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稱帝前夕,為清除政治障礙,武則天借助酷吏展開了大規模且殘酷的政治清洗。


    來俊臣、周興等酷吏在她的授意下,兇狠地撲向那些被視為可能阻礙她稱帝的政治對手。他們通過捏造罪名、嚴刑逼供,製造了眾多冤獄,無數忠臣因此蒙冤。來俊臣還編撰了觸目驚心的《羅織經》。


    《大雲經》相傳由古印度人曇無讖於北涼時譯出。武則天欲稱帝時,僧人懷義與法明等對其進行重新整理與疏解,加重了女身當王國土的內容,並加入女王扶植佛教的描述,進獻給武則天,《大雲經》表章中,暗示武則天是彌勒佛下生人間,應當統治天下。


    武則天接到表彰後,於天授元年(公元 690 年)七月下詔頒行天下。為滿足頒行需求,洛陽紙貴,各地紛紛請求抄寫。武則天還下令天下諸州各建大雲寺一所收藏此經,並讓高僧講解,準許度僧。


    從東至渤海,西至蔥嶺,南至交趾,北至大漠,都有大雲寺和《大雲經》的蹤跡。武則天利用《大雲經》為自己稱帝尋找合法依據,消除民眾疑慮和反對聲音,製造輿論,試圖打破傳統男尊女卑觀念,讓民眾接受女主統治。


    《大雲經》在唐太宗時期已有所傳播,但未受重視。武則天欲稱帝時,指使僧人懷義等利用此經為其造勢。


    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市井之人,因得武則天寵愛而成為僧人。他深知武則天的心思,大肆宣揚《大雲經》中女主統治天下的內容,稱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下凡拯救蒼生,理應統治天下。


    武則天大力扶持佛教發展,興建寺廟,賞賜財物給寺廟和僧人,使得佛教地位迅速提升。眾多僧人在她的授意下傳播相關言論,佛教在當時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在唐朝,佛教原本就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武則天時期對佛教的推崇,使其進一步繁榮。但這種過度的扶持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如寺院經濟的膨脹等。


    公元 683 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唐中宗李顯繼位,可這大唐的權柄,卻早已悄悄落入了武則天的手中。


    武則天成就帝業,步步為營。她先借大雲經宣傳女主稱帝,在全國大肆修建大雲寺,供奉《大雲經疏》。一時間,這新奇的說法如春風般吹遍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在百姓心中種下了疑惑與期待的種子。


    李顯,作為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便身處在權力鬥爭的旋渦之中。


    李顯性格較為懦弱,缺乏堅定的意誌和果敢的決斷力。在成長過程中,他長期處於母親武則天強大的陰影之下,這使得他在麵對複雜的政治局勢時,往往顯得猶豫不決,缺乏主見。


    李顯的思想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傾向於維護傳統的皇權秩序,試圖擺脫母親的控製,實現自己真正的親政。然而,他的能力和手段卻無法支撐起他的理想。


    李顯登基之時,本應大展宏圖,可他卻操之過急。他急於組建自己的勢力,試圖擺脫武則天的掌控。


    他將自己的嶽父韋玄貞從一個小小的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沒過多久,又要升其為侍中。這一行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李顯卻憤怒地說道:“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


    這句話傳到了武則天耳中,徹底觸怒了她。武則天深知,李顯如此行事,不僅會打亂她的政治布局,更可能威脅到她所掌握的權力。


    對於李顯被廢,李治若地下有知,或許會感到無奈和悲哀。李治生前或許期望李顯能在武則天的輔佐下,穩住大唐的江山,卻未曾料到李顯如此短時間內便被廢黜。


    李顯的衝動和魯莽,以及他對權力的急切渴望和不成熟的政治手段,最終導致了他僅僅在位 55 天就被武則天廢黜。他的失敗,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權力鬥爭的殘酷寫照。此後,李顯開始了他漫長而曲折的人生旅程,在政治的風雨中漂泊沉浮。


    為了清除稱帝路上的障礙,武則天果斷地向門閥勢力開刀。公元 659 年,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門閥代表被逐出朝廷,關隴集團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統治就此終結。


    這一舉措,不僅為武則天贏得了更多的權力空間,也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掃除了部分障礙。


    在武則天統治的時代,科舉製度經曆了一場深刻而震撼的變革。以往,科舉的大門似乎隻為世家大族敞開,寒門子弟隻能在門外遙望那遙不可及的仕途夢想。然而,武則天卻以她的果敢和睿智,打破了這一陳舊的格局。


    她大規模地拓展了科舉取士的範圍,宛如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為無數寒門學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殿試的創立,更是她手中的一把利劍,刺破了傳統科舉的迷霧。


    在這嶄新的舞台上,無數人才如繁星般閃耀。張說,這位出身平凡的才子,在殿試中以其犀利的見解和卓越的才華,贏得了武則天的青睞。他的文章猶如一把利劍,直刺問題的核心,讓武則天眼前一亮。


    郭元振,從武舉的賽場上脫穎而出。他身姿矯健,武藝高強,戰略謀略過人,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他就像一匹不羈的駿馬,在武則天的麾下奔騰,為大唐的邊疆穩定立下赫赫戰功。


    還有魏元忠,這個來自民間的智慧之士,憑借著自己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在科舉的浪潮中嶄露頭角。他的謀略和決斷,為武則天的政治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婁師德,一位從貧寒中走來的勇者,以其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卓越的治理才能,走進了武則天的視野。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成就斐然,百姓對他讚不絕口。


    這些人才匯聚在武則天的朝堂,如同一股強大的洪流,推動著大唐的發展。他們出身各異,卻都因武則天的科舉改革而獲得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在武則天的引領下,他們共同鑄就了大唐的輝煌,也讓武則天的統治更加穩固,為後世留下了一段傳奇。


    公元 686 年,大唐的局勢波譎雲詭,在權力的舞台上,一場殘酷的政治博弈正在悄然上演。


    程務挺,這位在戰場上威名赫赫的名將,正深陷於政治旋渦的中心。他出身將門,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軍事天賦,長大後更是在邊疆戰事中屢建奇功。他率領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令敵人聞風喪膽。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暗流湧動。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即將到手的權力,對朝中的各方勢力展開了嚴密的監控和打壓。程務挺因其在軍中的崇高威望和卓越戰功,成為了武則天的眼中釘。


    一日,武則天在宮中與親信密謀。


    親信說道:“陛下,程務挺在軍中一唿百應,恐對您的大計不利。”


    武則天目光陰冷:“此人若不能為我所用,留之必成禍患。”


    不久,一些心懷叵測之人抓住機會,捏造程務挺有謀反之心的罪名。武則天在未做深入調查的情況下,便狠下心來,下令將程務挺誅殺。


    消息傳出,朝野震驚。程務挺的部下們悲憤不已,他們深知將軍的忠誠,紛紛抗議。


    一名副將怒喊道:“程將軍一心為國,怎會謀反?這定是奸人陷害!”


    但他們的聲音在武則天的權威下顯得如此微弱。


    次年,王方翼也未能逃脫這場政治浩劫。王方翼出身顯貴,不僅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還頗具政治智慧。他在西域作戰期間,運用巧妙的戰略戰術,多次成功抵禦外敵入侵,為大唐開拓了疆土。同時,他積極發展邊疆經濟,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衷心擁護。


    可正是他的出色表現和廣泛的人脈,引起了武則天的警覺。


    武則天在朝堂上冷冷地說道:“王方翼與舊黨關係密切,恐有不軌之心。”


    於是,莫須有的罪名加身,王方翼被投入大牢。


    而黑齒常之,這位百濟降將,在歸順大唐後,憑借著自己的勇猛和智慧,迅速在軍中嶄露頭角。他所帶領的軍隊作戰英勇,多次擊退來犯之敵,為大唐的邊疆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武則天的政治清洗中,他也未能幸免。


    武則天怒斥道:“黑齒常之雖有戰功,但來曆不明,不可輕信。”


    最終,黑齒常之被抓捕入獄,在獄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含冤而死。


    這些名將的相繼離去,使得大唐的邊疆局勢愈發緊張。外敵趁機屢屢進犯,邊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原本堅固的邊防防線,如今變得脆弱不堪。


    一位邊疆將領向朝廷上書:“如今敵軍猖獗,我軍士氣低落,懇請朝廷派兵增援!”


    可朝廷卻無暇顧及,武則天正忙於為自己的稱帝之路掃清障礙。


    武則天的這些舉動,雖然在短期內消除了她所認為的對自己權力的威脅,但卻給大唐的軍事力量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她為了實現稱帝的野心,不惜犧牲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展現出了她在追求權力過程中的無情與決絕。


    武則天深知,要穩固地位,還需在文化上下功夫。她崇尚佛教,公元 690 年,頒布“禁屠令”,以佛教慈悲之名,試圖收服人心。一時間,社會上掀起了崇尚佛教、研讀佛經的熱潮。


    在這一係列精心的布局與謀劃下,武則天距離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越來越近。


    公元 690 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武則天稱帝時已經 67 歲,在古代,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高齡,但她的雄心壯誌卻未因歲月而衰減。


    洛陽城的天空格外湛藍,陽光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武則天身著華麗的龍袍,步伐堅定地邁向皇位。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威嚴,那是曆經無數風雨、權謀鬥爭後所沉澱出的從容與淡定。


    周圍群臣俯首,整個宮殿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莊嚴的氣氛。他們的表情複雜,既有對新朝的期待,也有對未知的憂慮。


    武則天多年的謀劃、隱忍與拚搏,終於在這一刻實現。她想起曾經所遭受的質疑、打壓和陷害,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但同時,她也深知,這皇位來之不易,未來的路更是充滿挑戰。


    武則天的稱帝,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她為唐朝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追光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凡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凡星並收藏曆史追光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