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杜皇後也不適應這樣的交流,沉默了好一陣。
她不說話,趙元興樂得不開口,就這麽幹坐著。
見他這副模樣,杜皇後眉頭皺起,頗為不喜。
好在這時候宮人紅豔端著紅色木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是一個盛著乳鴿湯的紅色瓷碗,碗旁一個碟子上放著尾端包銀的筷子和湯匙。
紅豔將托盤擺到趙元興身旁的茶幾上,杜皇後適時開口道:“這是禦醫給的方子,裏麵加了黃芪,最是暖身。若是三郎喜歡,就讓紅豔把方子給你。”
趙元興端起瓷碗,舀了一匙送進嘴中,點頭道:“確實不錯。”
又喝了一口,才放下瓷碗,抬頭朝杜皇後拱手道:“多謝聖人賜方。”
按道理,這時候他該詢問杜皇後召他過來所為何事,可他就是不說!
說完那一句感謝的話語之後,再次將雙手擺到腿上,低頭不語。
這是典型的恭恭敬敬就是不配合。
杜皇後眼皮直跳,胸口一起一伏喘了一陣才勉強平靜下來。
當下眼神也有些冷,毫無感情地問道:“聽說三郎最近日日去為官家祈福?”
雖能聽出皇後語氣變化,但趙元興依然是十分恭敬:“臣每日為官家聖人,為我大周江山祈福。”
“你是一個孝子,知道替官家祈福,每日入宮探視。”
“這都是臣分內之事。”
“是啊,分內之事。”杜皇後盯著恭敬垂頭的趙元興,“那你覺得二郎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做這分內之事啊?”
原來她的目的是趙元盛。
已經猜到皇後想幹啥的趙元興嘴角扯出一絲笑容:“好叫聖人知曉,二哥乃是廣晉府尹,事務繁忙不可輕離。且對我等臣子來說,處理好政務就是對君父的忠孝了。”
聽了這話,杜皇後麵色一沉:“廣晉府就那麽重要?換一個府尹就不行嗎?還是說,你不想二哥迴來?”
“臣不敢!”趙元興立刻否認,“隻是這府尹任免,非是臣所能決定,是否讓二哥迴京,還得看官家的意思。”
“你探視官家的時候提一嘴,成與不成都不怪你。”
皇後都這麽說了,為臣為子,他趙元興都不可能硬頂著不答應,當即應道:“謹遵聖人之命。”
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全然沒有半點真心。
杜皇後盯著他看了一陣,終於無力地擺手道:“你若是無事,便先迴去吧。”
聽到這話,趙元興立刻起身長揖:“臣告退。”
言罷,甩袖轉身離去,提都沒提什麽食療方子。
離開宮殿的一刹那,隱約聽到拍桌子的聲音。
站在原地搖頭笑了笑,在宦官的帶領下離開皇宮。
十月十二日,第一甜水巷周邊賣出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中,就住著陳佑和他的兩名家兵。
這兩套房子是張昭出手,繞了幾層關係拿下來的,幾乎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下午,等在城外的趙普也帶著兩名護衛進城。其餘人等分作幾批在外城住下,等候通知。
好在現在趁著冬日農閑,尚未修完的外城牆再次動工,外城亂糟糟的一片,這三十幾個人就仿若一滴水進了大海,悄無聲息地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陳佑在約定的地點等到趙普,帶著他來到另一處住所。
關上院門之後,兩名護衛在院中守護,陳、趙二人來到正堂。
趙普左右看看,這套房子是一個單獨的小院,前院後屋。院中兩邊分別是廚房茅廁,後麵的一排屋子總共就三間,一間正堂在中間,左右是臥房。
圍著桌子坐下之後,趙普不由讚道:“將明竟能尋得如此住所!”
陳佑聽到這話,心中一突,連忙笑道:“也是運氣好。”
說著,眼睛一眨:“或許正應了天命也說不準。”
天命,什麽天命?用在此處,自然是輔佐秦王趙元昌登基!
讖緯天命之說縹緲不定,但在此等出生入死之時卻足以讓人心安。
趙普也是十分讚同地點頭道:“說不得我等此行正合天命!”
關於天命的討論到此結束,精神鼓勵偶爾有一次就夠了,重要的還是實事。
陳佑率先道:“還是按照計劃來吧,先不要動,等聯係上盧府和童家令,把城中的情況搞清楚再說。”
“嗯。”趙普點點頭,“時間緊急,咱們分頭行動,你去聯係盧府的人,我想法子聯係上童家令。”
下午快到未正之時,陳佑穿著麻衣草鞋,一副窮酸落拓的樣子,順著人流緩緩走向大相國寺。
這日天氣不錯,街麵上行人不少,大相國寺牆根那也有不少破落戶靠著曬太陽。
此時太陽偏西,東牆那邊幾乎沒什麽人,陳佑便尋了東牆和南牆的拐角靠著。
不到半盞茶功夫,開在南牆的大相國寺山門內使出兩駕馬車。
聽到車輪轉動的聲音,陳佑轉頭一看,正看到駛在前方的馬車的車轅上拴著一紅一白兩條絲帶。
頓時直起身來朝四周看看,並無人注意到這邊。
兩駕馬車道牆角這裏就要向北轉,此時跟在後方的那一駕馬車加速從外側超過前方的馬車。
就在內側馬車的入口被擋住時,車簾掀開,陳佑連忙快速跨步,在車廂中伸出的一隻手臂的幫助下迅速進入車內。
不過短短一瞬,兩駕馬車重新恢複成一前一後,完成超車的那駕馬車中傳出一陣清脆悅耳的笑聲。
而後方馬車中,陳佑朝麵前的錦衣青年拱手道:“見過盧衙內。”
“陳司馬客氣了。”錦衣青年,也就是盧璟嫡子、義成軍副都虞候盧仲彥拱手迴禮。
沒有過多虛禮,互相見禮之後,盧仲彥直接就開口道:“好叫司馬知曉,如今家中軍士百多人已在城外一處農莊,城內府中尚有家兵三十餘人可供驅使。”
“我等自蜀地也帶迴了三四十人,隻要不是大戰,這近兩百人也足夠了。”
按照之前的計劃,最壞的打算是,一旦有動靜就直接突襲拿下寧王。在陳佑看來,隻要寧王當時還未入宮,兩百人綽綽有餘。
盧仲彥點點頭,接著道:“據細作迴報,荊王派了手下謀士前去聯絡彰德軍和鎮寧軍。”
她不說話,趙元興樂得不開口,就這麽幹坐著。
見他這副模樣,杜皇後眉頭皺起,頗為不喜。
好在這時候宮人紅豔端著紅色木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是一個盛著乳鴿湯的紅色瓷碗,碗旁一個碟子上放著尾端包銀的筷子和湯匙。
紅豔將托盤擺到趙元興身旁的茶幾上,杜皇後適時開口道:“這是禦醫給的方子,裏麵加了黃芪,最是暖身。若是三郎喜歡,就讓紅豔把方子給你。”
趙元興端起瓷碗,舀了一匙送進嘴中,點頭道:“確實不錯。”
又喝了一口,才放下瓷碗,抬頭朝杜皇後拱手道:“多謝聖人賜方。”
按道理,這時候他該詢問杜皇後召他過來所為何事,可他就是不說!
說完那一句感謝的話語之後,再次將雙手擺到腿上,低頭不語。
這是典型的恭恭敬敬就是不配合。
杜皇後眼皮直跳,胸口一起一伏喘了一陣才勉強平靜下來。
當下眼神也有些冷,毫無感情地問道:“聽說三郎最近日日去為官家祈福?”
雖能聽出皇後語氣變化,但趙元興依然是十分恭敬:“臣每日為官家聖人,為我大周江山祈福。”
“你是一個孝子,知道替官家祈福,每日入宮探視。”
“這都是臣分內之事。”
“是啊,分內之事。”杜皇後盯著恭敬垂頭的趙元興,“那你覺得二郎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做這分內之事啊?”
原來她的目的是趙元盛。
已經猜到皇後想幹啥的趙元興嘴角扯出一絲笑容:“好叫聖人知曉,二哥乃是廣晉府尹,事務繁忙不可輕離。且對我等臣子來說,處理好政務就是對君父的忠孝了。”
聽了這話,杜皇後麵色一沉:“廣晉府就那麽重要?換一個府尹就不行嗎?還是說,你不想二哥迴來?”
“臣不敢!”趙元興立刻否認,“隻是這府尹任免,非是臣所能決定,是否讓二哥迴京,還得看官家的意思。”
“你探視官家的時候提一嘴,成與不成都不怪你。”
皇後都這麽說了,為臣為子,他趙元興都不可能硬頂著不答應,當即應道:“謹遵聖人之命。”
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全然沒有半點真心。
杜皇後盯著他看了一陣,終於無力地擺手道:“你若是無事,便先迴去吧。”
聽到這話,趙元興立刻起身長揖:“臣告退。”
言罷,甩袖轉身離去,提都沒提什麽食療方子。
離開宮殿的一刹那,隱約聽到拍桌子的聲音。
站在原地搖頭笑了笑,在宦官的帶領下離開皇宮。
十月十二日,第一甜水巷周邊賣出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中,就住著陳佑和他的兩名家兵。
這兩套房子是張昭出手,繞了幾層關係拿下來的,幾乎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下午,等在城外的趙普也帶著兩名護衛進城。其餘人等分作幾批在外城住下,等候通知。
好在現在趁著冬日農閑,尚未修完的外城牆再次動工,外城亂糟糟的一片,這三十幾個人就仿若一滴水進了大海,悄無聲息地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陳佑在約定的地點等到趙普,帶著他來到另一處住所。
關上院門之後,兩名護衛在院中守護,陳、趙二人來到正堂。
趙普左右看看,這套房子是一個單獨的小院,前院後屋。院中兩邊分別是廚房茅廁,後麵的一排屋子總共就三間,一間正堂在中間,左右是臥房。
圍著桌子坐下之後,趙普不由讚道:“將明竟能尋得如此住所!”
陳佑聽到這話,心中一突,連忙笑道:“也是運氣好。”
說著,眼睛一眨:“或許正應了天命也說不準。”
天命,什麽天命?用在此處,自然是輔佐秦王趙元昌登基!
讖緯天命之說縹緲不定,但在此等出生入死之時卻足以讓人心安。
趙普也是十分讚同地點頭道:“說不得我等此行正合天命!”
關於天命的討論到此結束,精神鼓勵偶爾有一次就夠了,重要的還是實事。
陳佑率先道:“還是按照計劃來吧,先不要動,等聯係上盧府和童家令,把城中的情況搞清楚再說。”
“嗯。”趙普點點頭,“時間緊急,咱們分頭行動,你去聯係盧府的人,我想法子聯係上童家令。”
下午快到未正之時,陳佑穿著麻衣草鞋,一副窮酸落拓的樣子,順著人流緩緩走向大相國寺。
這日天氣不錯,街麵上行人不少,大相國寺牆根那也有不少破落戶靠著曬太陽。
此時太陽偏西,東牆那邊幾乎沒什麽人,陳佑便尋了東牆和南牆的拐角靠著。
不到半盞茶功夫,開在南牆的大相國寺山門內使出兩駕馬車。
聽到車輪轉動的聲音,陳佑轉頭一看,正看到駛在前方的馬車的車轅上拴著一紅一白兩條絲帶。
頓時直起身來朝四周看看,並無人注意到這邊。
兩駕馬車道牆角這裏就要向北轉,此時跟在後方的那一駕馬車加速從外側超過前方的馬車。
就在內側馬車的入口被擋住時,車簾掀開,陳佑連忙快速跨步,在車廂中伸出的一隻手臂的幫助下迅速進入車內。
不過短短一瞬,兩駕馬車重新恢複成一前一後,完成超車的那駕馬車中傳出一陣清脆悅耳的笑聲。
而後方馬車中,陳佑朝麵前的錦衣青年拱手道:“見過盧衙內。”
“陳司馬客氣了。”錦衣青年,也就是盧璟嫡子、義成軍副都虞候盧仲彥拱手迴禮。
沒有過多虛禮,互相見禮之後,盧仲彥直接就開口道:“好叫司馬知曉,如今家中軍士百多人已在城外一處農莊,城內府中尚有家兵三十餘人可供驅使。”
“我等自蜀地也帶迴了三四十人,隻要不是大戰,這近兩百人也足夠了。”
按照之前的計劃,最壞的打算是,一旦有動靜就直接突襲拿下寧王。在陳佑看來,隻要寧王當時還未入宮,兩百人綽綽有餘。
盧仲彥點點頭,接著道:“據細作迴報,荊王派了手下謀士前去聯絡彰德軍和鎮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