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已經猜到了先生後麵想要做些什麽了。
不過我還是勸先生,暫且不要放棄君侯,不說為他這麽多年對你我的栽培。
就算是為了大漢的穩定,平衡陛下的權勢,君侯都有必要走的更長更遠。”
有些人或事從外麵看起來或許就是這麽的無奈,田蚡肯定不是個好官,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他都做過。
但是卻不能夠否認他真的能夠限製到劉徹的權勢,現在的劉徹都這個樣子了,張遠很難想象到火力全開的劉徹會將手上的權勢玩出什麽花樣來。
“所以老夫也一直在改變著君侯。
隻盼著他能夠同意對匈奴開戰,君侯的態度至關重要。
可以說隻要他同意了,朝中基本上就沒有阻力,到時候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與匈奴開戰,戰爭的時間一定比大家想象的都要長,長到老夫與君侯可能在這段時間內死去。
長到你與陛下可能步入中年甚至是晚年,時間才是消除矛盾的最好方式。
等老夫轉變了君侯的觀念,便會與你一起致力於改善大漢百姓的生活條件,一定要將戰爭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籍福能有這樣子的覺悟,已經讓張遠說不出話來,在大漢確確實實大部分人都在努力著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
“那先生盡管去勸說君侯,記住明日隨君侯一同前往甘泉宮。
他可以去見陛下,但是太後一定不能為君侯說話,最好能弄的太後對君侯發怒就再好不過了。
如若君侯最後的態度仍不改變,先生再極力勸說大行王恢讓他諫言,停止與匈奴的和親。
若陛下答應,君侯也無法阻攔,到時候我會出麵參與到這計劃之中,力保不會發生什麽變動。”
籍福點點頭,沒有辦法,他沒有官身,做的所有事情都要通過別人之手或者是嘴巴。
劉徹不喜歡籍福這類人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他沒有直接效忠自己。
“對了,最近老夫總感覺有事要發生,君侯屢屢提到自己對灌夫的不滿,之前灌夫被陛下罷免,君侯還高興了幾日。
老夫一直伴隨君侯左右,之前並未曾發現二人有什麽隔閡,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突然如此讓老夫內心不能安寧。
記得你曾說過避免讓君侯與魏其侯關係交惡,這灌夫又與魏其侯交好,你看這其中有什麽要注意的嗎?”
與籍福之間的談話,會讓張遠的死路逐漸清晰,許多不明了的事情也逐漸有了脈絡。
關於竇嬰與田蚡之間的衝突,張遠不認為就是一塊簡簡單單的土地。
田蚡當朝丞相,外甥是皇帝,姐姐是太後,想要什麽樣子的土地沒有?
何必去跟竇嬰搶一塊地,至於說是因為之前在竇嬰有權勢的時候,一直在竇嬰麵前低三下四想要報複就更不可能了。
從田蚡針對灌夫的所作所為上來看,他絕對不會先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所有的事情在做之前都得把自己給摘幹淨。
連司馬遷都知道田蚡是因為一塊地跟竇嬰交惡,跟全天下人都知道沒什麽區別,不管怎麽說司馬遷寫書的時候,牽扯到這件事情之中的人死了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史官寫史書的時候,嚐嚐在一些模糊的地方,會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斷來給這件事情定下起因。
而且《史記》全篇上下都能夠看到司馬遷個人的情感色彩在其中,大部分記載的東西,對於結果張遠是相信的,但是起因卻隻能夠抱有懷疑態度。
沒辦法誰讓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參與者,單單拿司馬相如跟卓文君來說,張遠不相信就算是沒了自己,二人的感情就能夠是純潔的。
思慮了有好一會兒時間,張遠隻能記起來有一處地方不對。
韓安國。
在後來的東宮廷辨之時,韓安國模棱兩可的態度,還有等事情結束後再對田蚡說的話,都很奇怪。
若是張遠即便是不認同田蚡所言,也不會在皇帝麵前說些魏其侯沒錯、丞相也沒錯的話,頂多就是說不知道。
然後結束之後,韓安國還勸田蚡在劉徹麵前應該謙恭待人,為什麽廷辨之前不說,非等到所有事情發生了之後再講?
“小子暫且還看不出些什麽,隻能說小心一點禦史大夫韓安國吧。
先生切記,君侯若是讓你去做一些折辱魏其侯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做就行了。
如若日後真的爆發出來更大的衝突,你我也隻能夠明哲保身。”
籍福想要問一些更多的東西,張遠卻不想再說話了。
他不能拿未來發生的事情去跟籍福解釋,能提醒幾句已然是不易。
說多了,估計傳出去別人會以為自己是神棍、巫師。
吃了些夜宵墊吧墊吧肚子,張遠便迴到了籍福為他準備的客房中休息。
一天下來大腦連番運轉,加上長距離奔襲,張遠一碰到枕頭直接就睡死過去了。
第二天正午才悠然醒來,籍福人已經不在府內,一大早便前往丞相府陪著田蚡一同去甘泉宮了。
張遠從下人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情之後,也沒有在籍福家裏麵用食,而是去東市買了匹馬,直接出城。
偉大的皇帝陛下給自己許諾了半年的假期,不好好休息一番都對不起自己。
剛剛出城,張遠就意識到了某些事情發生了變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大漢鐵蹄:給大漢騎兵配備戰馬裝備上馬蹄鐵()
任務完成獎勵:造紙術工藝。”
大腦中剛剛改變的數據證明劉徹的實驗已經開始了。
這是件好事情,有了這些數據,張遠就能夠感受到劉徹急不可耐的心情。
繡衣使者算了個什麽,皇帝監視自己,自己也能夠監視皇帝。
非常的公平。
李健昨日在張遠前往建章宮後就已經離開長安,迴藍田去了。
不過也還好,他沒有知道太多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多了誰都不會輕鬆愉快的。
就像此時此刻的張遠一般,眼前的迷霧散去了大半,一件件事情串聯了起來,對未來也更有信心了。
不過我還是勸先生,暫且不要放棄君侯,不說為他這麽多年對你我的栽培。
就算是為了大漢的穩定,平衡陛下的權勢,君侯都有必要走的更長更遠。”
有些人或事從外麵看起來或許就是這麽的無奈,田蚡肯定不是個好官,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他都做過。
但是卻不能夠否認他真的能夠限製到劉徹的權勢,現在的劉徹都這個樣子了,張遠很難想象到火力全開的劉徹會將手上的權勢玩出什麽花樣來。
“所以老夫也一直在改變著君侯。
隻盼著他能夠同意對匈奴開戰,君侯的態度至關重要。
可以說隻要他同意了,朝中基本上就沒有阻力,到時候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與匈奴開戰,戰爭的時間一定比大家想象的都要長,長到老夫與君侯可能在這段時間內死去。
長到你與陛下可能步入中年甚至是晚年,時間才是消除矛盾的最好方式。
等老夫轉變了君侯的觀念,便會與你一起致力於改善大漢百姓的生活條件,一定要將戰爭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籍福能有這樣子的覺悟,已經讓張遠說不出話來,在大漢確確實實大部分人都在努力著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
“那先生盡管去勸說君侯,記住明日隨君侯一同前往甘泉宮。
他可以去見陛下,但是太後一定不能為君侯說話,最好能弄的太後對君侯發怒就再好不過了。
如若君侯最後的態度仍不改變,先生再極力勸說大行王恢讓他諫言,停止與匈奴的和親。
若陛下答應,君侯也無法阻攔,到時候我會出麵參與到這計劃之中,力保不會發生什麽變動。”
籍福點點頭,沒有辦法,他沒有官身,做的所有事情都要通過別人之手或者是嘴巴。
劉徹不喜歡籍福這類人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他沒有直接效忠自己。
“對了,最近老夫總感覺有事要發生,君侯屢屢提到自己對灌夫的不滿,之前灌夫被陛下罷免,君侯還高興了幾日。
老夫一直伴隨君侯左右,之前並未曾發現二人有什麽隔閡,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突然如此讓老夫內心不能安寧。
記得你曾說過避免讓君侯與魏其侯關係交惡,這灌夫又與魏其侯交好,你看這其中有什麽要注意的嗎?”
與籍福之間的談話,會讓張遠的死路逐漸清晰,許多不明了的事情也逐漸有了脈絡。
關於竇嬰與田蚡之間的衝突,張遠不認為就是一塊簡簡單單的土地。
田蚡當朝丞相,外甥是皇帝,姐姐是太後,想要什麽樣子的土地沒有?
何必去跟竇嬰搶一塊地,至於說是因為之前在竇嬰有權勢的時候,一直在竇嬰麵前低三下四想要報複就更不可能了。
從田蚡針對灌夫的所作所為上來看,他絕對不會先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所有的事情在做之前都得把自己給摘幹淨。
連司馬遷都知道田蚡是因為一塊地跟竇嬰交惡,跟全天下人都知道沒什麽區別,不管怎麽說司馬遷寫書的時候,牽扯到這件事情之中的人死了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史官寫史書的時候,嚐嚐在一些模糊的地方,會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斷來給這件事情定下起因。
而且《史記》全篇上下都能夠看到司馬遷個人的情感色彩在其中,大部分記載的東西,對於結果張遠是相信的,但是起因卻隻能夠抱有懷疑態度。
沒辦法誰讓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參與者,單單拿司馬相如跟卓文君來說,張遠不相信就算是沒了自己,二人的感情就能夠是純潔的。
思慮了有好一會兒時間,張遠隻能記起來有一處地方不對。
韓安國。
在後來的東宮廷辨之時,韓安國模棱兩可的態度,還有等事情結束後再對田蚡說的話,都很奇怪。
若是張遠即便是不認同田蚡所言,也不會在皇帝麵前說些魏其侯沒錯、丞相也沒錯的話,頂多就是說不知道。
然後結束之後,韓安國還勸田蚡在劉徹麵前應該謙恭待人,為什麽廷辨之前不說,非等到所有事情發生了之後再講?
“小子暫且還看不出些什麽,隻能說小心一點禦史大夫韓安國吧。
先生切記,君侯若是讓你去做一些折辱魏其侯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做就行了。
如若日後真的爆發出來更大的衝突,你我也隻能夠明哲保身。”
籍福想要問一些更多的東西,張遠卻不想再說話了。
他不能拿未來發生的事情去跟籍福解釋,能提醒幾句已然是不易。
說多了,估計傳出去別人會以為自己是神棍、巫師。
吃了些夜宵墊吧墊吧肚子,張遠便迴到了籍福為他準備的客房中休息。
一天下來大腦連番運轉,加上長距離奔襲,張遠一碰到枕頭直接就睡死過去了。
第二天正午才悠然醒來,籍福人已經不在府內,一大早便前往丞相府陪著田蚡一同去甘泉宮了。
張遠從下人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情之後,也沒有在籍福家裏麵用食,而是去東市買了匹馬,直接出城。
偉大的皇帝陛下給自己許諾了半年的假期,不好好休息一番都對不起自己。
剛剛出城,張遠就意識到了某些事情發生了變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大漢鐵蹄:給大漢騎兵配備戰馬裝備上馬蹄鐵()
任務完成獎勵:造紙術工藝。”
大腦中剛剛改變的數據證明劉徹的實驗已經開始了。
這是件好事情,有了這些數據,張遠就能夠感受到劉徹急不可耐的心情。
繡衣使者算了個什麽,皇帝監視自己,自己也能夠監視皇帝。
非常的公平。
李健昨日在張遠前往建章宮後就已經離開長安,迴藍田去了。
不過也還好,他沒有知道太多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多了誰都不會輕鬆愉快的。
就像此時此刻的張遠一般,眼前的迷霧散去了大半,一件件事情串聯了起來,對未來也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