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漢什麽季節最美麗。
相信所有人的迴到都是秋季。
春日要耕種,夏日炎熱,秋日豐收,冬日休息。
普通人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數千年,無論當權者是誰,他們都沒有改變過。
可今年卻不是個豐收年,張遠率領大軍一路從西河郡上郡穿行而過,路上看到的百姓大都無精打采。
張遠隻能希望他們快些將糧食都收迴去,不然等到後麵那五十萬頭牛羊過境才是真正的災難。
不過要是他們能夠在牛羊過境之前把糧食全收了,來年土壤的肥力就要比今年的強上一些。
“衛將軍,百姓對我們的態度不是很好啊。”
李健看著一路上百姓們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時說道。
“今年收成不怎麽樣,大漢還要供養這麽龐大的軍隊,我們去的時候五萬六千大軍,現在就隻剩下兩萬。
百姓們不是瞎子,他們見到我們損失如此慘重,就明白國朝的製度可能會變嚴了,往後他們的日子會變得艱難。”
“我們對這些老百姓收的賦稅不是一直都是三十稅一麽?”
“你說的沒錯,可那些有權有勢之人,若是要繳納更多的錢,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從其他的地方找補迴來。
強買強賣土地的現象不是一直都存在麽,這些普通人連自己的地都沒了,又談何繳稅。
沒辦法繳稅就得賣身進入到那些勳貴家中,一輩子給別人打白工,他們的兒子女兒的身份也被下了定論。”
“希望可以早日結束戰爭,百姓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張遠輕笑了一聲,不管在什麽時候,華夏百姓的日子就沒有好過。
想要做人上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須要削尖了腦袋往上麵擠,無所不用其極。
上郡的這條路,張遠來來迴迴這已經是走第二次了。
隻用了兩場大規模的戰爭,就將匈奴人的勢力給剪除了一半。
算起來,張遠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
大軍距離長安城還有四五日路程時,劉徹派人告知張遠,除羽林軍期門軍外,餘下的大軍直接迴原駐地進行修整。
順道把張遠的虎符給收了迴去。
雖然這場勝利來得很振奮人心,劉徹還是聽了張遠的意見,不進行大的慶祝活動。
所有人的封賞壓倒秋日大祭再公布頒發。
張遠算是一個人扛住了所有的壓力。
劉徹要是這個時候進行封賞,國庫一下子就空了。
可要是等稅收都收上來,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可是這樣做,將士們的心就會涼一半,好比你終於熬到了年底,準備拿著獎金還有工資迴家過個好年的時候,公司的老板告訴你,隻有等年後迴來上班之後才會發你年前一個月的工資跟獎金。
當所有人憤怒的時候,再告訴大家是新安侯張遠建議的就好。
如此一來,張遠的名聲會受到損害,而劉徹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大漢也會更加穩定。
收到劉徹的太傅之印後,張遠才知道自己收下渾邪王那一箱財寶的舉動做的有多麽正確。
張遠這絕對就是自汙行為啊,越大的官名聲就不能太好。
賢明的名聲最好出現在君主身上,要是身居高位,下麵的百姓都說你賢明、體恤百姓,那到底是皇帝的功勞還是你的功勞。
起碼在大漢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什麽父母官的說法。
百姓們除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以外,就隻有皇帝皇後這個父母。
到時候迴了長安,張遠自己把收了渾邪王禮物的事情故意散布出去,就可以讓劉徹捏住自己的一個小把柄。
做到臣子做到這個份上,張遠覺得自己已經是可以了。
衛青位極人臣之後,選擇在家裏麵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蕭何做到無官可封之後,立馬就選擇了侵奪百姓的財產,甚至向漢高祖劉邦討要上林苑的土地給百姓們耕種,氣的劉邦把他下了獄。
張遠在路上騎著馬,越想越得意,自己要是也整這麽一出下個獄,最好是能把侯爵還有官職都剝奪了才好。
在路上的張遠想著自己的未來,長安城中的貴婦們也在為張遠的將來做考慮。
“陛下意欲還蕭公後代爵位,蕭慶膝下有一女,年方十六。
此次也派人送來了生辰八字跟畫像。”
平陽公主看著手裏麵的畫像對著衛青的兩個姐姐說道。
“酂文終侯後人這是想要借勢?”
“說的不錯,他們失侯已有四世,大漢開國功臣以酂文終侯為第一,他們如今越漸衰敗,自然是想要從外獲取助力的。
如果不把閨女送到宮中,新安侯張遠倒是最佳的選擇。”
衛君孺如是說道,然後三位婦人彼此對視了一眼,立馬就決定撮合這蕭何曾孫女跟張遠。
在宮裏的衛子夫馬上就要臨盆了,這時候萬萬不能有任何別的意外出現。
“派人告訴蕭家人,可以把這位小姐送到平陽侯府來。
過幾日新安侯迴到長安後,我會派人詢問他的意願。”
平陽公主身邊的婢女應諾一聲然後退了出去。
“少兒,你替我去一趟新安侯府。
把這件事情提前告訴給卓文君,免得到時候她橫生事端。”
“長公主殿下,何必要擔心一介商賈之女。”
“去做就行了,新安侯不同常人,恐怕卓文君的話比陛下的話都管用。”
“是。”
想想也是挺搞笑的,蕭何的後人想要嫁給張遠,竟然也算的上是高攀。
不過怪就怪蕭家人命短,這才幾十年,就傳承了七八代。
長安城裏隻要是開國功臣的後代估計都是他們蕭家人的長輩。
不過蕭家也是西漢傳承侯爵代數最多的,就連曹家也比不上。
好像除了蕭何以外,他們蕭家的人坐上鄼侯的位置就活不了太大的歲數。
平陽公主這邊風風火火的為張遠選正妻。
劉徹那邊看著張遠的策文,抓耳撓腮頭疼的很。
廢除郡國的鑄幣權是大事,很了不得的大事。
各郡縣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此。
郡縣的官府收上來的稅收自己不會留,基本上全都上交給朝廷。
而他們維持自己運營的辦法就是印錢。
隻要治內有銅礦,沒錢了就鑄造銅幣花。
這些都是在規則內辦事。
如果劉徹收迴了鑄幣權,將來各郡縣有事就要給劉徹申請。
一層一層的申請,然後劉徹再撥款。
劉徹猶豫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想明白。
他自覺的以為隻要到他手裏的就是他的,開心了可以給你發一點,不開心就不發。
其實他不知道,收迴鑄幣權之後,中央鑄造的銅錢會變多,多的這些其實就是以往郡縣自己印的。
就好比是一個國家把土地收迴國有了,然後它重新把土地賣出去,但是賣的隻有使用權。
統治者的心理就是這樣。
到我手上的就是我的,你們以前怎麽樣我不管,現在就得按照我這一套來。
雖然劉徹沒有想通,可還是按照張遠的建議把上林苑的官員體係重新進行梳理了一遍。
將內史地界的鑄幣權給收攏了起來,然後從卓王孫那裏完完整整的把整套體係給接收了過來。
這樣做的作用就是全天下都知道劉徹要推行五銖錢,早先已經從張遠那裏把家裏銅錢給換成五銖錢的人都在暗自竊喜。
他們知道張遠肯定在熔鑄的時候賺了錢,可是張遠的心不會比劉徹的心黑。
“陛下,臣以為兌換比例當定在六比一。
熔鑄的時候會有損耗,他們那些錢幣分量也不足。
朝廷熔鑄錢幣還需要支付給那些工匠例錢。
兌換比例六比一定完之後,可以再提高一下五銖錢的價值,將來收稅或者內府庫少府上林苑采買東西的時候都大為便利。”
“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隻不過先以百姓手中的銅錢為主,後麵再兌換那些勳貴的。
張遠說這樣有利於五銖錢早些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臣明白。”
上林苑的那些官,劉徹暫時沒有找到適合的人選去管理,隻能先讓桑弘羊替他操心這些問題。
算算日子,張遠也差不多快到長安了。
劉徹想著張遠到底會不會直接接受那太傅之印。
若是接受了,那可真有的玩了。
若是不接受,劉徹覺得自己估計會高看張遠一眼。
就這樣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長安城沒有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等張遠幾人迴到長安城的時候,騎著馬走在大街上,甚至都沒有普通百姓看他們一眼。
上一次與民同樂那是幾年前了,再說張遠也不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線當中。
因為是得勝歸來,幾人都要直接去未央宮,而非建章宮。
自高祖建國以來便是如此。
從進城開始,張遠手裏麵就托著一個木盒子,其餘人都不知道張遠這木盒裏麵裝的是什麽。
一直到未央宮前殿,張遠除了把身上的佩劍交了出去,木盒甚至還放在手上。
迴長安的人隻有四人,張遠、李健、薛仁還有張次公。
其餘剩下的四名校尉帶著大軍迴到各自的駐地修養去了。
至於羽林軍也迴到了建章宮邊上駐紮,期門軍迴到了甘泉宮。
張遠說實話挺對不起他們的,如此大的傷亡,如此大的勝利,迴來時還不能接受百姓們的歡唿,實在是有些憋屈。
“末將拜見陛下。”
進入到大殿之中,就隻有劉徹還有兩個黃門侍郎在裏麵。
幾人盔甲哐哐當當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大殿。
“幾位都是有功之臣,還是快快起來。”
其他人都站了起來,唯獨張遠繼續跪在地上。
“請陛下收迴此木盒,末將實在是沒有資格承受陛下的厚恩。”
“張遠你可想好了?
現在收迴來,將來你再想拿可能就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這幾十年之中會發生些什麽,還猶未可知。”
“末將收到此木盒之後,日日夜夜想的都是這件事。
茶不思飯不想,已經許久沒有睡過一頓好覺,臣怕接受了,長期以往就會病倒在床上。”
“那好吧,朕就當為你的身體著想收迴木盒。
新安侯可要保重身體,你可是大漢的棟梁之才。”
“謝陛下。”
等黃門侍郎從張遠手裏麵把木盒拿走,張遠才有了輕鬆地感覺。
“送迴來的戰報說,李沮失蹤,李朔被俘?
這是怎麽一迴事?”
“迴稟陛下,岸頭侯與李朔將軍率領先鋒軍抵禦匈奴大軍於夫羊句山狹。
後先鋒軍被衝散,李朔將軍不知所蹤,而後才得知被匈奴俘虜送到了頹當城。
李沮將軍乃是率領一支騎兵為我大軍後撤爭取時間,而後打掃戰場時並未發現李沮將軍的屍首。”
張遠如實稟報道。
“現在休屠王被關押在何處?”
“羽林軍營地。”
“渾邪王的文書在誰那裏?”
“陛下在臣這裏,渾邪王意欲投靠我大漢應該是真的。
匈奴日落西山,恐無法在我大漢鐵蹄之下堅持的更久,渾邪王本來就與匈奴大單於軍臣不合,投靠大漢更符合他的利益。”
說完張遠從懷裏掏出了渾邪王的書信。
本來可以讓人提前送往長安的,可這件事情十分重要,關係到後麵對匈奴的態度,張遠不敢交給他人。
“陛下這是渾邪王給您的信。”
劉徹拿過信直接打開就看了。
這可是他這些年來收到的最好的消息。
渾邪王一整個部族人數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休屠王的也差不多。
現在休屠王就在自己手上,渾邪王又要投降。
近五十萬的人口,匈奴的勢力一下子去掉了一半。
而且那麽多的牛羊馬匹,這些可都是大漢的了。
劉徹欣喜這是十分自然的。
“新安侯以為應該派誰去渾邪王部族接洽?”
“迴稟陛下,臣以為張騫比較合適,畢竟他在匈奴生活了十數年,對匈奴人的習俗甚是了解。
等他去了渾邪王的部族,也可以加深我們對匈奴的認識。”
“如若朕接納了渾邪王部族,我們該如何處置這幾十萬匈奴人?”
“陛下可跟前朝對待義渠人一樣對待匈奴人,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我們防守北方的武器。”
相信所有人的迴到都是秋季。
春日要耕種,夏日炎熱,秋日豐收,冬日休息。
普通人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數千年,無論當權者是誰,他們都沒有改變過。
可今年卻不是個豐收年,張遠率領大軍一路從西河郡上郡穿行而過,路上看到的百姓大都無精打采。
張遠隻能希望他們快些將糧食都收迴去,不然等到後麵那五十萬頭牛羊過境才是真正的災難。
不過要是他們能夠在牛羊過境之前把糧食全收了,來年土壤的肥力就要比今年的強上一些。
“衛將軍,百姓對我們的態度不是很好啊。”
李健看著一路上百姓們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時說道。
“今年收成不怎麽樣,大漢還要供養這麽龐大的軍隊,我們去的時候五萬六千大軍,現在就隻剩下兩萬。
百姓們不是瞎子,他們見到我們損失如此慘重,就明白國朝的製度可能會變嚴了,往後他們的日子會變得艱難。”
“我們對這些老百姓收的賦稅不是一直都是三十稅一麽?”
“你說的沒錯,可那些有權有勢之人,若是要繳納更多的錢,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從其他的地方找補迴來。
強買強賣土地的現象不是一直都存在麽,這些普通人連自己的地都沒了,又談何繳稅。
沒辦法繳稅就得賣身進入到那些勳貴家中,一輩子給別人打白工,他們的兒子女兒的身份也被下了定論。”
“希望可以早日結束戰爭,百姓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張遠輕笑了一聲,不管在什麽時候,華夏百姓的日子就沒有好過。
想要做人上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須要削尖了腦袋往上麵擠,無所不用其極。
上郡的這條路,張遠來來迴迴這已經是走第二次了。
隻用了兩場大規模的戰爭,就將匈奴人的勢力給剪除了一半。
算起來,張遠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
大軍距離長安城還有四五日路程時,劉徹派人告知張遠,除羽林軍期門軍外,餘下的大軍直接迴原駐地進行修整。
順道把張遠的虎符給收了迴去。
雖然這場勝利來得很振奮人心,劉徹還是聽了張遠的意見,不進行大的慶祝活動。
所有人的封賞壓倒秋日大祭再公布頒發。
張遠算是一個人扛住了所有的壓力。
劉徹要是這個時候進行封賞,國庫一下子就空了。
可要是等稅收都收上來,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可是這樣做,將士們的心就會涼一半,好比你終於熬到了年底,準備拿著獎金還有工資迴家過個好年的時候,公司的老板告訴你,隻有等年後迴來上班之後才會發你年前一個月的工資跟獎金。
當所有人憤怒的時候,再告訴大家是新安侯張遠建議的就好。
如此一來,張遠的名聲會受到損害,而劉徹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大漢也會更加穩定。
收到劉徹的太傅之印後,張遠才知道自己收下渾邪王那一箱財寶的舉動做的有多麽正確。
張遠這絕對就是自汙行為啊,越大的官名聲就不能太好。
賢明的名聲最好出現在君主身上,要是身居高位,下麵的百姓都說你賢明、體恤百姓,那到底是皇帝的功勞還是你的功勞。
起碼在大漢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什麽父母官的說法。
百姓們除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以外,就隻有皇帝皇後這個父母。
到時候迴了長安,張遠自己把收了渾邪王禮物的事情故意散布出去,就可以讓劉徹捏住自己的一個小把柄。
做到臣子做到這個份上,張遠覺得自己已經是可以了。
衛青位極人臣之後,選擇在家裏麵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蕭何做到無官可封之後,立馬就選擇了侵奪百姓的財產,甚至向漢高祖劉邦討要上林苑的土地給百姓們耕種,氣的劉邦把他下了獄。
張遠在路上騎著馬,越想越得意,自己要是也整這麽一出下個獄,最好是能把侯爵還有官職都剝奪了才好。
在路上的張遠想著自己的未來,長安城中的貴婦們也在為張遠的將來做考慮。
“陛下意欲還蕭公後代爵位,蕭慶膝下有一女,年方十六。
此次也派人送來了生辰八字跟畫像。”
平陽公主看著手裏麵的畫像對著衛青的兩個姐姐說道。
“酂文終侯後人這是想要借勢?”
“說的不錯,他們失侯已有四世,大漢開國功臣以酂文終侯為第一,他們如今越漸衰敗,自然是想要從外獲取助力的。
如果不把閨女送到宮中,新安侯張遠倒是最佳的選擇。”
衛君孺如是說道,然後三位婦人彼此對視了一眼,立馬就決定撮合這蕭何曾孫女跟張遠。
在宮裏的衛子夫馬上就要臨盆了,這時候萬萬不能有任何別的意外出現。
“派人告訴蕭家人,可以把這位小姐送到平陽侯府來。
過幾日新安侯迴到長安後,我會派人詢問他的意願。”
平陽公主身邊的婢女應諾一聲然後退了出去。
“少兒,你替我去一趟新安侯府。
把這件事情提前告訴給卓文君,免得到時候她橫生事端。”
“長公主殿下,何必要擔心一介商賈之女。”
“去做就行了,新安侯不同常人,恐怕卓文君的話比陛下的話都管用。”
“是。”
想想也是挺搞笑的,蕭何的後人想要嫁給張遠,竟然也算的上是高攀。
不過怪就怪蕭家人命短,這才幾十年,就傳承了七八代。
長安城裏隻要是開國功臣的後代估計都是他們蕭家人的長輩。
不過蕭家也是西漢傳承侯爵代數最多的,就連曹家也比不上。
好像除了蕭何以外,他們蕭家的人坐上鄼侯的位置就活不了太大的歲數。
平陽公主這邊風風火火的為張遠選正妻。
劉徹那邊看著張遠的策文,抓耳撓腮頭疼的很。
廢除郡國的鑄幣權是大事,很了不得的大事。
各郡縣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此。
郡縣的官府收上來的稅收自己不會留,基本上全都上交給朝廷。
而他們維持自己運營的辦法就是印錢。
隻要治內有銅礦,沒錢了就鑄造銅幣花。
這些都是在規則內辦事。
如果劉徹收迴了鑄幣權,將來各郡縣有事就要給劉徹申請。
一層一層的申請,然後劉徹再撥款。
劉徹猶豫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想明白。
他自覺的以為隻要到他手裏的就是他的,開心了可以給你發一點,不開心就不發。
其實他不知道,收迴鑄幣權之後,中央鑄造的銅錢會變多,多的這些其實就是以往郡縣自己印的。
就好比是一個國家把土地收迴國有了,然後它重新把土地賣出去,但是賣的隻有使用權。
統治者的心理就是這樣。
到我手上的就是我的,你們以前怎麽樣我不管,現在就得按照我這一套來。
雖然劉徹沒有想通,可還是按照張遠的建議把上林苑的官員體係重新進行梳理了一遍。
將內史地界的鑄幣權給收攏了起來,然後從卓王孫那裏完完整整的把整套體係給接收了過來。
這樣做的作用就是全天下都知道劉徹要推行五銖錢,早先已經從張遠那裏把家裏銅錢給換成五銖錢的人都在暗自竊喜。
他們知道張遠肯定在熔鑄的時候賺了錢,可是張遠的心不會比劉徹的心黑。
“陛下,臣以為兌換比例當定在六比一。
熔鑄的時候會有損耗,他們那些錢幣分量也不足。
朝廷熔鑄錢幣還需要支付給那些工匠例錢。
兌換比例六比一定完之後,可以再提高一下五銖錢的價值,將來收稅或者內府庫少府上林苑采買東西的時候都大為便利。”
“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隻不過先以百姓手中的銅錢為主,後麵再兌換那些勳貴的。
張遠說這樣有利於五銖錢早些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臣明白。”
上林苑的那些官,劉徹暫時沒有找到適合的人選去管理,隻能先讓桑弘羊替他操心這些問題。
算算日子,張遠也差不多快到長安了。
劉徹想著張遠到底會不會直接接受那太傅之印。
若是接受了,那可真有的玩了。
若是不接受,劉徹覺得自己估計會高看張遠一眼。
就這樣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長安城沒有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等張遠幾人迴到長安城的時候,騎著馬走在大街上,甚至都沒有普通百姓看他們一眼。
上一次與民同樂那是幾年前了,再說張遠也不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線當中。
因為是得勝歸來,幾人都要直接去未央宮,而非建章宮。
自高祖建國以來便是如此。
從進城開始,張遠手裏麵就托著一個木盒子,其餘人都不知道張遠這木盒裏麵裝的是什麽。
一直到未央宮前殿,張遠除了把身上的佩劍交了出去,木盒甚至還放在手上。
迴長安的人隻有四人,張遠、李健、薛仁還有張次公。
其餘剩下的四名校尉帶著大軍迴到各自的駐地修養去了。
至於羽林軍也迴到了建章宮邊上駐紮,期門軍迴到了甘泉宮。
張遠說實話挺對不起他們的,如此大的傷亡,如此大的勝利,迴來時還不能接受百姓們的歡唿,實在是有些憋屈。
“末將拜見陛下。”
進入到大殿之中,就隻有劉徹還有兩個黃門侍郎在裏麵。
幾人盔甲哐哐當當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大殿。
“幾位都是有功之臣,還是快快起來。”
其他人都站了起來,唯獨張遠繼續跪在地上。
“請陛下收迴此木盒,末將實在是沒有資格承受陛下的厚恩。”
“張遠你可想好了?
現在收迴來,將來你再想拿可能就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這幾十年之中會發生些什麽,還猶未可知。”
“末將收到此木盒之後,日日夜夜想的都是這件事。
茶不思飯不想,已經許久沒有睡過一頓好覺,臣怕接受了,長期以往就會病倒在床上。”
“那好吧,朕就當為你的身體著想收迴木盒。
新安侯可要保重身體,你可是大漢的棟梁之才。”
“謝陛下。”
等黃門侍郎從張遠手裏麵把木盒拿走,張遠才有了輕鬆地感覺。
“送迴來的戰報說,李沮失蹤,李朔被俘?
這是怎麽一迴事?”
“迴稟陛下,岸頭侯與李朔將軍率領先鋒軍抵禦匈奴大軍於夫羊句山狹。
後先鋒軍被衝散,李朔將軍不知所蹤,而後才得知被匈奴俘虜送到了頹當城。
李沮將軍乃是率領一支騎兵為我大軍後撤爭取時間,而後打掃戰場時並未發現李沮將軍的屍首。”
張遠如實稟報道。
“現在休屠王被關押在何處?”
“羽林軍營地。”
“渾邪王的文書在誰那裏?”
“陛下在臣這裏,渾邪王意欲投靠我大漢應該是真的。
匈奴日落西山,恐無法在我大漢鐵蹄之下堅持的更久,渾邪王本來就與匈奴大單於軍臣不合,投靠大漢更符合他的利益。”
說完張遠從懷裏掏出了渾邪王的書信。
本來可以讓人提前送往長安的,可這件事情十分重要,關係到後麵對匈奴的態度,張遠不敢交給他人。
“陛下這是渾邪王給您的信。”
劉徹拿過信直接打開就看了。
這可是他這些年來收到的最好的消息。
渾邪王一整個部族人數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休屠王的也差不多。
現在休屠王就在自己手上,渾邪王又要投降。
近五十萬的人口,匈奴的勢力一下子去掉了一半。
而且那麽多的牛羊馬匹,這些可都是大漢的了。
劉徹欣喜這是十分自然的。
“新安侯以為應該派誰去渾邪王部族接洽?”
“迴稟陛下,臣以為張騫比較合適,畢竟他在匈奴生活了十數年,對匈奴人的習俗甚是了解。
等他去了渾邪王的部族,也可以加深我們對匈奴的認識。”
“如若朕接納了渾邪王部族,我們該如何處置這幾十萬匈奴人?”
“陛下可跟前朝對待義渠人一樣對待匈奴人,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我們防守北方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