得固若金湯,但至少堅守一段時間沒問題。
十月十九日,盧仲彥於樵舍鎮擊敗宋軍。
十月二十四日,在小孤山和彭浪磯步軍的協助下,水軍擊沉兩艘池州水軍戰艦,同時逼迫一艘擱淺,一艘投降。在此之前湖口戍也被拿下,自此宋國水運糧道再無阻礙。
二十五日,鄱陽山水戰,周軍失利,退往釣磯山。
同日,在滯留江州的戴和裕的幫助下,潘美兵不血刃地進入潯陽城。
二十七日,陳佑令江陵水軍暫時歸入寧強手下,調駐守湖口戍的兵馬迴軍夾擊戴延和,令潘美部分兵接管湖口戍、其餘大部南下德安、建昌,支援盧仲彥。
此時吳越軍還在跋山涉水地趕路。
二十九日,陳佑於彭澤擊敗戴延和,因用兵過於保守,未能擒殺敵方主帥。
就在這一天,陳佑收到廬州的消息,廬州幾家大戶被剿滅,鞠興達現在在清洗參與滅宋戰事馮外間房人員。
逼得鞠興達在戰事尚未結束時展開清洗,應該是情況十分嚴重。
不過這對陳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正是用人之時,陳佑手底下的細作有一些就被鞠興達吸收進外間房,甚至因為劉河等人的幫襯而立下功勞獲得重用。
比如在清剿擩山寨子的時候,沒有擒住邢路,反而讓他跑迴了舒州,最後順藤摸瓜扯出幾個參軍事和縣吏。
十一月五日,黃通在鄱陽擊敗敵軍,生擒宋饒州刺史。
六日,揚州大都督、魏王趙德昭抵達南昌城下。
在陳佑等人抵達之前,潘美盧仲彥組織了一次試探性攻城,沒有取得什麽成果。因此當陳佑抵達之後,立刻命令除了留必要人馬圍困南昌外,其餘各部四散開來奪取新吳、高安、豐城等縣。準備把南昌所在的這一片不大的平原全部握在手中。
在十一月中旬,白崇文、錢弘俶先後在江寧、上饒擊敗宋軍。白崇文收到的命令是立刻來南昌支援,而錢弘俶這裏則是讓皇甫楠帶領大部兵馬進攻撫州,他自己則是趕往南昌城下拜會魏王以及廬帥
十一月十六日,同寧強纏鬥不休的宋國水軍因為戴和裕的勸說而投降周國。
城外大營,一眾將校端坐在中軍大帳裏,等待陳佑的吩咐。
圍困南昌已經半月有餘,數萬大軍不能一直在這裏耗著,陳佑必須拿出一個主意來。
這個時候寧強正在彭蠡澤內同宋國水軍糾纏,曹新榮流連贛江不願東來——因為江南道西麵行營都監、定好的伐宋大將沈湧反了。
荊湖那邊馬步軍有竇少華和盧子龍,但是水軍目前隻有曹新榮的洞庭水軍撐大梁。潘美沒有辦法,隻能依靠骨幹被抽走的江陵水軍,一路上小心翼翼,到現在才剛剛過了武昌。
陳佑如果要等援軍,要麽是拿下江寧的白崇文溯江而上,要麽是吳越王錢弘俶翻山越嶺而來。
不過按照戰前安排,吳越軍是從睦州過婺州、衢州、信州,劃過一條弧線直取南昌府。這一條路它好就好在大多是水路,先是浙江溯流而上,後是餘水順流而下,行船不便的地方也是在山間穀地,比從歙州過路好走。
也就是說,陳佑可以期望的援軍實際上隻有白崇文的鎮海軍。
陳佑讓隨行護衛的戰艦試探性地進攻之後,發覺想要強行突破池州水軍封鎖,損失可能會比較大,得不償失。
權衡之後命令水軍掩護步軍在馬當山西南側登岸,第一個目標從潯陽改為彭澤。
彭澤可以說是一鼓而下,陳佑並魏王駐紮在彭澤,分兵前往湖口戍。
這時候的陳佑已經知道像戴延和這些人收到的命令是圍困魏王,索性就不走了,正巧彭澤城不算太大,能夠守住。
為了避免城中生亂,陳佑采取的措施是將一部分居民驅逐出城。
沒有滅門,但也算破家。為了減輕城中居民的抵抗心理,陳佑先是把城中散布周兵要屠城消息的人當眾處刑,聲明不會屠城。
之後又有傳言說要將全城百姓驅逐出城,在一幹鄉賢求到陳佑麵前後,陳佑再次出來安撫人心,不會將所有百姓驅逐出城,隻是把那些疑似要對周軍不利的人驅逐出去。
怎麽判斷哪些人會對周軍不利呢?陳佑的辦法是,少數不可信的都攆出去,其餘的靠抽簽。
反正解釋權在陳佑手裏,更何況相比於身邊人被驅逐出城淒淒慘慘,留下來過安穩日子的那些人心裏一下子就安定下來。不少人甚至還覺得這些“不穩定因素”被驅逐出城對留在城裏的所有人都有好處,這是大大的善政!
就這樣,當陳佑宣稱要整修城牆、城門的時候,被征召的民夫一個個盡心盡力,生怕自己被誤認為是要對周軍不利。
陳佑之所以敢花兩三天來做這件事,是因為戴延康等人出兵緩慢。
從江州都昌出發的兵馬正好遇上陳佑派去湖口戍的隊伍,遭遇戰被擊潰。饒州得到消息就很遲,主要精力還放在支援南昌府上,會不會派人來彭澤都是兩說。
最後剩下的池州,就能看出細作們的努力了,水軍不太好插手,但馬步軍從準備出發開始就狀況頻出。先是有幕僚說彭澤不在池州境內,戴延和身為池州刺史,不能帶兵進入彭澤;緊接著是出發之時大纛“被風吹折”,預示著出兵不詳;再之後幾乎每天都有軍兵病倒;最後是晚上紮營時發生營嘯。
也幸虧戴延和對家族認同感十分強烈,為了戴家江山敢拚命,非但沒有被這接二連三的事情嚇迴去,反而漸漸發現其中有人在搗鬼。雖然沒能抓住所有搗鬼的人,但也是砍了不少腦袋,鮮血刺激之下,終於能夠順順利利朝彭澤進軍。
然而就這關鍵的兩三天,讓陳佑得以清理完彭澤城,不說把這個小城打造得固若金湯,但至少堅守一段時間沒問題。
十月十九日,盧仲彥於樵舍鎮擊敗宋軍。
十月二十四日,在小孤山和彭浪磯步軍的協助下,水軍擊沉兩艘池州水軍戰艦,同時逼迫一艘擱淺,一艘投降。在此之前湖口戍也被拿下,自此宋國水運糧道再無阻礙。
二十五日,鄱陽山水戰,周軍失利,退往釣磯山。
同日,在滯留江州的戴和裕的幫助下,潘美兵不血刃地進入潯陽城。
二十七日,陳佑令江陵水軍暫時歸入寧強手下,調駐守湖口戍的兵馬迴軍夾擊戴延和,令潘美部分兵接管湖口戍、其餘大部南下德安、建昌,支援盧仲彥。
此時吳越軍還在跋山涉水地趕路。
二十九日,陳佑於彭澤擊敗戴延和,因用兵過於保守,未能擒殺敵方主帥。
就在這一天,陳佑收到廬州的消息,廬州幾家大戶被剿滅,鞠興達現在在清洗參與滅宋戰事馮外間房人員。
逼得鞠興達在戰事尚未結束時展開清洗,應該是情況十分嚴重。
不過這對陳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正是用人之時,陳佑手底下的細作有一些就被鞠興達吸收進外間房,甚至因為劉河等人的幫襯而立下功勞獲得重用。
比如在清剿擩山寨子的時候,沒有擒住邢路,反而讓他跑迴了舒州,最後順藤摸瓜扯出幾個參軍事和縣吏。
十一月五日,黃通在鄱陽擊敗敵軍,生擒宋饒州刺史。
六日,揚州大都督、魏王趙德昭抵達南昌城下。
在陳佑等人抵達之前,潘美盧仲彥組織了一次試探性攻城,沒有取得什麽成果。因此當陳佑抵達之後,立刻命令除了留必要人馬圍困南昌外,其餘各部四散開來奪取新吳、高安、豐城等縣。準備把南昌所在的這一片不大的平原全部握在手中。
在十一月中旬,白崇文、錢弘俶先後在江寧、上饒擊敗宋軍。白崇文收到的命令是立刻來南昌支援,而錢弘俶這裏則是讓皇甫楠帶領大部兵馬進攻撫州,他自己則是趕往南昌城下拜會魏王以及廬帥
十一月十六日,同寧強纏鬥不休的宋國水軍因為戴和裕的勸說而投降周國。
城外大營,一眾將校端坐在中軍大帳裏,等待陳佑的吩咐。
圍困南昌已經半月有餘,數萬大軍不能一直在這裏耗著,陳佑必須拿出一個主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