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戚繼光旁邊的老者不是普通人,他姓唐,名順之,字應德,號荊川,嘉靖八年會員,曾官至兵部郎中、鳳陽巡撫,後因觸怒嘉靖皇帝被削職迴鄉。雖然是個退職的官員,但是唐順之學問精深,特別禦倭方麵特別有研究,此次路過江南大營特來拜會戚繼光。
對於唐順之,戚繼光自然不敢怠慢,連忙迎了進來,甚至將開拔的事情放在一邊,和唐順之深談抗倭一事。
對於明軍單兵作戰能力差的問題困擾戚繼光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多打少,還敗多勝少。
此次,戚繼光在胡宗憲處下了軍令狀才從義烏招募了四千礦工訓練新軍。其征兵標準的“四要”和“四不要”也是苛刻至極。但是這些義烏兵雖然不畏死,但臨陣之時戰鬥力比真倭還是有所差距,而目前倭酋汪直新死,倭寇打亂,四處攪擾,形勢已經不容許戚繼光有條不紊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想聽聽唐順之的建議也就顯得很自然了。
“元敬呀,你這是考校老夫呢。”唐順之嗬嗬笑道:“我剛剛在你的大營中看了一遭,對於如何解決單兵作戰能力弱的問題你顯然已經有所準備了。既然你問,老夫就說一說自己的淺薄見識,或許對你也有些他山之石的作用。”
戚繼光連道不敢。
唐順之捋了捋自己的胡須說道:"要改變這種狀況,無外乎三個字。"
"荊川先生教我。"戚繼光連忙說道。
"其一技也。"唐順之說道:"高低騰挪,以寡敵眾,以致於萬夫不當之勇,自古有之。但技者於天賦一條要求甚嚴,有人窮其一生尚不能習高超之技巧。即便有天賦,但學有所成也需時日,十載寒暑能有小成,已是不易。"
戚繼光連連點頭。這一點他體會的最深了。為了增強士兵的戰鬥力,他兼習多位武術大家之所長,又根據軍隊作戰的特點,創造了一套適合士兵聯係練習的武技,也初步見到效果。但是比起從小就耳濡目染、生死相拚的倭寇來,還是差了一些。
"其二,器也。"唐順之又說道:"古語有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技之不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元敬深得精髓。我見你的親衛所持之長槍,槍杆比一般的要長,而且粗,想來便是專門用來克製倭刀的吧?"
戚繼光微微有些得意的一笑:"倭刀雖然傳自唐刀,但是鍛造技藝之精已經完全淩駕於我大明鍛造術之上。而且刀身長於我軍短刀,往往能夠攻我在先線,我們的刀還沒有砍到倭寇,卻已經為倭寇所傷。而普通長槍雖然比倭刀要長,但是槍杆偏細,往往被倭刀一擊而折。鑒於此,我才讓親衛軍使用此等長槍,克敵製勝,確有奇效。但是因為長槍偏重,因此揮舞頗為沉重,如果臂力不足,則難以發揮它的威力。而且善供疏守,如果被倭寇近身則危矣。"
戚繼光所言全在唐順之的意料之中,因此哈哈一笑說道:"這第三字,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字,更是先賢智慧之精華。這個字就是合!"
"合?"戚繼光似有所悟。
"不錯!正是合。技有時而盡,則以器補;器之不足,則以人補,曰以眾敵寡。但合與眾不同。眾乃烏合,而合則有序。"唐順之說道。
程仲心中微哂,這唐順之繞來繞去,什麽技啊,器呀,合呀,說白了,不就是武功,武器,以及軍中的合擊之術嗎?有什麽新鮮?
如果唐順之這番話還有些讓程仲感到輕視的話,那麽他接下來說的話卻讓程仲大衛佩服了。
"老朽數年鑽研,偶有所得,元敬請看。"唐順之那出一本書,翻到其中的一張圖,解釋道:"當先以人為隊長,而後兩人為藤牌手和長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標槍用以遠距離投擲傷敵,短刀為近距離禦敵。再二人為狼筅手。狼筅選用老而堅實的毛竹,長約三米,將竹端斜削成尖狀,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可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下來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最後則是鳥銃手,司警戒、支援等職。每人隻要精熟一種兵器,令行禁止,相互配合,即便技有所不及亦能殺敵製勝。"
"好!"戚繼光拍案叫絕,"不瞞荊川先生,戚某也早有此意,奈何才疏學淺,一直未創出精妙的陣勢,如今得荊川先生的點播指教,豁然開朗呀。
程仲心中也暗暗驚訝,聽唐順之話中的意思,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鴛鴦陣吧?他一直以為鴛鴦陣是戚繼光所創,原來最早的創意來源於唐順之呀。
"程小哥,你怎麽看?"戚繼光突然問道。並非是他真的要征求程仲的意見,隻是他剛剛和唐順之說的投機,忽略了程仲。此時看到他呆坐一旁,微微有些歉意。戚繼光是周到之人,因此便問了程仲一句。
程仲本來打定決心一個字都不說的,但是戚繼光點將了,如果不說,或者說不出什麽所以然來,恐被戚繼光所輕視。沉吟了一下說道:"老先生思慮周到,小子佩服。"
戚繼光心中有些失望,心中也能理解,畢竟程仲一介文弱書生,對於軍旅之事又怎麽會有什麽見識?看來問他真是多餘了。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程仲接下來卻說了一番讓他瞠目結舌的話。
"但是——"程仲著兩個字一出口,戚繼光和唐順之愣住了。怎麽?他還真有“高見”不成。
程仲也沒有賣關子,而是繼續說道:"鴛鴦陣確實很好,但是兩軍對壘,不可能全挑開闊地,如果萬一是在巷戰之中,巷路逼仄,陣勢可就救施展不開了,反倒會成為累贅。"
程仲這麽說倒並非是他考慮周到,那是因為後世的他了解到,戚繼光在花街之戰後對鴛鴦陣做了改變,鴛鴦陣十二人,子陣六人,再子陣三人,這樣即便在地形逼仄之地處也能夠施展的開。
後世的程仲了解過戚繼光一些生平,對此也有所了解,因此便在此刻提了出來。
戚繼光看程仲的目光馬上變了。
"天縱奇才,此之謂也。"唐順之葉讚歎道。他並沒有因為程仲指出他陣法上的不足而惱火生氣,反而感到開心和讚歎。單是這份胸懷就讓程仲望洋興歎了。
"這程仲果然不凡!"大帳後,王氏也不由讚道:"目光如炬,一語中的,料敵機先。很不簡單。"
"那是自然。"那勁裝女子頗為得意的說道,似乎受到表揚的是自己一般。
王氏看了暗暗好笑,這女人呀要是動起情來,也真是實難以自禁呀。
當然,程仲也隻能說這麽說,再說多的話,恐怕就露餡了,便又謙遜道:"老先生謬讚,小子也隻是在您鴛鴦陣的基礎上,才有了這個想法的。"
"等等,你剛剛說什麽?鴛鴦陣?"唐順之突然打斷了程仲的話。
"是呀。"程仲不明所以的迴答。
"鴛鴦陣,鴛鴦陣,短為鴛,長為鴦;攻為鴛,守為陽;左右對稱,前後唿應,互為鴛鴦,說是鴛鴦陣果然貼切至極!老朽創出此陣後,一直想不到合適的名字,此時聽小兄弟一言,豁然開朗,元敬,以後此陣就叫鴛鴦陣如何?"
"妙極!"戚繼光也拊掌讚道。
程仲傻眼了,難道說這鴛鴦陣竟然是自己命名的,這也太扯了吧?
此番應答,雖然隻是了了幾句,可是卻讓唐順之、戚繼光對程仲刮目相看,隱隱引為同道中人。
對於唐順之,戚繼光自然不敢怠慢,連忙迎了進來,甚至將開拔的事情放在一邊,和唐順之深談抗倭一事。
對於明軍單兵作戰能力差的問題困擾戚繼光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多打少,還敗多勝少。
此次,戚繼光在胡宗憲處下了軍令狀才從義烏招募了四千礦工訓練新軍。其征兵標準的“四要”和“四不要”也是苛刻至極。但是這些義烏兵雖然不畏死,但臨陣之時戰鬥力比真倭還是有所差距,而目前倭酋汪直新死,倭寇打亂,四處攪擾,形勢已經不容許戚繼光有條不紊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想聽聽唐順之的建議也就顯得很自然了。
“元敬呀,你這是考校老夫呢。”唐順之嗬嗬笑道:“我剛剛在你的大營中看了一遭,對於如何解決單兵作戰能力弱的問題你顯然已經有所準備了。既然你問,老夫就說一說自己的淺薄見識,或許對你也有些他山之石的作用。”
戚繼光連道不敢。
唐順之捋了捋自己的胡須說道:"要改變這種狀況,無外乎三個字。"
"荊川先生教我。"戚繼光連忙說道。
"其一技也。"唐順之說道:"高低騰挪,以寡敵眾,以致於萬夫不當之勇,自古有之。但技者於天賦一條要求甚嚴,有人窮其一生尚不能習高超之技巧。即便有天賦,但學有所成也需時日,十載寒暑能有小成,已是不易。"
戚繼光連連點頭。這一點他體會的最深了。為了增強士兵的戰鬥力,他兼習多位武術大家之所長,又根據軍隊作戰的特點,創造了一套適合士兵聯係練習的武技,也初步見到效果。但是比起從小就耳濡目染、生死相拚的倭寇來,還是差了一些。
"其二,器也。"唐順之又說道:"古語有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技之不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元敬深得精髓。我見你的親衛所持之長槍,槍杆比一般的要長,而且粗,想來便是專門用來克製倭刀的吧?"
戚繼光微微有些得意的一笑:"倭刀雖然傳自唐刀,但是鍛造技藝之精已經完全淩駕於我大明鍛造術之上。而且刀身長於我軍短刀,往往能夠攻我在先線,我們的刀還沒有砍到倭寇,卻已經為倭寇所傷。而普通長槍雖然比倭刀要長,但是槍杆偏細,往往被倭刀一擊而折。鑒於此,我才讓親衛軍使用此等長槍,克敵製勝,確有奇效。但是因為長槍偏重,因此揮舞頗為沉重,如果臂力不足,則難以發揮它的威力。而且善供疏守,如果被倭寇近身則危矣。"
戚繼光所言全在唐順之的意料之中,因此哈哈一笑說道:"這第三字,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字,更是先賢智慧之精華。這個字就是合!"
"合?"戚繼光似有所悟。
"不錯!正是合。技有時而盡,則以器補;器之不足,則以人補,曰以眾敵寡。但合與眾不同。眾乃烏合,而合則有序。"唐順之說道。
程仲心中微哂,這唐順之繞來繞去,什麽技啊,器呀,合呀,說白了,不就是武功,武器,以及軍中的合擊之術嗎?有什麽新鮮?
如果唐順之這番話還有些讓程仲感到輕視的話,那麽他接下來說的話卻讓程仲大衛佩服了。
"老朽數年鑽研,偶有所得,元敬請看。"唐順之那出一本書,翻到其中的一張圖,解釋道:"當先以人為隊長,而後兩人為藤牌手和長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標槍用以遠距離投擲傷敵,短刀為近距離禦敵。再二人為狼筅手。狼筅選用老而堅實的毛竹,長約三米,將竹端斜削成尖狀,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可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下來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最後則是鳥銃手,司警戒、支援等職。每人隻要精熟一種兵器,令行禁止,相互配合,即便技有所不及亦能殺敵製勝。"
"好!"戚繼光拍案叫絕,"不瞞荊川先生,戚某也早有此意,奈何才疏學淺,一直未創出精妙的陣勢,如今得荊川先生的點播指教,豁然開朗呀。
程仲心中也暗暗驚訝,聽唐順之話中的意思,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鴛鴦陣吧?他一直以為鴛鴦陣是戚繼光所創,原來最早的創意來源於唐順之呀。
"程小哥,你怎麽看?"戚繼光突然問道。並非是他真的要征求程仲的意見,隻是他剛剛和唐順之說的投機,忽略了程仲。此時看到他呆坐一旁,微微有些歉意。戚繼光是周到之人,因此便問了程仲一句。
程仲本來打定決心一個字都不說的,但是戚繼光點將了,如果不說,或者說不出什麽所以然來,恐被戚繼光所輕視。沉吟了一下說道:"老先生思慮周到,小子佩服。"
戚繼光心中有些失望,心中也能理解,畢竟程仲一介文弱書生,對於軍旅之事又怎麽會有什麽見識?看來問他真是多餘了。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程仲接下來卻說了一番讓他瞠目結舌的話。
"但是——"程仲著兩個字一出口,戚繼光和唐順之愣住了。怎麽?他還真有“高見”不成。
程仲也沒有賣關子,而是繼續說道:"鴛鴦陣確實很好,但是兩軍對壘,不可能全挑開闊地,如果萬一是在巷戰之中,巷路逼仄,陣勢可就救施展不開了,反倒會成為累贅。"
程仲這麽說倒並非是他考慮周到,那是因為後世的他了解到,戚繼光在花街之戰後對鴛鴦陣做了改變,鴛鴦陣十二人,子陣六人,再子陣三人,這樣即便在地形逼仄之地處也能夠施展的開。
後世的程仲了解過戚繼光一些生平,對此也有所了解,因此便在此刻提了出來。
戚繼光看程仲的目光馬上變了。
"天縱奇才,此之謂也。"唐順之葉讚歎道。他並沒有因為程仲指出他陣法上的不足而惱火生氣,反而感到開心和讚歎。單是這份胸懷就讓程仲望洋興歎了。
"這程仲果然不凡!"大帳後,王氏也不由讚道:"目光如炬,一語中的,料敵機先。很不簡單。"
"那是自然。"那勁裝女子頗為得意的說道,似乎受到表揚的是自己一般。
王氏看了暗暗好笑,這女人呀要是動起情來,也真是實難以自禁呀。
當然,程仲也隻能說這麽說,再說多的話,恐怕就露餡了,便又謙遜道:"老先生謬讚,小子也隻是在您鴛鴦陣的基礎上,才有了這個想法的。"
"等等,你剛剛說什麽?鴛鴦陣?"唐順之突然打斷了程仲的話。
"是呀。"程仲不明所以的迴答。
"鴛鴦陣,鴛鴦陣,短為鴛,長為鴦;攻為鴛,守為陽;左右對稱,前後唿應,互為鴛鴦,說是鴛鴦陣果然貼切至極!老朽創出此陣後,一直想不到合適的名字,此時聽小兄弟一言,豁然開朗,元敬,以後此陣就叫鴛鴦陣如何?"
"妙極!"戚繼光也拊掌讚道。
程仲傻眼了,難道說這鴛鴦陣竟然是自己命名的,這也太扯了吧?
此番應答,雖然隻是了了幾句,可是卻讓唐順之、戚繼光對程仲刮目相看,隱隱引為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