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趙元昌得意一笑,“將明且看著吧。”
他不願意多說,陳佑也不好細問,在確認他已有對策之後便告罪離去。
臨近秦王納妃,陳佑也不輕鬆,很多事情都要學習。
根據安排,親迎當天他要負責為秦王駕車。
當然,儀式上是這樣,實際隻是做個樣子。不過即便如此,也需要向駕士學習一下技巧,免得遇到突發狀況反應不過來。
就在兩王府全力準備婚事之時,宮中發敕,以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集賢院大學士朱慶堯除史館大學士、兼修國史,去集賢院大學士。
同日,下製以吏部尚書江夏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開府儀同三司、集賢院大學士,吏部尚書之職視事如故。
這樣一來,馮道入京拜相的猜想徹底破滅。
一眾人等一邊向新鮮出爐的江相公表示祝賀,一邊猜測馮道此次歸京到底會給個什麽安排。
另一方麵,京中高官幾乎都知道,江夏青乃是支持秦王的。
這樣一來政事堂的局麵就是首相居中,次相支持荊王,末相支持秦王。至於這兩位心裏是怎麽想的,那都不重要了。
而掌管兵馬的樞密院三相俱是平穩,隻是中層有些許調整。
這段時間的官員調動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當麵彈劾趙元昌的那個監察禦史董成林被超擢為中書省右補闕,就此成為皇帝近臣。可以算是魚躍龍門了。
敕命下發之後,原先疏遠他的禦史台同僚們又滿懷豔羨地同他套近乎,世態炎涼不外如是。
就在這一片紛紛擾擾之中,時間來到了閏七月二十一。
這天卯正,兩位太常少卿、兩位宗正少卿各自身著公服,自宮中領了節旄、冊寶、褕翟衣及首飾等。以太常少卿為使、宗正少卿為副,各領儀仗前往兩妃之家。
掐準時間在天色大亮之時抵達,行冊命之事。
自此二王的婚禮正式開始了。
陳佑等人需要幫忙裝飾秦王府,宮內和太常寺專門安排了人來監督,以免出現差錯。
首先設洗於東階東南,又設妃洗於東房近北。
這個洗,其實就是青銅臉盆。這次用的洗形製為圓形,敞口,口沿寬平,直腹,圓底,兩側有銜環的獸形耳,底麵刻有“及爾偕老”、“宜其室家”之類的吉祥話語。
設饌於東房,以錦帷做障。豆十六,簠、簋各二,璟各二、俎三,羊、豕臘,羊、豕節折,尊、坫於室內北墉下,玄酒在西。
這其實就是宴席了,當然,隻是象征性的,主要供王和王妃及陪嫁的媵妾完成儀式。
又設尊於房戶外之東,無玄酒,坫在南,賓以四爵,合巹。
洗、簋、尊、爵之類的容器在桌幾上擺好之後,都用絲布蓋好,四周以玉石壓著。
按理說這些讓仆從擺設便好,陳佑沒事摻什麽熱鬧?
卻原來是他除了要駕車,還得擔任趙元昌的從者。
除了他之外,還有三人,分別是開國安吉郡公的幼子吳肅吳雨若、國子監司業長子冉益謙冉道盈、歸德軍節度留後親弟陸葛陸誕節。
此三人皆是趙元昌故舊,尚未娶親,故而被請來當從者。
除此之外,尚有太常寺安排的讚者。他們這些人要同趙元昌一齊演練明日親迎的步驟。
一番演練結束,趙元昌笑道:“這還真是麻煩啊!”
陳佑看了他一眼,感覺他有些緊張,正要開口,卻聽那吳肅調笑道:“殿下莫不是緊張了?”
趙元昌嗬嗬兩聲:“你等四人不也是尚未成婚?怕是到時比我還緊張。”
陳佑忙道:“人生大事,緊張也是應有之意。”
一陣笑鬧之後,幾人在趙元昌的要求下又排練了一次,才各自歸去。
二十二日,陳佑時才起,洗漱用餐之後將龐中和叫過來考校一番之後,便將他打發去店鋪了
前段時間龐中和盤下了一間糖水鋪子,原本準備雇人經營,卻不防陳佑決意讓他自己經營。他雖心中不願,但陳佑下令,他還是乖乖去了。
按照陳佑給他的規定,每三天匯報一次經營情況。隻可惜到目前為止一直在虧損就是了。
將龐中和打發走,陳佑來到院中打了一套拳,眼看快到巳時了,他才去沐浴。
換上緋色公服,簡單用餐之後,在丁驍的護衛下來到秦王府。
此時王府周圍皆是身著喜慶服色的衛士執械而立,喜慶之中又帶著威嚴。
一路行至正廳,其餘人等皆在廳內等候。胡承約也是一身青色公服,他今日要做迎賓。
四位從者中,隻有陳佑一人得以身著緋衣,無它,惟官高爾!
等了一會兒,衣袞冠冕的趙元昌在童謠是侍候下走進正廳。
廳內眾人紛紛起身滿臉笑容的拱手道:“恭喜殿下喜結良緣!”
趙元昌哈哈笑道:“同喜!同喜!諸君請坐。”
閑聊一陣,眼看午初將至,趙元昌起身道:“諸君,隨我迎親!”
“喏!”
到得府門外,儀仗早早備好,陳佑扶著趙元昌登上象輅,自己坐上主駕的位置。
吳肅也坐到他身旁,至於冉益謙和陸葛,則各自騎馬行在象輅兩旁。
他們現在是送趙元昌去宮中朝見趙鴻運,得一番儀式之後,才能前去迎親。
自然,荊王那邊也是相同的操作。
儀仗停在明德樓外,趙元昌在太常讚者的帶領下步入宮中,陳佑等人等在此處。
陳佑四人自然是聚到一處閑聊。
過不多時,又聽到一陣鼓樂聲,卻是荊王儀仗到了。
吳肅朝那邊看了看,對著陳佑笑道:“陳司馬怕是還不認識那邊的人吧?”
這吳肅的父親無論是官位還是勳爵,都比另兩人高,故而他相比另兩人要更為活躍一些。
陳佑也看向那邊,拱手笑道:“還請衙內賜教。”
聽陳佑如此客氣,吳肅矜持一笑:“賜教倒談不上,也就是我久在京中,對這些個衙內比較熟悉。”
他們這裏正說著,荊王趙元盛也下了象輅,在讚者的引領下走入宮中。
他不願意多說,陳佑也不好細問,在確認他已有對策之後便告罪離去。
臨近秦王納妃,陳佑也不輕鬆,很多事情都要學習。
根據安排,親迎當天他要負責為秦王駕車。
當然,儀式上是這樣,實際隻是做個樣子。不過即便如此,也需要向駕士學習一下技巧,免得遇到突發狀況反應不過來。
就在兩王府全力準備婚事之時,宮中發敕,以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集賢院大學士朱慶堯除史館大學士、兼修國史,去集賢院大學士。
同日,下製以吏部尚書江夏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開府儀同三司、集賢院大學士,吏部尚書之職視事如故。
這樣一來,馮道入京拜相的猜想徹底破滅。
一眾人等一邊向新鮮出爐的江相公表示祝賀,一邊猜測馮道此次歸京到底會給個什麽安排。
另一方麵,京中高官幾乎都知道,江夏青乃是支持秦王的。
這樣一來政事堂的局麵就是首相居中,次相支持荊王,末相支持秦王。至於這兩位心裏是怎麽想的,那都不重要了。
而掌管兵馬的樞密院三相俱是平穩,隻是中層有些許調整。
這段時間的官員調動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當麵彈劾趙元昌的那個監察禦史董成林被超擢為中書省右補闕,就此成為皇帝近臣。可以算是魚躍龍門了。
敕命下發之後,原先疏遠他的禦史台同僚們又滿懷豔羨地同他套近乎,世態炎涼不外如是。
就在這一片紛紛擾擾之中,時間來到了閏七月二十一。
這天卯正,兩位太常少卿、兩位宗正少卿各自身著公服,自宮中領了節旄、冊寶、褕翟衣及首飾等。以太常少卿為使、宗正少卿為副,各領儀仗前往兩妃之家。
掐準時間在天色大亮之時抵達,行冊命之事。
自此二王的婚禮正式開始了。
陳佑等人需要幫忙裝飾秦王府,宮內和太常寺專門安排了人來監督,以免出現差錯。
首先設洗於東階東南,又設妃洗於東房近北。
這個洗,其實就是青銅臉盆。這次用的洗形製為圓形,敞口,口沿寬平,直腹,圓底,兩側有銜環的獸形耳,底麵刻有“及爾偕老”、“宜其室家”之類的吉祥話語。
設饌於東房,以錦帷做障。豆十六,簠、簋各二,璟各二、俎三,羊、豕臘,羊、豕節折,尊、坫於室內北墉下,玄酒在西。
這其實就是宴席了,當然,隻是象征性的,主要供王和王妃及陪嫁的媵妾完成儀式。
又設尊於房戶外之東,無玄酒,坫在南,賓以四爵,合巹。
洗、簋、尊、爵之類的容器在桌幾上擺好之後,都用絲布蓋好,四周以玉石壓著。
按理說這些讓仆從擺設便好,陳佑沒事摻什麽熱鬧?
卻原來是他除了要駕車,還得擔任趙元昌的從者。
除了他之外,還有三人,分別是開國安吉郡公的幼子吳肅吳雨若、國子監司業長子冉益謙冉道盈、歸德軍節度留後親弟陸葛陸誕節。
此三人皆是趙元昌故舊,尚未娶親,故而被請來當從者。
除此之外,尚有太常寺安排的讚者。他們這些人要同趙元昌一齊演練明日親迎的步驟。
一番演練結束,趙元昌笑道:“這還真是麻煩啊!”
陳佑看了他一眼,感覺他有些緊張,正要開口,卻聽那吳肅調笑道:“殿下莫不是緊張了?”
趙元昌嗬嗬兩聲:“你等四人不也是尚未成婚?怕是到時比我還緊張。”
陳佑忙道:“人生大事,緊張也是應有之意。”
一陣笑鬧之後,幾人在趙元昌的要求下又排練了一次,才各自歸去。
二十二日,陳佑時才起,洗漱用餐之後將龐中和叫過來考校一番之後,便將他打發去店鋪了
前段時間龐中和盤下了一間糖水鋪子,原本準備雇人經營,卻不防陳佑決意讓他自己經營。他雖心中不願,但陳佑下令,他還是乖乖去了。
按照陳佑給他的規定,每三天匯報一次經營情況。隻可惜到目前為止一直在虧損就是了。
將龐中和打發走,陳佑來到院中打了一套拳,眼看快到巳時了,他才去沐浴。
換上緋色公服,簡單用餐之後,在丁驍的護衛下來到秦王府。
此時王府周圍皆是身著喜慶服色的衛士執械而立,喜慶之中又帶著威嚴。
一路行至正廳,其餘人等皆在廳內等候。胡承約也是一身青色公服,他今日要做迎賓。
四位從者中,隻有陳佑一人得以身著緋衣,無它,惟官高爾!
等了一會兒,衣袞冠冕的趙元昌在童謠是侍候下走進正廳。
廳內眾人紛紛起身滿臉笑容的拱手道:“恭喜殿下喜結良緣!”
趙元昌哈哈笑道:“同喜!同喜!諸君請坐。”
閑聊一陣,眼看午初將至,趙元昌起身道:“諸君,隨我迎親!”
“喏!”
到得府門外,儀仗早早備好,陳佑扶著趙元昌登上象輅,自己坐上主駕的位置。
吳肅也坐到他身旁,至於冉益謙和陸葛,則各自騎馬行在象輅兩旁。
他們現在是送趙元昌去宮中朝見趙鴻運,得一番儀式之後,才能前去迎親。
自然,荊王那邊也是相同的操作。
儀仗停在明德樓外,趙元昌在太常讚者的帶領下步入宮中,陳佑等人等在此處。
陳佑四人自然是聚到一處閑聊。
過不多時,又聽到一陣鼓樂聲,卻是荊王儀仗到了。
吳肅朝那邊看了看,對著陳佑笑道:“陳司馬怕是還不認識那邊的人吧?”
這吳肅的父親無論是官位還是勳爵,都比另兩人高,故而他相比另兩人要更為活躍一些。
陳佑也看向那邊,拱手笑道:“還請衙內賜教。”
聽陳佑如此客氣,吳肅矜持一笑:“賜教倒談不上,也就是我久在京中,對這些個衙內比較熟悉。”
他們這裏正說著,荊王趙元盛也下了象輅,在讚者的引領下走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