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劍山,上陽台,鑄器堂。
通紅的火爐散發著灼人的熱浪,鍾元良麵無表情的敲擊著巨錘,火星四射中,一柄長刀逐漸成型。
旁邊圍著上百名上陽台弟子,為首的是個胡子如鋼針般乍起的大漢。旁邊金發碧眼的高挑女子皺眉道:“師傅,你有沒有覺得元良這小子,這兩天變化太大了。”
“哈哈哈,男子漢就要經曆些事情才能變得成熟。”幹鐵開懷大笑,“看來要不了多久就能交付我的衣缽了。”
艾米爾皺眉:“師傅您正值壯年,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說什麽傳承衣缽?”
幹鐵笑而不語,迴頭看了眼身後弟子:“都好好看著,你們鍾師兄可是為師最得意的弟子,鑄造手法已經超過了你們大師姐,都好好學。”
鍾元良對外界發生的一切都置若罔聞,獨臂揮舞著巨錘,仿佛一台精密的機器。通紅的刀胚以極快的速度成型,隨著一陣升騰的水霧,一柄寒光閃閃的製式長刀打造完成,剩下的就是開刃製鞘。
“好!”幹鐵率先喝起彩來,眾弟子也高聲叫好。
“砰~”石質大門被踢開,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出現在門口,三角眼掃視一眼,最後落在幹鐵的身上:“幹師弟,立刻跟我去英魂殿。”說完遲疑片刻,“帶上鍾元良。”
幹鐵滿臉狐疑的點了點頭:“師兄你先走一步,我們馬上去就。”
身材高大的中年人點頭離去。
……
英魂殿位於天劍山最高處,是上陽台劍形建築群的頂部劍柄位置。隻有門派發生了大事,這裏才會開會商議。
地麵均鋪著厚厚的華美地毯,踩上去連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四麵牆壁上掛著一張張巨大的兵器畫像,每幅的下方還寫著篇幅長短不一的介紹,何時何地由何人鑄造,曆代主人是誰,創下過哪些戰績等等。
大殿的屋頂是用半透明的晶體所做,陽光從外麵照射進來,變換為淡淡的金色,既顯得輝煌又一點也不刺目。
當幹鐵帶著鍾元良進來的時候,大殿內已經坐了六個人。主位是個須發皆白的魁梧老人,正是上陽台門主明百煉,其餘也都是各個分堂堂主。
沒有人說話,整個大殿的氣氛異常沉悶。
幹鐵性格豪爽,見狀咧嘴一笑:“平日裏大家都這麽忙,好長時間都沒聚的這麽齊了。我說師父,這出了什麽事啊,還讓我帶元良這個小輩過來。”說完大大咧咧的坐在末位,獨臂少年則麵無表情的站在他身後。
眾人打量著少年紛紛暗自點頭,剛二十歲的年紀,麵對他們這些長輩卻不卑不亢十分沉穩,這份心境尤為難得。
明百煉歎了口氣:“近年來淮國風雲變幻,我們上陽台一直緊守山門不參與任何糾紛,就連海寇犯境這麽大的事我們礙於朝廷命令,也是選擇了視而不見。因為上陽台畢竟是朝廷的二品供奉,可是現在……報應來了。”
“報應?”幹鐵自得一笑,“雖然我們是沒有直接參與抗擊海寇,在江湖上名望大跌,甚至被百姓戳著脊梁骨罵作懦夫。可是……”說完指了指身後少年,“你徒孫鍾元良可是陷陣營的偏將,論戰功整個福州都排的上號,什麽報應也落不到咱們身上吧?”
被師父點名誇獎,獨臂少年沒有任何欣喜,甚至臉上表情都沒有絲毫變化。
“啪~”
那名高大中年拍案而起:“壞就壞在你這個寶貝徒弟身上,當初咱們又沒有去抓他迴來。既然已經決定獻身沙場,為什麽不跟著戰鬥到最後,平白給上陽台招來這麽大的禍事。”
“放屁!”幹鐵不甘示弱的破口大罵,站起身抓著鍾元良空蕩蕩的左袖,“奉海師兄,你眼睛難道是瞎的麽?元良在前線作戰甚至丟了一臂,你居然還怪他為什麽不以身殉國,有你這麽當師伯的麽?”
名叫奉海的中年人恨恨的坐下身:“幹師弟,我不是那個意思。咳~還是讓師父說吧。”
明百煉從頭到尾一直留意著少年的表情,此時終於開口:“華家少主前些日子在雁門關一場血戰,雖保住了關隘卻也損兵折將。現在直接率艦隊圍了天劍山,要求立刻交付上次委托鑄造的兵器,不然就要……算了,我想問問元良,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鍾元良起身來到殿中站定,拱手與在場長輩行了一禮才開口:“迴師爺的話,當年弟子在廣陵城背信棄義在先,華羽來刁難不過就是要給張子龍討個公道。一會弟子自會下山自戮於他麵前,絕不會牽連師門半分。隻希望各位師叔師伯看在我還是上陽台弟子的情分上,把內人和幼子護送到水雲城空空門,交給我舅舅柳展雄。弟子在這裏謝過了。”
說完雙膝跪地,重重叩首。
幹鐵心裏心疼弟子,雙目一瞪就要發飆。明百煉卻已經揮手道:“元良你誤會了,我隻是希望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不是要追究你的責任。如果是咱們做錯了,師爺我親自去負荊請罪,可要是有人借題發揮,我上陽台也不是好惹的。”
老者說話充滿威嚴,所有人都神情一肅。上陽台隻不過是沒得命令無法參戰,可別真以為他們的淮國二品供奉是大風刮來的。
鍾元良再次叩首:“一切都是弟子的錯,不需要師門替我出頭。”
“糊塗!”明百煉須發飛揚,空氣中的天地之力如開水般沸騰起來,“誰讓你認錯了?我是問你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
所有人都屏住唿吸,先天氣場就是這麽令人望而生畏。
“師爺,我不知道後來會發生那樣的事,是我拋棄了他們,是弟子錯了。”鍾元良全身顫抖,眼淚如掉線的珍珠般‘撲簌簌’落下,“我的同袍,我的兄弟,都死了,他們全都死了,師爺。”
也許是壓抑了太久,獨臂少年卸下了所有的偽裝所有的麵具,就像一個孩子般號啕痛哭。
所有人都沉默不言,靜靜的看著這個少年。
明百煉歎了口氣:“當初我見到張子龍的時候,就想過會發生這種事情。他的熱血,他的赤子之心,就像一盞燈、一把火,吸引著所有良心還未泯滅麻木的人。元良,你給師爺站起來,難道你們陷陣營出來的將士,就是逢人便跪沒有一點氣節麽?”
鍾元良抽泣著站起身:“當年海寇以千機車為矛,攻開了廣陵的堅城,關鍵時刻是我們陷陣營趕到,在巷戰中殺退了敵軍。可後來張大哥與華羽他們發現,這一切都是七皇子趙安定在幕後操縱,就是要清洗墨家與廣陵王的勢力,所以張大哥才夜闖四方酒樓。再後來趙安定他們設計要讓趙匡部下充當炮灰,與海寇同歸於盡,張大哥這才決定掛印封金,以一軍之力消滅海寇結束站端。而弟子怕引火燒身,連累了門派,所以才選擇了退出。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最後居然會打的這麽慘烈,廣陵城從頭到尾作壁上觀,導致張大哥以區區一萬兵力對抗二十多萬海寇。最後,最後,最後都死了!都死了!”
“原來如此。元良你並沒有錯。”明百煉眼中精光四射,“他華羽不是也活下來了?憑什麽就覺得你是叛徒?後來廣陵城外的七殺演武,這小子不也是自己逃跑了?他,又有什麽資格來指手畫腳?”
說完老者環顧四周,聲音冷冽如寒風:“傳令下去,上陽台自此以後不做他華家的生意,自己鳩占鵲巢當了福州之主,名不正言不順還處處為難我們。當初他們怎麽反的淮國,小心我們上陽台怎麽推翻他們。”
老者的話說的霸氣十足,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
應江之上的艦隊。
呂今瑤雙臂環胸靠在欄杆上:“華哥,需要這樣麽?聽你說那個姓鍾的畢竟跟你們曾經是兄弟,如此趕盡殺絕是不是做的有些過了?”
華羽擦拭著懷中金甲,臉上稍有的露出凝重:“兄弟?今瑤你不知道,當初張子龍在戰前就去請上陽台參戰,可他們卻抱著朝廷二品供奉的牌匾,直到最後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要不是我家老爺子攔著,我早就讓他們知道如今這福州到底是誰說的算了。”
呂今瑤歎了口氣:“二品供奉?果然是大門大派。那你們的那個姓鍾的兄弟呢?”
“鍾元良?”華羽冷笑,“我沒有任何汙蔑的意思,那家夥我從一開始就看不上。憑他的資質放在武院勉強能進個乙字營,跟著我們打仗的時候也隻有衝鋒陷陣的份。”
說完邋遢青年眼中泛起恨意:“原本也是個將才,是兄弟,是袍澤,可他偏偏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臨陣脫逃。跟你們滄浪幫遇見前,我們本不應該打的那麽慘烈,就是……就是……”
青年說著眼中泛紅:“鍾元良,班鵬,周齊,就是因為他們,陷陣營五大偏將走了三個,才會導致後麵的戰事那麽慘烈。張子龍可以原諒他們,可我不能,因為他已經死了,我,已經沒有兄弟了。”
呂今瑤走到青年身邊,輕輕摟住他的肩膀:“我知道,最後那段路,實在是太苦了。”走過那段路的她自然明白,當初的陷陣營到底麵對的是什麽。
數十萬拖後腿的百姓。
數十倍與己方的敵人。
作壁上觀的朝廷官軍。
現在迴想,當初之所以能挺的過來,一半靠實力,一半靠運氣。
華羽收起金甲,一雙散漫的眼睛殺氣四溢:“所以說,上陽台這些老狐狸不值得同情。鍾元良,也不是我的兄弟。現在福州已經不是淮國的地盤,他們居然還整天擺著二品供奉的高貴嘴臉,我今天就給他們些顏色看看。”
……
應江下遊的一艘漁船上,老翁不急不緩的搖著船槳:“我說這位少俠,每年來上陽台求取神兵的人如過江之鯽,你這又何須著急呢?”
靠坐在船頭的張子龍喝著‘朝霞’,欣賞著應江的美麗風景,聞言輕笑一聲:“老伯,你不知道,上陽台欠了我點東西,現在我隻不過是去收賬的。”
老翁撇了撇嘴:“你這後生就吹牛吧,上陽台那麽大的門派會欠你東西?要我看你這樣子還真像個江湖俠客。就是啊,手中差件兵器,說話差了點氣勢。”
“老伯還真是慧眼識珠。”張子龍不以為意,反而順著老叟的話說,“真是瞞不過您,我就是想去天劍山買把趁手的兵器。”
“我就說嘛。”漁翁臉上帶著笑意,“看你這小子還算實誠,那老朽可要囑咐你幾句,上陽台那些人傲氣的很,碰見人家多說好話,最好別提海寇的事情。”
張子龍眼中神光一閃:“哦?老伯,為什麽不能提海寇的事?據我所知上陽台鑄器堂的鍾元良可是張子龍麾下的一員大將,論驅逐海寇那可是大功臣,怎麽就不能提了?”
老翁滿臉溝壑的臉上露出鄙夷之色:“這位少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鍾元良最後背叛張將軍,這事鬧得天下皆知。他就是一個兩麵三刀的小人,江湖人稱鍾跑跑,他能算功臣?一會等到了地方你自己看看,華老爺他們在天劍山下立了一座神像,張戰神腳下踩的那幾個小人,其中就有這個混賬。”
張子龍嘴裏發苦:“不至於吧老丈,據我所知張將軍當時是同意他們離開的,並沒有刁難,怎麽就變成罪人了?”
老叟聞言突然臉色鐵青,手中的船槳都停了:“後生,你一個外鄉人不了解我們,張將軍是武曲星下凡,可他身邊盡是些宵小,不然怎麽可能最後幾乎全軍覆沒?陷陣營五大偏將,東出廣陵的時候就跑了三個,連老朽都知道他們一個叫周齊,一個叫班鵬,最後一個就是鍾元良,這都不能被稱之為罪臣?反觀吉水縣謝家三兄弟,那些才是民族的脊梁,大哥謝懷石……”
老丈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張子龍眼中卻不由自主的流出淚水。他怎麽可能不知道?大哥謝懷石、三弟謝懷銀都是死在他的懷中,音容笑貌曆曆在目,這輩子都不可能忘。
漁船速度突然變慢,老者震驚的指著前方:“乖乖,這是鎮海城的艦隊!客官,老朽不能送你過去了,看來陷陣營的‘華將軍’總算要替張將軍報仇了。”
通紅的火爐散發著灼人的熱浪,鍾元良麵無表情的敲擊著巨錘,火星四射中,一柄長刀逐漸成型。
旁邊圍著上百名上陽台弟子,為首的是個胡子如鋼針般乍起的大漢。旁邊金發碧眼的高挑女子皺眉道:“師傅,你有沒有覺得元良這小子,這兩天變化太大了。”
“哈哈哈,男子漢就要經曆些事情才能變得成熟。”幹鐵開懷大笑,“看來要不了多久就能交付我的衣缽了。”
艾米爾皺眉:“師傅您正值壯年,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說什麽傳承衣缽?”
幹鐵笑而不語,迴頭看了眼身後弟子:“都好好看著,你們鍾師兄可是為師最得意的弟子,鑄造手法已經超過了你們大師姐,都好好學。”
鍾元良對外界發生的一切都置若罔聞,獨臂揮舞著巨錘,仿佛一台精密的機器。通紅的刀胚以極快的速度成型,隨著一陣升騰的水霧,一柄寒光閃閃的製式長刀打造完成,剩下的就是開刃製鞘。
“好!”幹鐵率先喝起彩來,眾弟子也高聲叫好。
“砰~”石質大門被踢開,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出現在門口,三角眼掃視一眼,最後落在幹鐵的身上:“幹師弟,立刻跟我去英魂殿。”說完遲疑片刻,“帶上鍾元良。”
幹鐵滿臉狐疑的點了點頭:“師兄你先走一步,我們馬上去就。”
身材高大的中年人點頭離去。
……
英魂殿位於天劍山最高處,是上陽台劍形建築群的頂部劍柄位置。隻有門派發生了大事,這裏才會開會商議。
地麵均鋪著厚厚的華美地毯,踩上去連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四麵牆壁上掛著一張張巨大的兵器畫像,每幅的下方還寫著篇幅長短不一的介紹,何時何地由何人鑄造,曆代主人是誰,創下過哪些戰績等等。
大殿的屋頂是用半透明的晶體所做,陽光從外麵照射進來,變換為淡淡的金色,既顯得輝煌又一點也不刺目。
當幹鐵帶著鍾元良進來的時候,大殿內已經坐了六個人。主位是個須發皆白的魁梧老人,正是上陽台門主明百煉,其餘也都是各個分堂堂主。
沒有人說話,整個大殿的氣氛異常沉悶。
幹鐵性格豪爽,見狀咧嘴一笑:“平日裏大家都這麽忙,好長時間都沒聚的這麽齊了。我說師父,這出了什麽事啊,還讓我帶元良這個小輩過來。”說完大大咧咧的坐在末位,獨臂少年則麵無表情的站在他身後。
眾人打量著少年紛紛暗自點頭,剛二十歲的年紀,麵對他們這些長輩卻不卑不亢十分沉穩,這份心境尤為難得。
明百煉歎了口氣:“近年來淮國風雲變幻,我們上陽台一直緊守山門不參與任何糾紛,就連海寇犯境這麽大的事我們礙於朝廷命令,也是選擇了視而不見。因為上陽台畢竟是朝廷的二品供奉,可是現在……報應來了。”
“報應?”幹鐵自得一笑,“雖然我們是沒有直接參與抗擊海寇,在江湖上名望大跌,甚至被百姓戳著脊梁骨罵作懦夫。可是……”說完指了指身後少年,“你徒孫鍾元良可是陷陣營的偏將,論戰功整個福州都排的上號,什麽報應也落不到咱們身上吧?”
被師父點名誇獎,獨臂少年沒有任何欣喜,甚至臉上表情都沒有絲毫變化。
“啪~”
那名高大中年拍案而起:“壞就壞在你這個寶貝徒弟身上,當初咱們又沒有去抓他迴來。既然已經決定獻身沙場,為什麽不跟著戰鬥到最後,平白給上陽台招來這麽大的禍事。”
“放屁!”幹鐵不甘示弱的破口大罵,站起身抓著鍾元良空蕩蕩的左袖,“奉海師兄,你眼睛難道是瞎的麽?元良在前線作戰甚至丟了一臂,你居然還怪他為什麽不以身殉國,有你這麽當師伯的麽?”
名叫奉海的中年人恨恨的坐下身:“幹師弟,我不是那個意思。咳~還是讓師父說吧。”
明百煉從頭到尾一直留意著少年的表情,此時終於開口:“華家少主前些日子在雁門關一場血戰,雖保住了關隘卻也損兵折將。現在直接率艦隊圍了天劍山,要求立刻交付上次委托鑄造的兵器,不然就要……算了,我想問問元良,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鍾元良起身來到殿中站定,拱手與在場長輩行了一禮才開口:“迴師爺的話,當年弟子在廣陵城背信棄義在先,華羽來刁難不過就是要給張子龍討個公道。一會弟子自會下山自戮於他麵前,絕不會牽連師門半分。隻希望各位師叔師伯看在我還是上陽台弟子的情分上,把內人和幼子護送到水雲城空空門,交給我舅舅柳展雄。弟子在這裏謝過了。”
說完雙膝跪地,重重叩首。
幹鐵心裏心疼弟子,雙目一瞪就要發飆。明百煉卻已經揮手道:“元良你誤會了,我隻是希望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不是要追究你的責任。如果是咱們做錯了,師爺我親自去負荊請罪,可要是有人借題發揮,我上陽台也不是好惹的。”
老者說話充滿威嚴,所有人都神情一肅。上陽台隻不過是沒得命令無法參戰,可別真以為他們的淮國二品供奉是大風刮來的。
鍾元良再次叩首:“一切都是弟子的錯,不需要師門替我出頭。”
“糊塗!”明百煉須發飛揚,空氣中的天地之力如開水般沸騰起來,“誰讓你認錯了?我是問你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
所有人都屏住唿吸,先天氣場就是這麽令人望而生畏。
“師爺,我不知道後來會發生那樣的事,是我拋棄了他們,是弟子錯了。”鍾元良全身顫抖,眼淚如掉線的珍珠般‘撲簌簌’落下,“我的同袍,我的兄弟,都死了,他們全都死了,師爺。”
也許是壓抑了太久,獨臂少年卸下了所有的偽裝所有的麵具,就像一個孩子般號啕痛哭。
所有人都沉默不言,靜靜的看著這個少年。
明百煉歎了口氣:“當初我見到張子龍的時候,就想過會發生這種事情。他的熱血,他的赤子之心,就像一盞燈、一把火,吸引著所有良心還未泯滅麻木的人。元良,你給師爺站起來,難道你們陷陣營出來的將士,就是逢人便跪沒有一點氣節麽?”
鍾元良抽泣著站起身:“當年海寇以千機車為矛,攻開了廣陵的堅城,關鍵時刻是我們陷陣營趕到,在巷戰中殺退了敵軍。可後來張大哥與華羽他們發現,這一切都是七皇子趙安定在幕後操縱,就是要清洗墨家與廣陵王的勢力,所以張大哥才夜闖四方酒樓。再後來趙安定他們設計要讓趙匡部下充當炮灰,與海寇同歸於盡,張大哥這才決定掛印封金,以一軍之力消滅海寇結束站端。而弟子怕引火燒身,連累了門派,所以才選擇了退出。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最後居然會打的這麽慘烈,廣陵城從頭到尾作壁上觀,導致張大哥以區區一萬兵力對抗二十多萬海寇。最後,最後,最後都死了!都死了!”
“原來如此。元良你並沒有錯。”明百煉眼中精光四射,“他華羽不是也活下來了?憑什麽就覺得你是叛徒?後來廣陵城外的七殺演武,這小子不也是自己逃跑了?他,又有什麽資格來指手畫腳?”
說完老者環顧四周,聲音冷冽如寒風:“傳令下去,上陽台自此以後不做他華家的生意,自己鳩占鵲巢當了福州之主,名不正言不順還處處為難我們。當初他們怎麽反的淮國,小心我們上陽台怎麽推翻他們。”
老者的話說的霸氣十足,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
應江之上的艦隊。
呂今瑤雙臂環胸靠在欄杆上:“華哥,需要這樣麽?聽你說那個姓鍾的畢竟跟你們曾經是兄弟,如此趕盡殺絕是不是做的有些過了?”
華羽擦拭著懷中金甲,臉上稍有的露出凝重:“兄弟?今瑤你不知道,當初張子龍在戰前就去請上陽台參戰,可他們卻抱著朝廷二品供奉的牌匾,直到最後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要不是我家老爺子攔著,我早就讓他們知道如今這福州到底是誰說的算了。”
呂今瑤歎了口氣:“二品供奉?果然是大門大派。那你們的那個姓鍾的兄弟呢?”
“鍾元良?”華羽冷笑,“我沒有任何汙蔑的意思,那家夥我從一開始就看不上。憑他的資質放在武院勉強能進個乙字營,跟著我們打仗的時候也隻有衝鋒陷陣的份。”
說完邋遢青年眼中泛起恨意:“原本也是個將才,是兄弟,是袍澤,可他偏偏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臨陣脫逃。跟你們滄浪幫遇見前,我們本不應該打的那麽慘烈,就是……就是……”
青年說著眼中泛紅:“鍾元良,班鵬,周齊,就是因為他們,陷陣營五大偏將走了三個,才會導致後麵的戰事那麽慘烈。張子龍可以原諒他們,可我不能,因為他已經死了,我,已經沒有兄弟了。”
呂今瑤走到青年身邊,輕輕摟住他的肩膀:“我知道,最後那段路,實在是太苦了。”走過那段路的她自然明白,當初的陷陣營到底麵對的是什麽。
數十萬拖後腿的百姓。
數十倍與己方的敵人。
作壁上觀的朝廷官軍。
現在迴想,當初之所以能挺的過來,一半靠實力,一半靠運氣。
華羽收起金甲,一雙散漫的眼睛殺氣四溢:“所以說,上陽台這些老狐狸不值得同情。鍾元良,也不是我的兄弟。現在福州已經不是淮國的地盤,他們居然還整天擺著二品供奉的高貴嘴臉,我今天就給他們些顏色看看。”
……
應江下遊的一艘漁船上,老翁不急不緩的搖著船槳:“我說這位少俠,每年來上陽台求取神兵的人如過江之鯽,你這又何須著急呢?”
靠坐在船頭的張子龍喝著‘朝霞’,欣賞著應江的美麗風景,聞言輕笑一聲:“老伯,你不知道,上陽台欠了我點東西,現在我隻不過是去收賬的。”
老翁撇了撇嘴:“你這後生就吹牛吧,上陽台那麽大的門派會欠你東西?要我看你這樣子還真像個江湖俠客。就是啊,手中差件兵器,說話差了點氣勢。”
“老伯還真是慧眼識珠。”張子龍不以為意,反而順著老叟的話說,“真是瞞不過您,我就是想去天劍山買把趁手的兵器。”
“我就說嘛。”漁翁臉上帶著笑意,“看你這小子還算實誠,那老朽可要囑咐你幾句,上陽台那些人傲氣的很,碰見人家多說好話,最好別提海寇的事情。”
張子龍眼中神光一閃:“哦?老伯,為什麽不能提海寇的事?據我所知上陽台鑄器堂的鍾元良可是張子龍麾下的一員大將,論驅逐海寇那可是大功臣,怎麽就不能提了?”
老翁滿臉溝壑的臉上露出鄙夷之色:“這位少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鍾元良最後背叛張將軍,這事鬧得天下皆知。他就是一個兩麵三刀的小人,江湖人稱鍾跑跑,他能算功臣?一會等到了地方你自己看看,華老爺他們在天劍山下立了一座神像,張戰神腳下踩的那幾個小人,其中就有這個混賬。”
張子龍嘴裏發苦:“不至於吧老丈,據我所知張將軍當時是同意他們離開的,並沒有刁難,怎麽就變成罪人了?”
老叟聞言突然臉色鐵青,手中的船槳都停了:“後生,你一個外鄉人不了解我們,張將軍是武曲星下凡,可他身邊盡是些宵小,不然怎麽可能最後幾乎全軍覆沒?陷陣營五大偏將,東出廣陵的時候就跑了三個,連老朽都知道他們一個叫周齊,一個叫班鵬,最後一個就是鍾元良,這都不能被稱之為罪臣?反觀吉水縣謝家三兄弟,那些才是民族的脊梁,大哥謝懷石……”
老丈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張子龍眼中卻不由自主的流出淚水。他怎麽可能不知道?大哥謝懷石、三弟謝懷銀都是死在他的懷中,音容笑貌曆曆在目,這輩子都不可能忘。
漁船速度突然變慢,老者震驚的指著前方:“乖乖,這是鎮海城的艦隊!客官,老朽不能送你過去了,看來陷陣營的‘華將軍’總算要替張將軍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