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同這些人一起到的還有一個——陳佑的大舅哥,樞密副使李明卿相公的長子李仁信。
李仁信現在的職事是勾當京兆府刑獄事,理論上是京兆府縣兩級法曹的直接上司,有陳佑支持的話,這個理論會變成實際。
李仁信他們是帶著吏部公文一起出發的,身為離京赴任的官員,他們趕路的速度比前幾天出京的兩個軍快很多,不出意外地話,應該會在這兩個軍之前抵達京兆府。
順帶著,大舅哥也帶了一份手諭過去,同樣是沒有政事堂附署的,不過手諭開頭就是“誡京兆府諸官”,是要讀給京兆府一眾官員聽的。
這份手諭裏麵沒有其它內容,主要就是說京兆府匪患這麽嚴重,官家很生氣,你們要盡快平息匪患雲雲。真實的文字當然沒這麽通俗,但也文雅不到哪裏去,畢竟沒有找文學之士潤『色』,整篇的白話。
前有兵馬,中有李仁信等人,後有這份看似叱責的手諭,匯聚起來就一句話:陳將明你把京兆府這一片給我看好了!
一邊是入城,一邊是出城,無論是入城的這些人還是出城的這些人,都是陳佑要倚之鎮壓京兆的利器。
懷著緊張和期待的心情,利器之一的吳竹林騎著高頭大馬昂首挺胸的進了長安城。
街道兩旁圍滿了熱情洋溢的民眾,青春靚麗的小娘子揮舞著手帕尖叫,熱血方剛的郎兒立下從軍報國的誌向。
以上這些,都沒有出現。
長久的戰『亂』讓軍隊的名聲不是太好,人們敬畏軍人,可能敬隻占一分,而畏占九分。
之前京兆府兵的名聲同這個時代大多數軍隊沒什麽兩樣,吳竹林帶著府兵入城自然不可能受到多麽熱烈的歡迎。
路上倒是有不少行人圍觀,隻是這些人要麽縮頭縮腦,要麽白眼斜視,神『色』間最多的就是好奇。
幻想和現實的強烈反差,讓在城外做了很長時間心理建設的吳竹林有些接受不了,雖然腰背依然挺直,但他那顆心卻變得黯然。
不經意間迴頭一看,果然,之前還興致高昂的部下們此時即便還昂著頭,但卻沒了一開始的精氣神。
六百多人的隊伍,有些人身上還帶著傷,就這樣,在圍觀百姓或是害怕或是蔑視或是好奇的目光中,不發一言地朝軍營而去,一路上隻有馬蹄聲、腳步聲以及車輪滾動的聲音。
這六百府兵,走在長安城裏,卻仿佛置身火爐一般不自在。
頭一次,他們開始思考除了吃飯殺人搶劫之外的事情。
在吳竹林身邊,崔翰騎在馬背上,感覺到隊伍中變化的氣氛,若有所思。不過他也擔心,這樣一來會不會物極而反。畢竟有些人麵對失敗,第一時間不是找自己的不足,而是把鍋扣到別人頭上。
過長安縣衙,在崇賢坊東麵轉向北,走了大概兩裏路就到了位於光德坊的京兆府衙。
府衙正門大開,門前空地上密密麻麻站滿了留守京中無需執勤的府兵。
京兆府尹陳佑,長安令韋三橋,萬年令李柯,三人身著公服站在正門台階之上,台階下方站著府衙縣衙諸僚屬——京兆府少尹高啟稱病未至。
見到這架勢,吳竹林愣了一下,隨即就紅了眼眶。
捏緊韁繩,用盡全身力氣挺直脊背,緊抿嘴唇,盯著陳佑所在,坐在馬背上緩緩向前。
此處雖人數眾多,但仍留了空方便吳竹林這數百人來到陳佑麵前。
眼看馬首距離站在台階最下麵的幕僚隻有十來步了,吳竹林大喝一聲:“停!”
雖然有些一些小小的混『亂』,但他身後這六百多人還是以遠超往日的速度保持隊列停了下來。
吳竹林翻身下馬,上前兩步,直接就下拜在地:“啟稟使君,兵曹參軍事吳竹林受令剿匪歸來!”
下拜是大禮,用在此處正合適,但還是出乎陳佑的意料。
他沒想到吳竹林會來這麽一出,似乎效果不錯?
收斂這些有的沒的的思緒,陳佑帶著兩位縣令快步走下台階來到吳竹林麵前,彎腰伸手扶起吳竹林,朗聲道:“吳司兵快起!”
“謝使君!”
扶起吳竹林,陳佑拍了拍他的胳膊,沉聲問道:“此戰,結果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吳竹林大聲迴答:“迴稟使君,此戰斬殺盜匪六十二人,俘虜四百一十七人,救下村民十六人!賊首亦被吾等擒殺!”
說話間,等在後麵的崔翰立刻示意部下將裝著首級的平板車推上前來,一個個猙獰幹癟的頭顱整齊地堆在車板上,最上麵的一個就是賊首的頭顱。
哪怕周圍這些府兵大多都見過血,驟然看到這麽多醃製過的頭顱,仍然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些頭顱都是正經被臨陣斬殺的盜賊,其中或許夾雜著被賊人抓住想要趁『亂』逃跑的無辜之人,但卻沒有一個是在戰鬥平息之後所殺。這一點上,吳竹林和崔翰都問心無愧。
而那些俘虜,實際上包括生活在寨子裏的男女老少,這些人遠遠多於戰鬥人員。不過既然都是盜匪家屬了,那說成俘虜也沒問題。
不過現在被拉過來展示的都是那些參與廝殺的青壯盜匪。
吳竹林的話還沒說完:“此戰,吾等搜得白銀一百三十兩,各『色』銅錢三千九百六十貫,鐵錢二百三十四貫,珠寶布帛米糧等亦各有差!”
好隊友崔翰又令人推上來幾輛平板車,銅錢鐵錢一串一串地堆在車上,而那裝滿整個木箱的細碎銀子更是吸引了眾多府兵的目光。
反而是那些珠寶布帛什麽的,對這些窮苦出身的軍漢來說,沒有太大的衝擊力,畢竟相比於錢幣,它們的數量有些少。
至於數量最多的米糧,則送到了鄠縣糧倉裏——這糧食單獨造冊,過不了多久要運迴長安城,如果出了事,鄠縣上下都得擔著。
“此戰計有二十六人戰死,一百一十二人受傷。”
說到這裏,吳竹林掏出兵符,躬身彎腰,雙手奉過頭頂:“兵曹參軍事吳竹林交差!”
李仁信現在的職事是勾當京兆府刑獄事,理論上是京兆府縣兩級法曹的直接上司,有陳佑支持的話,這個理論會變成實際。
李仁信他們是帶著吏部公文一起出發的,身為離京赴任的官員,他們趕路的速度比前幾天出京的兩個軍快很多,不出意外地話,應該會在這兩個軍之前抵達京兆府。
順帶著,大舅哥也帶了一份手諭過去,同樣是沒有政事堂附署的,不過手諭開頭就是“誡京兆府諸官”,是要讀給京兆府一眾官員聽的。
這份手諭裏麵沒有其它內容,主要就是說京兆府匪患這麽嚴重,官家很生氣,你們要盡快平息匪患雲雲。真實的文字當然沒這麽通俗,但也文雅不到哪裏去,畢竟沒有找文學之士潤『色』,整篇的白話。
前有兵馬,中有李仁信等人,後有這份看似叱責的手諭,匯聚起來就一句話:陳將明你把京兆府這一片給我看好了!
一邊是入城,一邊是出城,無論是入城的這些人還是出城的這些人,都是陳佑要倚之鎮壓京兆的利器。
懷著緊張和期待的心情,利器之一的吳竹林騎著高頭大馬昂首挺胸的進了長安城。
街道兩旁圍滿了熱情洋溢的民眾,青春靚麗的小娘子揮舞著手帕尖叫,熱血方剛的郎兒立下從軍報國的誌向。
以上這些,都沒有出現。
長久的戰『亂』讓軍隊的名聲不是太好,人們敬畏軍人,可能敬隻占一分,而畏占九分。
之前京兆府兵的名聲同這個時代大多數軍隊沒什麽兩樣,吳竹林帶著府兵入城自然不可能受到多麽熱烈的歡迎。
路上倒是有不少行人圍觀,隻是這些人要麽縮頭縮腦,要麽白眼斜視,神『色』間最多的就是好奇。
幻想和現實的強烈反差,讓在城外做了很長時間心理建設的吳竹林有些接受不了,雖然腰背依然挺直,但他那顆心卻變得黯然。
不經意間迴頭一看,果然,之前還興致高昂的部下們此時即便還昂著頭,但卻沒了一開始的精氣神。
六百多人的隊伍,有些人身上還帶著傷,就這樣,在圍觀百姓或是害怕或是蔑視或是好奇的目光中,不發一言地朝軍營而去,一路上隻有馬蹄聲、腳步聲以及車輪滾動的聲音。
這六百府兵,走在長安城裏,卻仿佛置身火爐一般不自在。
頭一次,他們開始思考除了吃飯殺人搶劫之外的事情。
在吳竹林身邊,崔翰騎在馬背上,感覺到隊伍中變化的氣氛,若有所思。不過他也擔心,這樣一來會不會物極而反。畢竟有些人麵對失敗,第一時間不是找自己的不足,而是把鍋扣到別人頭上。
過長安縣衙,在崇賢坊東麵轉向北,走了大概兩裏路就到了位於光德坊的京兆府衙。
府衙正門大開,門前空地上密密麻麻站滿了留守京中無需執勤的府兵。
京兆府尹陳佑,長安令韋三橋,萬年令李柯,三人身著公服站在正門台階之上,台階下方站著府衙縣衙諸僚屬——京兆府少尹高啟稱病未至。
見到這架勢,吳竹林愣了一下,隨即就紅了眼眶。
捏緊韁繩,用盡全身力氣挺直脊背,緊抿嘴唇,盯著陳佑所在,坐在馬背上緩緩向前。
此處雖人數眾多,但仍留了空方便吳竹林這數百人來到陳佑麵前。
眼看馬首距離站在台階最下麵的幕僚隻有十來步了,吳竹林大喝一聲:“停!”
雖然有些一些小小的混『亂』,但他身後這六百多人還是以遠超往日的速度保持隊列停了下來。
吳竹林翻身下馬,上前兩步,直接就下拜在地:“啟稟使君,兵曹參軍事吳竹林受令剿匪歸來!”
下拜是大禮,用在此處正合適,但還是出乎陳佑的意料。
他沒想到吳竹林會來這麽一出,似乎效果不錯?
收斂這些有的沒的的思緒,陳佑帶著兩位縣令快步走下台階來到吳竹林麵前,彎腰伸手扶起吳竹林,朗聲道:“吳司兵快起!”
“謝使君!”
扶起吳竹林,陳佑拍了拍他的胳膊,沉聲問道:“此戰,結果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吳竹林大聲迴答:“迴稟使君,此戰斬殺盜匪六十二人,俘虜四百一十七人,救下村民十六人!賊首亦被吾等擒殺!”
說話間,等在後麵的崔翰立刻示意部下將裝著首級的平板車推上前來,一個個猙獰幹癟的頭顱整齊地堆在車板上,最上麵的一個就是賊首的頭顱。
哪怕周圍這些府兵大多都見過血,驟然看到這麽多醃製過的頭顱,仍然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些頭顱都是正經被臨陣斬殺的盜賊,其中或許夾雜著被賊人抓住想要趁『亂』逃跑的無辜之人,但卻沒有一個是在戰鬥平息之後所殺。這一點上,吳竹林和崔翰都問心無愧。
而那些俘虜,實際上包括生活在寨子裏的男女老少,這些人遠遠多於戰鬥人員。不過既然都是盜匪家屬了,那說成俘虜也沒問題。
不過現在被拉過來展示的都是那些參與廝殺的青壯盜匪。
吳竹林的話還沒說完:“此戰,吾等搜得白銀一百三十兩,各『色』銅錢三千九百六十貫,鐵錢二百三十四貫,珠寶布帛米糧等亦各有差!”
好隊友崔翰又令人推上來幾輛平板車,銅錢鐵錢一串一串地堆在車上,而那裝滿整個木箱的細碎銀子更是吸引了眾多府兵的目光。
反而是那些珠寶布帛什麽的,對這些窮苦出身的軍漢來說,沒有太大的衝擊力,畢竟相比於錢幣,它們的數量有些少。
至於數量最多的米糧,則送到了鄠縣糧倉裏——這糧食單獨造冊,過不了多久要運迴長安城,如果出了事,鄠縣上下都得擔著。
“此戰計有二十六人戰死,一百一十二人受傷。”
說到這裏,吳竹林掏出兵符,躬身彎腰,雙手奉過頭頂:“兵曹參軍事吳竹林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