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朝堂(425章寫成了245章,純屬手誤,章節名改不了大家見諒)
此後數日,顧昭華沒再問起周清書在宮中的事情,鳳行瑞更無暇理會,他在處理“太上皇被擒”一事。
民間的流言已傳得紛紛攘攘,壓是壓不住了,禦史們也都蠢蠢欲動,有在督察院與鳳行瑞交好之人大半夜的專程趕來報訊,五六名禦史已秘密聯名寫下萬言表,打算明日上奏給皇帝,其中最能證能皇帝不孝的論據就是湖廣之困未解,鳳行瑞卻突然迴京,這不是置太上皇安危於不顧是什麽?
鳳行瑞送走了那人便漏夜進宮,將此事轉達給鳳行於思。
鳳行於思被人從芙蓉暖帳中拖出來也不惱,禦史的行為他料到了,難的是如何化解,如今天下人都相信太上皇被困在湖廣,都覺得他這個做兒子的不僅沒有想辦法全力迎救父親,反而還將老成持重的極樂王急詔迴京,這其中難道沒有陰謀?莫不是擔心太上皇迴京後會重新掌權所以才假借此事不予迎救?從這裏又延伸到當初皇帝登基之時,太上皇甚至沒有參加登基大典就離開了京城,太上皇的離開是自願還是被迫?全都一一被提點出來,寫至萬言書上。
“這些禦史為了留下一紙清名連神智都不要了!”鳳行於思揉著額角搖了搖頭,抬頭問道:“那件事皇兄處理得如何了?”
鳳行瑞微一頷首,“皇上放心,保管讓那些筆杆子們大吃一驚。”
兄弟二人相視而笑,鳳行於思放下心來,便又想起一些旁事。
“皇嫂如何了?”他倒不是客氣,而是真為顧昭華而頭痛。自上迴顧昭華在宮中大打出手後,宮裏的氣氛一直怪怪的,雖說顧昭華最後在太後麵前認了錯,可打了皇後這麽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得到任何責罰就得以全身而退,這對皇後在宮中的威信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鳳行於思近來雖疏遠皇後,但多年夫妻的情份擺在那,他也不願場麵鬧得太過難看,隻是解鈴還需係鈴人,哪怕顧昭華隻是像征性地受罰,場麵也遠比現在要好看得多。
提起這事,鳳行瑞倒是知道底細的,顧昭華那日動手與衝動無關,她自有她的目的,根本就是有意挑釁的,隻是這目的說出來恐怕會驚了聖駕,為了皇帝的健康著想,他還是不知道為好。
“昭華一時衝動,如今悔不當初,每日在家懺悔思過,還提過要進宮來向太後再領責罰,以消皇後娘娘之怒。”
這話假得鳳行於思都不知道該怎麽接,顧昭華能懺悔思過?她是憋著壞想報複迴來吧?對於顧昭華的傳言鳳行於思也沒少聽聞,去蕪存菁之下,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女人他一輩子也不想招惹。況且鳳行瑞說得明白,什麽叫“再”領責罰?說明太後都已經教訓過了,一罪兩罰算怎麽迴事?
於是此事就此作罷,周清曼到底還沒有重要到可以讓鳳行於思為了她而向鳳行瑞據理力爭的地步。
由於時辰已晚,當天夜裏鳳行瑞便宿在宮中,第二日清晨早朝,一眾禦史果然連袂出列,正想將萬言書呈上之時,鳳行瑞慢悠悠地自皇帝親賜的聽政椅中站起,“皇上,臣有本啟奏。”
鳳行於思微微一笑,便聽鳳行瑞繼續說道:“臣聽聞民間有無稽謠言流傳紛紛,言太上皇受困湖廣,被叛賊所擒,可臣在湖廣停留數月,與逆賊亦有過接觸,對方卻並未提過此事,如今逆賊將破,卻傳出此等流言,臣猜測,定然是逆黨走投無路才在民間大肆散播流言,以期朝庭有所忌憚,給他們喘息之機,臣懇請皇上即刻下旨攻破岐山縣,生擒賊黨,肅清流言,以正天下!”
此言一出,早已做好準備打算破口大罵的一眾禦史頓時麵麵相窺,他們什麽都還沒說就被冠以逆賊同黨的大帽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所謂出身未捷身先死,這幾個誓要名垂青史的禦史大人個個咬牙切齒,惱恨極樂王為什麽不做一輩子的吃喝王爺。
看著鳳行瑞一本正經憂國憂民的模樣,鳳行於思忍不住勾了勾唇角,正色道:“此事朕也有所聽聞,逆賊為自保無所不用其極,竟敢散播這等謠言汙蔑朕之孝義,不重懲難平朕心頭之怒!”
幾個禦史頓時一抖,眼瞧著龍顏大怒好像下一刻就要把岐山縣踏平似的,他們完全不能淡定了!
彈劾皇帝是彈劾皇帝,岐山縣裏可還有那麽多老百姓呢,要是皇帝一怒之下下令強攻,到時候血流成河那天追根溯源,說哦,原來是你們幾個小子想上萬言書,給皇帝逼得沒辦法了才使這麽一招,到時候他們倒是永著青史了,都是臭名!
“皇上息怒!”為首一人乃是督察院左督禦史,姓陳,本來是沒摻和到這事兒裏頭的,不過作為督察院的最高長官他也不能說不知情,此時哪能眼見著天子震怒,督察院全都跟著吃瓜落?急急上前一步,“所謂空穴不來風,事出必有因,民間傳言紛紛,而太上皇至今不見蹤跡,如果皇上貿然下令攻城,恐怕百姓無知,到時就算太上皇真的沒有落入賊手,也難堵天下悠悠眾人之口!”
幾個禦史連忙附和,又有人提出岐山縣內尚有眾多無辜百姓之事,言外之意也是在說鳳行於思不顧百姓性命。
但凡是做皇帝的,最煩的就是這幫言官,平時幫不上什麽忙,一遇到事就跟著出來添亂,偏偏老祖宗還有祖訓,不以言入罪。這就給了這些言官天大的倚仗,別管對著誰,什麽話都敢說。
難得鳳行於思沒有反駁,這些禦史越說越來勁,正當義憤填膺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聲高宣,“太上皇駕到——”
所有人皆是一驚,剛剛說得口沫橫飛的幾個禦史相互看了看,還有兩個小聲地交流了一下,“誰來了?”
此時一人自殿外步入,那人身著明黃色太上皇袍服,雖年過五旬麵貌依舊英挺,他入殿後緩緩掃遍四周,目光定於左督禦史臉上,“陳嚴,你好大的膽子!”
此後數日,顧昭華沒再問起周清書在宮中的事情,鳳行瑞更無暇理會,他在處理“太上皇被擒”一事。
民間的流言已傳得紛紛攘攘,壓是壓不住了,禦史們也都蠢蠢欲動,有在督察院與鳳行瑞交好之人大半夜的專程趕來報訊,五六名禦史已秘密聯名寫下萬言表,打算明日上奏給皇帝,其中最能證能皇帝不孝的論據就是湖廣之困未解,鳳行瑞卻突然迴京,這不是置太上皇安危於不顧是什麽?
鳳行瑞送走了那人便漏夜進宮,將此事轉達給鳳行於思。
鳳行於思被人從芙蓉暖帳中拖出來也不惱,禦史的行為他料到了,難的是如何化解,如今天下人都相信太上皇被困在湖廣,都覺得他這個做兒子的不僅沒有想辦法全力迎救父親,反而還將老成持重的極樂王急詔迴京,這其中難道沒有陰謀?莫不是擔心太上皇迴京後會重新掌權所以才假借此事不予迎救?從這裏又延伸到當初皇帝登基之時,太上皇甚至沒有參加登基大典就離開了京城,太上皇的離開是自願還是被迫?全都一一被提點出來,寫至萬言書上。
“這些禦史為了留下一紙清名連神智都不要了!”鳳行於思揉著額角搖了搖頭,抬頭問道:“那件事皇兄處理得如何了?”
鳳行瑞微一頷首,“皇上放心,保管讓那些筆杆子們大吃一驚。”
兄弟二人相視而笑,鳳行於思放下心來,便又想起一些旁事。
“皇嫂如何了?”他倒不是客氣,而是真為顧昭華而頭痛。自上迴顧昭華在宮中大打出手後,宮裏的氣氛一直怪怪的,雖說顧昭華最後在太後麵前認了錯,可打了皇後這麽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得到任何責罰就得以全身而退,這對皇後在宮中的威信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鳳行於思近來雖疏遠皇後,但多年夫妻的情份擺在那,他也不願場麵鬧得太過難看,隻是解鈴還需係鈴人,哪怕顧昭華隻是像征性地受罰,場麵也遠比現在要好看得多。
提起這事,鳳行瑞倒是知道底細的,顧昭華那日動手與衝動無關,她自有她的目的,根本就是有意挑釁的,隻是這目的說出來恐怕會驚了聖駕,為了皇帝的健康著想,他還是不知道為好。
“昭華一時衝動,如今悔不當初,每日在家懺悔思過,還提過要進宮來向太後再領責罰,以消皇後娘娘之怒。”
這話假得鳳行於思都不知道該怎麽接,顧昭華能懺悔思過?她是憋著壞想報複迴來吧?對於顧昭華的傳言鳳行於思也沒少聽聞,去蕪存菁之下,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女人他一輩子也不想招惹。況且鳳行瑞說得明白,什麽叫“再”領責罰?說明太後都已經教訓過了,一罪兩罰算怎麽迴事?
於是此事就此作罷,周清曼到底還沒有重要到可以讓鳳行於思為了她而向鳳行瑞據理力爭的地步。
由於時辰已晚,當天夜裏鳳行瑞便宿在宮中,第二日清晨早朝,一眾禦史果然連袂出列,正想將萬言書呈上之時,鳳行瑞慢悠悠地自皇帝親賜的聽政椅中站起,“皇上,臣有本啟奏。”
鳳行於思微微一笑,便聽鳳行瑞繼續說道:“臣聽聞民間有無稽謠言流傳紛紛,言太上皇受困湖廣,被叛賊所擒,可臣在湖廣停留數月,與逆賊亦有過接觸,對方卻並未提過此事,如今逆賊將破,卻傳出此等流言,臣猜測,定然是逆黨走投無路才在民間大肆散播流言,以期朝庭有所忌憚,給他們喘息之機,臣懇請皇上即刻下旨攻破岐山縣,生擒賊黨,肅清流言,以正天下!”
此言一出,早已做好準備打算破口大罵的一眾禦史頓時麵麵相窺,他們什麽都還沒說就被冠以逆賊同黨的大帽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所謂出身未捷身先死,這幾個誓要名垂青史的禦史大人個個咬牙切齒,惱恨極樂王為什麽不做一輩子的吃喝王爺。
看著鳳行瑞一本正經憂國憂民的模樣,鳳行於思忍不住勾了勾唇角,正色道:“此事朕也有所聽聞,逆賊為自保無所不用其極,竟敢散播這等謠言汙蔑朕之孝義,不重懲難平朕心頭之怒!”
幾個禦史頓時一抖,眼瞧著龍顏大怒好像下一刻就要把岐山縣踏平似的,他們完全不能淡定了!
彈劾皇帝是彈劾皇帝,岐山縣裏可還有那麽多老百姓呢,要是皇帝一怒之下下令強攻,到時候血流成河那天追根溯源,說哦,原來是你們幾個小子想上萬言書,給皇帝逼得沒辦法了才使這麽一招,到時候他們倒是永著青史了,都是臭名!
“皇上息怒!”為首一人乃是督察院左督禦史,姓陳,本來是沒摻和到這事兒裏頭的,不過作為督察院的最高長官他也不能說不知情,此時哪能眼見著天子震怒,督察院全都跟著吃瓜落?急急上前一步,“所謂空穴不來風,事出必有因,民間傳言紛紛,而太上皇至今不見蹤跡,如果皇上貿然下令攻城,恐怕百姓無知,到時就算太上皇真的沒有落入賊手,也難堵天下悠悠眾人之口!”
幾個禦史連忙附和,又有人提出岐山縣內尚有眾多無辜百姓之事,言外之意也是在說鳳行於思不顧百姓性命。
但凡是做皇帝的,最煩的就是這幫言官,平時幫不上什麽忙,一遇到事就跟著出來添亂,偏偏老祖宗還有祖訓,不以言入罪。這就給了這些言官天大的倚仗,別管對著誰,什麽話都敢說。
難得鳳行於思沒有反駁,這些禦史越說越來勁,正當義憤填膺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聲高宣,“太上皇駕到——”
所有人皆是一驚,剛剛說得口沫橫飛的幾個禦史相互看了看,還有兩個小聲地交流了一下,“誰來了?”
此時一人自殿外步入,那人身著明黃色太上皇袍服,雖年過五旬麵貌依舊英挺,他入殿後緩緩掃遍四周,目光定於左督禦史臉上,“陳嚴,你好大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