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高興,但是高興之餘,也不會放過除掉您的機會。一個有子的寵妃,其他人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嗎?”
“我知道了。”
見惠庶妃打消了這個主意,吳嬤嬤這才鬆了一口氣,隻是,也不能掉以輕心,之後還得好好看著,以免真的出了禍事。
一旁的翠心像往常一樣,頭低垂著,無人看見,聽著主仆的對話時,其他人都是惶恐害怕,唯有她,眼底閃過一道暗芒。
惠庶妃明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實則都快氣瘋了。
既然吳嬤嬤代表的是萬歲爺,那也就是說,萬歲爺是同意自己對皇後下手的,卻不允許自己傷害皇嗣。
憑什麽?憑什麽!
她的承慶死了,死了!可是那個毒婦的孩子還活著,這本就不公平!隻有讓皇後也嚐一嚐喪子的誅心之痛,才能稍稍緩解惠庶妃的怨恨。
可是萬歲爺卻不同意,他不同意惠庶妃對那個毒婦的孩子下手,他還在維護皇後的孩子。
是啊,她怎麽忘了,承祜也是他的孩子,還是他的嫡子,一個死孩子哪裏比得上活生生的嫡子。
這一刻,惠庶妃覺得自己很蠢,真的以為帝王的恩寵靠得住,分明前世那麽多例子都在提醒她,男人能靠得住,母豬都能上樹。
可是她居然信了,信了男人,還是一個帝王,能成為自己的依靠。皇家多薄情,前世那些影視劇都白看了嗎?
惠庶妃突然有些怨恨,但是這份怨恨不是衝著皇後去的,而是為了康熙的欺騙。
騙她誤以為自己有了和皇後對抗的勇氣,卻在關鍵時刻打破自己的希望;騙她誤以為兩人情誼深厚,卻原來所有的感情都比不上正統二字;騙她誤以為對方真的將自己捧在手上,其實隻是為了壓製皇後。
是的,惠庶妃已經想明白了,自己後來行事張揚,不過都是康熙縱容的結果,而他之所以這樣做,也隻是為了抬起自己,與皇後分庭抗禮。
想一想,似乎自己突然受寵,就是在皇後開始出昏招之後,即使惠庶妃再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或許從頭到尾自己得寵就是一場騙局,康熙隻是在借著自己表達對皇後的不滿。
不不,不能這樣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可怕了。
惠庶妃有些神經質的咬著指甲。
這是她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才會下意識的舉動。從前,被媽媽看到之後,她都會不留情的打在手背上,但是現在,卻沒有人會提醒自己了。
而且,自從穿越之後,她一直是驕傲的,自信的,所以也沒有再咬過指甲。如今下意識的動作,讓她撿起九封的記憶。
她有些想家了。
在這個世界,自己好像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惠庶妃隻能自我安慰著,康熙在曆史上也算是個明君,況且那樣有作為的帝王,怎麽會委屈自己呢?
所以,康熙一定是喜歡自己的,利用自己製衡皇後,也會隻是順手的事。
若非如此,在皇後要掌摑自己的時候,康熙又何必動怒,事後又來警告自己,幹脆維護自己到底,下了皇後的麵子便是。
若非如此,在自己用孩子陷害皇後的時候,康熙又何必裝作毫不知情,任由皇後的名聲被毀,在前朝掀起一陣廢後的風波。
所以,在康熙心裏,皇後,既重要,又不重要。
謀害皇嗣的罪名不能讓皇後背上,這會讓皇家蒙羞,所以康熙沒有處置皇後。
但是賞花宴的那一次,或許是並沒有釀成嚴重的後果,自己是好好的,孩子也是好好的,又或許是康熙不想自己背上陷害皇後的罪名,所以沒有給皇後翻案。
惠庶妃猜想,又或許是皇後之前行事留下的把柄不多,康熙就算想給皇後定罪,也不能隻拿那些似是而非的證據。
恰好,自己的行事,給了康熙一個借口,一個正大光明,又讓人無從質疑的理由。既是處罰,也是警告,提醒皇後不要再對皇嗣下手。
隻是沒有想到,其餘庶妃們認定是個絕佳的機會,便將消息傳給了各自的家族,她們的家裏人也認為這是一個扳倒皇後的好機會,才將事情鬧得那麽大。
康熙自然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無論是承慶,還是承祜,都是他的孩子。但是對後宮中的女人來說,卻不是這樣,那些阿哥格格是萬歲爺的孩子,但更是其他女人的血脈。
沒有什麽能比除掉一個母親的孩子,更好的報複方式了。
隻是,皇後的身份保護了她,而惠庶妃能依仗的就隻有康熙,如果真的對承祜動手,必然會惹怒康熙。
所以,機會隻有一次。
是的,惠庶妃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失寵,但是她不怕,她隻想為承慶報仇。
承慶,你再等一等,我很快就會讓承祜下去陪你,到時候你就不會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地下害怕了。
鍾粹宮
康熙為吉鼐討得了太皇太後的旨意後,就來了鍾粹宮,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那意思就是為了“討賞”。
吉鼐倒是很驚奇,沒想到重活一世,自己又成了榮嬪,更沒有想到,康熙不聲不響的便給自己賜了封號。
要知道,自己在品階未定的後宮,已經是獨樹一幟了。
況且,若是按照原本的軌跡來,還要等到康熙十六年才會大封六宮,自己占得先機,豈不是妥妥的妃位!
吉鼐的心髒砰砰跳。
就算到時候發生意外,自己沒有再晉位,但是早年封嬪和初封為嬪,資曆和地位也是不一樣的,總能居於嬪首,而不是像前世那樣被安嬪、敬嬪、端嬪壓了一頭。
其實吉鼐對位份是很在意的,前世在庶妃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幾年,第一次大封六宮,位於七嬪第四,可是到了第二次大封六宮,卻成了四妃之末。
反觀和自己同時入宮的那拉氏,因是皇長子生母,便成了四妃之首,任誰都會高看她一眼。
更不必說在康熙十六年時,才剛剛入宮沒多久的郭絡羅氏和烏雅氏,沒幾年就成了宜妃和德妃,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我知道了。”
見惠庶妃打消了這個主意,吳嬤嬤這才鬆了一口氣,隻是,也不能掉以輕心,之後還得好好看著,以免真的出了禍事。
一旁的翠心像往常一樣,頭低垂著,無人看見,聽著主仆的對話時,其他人都是惶恐害怕,唯有她,眼底閃過一道暗芒。
惠庶妃明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實則都快氣瘋了。
既然吳嬤嬤代表的是萬歲爺,那也就是說,萬歲爺是同意自己對皇後下手的,卻不允許自己傷害皇嗣。
憑什麽?憑什麽!
她的承慶死了,死了!可是那個毒婦的孩子還活著,這本就不公平!隻有讓皇後也嚐一嚐喪子的誅心之痛,才能稍稍緩解惠庶妃的怨恨。
可是萬歲爺卻不同意,他不同意惠庶妃對那個毒婦的孩子下手,他還在維護皇後的孩子。
是啊,她怎麽忘了,承祜也是他的孩子,還是他的嫡子,一個死孩子哪裏比得上活生生的嫡子。
這一刻,惠庶妃覺得自己很蠢,真的以為帝王的恩寵靠得住,分明前世那麽多例子都在提醒她,男人能靠得住,母豬都能上樹。
可是她居然信了,信了男人,還是一個帝王,能成為自己的依靠。皇家多薄情,前世那些影視劇都白看了嗎?
惠庶妃突然有些怨恨,但是這份怨恨不是衝著皇後去的,而是為了康熙的欺騙。
騙她誤以為自己有了和皇後對抗的勇氣,卻在關鍵時刻打破自己的希望;騙她誤以為兩人情誼深厚,卻原來所有的感情都比不上正統二字;騙她誤以為對方真的將自己捧在手上,其實隻是為了壓製皇後。
是的,惠庶妃已經想明白了,自己後來行事張揚,不過都是康熙縱容的結果,而他之所以這樣做,也隻是為了抬起自己,與皇後分庭抗禮。
想一想,似乎自己突然受寵,就是在皇後開始出昏招之後,即使惠庶妃再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或許從頭到尾自己得寵就是一場騙局,康熙隻是在借著自己表達對皇後的不滿。
不不,不能這樣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可怕了。
惠庶妃有些神經質的咬著指甲。
這是她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才會下意識的舉動。從前,被媽媽看到之後,她都會不留情的打在手背上,但是現在,卻沒有人會提醒自己了。
而且,自從穿越之後,她一直是驕傲的,自信的,所以也沒有再咬過指甲。如今下意識的動作,讓她撿起九封的記憶。
她有些想家了。
在這個世界,自己好像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惠庶妃隻能自我安慰著,康熙在曆史上也算是個明君,況且那樣有作為的帝王,怎麽會委屈自己呢?
所以,康熙一定是喜歡自己的,利用自己製衡皇後,也會隻是順手的事。
若非如此,在皇後要掌摑自己的時候,康熙又何必動怒,事後又來警告自己,幹脆維護自己到底,下了皇後的麵子便是。
若非如此,在自己用孩子陷害皇後的時候,康熙又何必裝作毫不知情,任由皇後的名聲被毀,在前朝掀起一陣廢後的風波。
所以,在康熙心裏,皇後,既重要,又不重要。
謀害皇嗣的罪名不能讓皇後背上,這會讓皇家蒙羞,所以康熙沒有處置皇後。
但是賞花宴的那一次,或許是並沒有釀成嚴重的後果,自己是好好的,孩子也是好好的,又或許是康熙不想自己背上陷害皇後的罪名,所以沒有給皇後翻案。
惠庶妃猜想,又或許是皇後之前行事留下的把柄不多,康熙就算想給皇後定罪,也不能隻拿那些似是而非的證據。
恰好,自己的行事,給了康熙一個借口,一個正大光明,又讓人無從質疑的理由。既是處罰,也是警告,提醒皇後不要再對皇嗣下手。
隻是沒有想到,其餘庶妃們認定是個絕佳的機會,便將消息傳給了各自的家族,她們的家裏人也認為這是一個扳倒皇後的好機會,才將事情鬧得那麽大。
康熙自然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無論是承慶,還是承祜,都是他的孩子。但是對後宮中的女人來說,卻不是這樣,那些阿哥格格是萬歲爺的孩子,但更是其他女人的血脈。
沒有什麽能比除掉一個母親的孩子,更好的報複方式了。
隻是,皇後的身份保護了她,而惠庶妃能依仗的就隻有康熙,如果真的對承祜動手,必然會惹怒康熙。
所以,機會隻有一次。
是的,惠庶妃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失寵,但是她不怕,她隻想為承慶報仇。
承慶,你再等一等,我很快就會讓承祜下去陪你,到時候你就不會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地下害怕了。
鍾粹宮
康熙為吉鼐討得了太皇太後的旨意後,就來了鍾粹宮,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那意思就是為了“討賞”。
吉鼐倒是很驚奇,沒想到重活一世,自己又成了榮嬪,更沒有想到,康熙不聲不響的便給自己賜了封號。
要知道,自己在品階未定的後宮,已經是獨樹一幟了。
況且,若是按照原本的軌跡來,還要等到康熙十六年才會大封六宮,自己占得先機,豈不是妥妥的妃位!
吉鼐的心髒砰砰跳。
就算到時候發生意外,自己沒有再晉位,但是早年封嬪和初封為嬪,資曆和地位也是不一樣的,總能居於嬪首,而不是像前世那樣被安嬪、敬嬪、端嬪壓了一頭。
其實吉鼐對位份是很在意的,前世在庶妃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幾年,第一次大封六宮,位於七嬪第四,可是到了第二次大封六宮,卻成了四妃之末。
反觀和自己同時入宮的那拉氏,因是皇長子生母,便成了四妃之首,任誰都會高看她一眼。
更不必說在康熙十六年時,才剛剛入宮沒多久的郭絡羅氏和烏雅氏,沒幾年就成了宜妃和德妃,真是人比人氣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