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事情重要與否,出使始終是與外邦之間溝通交流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在朝會上被重新拿出來商議討論,張遠一點也不奇怪,隻是心中有了定數的劉徹,這一次估計容不得大臣們反駁了。
匈奴和親是重中之重,輕則禍及邊民,重則動搖國本,大臣們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一點點的失誤。
不過出使西南夷,安撫巴蜀民心,屬於比較柔和的事情,一聽是張遠出使,田蚡立馬站出來第一個同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朝堂之上難得的出現了沒有對抗的聲音。
聽褚達講完了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一切,張遠才知道為啥劉徹會任命他當這個行人令。
劉徹想要用更柔和的辦法對付田蚡,你一個丞相既然有了第一次跟皇帝站在一邊的時候,就肯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後次數多了,皇帝的意見就等同於是丞相的意見,這樣的丞相也就隻能稱之為天子爪牙。
“看起來,以後朝中的紛爭會少上許多啊,一旦陛下跟丞相不站在對立麵了,大漢就隻剩下了一個聲音。”
聽到張遠的見解,褚達立馬出聲喊道。
“不可能,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就是要率領百官製衡陛下,不讓陛下肆意妄為。”
雖然張遠喊褚達一聲褚兄,但是這個時候還是沒能夠忍住,拍了他一下。
“阿遠,你打我做什麽?”
“褚兄,你要記得你是天子家臣,陛下怎麽想你就應該怎麽做,陛下想讓丞相變成沒有用的人,你就也得這麽想。
你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麽少府監的人從上到下換了個遍麽,不還是他們一直想著投靠太後,來製衡陛下。
一個個都是些豬腦子,陛下今年才多大,竇太後多大,好了現在竇太後薨逝了,這些人能不全都下到地下陪他們的主子麽。
馬上就要去蜀郡了,做弟弟的叮囑一下褚兄你,雖然少府監受太後皇後管轄,但是你一定不能夠跟王太後還有陳皇後離的太近,我們的皇帝陛下為了一絲一毫的權力都能跟自己的祖母反目成仇,他還有什麽做不出來的。
即便是因為孝道,他隻能夠小心侍奉著自己的母親,但是他沒有那個義務跟必要也連帶著你們一起侍奉吧。”
張遠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一下子說了這麽多話,褚達則是越聽越心驚,一下子撲上來捂住了張遠的嘴巴。
“阿遠這裏是建章宮,慎言。
你說的我都知道了,往後會注意的。”
雖然說了這些話有些危險,不過張遠心裏麵還是極其放鬆的,劉徹沒有跟田蚡以一種極其尖銳的方法相處,這也就代表了劉徹現在對田蚡的意見不是那麽的大,而田蚡也沒有想著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限製劉徹。
看起來自己被牽扯到的概率不是那麽的大,隻要等到田蚡過幾年一死,壓在張遠肩上的大山也就沒了。
“褚兄,我這一迴來是為了家裏麵的人,你也知道我要出使的事情,張府那邊還需要你多幫忙幫襯一下。”
褚達臉上總算是露出了一點笑意。
“放心吧阿遠,我與老趙他們也算是熟識了,就算沒有你這些話,他們要是找上門來,我也會幫忙的。”
張遠不在張府,劉徹肯定不會閑著沒有事情跑過去,上林苑又是禁區,雖然有著春日遊獵這樣盛大的活動,但是卻是在杜陵舉行,那些勳貴也跑不到藍田來。
“那就謝謝褚兄了,等我迴來一定會有厚報。”
跟褚達打完招唿之後,張遠又趕去衛青那裏,兩人之間已經是過命的交情,不用多扯些其他的,打了個招唿就離開了。
能在劉徹手下位極人臣還得以善終的,衛青能算上一個,張遠一點都不擔心他。
匆忙在天黑之前趕迴到長安與二蛋他們兩個碰麵,張遠就歇下了,第二天一早他還要再去一趟大行令官邸。
假節劉徹已經給王恢了,一應相幹的東西也都交給大行令下屬的那些官員準備,大家就好像知道張遠這一天不在長安一樣,也沒有個人來找他。
奔波了一兩天的張遠,沾著枕頭就睡著了。
轉眼間到了第二天辰時,二蛋敲響了他的房門,他才醒了過來。
收拾好東西,騎著馬奔向了大行令官邸。
還沒有到就看了官邸外一順溜的車隊,上麵裝滿了貨物,到現在為止張遠也隻是知道自己是去安撫民心,順便跟唐蒙說一下讓他征辟夜郎國野民的事情,最後才是出使夜郎國的事情,至於出使的目的一無所知。
“張行人好大的官威,讓我們一行人好等啊。”
司馬相如早早的就騎著馬,身著官服立在了車隊的最前麵,手裏麵還拿著符節跟一個盒子。
“也沒個人通知我到底何時出發,現在不過辰時,司馬郎官怎麽就這般心急。”
馬隊邊上都站著人,好像是就等著張遠一個就準備出發了,符節都在司馬相如手上,看來王恢是等著要趕去朝會,把符節先交給了司馬相如。
“張行人,這是符節,至於這是陛下給你的文書。”
司馬相如一刻都不想拿著這兩樣東西了,越是這麽做他越覺得自己是在給張遠打下手,雖然事實就是如此。
張遠剛接過符節還有木盒,昨日帶著他去領官服印綬的那名大行令下屬官吏就從官邸之中跑了出來。
“張行人,下官是您的屬官霍眾,昨日未能夠自我介紹實在是一時之間忘了。
大行令要趕去上朝便沒有等候,他知道您什麽都不懂,便派下官在路上為您見解,現在我們可以出發了。”
霍眾一句張遠什麽都不懂,引起了司馬相如的嗤笑,但是張遠卻沒有介意,確實如此,他確實啥都不懂,連下一步要幹嘛他都不知道。
學著司馬相如之前的樣子,張遠左手舉著符節,右手端起木盒,雖然有些累,但還是這樣子領著車隊開始朝著直城門而去。
從東方升起的太陽,就這麽照射著陽光,隻給長安城內的人留了一個後背,卻沒有背影。
這樣的事情在朝會上被重新拿出來商議討論,張遠一點也不奇怪,隻是心中有了定數的劉徹,這一次估計容不得大臣們反駁了。
匈奴和親是重中之重,輕則禍及邊民,重則動搖國本,大臣們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一點點的失誤。
不過出使西南夷,安撫巴蜀民心,屬於比較柔和的事情,一聽是張遠出使,田蚡立馬站出來第一個同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朝堂之上難得的出現了沒有對抗的聲音。
聽褚達講完了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一切,張遠才知道為啥劉徹會任命他當這個行人令。
劉徹想要用更柔和的辦法對付田蚡,你一個丞相既然有了第一次跟皇帝站在一邊的時候,就肯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後次數多了,皇帝的意見就等同於是丞相的意見,這樣的丞相也就隻能稱之為天子爪牙。
“看起來,以後朝中的紛爭會少上許多啊,一旦陛下跟丞相不站在對立麵了,大漢就隻剩下了一個聲音。”
聽到張遠的見解,褚達立馬出聲喊道。
“不可能,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就是要率領百官製衡陛下,不讓陛下肆意妄為。”
雖然張遠喊褚達一聲褚兄,但是這個時候還是沒能夠忍住,拍了他一下。
“阿遠,你打我做什麽?”
“褚兄,你要記得你是天子家臣,陛下怎麽想你就應該怎麽做,陛下想讓丞相變成沒有用的人,你就也得這麽想。
你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麽少府監的人從上到下換了個遍麽,不還是他們一直想著投靠太後,來製衡陛下。
一個個都是些豬腦子,陛下今年才多大,竇太後多大,好了現在竇太後薨逝了,這些人能不全都下到地下陪他們的主子麽。
馬上就要去蜀郡了,做弟弟的叮囑一下褚兄你,雖然少府監受太後皇後管轄,但是你一定不能夠跟王太後還有陳皇後離的太近,我們的皇帝陛下為了一絲一毫的權力都能跟自己的祖母反目成仇,他還有什麽做不出來的。
即便是因為孝道,他隻能夠小心侍奉著自己的母親,但是他沒有那個義務跟必要也連帶著你們一起侍奉吧。”
張遠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一下子說了這麽多話,褚達則是越聽越心驚,一下子撲上來捂住了張遠的嘴巴。
“阿遠這裏是建章宮,慎言。
你說的我都知道了,往後會注意的。”
雖然說了這些話有些危險,不過張遠心裏麵還是極其放鬆的,劉徹沒有跟田蚡以一種極其尖銳的方法相處,這也就代表了劉徹現在對田蚡的意見不是那麽的大,而田蚡也沒有想著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限製劉徹。
看起來自己被牽扯到的概率不是那麽的大,隻要等到田蚡過幾年一死,壓在張遠肩上的大山也就沒了。
“褚兄,我這一迴來是為了家裏麵的人,你也知道我要出使的事情,張府那邊還需要你多幫忙幫襯一下。”
褚達臉上總算是露出了一點笑意。
“放心吧阿遠,我與老趙他們也算是熟識了,就算沒有你這些話,他們要是找上門來,我也會幫忙的。”
張遠不在張府,劉徹肯定不會閑著沒有事情跑過去,上林苑又是禁區,雖然有著春日遊獵這樣盛大的活動,但是卻是在杜陵舉行,那些勳貴也跑不到藍田來。
“那就謝謝褚兄了,等我迴來一定會有厚報。”
跟褚達打完招唿之後,張遠又趕去衛青那裏,兩人之間已經是過命的交情,不用多扯些其他的,打了個招唿就離開了。
能在劉徹手下位極人臣還得以善終的,衛青能算上一個,張遠一點都不擔心他。
匆忙在天黑之前趕迴到長安與二蛋他們兩個碰麵,張遠就歇下了,第二天一早他還要再去一趟大行令官邸。
假節劉徹已經給王恢了,一應相幹的東西也都交給大行令下屬的那些官員準備,大家就好像知道張遠這一天不在長安一樣,也沒有個人來找他。
奔波了一兩天的張遠,沾著枕頭就睡著了。
轉眼間到了第二天辰時,二蛋敲響了他的房門,他才醒了過來。
收拾好東西,騎著馬奔向了大行令官邸。
還沒有到就看了官邸外一順溜的車隊,上麵裝滿了貨物,到現在為止張遠也隻是知道自己是去安撫民心,順便跟唐蒙說一下讓他征辟夜郎國野民的事情,最後才是出使夜郎國的事情,至於出使的目的一無所知。
“張行人好大的官威,讓我們一行人好等啊。”
司馬相如早早的就騎著馬,身著官服立在了車隊的最前麵,手裏麵還拿著符節跟一個盒子。
“也沒個人通知我到底何時出發,現在不過辰時,司馬郎官怎麽就這般心急。”
馬隊邊上都站著人,好像是就等著張遠一個就準備出發了,符節都在司馬相如手上,看來王恢是等著要趕去朝會,把符節先交給了司馬相如。
“張行人,這是符節,至於這是陛下給你的文書。”
司馬相如一刻都不想拿著這兩樣東西了,越是這麽做他越覺得自己是在給張遠打下手,雖然事實就是如此。
張遠剛接過符節還有木盒,昨日帶著他去領官服印綬的那名大行令下屬官吏就從官邸之中跑了出來。
“張行人,下官是您的屬官霍眾,昨日未能夠自我介紹實在是一時之間忘了。
大行令要趕去上朝便沒有等候,他知道您什麽都不懂,便派下官在路上為您見解,現在我們可以出發了。”
霍眾一句張遠什麽都不懂,引起了司馬相如的嗤笑,但是張遠卻沒有介意,確實如此,他確實啥都不懂,連下一步要幹嘛他都不知道。
學著司馬相如之前的樣子,張遠左手舉著符節,右手端起木盒,雖然有些累,但還是這樣子領著車隊開始朝著直城門而去。
從東方升起的太陽,就這麽照射著陽光,隻給長安城內的人留了一個後背,卻沒有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