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趙元昌迴到秦王府,剛把這個事情說了,胡承約立刻站起來道:“殿下操之過急了!”


    緊接著他痛心的道:“昨天不還是商量的先穩一穩嗎?”


    趙元昌訕笑著解釋道:“德儉莫怪,我隻是想借著此事樹立威望罷了。”


    聽了他的解釋,胡承約無奈地搖搖頭:“事到如今,也隻好想法子補救了。”


    趙元昌嗬嗬笑了兩聲,看向一旁低頭沉思的陳佑:“將明有何見解?”


    陳佑抬起頭來,看著趙元昌拱手道:“大帥急於建功之心屬下亦能理解,隻是恐此事被人利用啊!”


    原本麵色還有些尷尬的趙元昌聽到這話,也嚴肅起來:“他還不至於在戰事上生亂吧。”


    雖未點明,但房間內的三人都明白話裏話外說的都是一個人——荊王趙元盛。


    “大帥須知,如今大帥監國,這大周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先從大帥這裏過一遍,之後再擇其要事送達聖駕。有功是大家的,有過就要大帥來負責。”


    聽到這番話,趙元昌也不由皺起眉頭。


    陳佑接著道:“故而此時應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動不如一靜啊!然則對開封府來說,隻要開封府內不生亂,任何事情都算不到開封府頭上。”【1】


    趙元昌長歎一聲,起身行禮道:“不知二位可有教我。”


    “殿下快起!”陳、胡二人連忙避開此禮。


    兩人對視一眼,胡承約先開口道:“此事也非是無有補救之機,隻是其中分寸還要殿下把握。”


    “德儉速速說來!”


    “喏。”


    胡承約應了一聲,禁不住站起身來,踱了幾步之後才道:“殿下既然要做事,那便要做好。常言道治民先治官,殿下初上來選擇依法審查,不失為一個妙招。”


    聽到胡承約的誇讚,趙元昌也有些自得,隻是再好的點子也經不住別人在一旁搗亂,故而還是自謙道:“德儉莫要再誇獎於我,還是先說說該如何做才好。”


    趙元昌既然這麽說了,胡承約也就不賣關子了:“此事若欲成,在於三點。第一,吏部選人不得選那等圓滑市儈之人;第二,審查須處處依照國朝法度,切不可偏離;第三但有情況須報知官家。”


    說罷,他便開始一一解釋。


    “監督審查是個容易得罪人的活。曆來禦史台言官多終身不得調出台省,原因就在於禦史風聞奏事,得罪太多官員。故而圓滑市儈之人必然不肯得罪人,即便有錯也視而不見,甚至同流合汙也不無可能!”


    “此事在理!”趙元昌點頭讚同。


    胡承約得意地撚著胡須繼續道:“這第二點嗎,為得便是防止有人借此生事。殿下朝堂所言,在於保障大軍征戰,故而任何可能妨礙到大軍征戰的事情都得避免發生。”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十分嚴肅地看著趙元昌,一字一頓地道:“包括貪腐風評。”


    趙元昌手掌微不可察的抖動了一下,抬眼道:“如若不查,此次審查又有何用?”


    “殿下!查貪腐、查風評,對保障戰事可有作用?無論他們有什麽過錯,隻要在戰爭期間不亂伸手,官家迴轉之前都不宜輕動!”


    胡承約苦口婆心道:“國朝自有法度,殿下此次隻需督促眾人按照法度行事便可,莫要翻前賬。”


    聽了這話,趙元昌沉默一會兒,才沉聲道:“吾知矣。”


    聽到趙元昌這麽說,胡承約才鬆了口氣:“最後,就如王司馬所言,殿下當以父子親情為重。這大周天下,還是官家做主的!隻是奏事不可失之其繁,亦不可失之過簡,其中分寸,還需殿下把握。”


    待其說完,趙元昌再次起身行禮道:“德儉深謀遠慮,能得你之輔佐,實乃吾之幸事!”


    胡承約稍稍站開,也躬身道:“某必竭盡所能以報殿下。”


    重新坐下,趙元昌才看向陳佑道:“不知將明可有話說?”


    陳佑沉吟一陣,開口道:“我所欲言,胡先生都已說盡。隻是有一事需提醒大帥。”


    趙元昌此時也收拾好心情,聽到陳佑如此說,不由奇道:“何事?”


    陳佑拱拱手,道:“敵之所欲,我之不欲其得;敵之不欲,我之所欲其有。方法再好,也需要人去辦。殿下想要平穩完成這件事需要注意到方方麵麵,而開封府卻隻需收買一二小吏便可壞了此事。”


    他話音剛落,胡承約就斥責道:“將明莫要多言,世間豈有萬全之事?但在人為罷了!”


    說著,朝趙元昌拱手道:“殿下,雖將明所言有理,但切不可因噎廢食,著人仔細盯著便是。”


    陳佑也是拱手道:“確如胡先生所言,若想辦事,錯漏之處必不可免,隻要盯緊了,有錯及時改正也就是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終於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隻是這樣一來,大帥必須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此事上,其餘諸事,當行‘維穩’二字。”


    趙元昌一愣,隨即指點著陳佑笑道:“原來將明你在此處等著我呢!將明、德儉且放心,某斷不會一事未成,又尋一事!”


    陳佑等人商議的是很好,隻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雖趙元昌一再聲明此次審查隻不究過往,隻看當下,可那些禦史不管這些,時不時就是一份彈章遞到政事堂、送到趙元昌麵前。


    好在現在政事堂也就昭文相劉明一人,趙元昌同劉明商議之下取得共識:彈劾之事報知趙鴻運,至於彈章,全部留中不發。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七月十一,開封縣一曹椽酒後殺人,被殺者乃是將作監一工頭。


    初始隻是一件普通的兇殺案,隻不過牽扯到兩名小吏罷了。


    隻是隨著案件的調查,漸漸查出那工頭私售將作監工件,曹椽與工頭二人極有可能是因為分贓不均而引發爭執。


    開封府對這個案子極為關注,開封知府荊王趙元興指示查到底。


    七月十五日,開封府查出工頭盜售工件背後另有主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欺世盜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史並收藏欺世盜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