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作為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位25年,36歲登基,39歲親政。嘉慶帝親政後除掉了第一大貪官和珅及其黨羽。


    親政初期,他下令官員向自己提意見,以身作則,帶頭節儉,停止讓各地官員進獻貢物,希望以此帶動其他官員效仿。


    蔡牽率領海盜船隊不斷劫掠商船、攻擊沿海地區,給東南沿海的貿易和百姓生活帶來極大危害。嘉慶帝派遣大臣組織水師進行剿滅。經過多次海戰,王得祿、邱良功等將領與蔡牽的海盜船隊展開殊死搏鬥。最終,蔡牽在逃亡過程中落水而死,這場漫長的剿滅海盜之戰曆時十餘年。


    朝中官員相互勾結、拉幫結派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在鏟除和珅後,發現朝中竟沒有幾個可以安心任用的官員,大臣們遇事推諉成風,這讓嘉慶帝意識到改變現狀的決心。


    嘉慶四年,嘉慶皇帝頒布法令明確規定,除非是有著明確反清思想的著作,其餘模棱兩可的文字都不應當當做文字獄處理。這一規定標誌著文字獄的結束。


    對於以前的文字獄案件,刑部也將按這個標準重新審定,確定沒有明確反清思想的全部整理成清單,交由嘉慶皇帝定奪。


    洪亮吉向嘉慶皇帝上書陳述時事,言辭較為犀利,處理這個事件的官員直接給洪亮吉扣了一頂大不敬的大帽子,量刑為斬立決。但嘉慶皇帝認為處理過重,將其改為發配新疆。後來嘉慶又承認洪亮吉說的是比較好的建議,還下令將其放迴原籍。


    隨著文字疫的結束,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逐漸活躍起來。之前一些隻能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著作,如《紅樓夢》,自嘉慶年間起開始刊刻流傳,成為廣為人知的暢銷書。《儒林外史》等曾有著相似命運的巨著,也得以廣泛傳播。此外,《浮生六記》《何典》等小說也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這些都反映了文字獄結束後文化領域的複蘇和發展。


    嘉慶八年,44 歲的嘉慶帝遭遇了神武門刺殺案。一個名叫陳德的失業廚師,竟在嘉慶帝迴宮參加典禮時,於神武門外持刀行刺。這是清朝曆史上罕見的皇帝遇刺事件。


    嘉慶八年舉行耕耤禮,嘉慶皇帝從圓明園返迴紫禁城準備齋戒。從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入宮,剛進順貞門時,身後突然人聲嘈雜。起初嘉慶皇帝未理會,進入順貞門後嘈雜聲未止,命太監出去探聽,才知有人行刺,隨後禦前大臣和侍衛等將行刺者擒獲。


    陳德,47 歲,京師本地人。其父母原是鑲黃旗旗人鬆年家的奴仆,鬆年到山東青州府當同知時,陳德一家跟隨。他 23 歲娶青州駐防旗人出旗為民的張五勒之女張氏為妻,此後一直跟著青州府的官員當差。


    父母雙亡後,31 歲的陳德從山東進京,投靠堂姐薑陳氏。他先後跟過工部員外郎沈某、侍衛繃某等多位小京官當差,39 歲時跟著內務府內管領常素當差三年。嘉慶三年,他和妻子典給方家胡同孟明家當廚子,嘉慶六年妻子去世,嶽母殘疾,靠他養活。今年二月,孟明家將他辭退,他借住在朋友黃五福家。


    陳德稱因生活困苦、生計無著想要自殺,但又想死前做件大事讓人知道,便選擇了行刺皇帝。他本以為犯了驚駕之罪會被侍衛當場亂刀砍死,圖個爽快,也死個明白,堅稱無人指使。


    審案官員起初懷疑陳德背後有主謀,將他的親朋戚友全部捉拿審問,但陳德麵對嚴刑始終堅持是個人行為。


    最終,陳德被判淩遲處死,他的兩哥分別為 13 歲和 15 歲的兒子被判絞死,其 80 歲的嶽母因年事已高免議。


    期間,嘉慶收到一封匿名信,稱筆帖是興德保父子曾在案發前和陳德來往過密,且陳德的同黨尚在宮外蓄謀起事。嘉慶命人調查,發現是一個叫兆昌的人與興德保父子素有私怨,趁機誣陷他們。嘉慶意識到此案再追查下去會引發更多不良影響,於是下旨結案。


    六位護駕有功的大臣按不同程度賞賜或升官進爵;神武門護軍統領與貞順門護軍副統領被罷黜,京城侍衛統領則被革職發配熱河。其餘在現場未救駕的侍衛受到嘉慶帝的斥責。


    這起案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成為了清朝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對於陳德行刺的真正動機,後世也存在多種猜測,但由於缺乏確鑿證據,至今仍存在一定的謎團。


    白蓮教起義爆發和清政府下令禁止進口鴉片這兩件事發生在嘉慶元年(1796 年),白蓮教起義爆發,嘉慶帝組織鎮壓持續了九年之久。清朝政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這一年,清政府雖下令禁止進口鴉片,廢止鴉片關稅,但鴉片完全靠非法走私輸入。


    嘉慶皇帝分別兩次下詔禁煙,詔命停止鴉片征稅,不許再有輸入,並且明確禁止種植鴉片。要求地方官員加強對鴉片的查禁。兩廣總督阮元在地方頻繁查禁鴉片,對一些鴉片販子和相關違法人員進行抓捕和懲處。


    英國在工業革命後,迫切需要擴大海外市場和獲取原料,而與中國的貿易中存在巨大逆差。為了扭轉這種局麵,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向中國走私鴉片。起初,鴉片販子在澳門設立存儲站,後來因澳門的限製和稅率問題,鴉片貿易逐漸轉移到黃埔、伶仃洋等地區。


    部分清朝官員被鴉片販子收買,對鴉片走私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為其提供掩護,使得鴉片貿易得以通行無阻。


    當時很多人對鴉片的危害認識不深,一些人將吸食鴉片視為一種時尚或消遣方式,導致吸食鴉片的人群逐漸擴大。


    嘉慶帝秉持“天朝上國”的保守態度,對西方的貿易要求多予以拒絕。當時,西方國家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科技和經濟迅速發展,迫切希望與中國擴大貿易往來。


    嘉慶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無需依賴西方商品,且擔心與西方的貿易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這種保守的外交政策使得清朝錯過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的機會,也未能及時調整經濟結構以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


    英國曾多次派遣使團訪華,希望與清朝建立更廣泛的貿易關係並進行文化交流。但嘉慶帝對這些使團的要求多不予理會,甚至在禮儀等問題上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導致雙方關係緊張。


    在乾隆二十年起,英國商人開始大量出現在定海和寧波等海港碼頭。當時地方政府出於國內需求需要,嚴禁英國商人大量購買中國的商品,對對外貿易進行了嚴格限製。


    其後數年,英國商人數次請求其他地方政府允許他們通商,請求雖被同意,但商品買賣的數量依舊受到嚴加限製。


    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英國國王第四次派使臣朝見,“遣其臣加拉威禮來粵東投書”,獻方物。在此次英國使團到達廣東後,與中方在晉見禮儀上產生了爭執。


    廣東巡撫董教增希望英國人行中國番邦晉見督撫要員的跪拜大禮,但英國使團的團長加拉威禮隻肯行英國的脫帽、鞠躬的禮儀,雙方為此爭論了好幾天,最終董教增隻好同意英國人的要求。


    後來使團到達北京郊外的圓明園時,使團主要負責人羅爾美都病倒,副使馬禮遜因朝見衣服在另一輛馬車上而拒絕朝見嘉慶皇帝。戶部尚書和世泰向嘉慶皇帝謊稱英國兩位貢使都病倒,導致英國貢使沒能朝見嘉慶皇帝,嘉慶帝也沒有收下他們的禮物,還將他們半陪伴、半押解地送迴了廣東。


    後來嘉慶帝得知真相後,恢複了英國使團的待遇並收下貢品,還迴贈了英國國王禮物,但仍降旨革除了戶部尚書和世泰、工部尚書蘇楞額和長蘆鹽政廣惠的職務。


    英國海軍數次出兵窺伺並侵占澳門,英軍軍艦甚至衝擊到了清軍海防的前沿陣地虎門和黃埔,但最終畏懼於清政府在經濟上對他們的製裁,才退出了澳門。


    1808 年英國以幫助葡萄牙防禦法國侵占澳門為借口,派兵入侵廣東香山雞頸洋麵。當時葡萄牙對澳門進行著一定程度的管理,但澳門的主權仍在中國手中,歸香山縣管轄。英國企圖借保護英國貿易之名,行侵占澳門之實。


    英國派遣 9 艘軍艦入侵廣東香山雞頸洋麵,隨後 300 多名英軍公然登岸,占據了澳門的三巴寺、東西炮台等處。之後,又駕舢板 3 艘駛入省河,至廣州城外十三行停泊,並要求在澳門居住。


    兩廣總督吳熊光令英軍迴黃浦候旨,但英軍無視。嘉慶皇帝得知後,諭示吳熊光對英軍嚴加詰責,命令他們駛離。然而,英軍仍遲遲不動。


    嘉慶帝調集清軍封鎖水路,斷絕英軍的糧食供應。由於英軍長途跋涉,且在西太平洋地區殖民力量薄弱,到 10 月份因後勤補給短缺,隻能撤離澳門。


    嘉慶帝以吳熊光在英軍侵占澳門時表現怯懦為由,罷免了其總督職務,並將他遣戍伊犁;廣東巡撫孫玉庭也被革職。此外,嘉慶帝還諭示加強澳門炮台管理。


    這次事件是英國對中國的一次試探性侵略行為,雖然以清軍的勝利告終,但也為兩國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也預示著英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野心不斷膨脹。


    清政府秉持著“天朝上國”的觀念,擔心與西方貿易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和文化衝擊。在貿易規則上,清政府堅持以朝貢體係為主,要求西方使者遵循中國的禮儀和製度,這與西方的貿易訴求產生了很大衝突。


    由於正常貿易渠道受阻,英國等西方國家為了獲取中國的財富和市場,便選擇了走私鴉片這種非法手段。他們企圖通過讓中國人吸食鴉片上癮,不僅可以獲取巨額利潤來彌補貿易逆差,還可以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穩定,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創造條件。


    鴉片的大量輸入不僅破壞了中國的經濟秩序,導致白銀外流、財政困難,還嚴重危害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社會風氣敗壞,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試圖挽救清朝的衰落,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局勢。他處於清朝由盛轉衰的曆史節點,其統治時期清朝的國力逐漸衰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不過,他並非昏君,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守成之君,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統治。1820 年,嘉慶帝在熱河行宮突然去世,享年 61 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追光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凡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凡星並收藏曆史追光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