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朱雀門口擠滿了鑼鼓樂隊、車馬隨從。
鑼鼓隊除了敲鑼打鼓之外,還起著儀仗隊的作用,一個個身著華麗衣甲,手持槍戟棒槊,亦有高舉麾幢纛幡者。
若是陳佑仔細研究過唐朝儀衛製度,就能看出來,這南平王所用的,正是唐朝親王儀衛標準。
又等了半盞茶功夫,一聲高喊:“王上出巡!”頓時禮樂大作。
陳佑仔細看著朱雀門,之間先是湧出身著武弁、朱衣、革帶的清道六人,緊接著一項項鹵簿儀仗排列而出。這一營宮衛軍也兩人一組護衛在鹵簿兩旁。
南平王的車駕還未出現,儀仗卻已經向前行了十二三丈了。
終於,一陣肅穆之中,南平王車駕出現。
此車為象輅,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鑾在衡,左建旗,旗上畫龍,一升一降。正是唐製王公車架的形製。
透過周圍垂下的赤色紗帷可以看到車駕內端坐著一名男子,身著金甲,巍然不動。雖然身影模糊,但看身高應該是十五六歲。
幼主繼位嗎?怪不得黃世俊這樣的高官早早就要準備後路。
這是陳佑看到南平王之後的第一個想法,隨即就移開目光仔細觀察隨侍在王駕之後的南平重臣。
兩個蒼老的文官和一個身著銀色盔甲的武官行在最前方,緊緊跟著王駕,這三人應該就是南平最頂尖的權臣。
再之後是中樞重臣,黃世俊作為戶部尚書自然也在其中。
正巧黃世俊也將目光移到了這邊,看到陳佑在看他,微不可察地點點頭,便收迴目光。
緊接著,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陸續騎馬乘車,那銀甲武官則來到馬西和陳佑麵前:“東陽、將明,你二人跟著我。”
“謹遵大司馬之命!”馬西立刻一揖到底,陳佑也連忙跟在馬西後麵行禮。
很顯然,大司馬便是南平國最高的軍職,而且這大司馬和馬、陳二人私交還不錯,否則不會如此親切地稱唿二人的字。
一行人浩浩蕩蕩朝南平城東門行去,馬西、陳佑騎著馬跟在大司馬後,可以說是最接近王駕的一批人。
至於那一營宮衛,則在周敞的指揮下疏通道路,排開路旁民眾,交替前行。
就這麽走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才抵達城門樓下。此門守將亦是早早等候在城下,眼見王駕抵達,當即長揖不起:“臣,雲德將軍雨,恭迎王上!”
車駕內傳出一聲沙啞的公鴨嗓:“將軍請起。”“謝王上!”守將這才直起身來。
身穿金甲的南平王由兩名壯碩的宦官扶下車駕,這時陳佑才看清這一國之主的麵容:臉頰略胖,但臉色很差,眼窩也是有些凹陷。而且他眉角吊起,雙目神光黯淡,雖然看起來年齡不過十五六歲,但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容不得他多思考,大司馬已經匯合那兩位文官一同圍到南平王周圍,從隱約聽到的交談中可以得知,那兩人的官職分別是大司徒和大司空。
到了這裏,自然有守城士兵護衛南平王,陳佑安排好周敞等人的休整之處,便跟馬西一起上了城牆。
剛轉出樓梯見了城外,陳佑就愣了一下。
常聽人說古代軍隊人數過萬,就算是鋪天蓋地,超過十萬,便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了。初聽之時,還覺得一萬餘人沒啥大不了的,但此時看向城外,那真的是鋪天蓋地。
陳佑不會看軍陣估算人數的本事,但見這城外黑壓壓的一片,也知道周軍至少也有數萬人。
抬眼看去,隻見城下周軍主要穿著黃褐色軍服,最前方應該是負責先登的銳士,這些人看起來穿了皮甲。
且這周軍分成三大塊方陣,中軍有一大車高台,也隨著軍陣緩緩移動。能看到高台上站著數位文武官員,最中間一個身著赤紅摻黃色的盔甲,應該就是那領兵的周國皇子趙元昌。
再看左右兩翼。右翼一片騎兵來迴奔馳,卷起的塵土漫天飛揚。左翼則全是步兵,長槍林立,寒光刺人。
數萬軍士鋪滿目之所及的所有地麵,軍氣衝天。
旌旗獵獵、麾纛飄揚,一點一點向南平城移動,給城頭上的眾人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而且看周軍調動之間行止分明,遠處更是有一隊隊士兵或是列隊或是駐營。再看被一群文官武將圍在中間的南平王愈發蒼白的臉色,陳佑的心沉到穀底,不能在這棵樹上吊死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或許是看到了城頭上突然多了一群人,周軍漸漸停了下來,緊接著陣列裏走出一群帶著盾牌卻沒拿武器的漢子。
站在陳佑這位置,能聽到大司空小聲地給南平王解釋:“那是軍中用來喊話的,王上要不移步城下?這些人一般喊的都不是什麽能入耳的話。”
看得出來這年輕的南平王雖然有些恐懼,但還沒忘了自己要維持王室尊嚴,強忍著心頭不安擺手道:“司馬不必多說,我再看看。”聲音中還帶著一絲顫抖,周圍臣僚聽後,有些人一臉讚賞,但也有些人露出一絲輕蔑。
果然,眼見即將走進城上弓箭射程,那些軍漢紛紛停下,對著城頭大聲喊道:“南平小兒高保遜聽著!我大周皇子、奉聖軍節度使趙元昌奉皇命討不臣!早早降了,還能得個善終!”
“噌!”南平王漲紅了臉,猛然拔出腰間寶劍,怒斥道:“賊子欺我太甚!”
瞬間一片“王上息怒”的聲音響起,直到城下再次傳來喊聲:“南平偽朝文武大臣!此時獻城投降,也能得個前程!豈不比為南平小兒陪葬好得多!”
此言一出,城頭上靜了一刹那,氣氛有些詭異。原本還憤憤的高保遜瞪大眼睛朝兩旁臣子看去,握著劍柄的手更加用力。
這時候眾大臣紛紛反應過來,無論心裏是怎麽想的,一個個都指著城下大罵:“如此低劣的挑撥離間竟然還敢使出來!”“我等忠心豈是這些唵噆貨能體會的!”“誓與此城共存亡!”
更有將領請命道:“王上!臣請帶兵出戰以雪此辱!”
鑼鼓隊除了敲鑼打鼓之外,還起著儀仗隊的作用,一個個身著華麗衣甲,手持槍戟棒槊,亦有高舉麾幢纛幡者。
若是陳佑仔細研究過唐朝儀衛製度,就能看出來,這南平王所用的,正是唐朝親王儀衛標準。
又等了半盞茶功夫,一聲高喊:“王上出巡!”頓時禮樂大作。
陳佑仔細看著朱雀門,之間先是湧出身著武弁、朱衣、革帶的清道六人,緊接著一項項鹵簿儀仗排列而出。這一營宮衛軍也兩人一組護衛在鹵簿兩旁。
南平王的車駕還未出現,儀仗卻已經向前行了十二三丈了。
終於,一陣肅穆之中,南平王車駕出現。
此車為象輅,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鑾在衡,左建旗,旗上畫龍,一升一降。正是唐製王公車架的形製。
透過周圍垂下的赤色紗帷可以看到車駕內端坐著一名男子,身著金甲,巍然不動。雖然身影模糊,但看身高應該是十五六歲。
幼主繼位嗎?怪不得黃世俊這樣的高官早早就要準備後路。
這是陳佑看到南平王之後的第一個想法,隨即就移開目光仔細觀察隨侍在王駕之後的南平重臣。
兩個蒼老的文官和一個身著銀色盔甲的武官行在最前方,緊緊跟著王駕,這三人應該就是南平最頂尖的權臣。
再之後是中樞重臣,黃世俊作為戶部尚書自然也在其中。
正巧黃世俊也將目光移到了這邊,看到陳佑在看他,微不可察地點點頭,便收迴目光。
緊接著,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陸續騎馬乘車,那銀甲武官則來到馬西和陳佑麵前:“東陽、將明,你二人跟著我。”
“謹遵大司馬之命!”馬西立刻一揖到底,陳佑也連忙跟在馬西後麵行禮。
很顯然,大司馬便是南平國最高的軍職,而且這大司馬和馬、陳二人私交還不錯,否則不會如此親切地稱唿二人的字。
一行人浩浩蕩蕩朝南平城東門行去,馬西、陳佑騎著馬跟在大司馬後,可以說是最接近王駕的一批人。
至於那一營宮衛,則在周敞的指揮下疏通道路,排開路旁民眾,交替前行。
就這麽走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才抵達城門樓下。此門守將亦是早早等候在城下,眼見王駕抵達,當即長揖不起:“臣,雲德將軍雨,恭迎王上!”
車駕內傳出一聲沙啞的公鴨嗓:“將軍請起。”“謝王上!”守將這才直起身來。
身穿金甲的南平王由兩名壯碩的宦官扶下車駕,這時陳佑才看清這一國之主的麵容:臉頰略胖,但臉色很差,眼窩也是有些凹陷。而且他眉角吊起,雙目神光黯淡,雖然看起來年齡不過十五六歲,但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容不得他多思考,大司馬已經匯合那兩位文官一同圍到南平王周圍,從隱約聽到的交談中可以得知,那兩人的官職分別是大司徒和大司空。
到了這裏,自然有守城士兵護衛南平王,陳佑安排好周敞等人的休整之處,便跟馬西一起上了城牆。
剛轉出樓梯見了城外,陳佑就愣了一下。
常聽人說古代軍隊人數過萬,就算是鋪天蓋地,超過十萬,便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了。初聽之時,還覺得一萬餘人沒啥大不了的,但此時看向城外,那真的是鋪天蓋地。
陳佑不會看軍陣估算人數的本事,但見這城外黑壓壓的一片,也知道周軍至少也有數萬人。
抬眼看去,隻見城下周軍主要穿著黃褐色軍服,最前方應該是負責先登的銳士,這些人看起來穿了皮甲。
且這周軍分成三大塊方陣,中軍有一大車高台,也隨著軍陣緩緩移動。能看到高台上站著數位文武官員,最中間一個身著赤紅摻黃色的盔甲,應該就是那領兵的周國皇子趙元昌。
再看左右兩翼。右翼一片騎兵來迴奔馳,卷起的塵土漫天飛揚。左翼則全是步兵,長槍林立,寒光刺人。
數萬軍士鋪滿目之所及的所有地麵,軍氣衝天。
旌旗獵獵、麾纛飄揚,一點一點向南平城移動,給城頭上的眾人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而且看周軍調動之間行止分明,遠處更是有一隊隊士兵或是列隊或是駐營。再看被一群文官武將圍在中間的南平王愈發蒼白的臉色,陳佑的心沉到穀底,不能在這棵樹上吊死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或許是看到了城頭上突然多了一群人,周軍漸漸停了下來,緊接著陣列裏走出一群帶著盾牌卻沒拿武器的漢子。
站在陳佑這位置,能聽到大司空小聲地給南平王解釋:“那是軍中用來喊話的,王上要不移步城下?這些人一般喊的都不是什麽能入耳的話。”
看得出來這年輕的南平王雖然有些恐懼,但還沒忘了自己要維持王室尊嚴,強忍著心頭不安擺手道:“司馬不必多說,我再看看。”聲音中還帶著一絲顫抖,周圍臣僚聽後,有些人一臉讚賞,但也有些人露出一絲輕蔑。
果然,眼見即將走進城上弓箭射程,那些軍漢紛紛停下,對著城頭大聲喊道:“南平小兒高保遜聽著!我大周皇子、奉聖軍節度使趙元昌奉皇命討不臣!早早降了,還能得個善終!”
“噌!”南平王漲紅了臉,猛然拔出腰間寶劍,怒斥道:“賊子欺我太甚!”
瞬間一片“王上息怒”的聲音響起,直到城下再次傳來喊聲:“南平偽朝文武大臣!此時獻城投降,也能得個前程!豈不比為南平小兒陪葬好得多!”
此言一出,城頭上靜了一刹那,氣氛有些詭異。原本還憤憤的高保遜瞪大眼睛朝兩旁臣子看去,握著劍柄的手更加用力。
這時候眾大臣紛紛反應過來,無論心裏是怎麽想的,一個個都指著城下大罵:“如此低劣的挑撥離間竟然還敢使出來!”“我等忠心豈是這些唵噆貨能體會的!”“誓與此城共存亡!”
更有將領請命道:“王上!臣請帶兵出戰以雪此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