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要什麽半自動,豪一點,直接莽全自動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 作者:葫蘆開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憲這人怎麽形容呢,善於決斷,又很容易推翻自己已有的想法。
他與劉嘎豆兩人簡單研究了一下,尤其是讓軍工廠的設計師琢磨了一下圖紙,發現生產半自動的材料、成本跟全自動沒啥區別,甚至成本還要更高一些。
半自動步槍需要優質的木材,這恰恰的現在最缺少的。
山頭上光禿禿的,別說優質木材了,連木材都少的可憐。
煤炭取暖並不成熟,很多農村都需要木柴、樹葉、秸稈等燒火做飯。
再加上平原地區,根本沒什麽優質木材。
還是別搞半自動了,這玩意兒沒啥意思,純粹是過渡。
造價成本高,維護困難,結構複雜。
栓動步槍+衝鋒槍能繼續撐一撐,到時候全麵換全自動步槍最合適。
幾個兵工廠的銑削工藝都很熟練了,能夠保證一定的全自動步槍生產產能,作為另一種衝鋒槍,先實現批量生產,再進行下一步的批量更換。
從成本上考慮是一環,再從班組作戰的戰術考慮是另一點緣由。
班組作戰是從第一賽季衍生出來的作戰思路,想要加強班組的火力,優先考慮機槍下班,增設衝鋒槍等自動火力,同時增加投擲火力。
可以考慮擲彈筒、手榴彈、甚至單兵火箭筒。
第一戰區的無後坐力炮,就類似於單兵火箭筒的存在,能夠給步兵排提供火力。
半自動步槍並不能給班組火力帶來質的提升,有那個精力還不如多加衝鋒槍,或者多加輕機槍。
“嘎豆,重新調整一下策略,半自動我們不搞了。有機會跟美帝采購一批,或者要一批,能湊活著用一用加蘭德就夠了。第一戰區重點保證衝鋒槍跟全自動步槍。”
劉嘎豆無所謂,按照張憲的命令執行就行了。
兵工廠的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日寇撤離前認為能重新打迴來,並未破壞工廠。
甚至大量的原材料都來不及撤走。
楚雲飛拿下兵工廠後,安排了重兵把守,並未讓它在戰亂中受損。
按照劉嘎豆的推測,十天左右,就能恢複生產。
好消息,絕對是好消息。
而壞消息則是日軍的兩個師團,以及2個戰車聯隊,正向奉天北部集結。
關東軍吃了大虧,必不可能咽下去。
梅津美治郎從每一道防線抽調兵力,決心要把第一戰區給趕出關東。
另從本土抽調預備役兵力15萬,融合駐朝軍,從東向西夾擊奉天地區的軍隊。
關東軍精銳集結了10萬左右兵力,從北部新京方向集結。
被炸毀的鐵路、公路緊急搶修。
火炮、坦克等武器也輪番推到前線。
利用了四五天時間,又從本土拿到了飛機1500架,給關東軍充實航空團。
正兒八經的大戰,將要在奉天北部展開。
日寇投入兵力25萬人,張憲投入兵力32萬餘人。
第一方麵軍的20萬人,以及關東先遣軍的12萬人,此刻就在奉天周邊集結。
起風了,
從北部冰原吹過來的寒風唿嘯,攜裹著一層寒流,讓關東的氣溫驟降。
短短一夜時間,氣溫下降了十幾度,夜間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二十多度。
即便全麵換上了冬裝,也有士兵出現凍傷。
決戰之前,風暴也肆虐黑土地上方,凍得槍栓都難拉開。
有關於關東軍調撥的情報,讓張憲、楚雲飛、馮占海、廖書澆,以及各軍長齊聚在奉天府內,聚在指揮部內。
“長官,情報已經確認了,除新京方向的2個師團外,關東軍第一、第二、第八、第12師團均有聯隊兵力抽調,另有新整編的23師團,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力。”
“駐朝軍已有幾個新編師團,已經在沿海地區登陸。”
“這一次日軍的動作很快,守衛關東的決心很大。”
周衛國把目前的情報匯報完畢,並在沙盤圖上模擬了當下的局麵。雙方兵力交錯情況,關東軍及新增援15萬兵力 對於關東軍的30萬精銳,張憲早有耳聞。主要是第一、二、四、七、八、十一、十二、二十三師團,這些均屬於常設的甲種師團。
其中第七師團已經被滅了,二十三師團也在諾門坎被殺了個幹淨,第四師團馬上要撤離。
剩下的就隻有五個正兒八經的完整師團。
如今關東軍麵臨危機,旭日帝國不得不緊急組成8個三聯製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
說白了就是甲種師團的銳減版本,三聯製師團一般是乙種師團的稱唿。
而獨立混成旅團,戰鬥力跟乙種師團相當,人數上弱化了許多。
一般獨立混成旅團隻有六七千人,乙種師團是1.5萬多人。
相當於一口氣給關東軍增兵15萬人,從駐朝軍方向,可向奉天地區夾擊作戰。
“難怪這兩天眼皮一直跳,搞了半天,小鬼子在這做文章呢。”
張憲神色自然,並未感覺到什麽壓力。
三十萬關東軍也好,再來8個三聯製師團也罷,來多少殺多少,來的越多,殺得越多。
周衛國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從日軍的行軍動向,以及兵力分配上來看,似乎並不是要主動進攻。更像是鋪開防守的局麵,長官您看。”
他上前一步,指出了敵軍兵力集結點,分別是鐵路的交通要道、山區重要關口、南滿鐵路南端。
想要主動進攻,一定是把兵力集結於一點,形成優勢推進。
像撒網一樣的鋪灑開,難以形成進攻壓力。
“而且,並未發現日軍的海上艦艇,意味著對方沒有增派海軍作戰。”
“大決戰的說法,要存疑一番。”
這僅僅是參謀部的推測,根據地圖上的情報推測。
張憲略微思考,心裏有了點想法。
“安排一批日式戰機,貼上膏藥旗,給我炸一炸遠東軍。強敵在側,不如來一場禍水北引,試一試關東軍的布防意圖。”
這個主意挺餿的,刺激遠東軍、關東軍的矛盾。
如能讓兩者再來一次諾門坎級別的戰鬥,對第一戰區大大有利。
即便到不了那個規模,隻要雙方打起來,能夠牽扯關東軍的絕大多數精力,也足夠楚雲飛在關東折騰了。
轟炸地點選擇在張鼓峰一線,這裏曾經爆發過雙方的摩擦。
再給他們澆澆火。
他與劉嘎豆兩人簡單研究了一下,尤其是讓軍工廠的設計師琢磨了一下圖紙,發現生產半自動的材料、成本跟全自動沒啥區別,甚至成本還要更高一些。
半自動步槍需要優質的木材,這恰恰的現在最缺少的。
山頭上光禿禿的,別說優質木材了,連木材都少的可憐。
煤炭取暖並不成熟,很多農村都需要木柴、樹葉、秸稈等燒火做飯。
再加上平原地區,根本沒什麽優質木材。
還是別搞半自動了,這玩意兒沒啥意思,純粹是過渡。
造價成本高,維護困難,結構複雜。
栓動步槍+衝鋒槍能繼續撐一撐,到時候全麵換全自動步槍最合適。
幾個兵工廠的銑削工藝都很熟練了,能夠保證一定的全自動步槍生產產能,作為另一種衝鋒槍,先實現批量生產,再進行下一步的批量更換。
從成本上考慮是一環,再從班組作戰的戰術考慮是另一點緣由。
班組作戰是從第一賽季衍生出來的作戰思路,想要加強班組的火力,優先考慮機槍下班,增設衝鋒槍等自動火力,同時增加投擲火力。
可以考慮擲彈筒、手榴彈、甚至單兵火箭筒。
第一戰區的無後坐力炮,就類似於單兵火箭筒的存在,能夠給步兵排提供火力。
半自動步槍並不能給班組火力帶來質的提升,有那個精力還不如多加衝鋒槍,或者多加輕機槍。
“嘎豆,重新調整一下策略,半自動我們不搞了。有機會跟美帝采購一批,或者要一批,能湊活著用一用加蘭德就夠了。第一戰區重點保證衝鋒槍跟全自動步槍。”
劉嘎豆無所謂,按照張憲的命令執行就行了。
兵工廠的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日寇撤離前認為能重新打迴來,並未破壞工廠。
甚至大量的原材料都來不及撤走。
楚雲飛拿下兵工廠後,安排了重兵把守,並未讓它在戰亂中受損。
按照劉嘎豆的推測,十天左右,就能恢複生產。
好消息,絕對是好消息。
而壞消息則是日軍的兩個師團,以及2個戰車聯隊,正向奉天北部集結。
關東軍吃了大虧,必不可能咽下去。
梅津美治郎從每一道防線抽調兵力,決心要把第一戰區給趕出關東。
另從本土抽調預備役兵力15萬,融合駐朝軍,從東向西夾擊奉天地區的軍隊。
關東軍精銳集結了10萬左右兵力,從北部新京方向集結。
被炸毀的鐵路、公路緊急搶修。
火炮、坦克等武器也輪番推到前線。
利用了四五天時間,又從本土拿到了飛機1500架,給關東軍充實航空團。
正兒八經的大戰,將要在奉天北部展開。
日寇投入兵力25萬人,張憲投入兵力32萬餘人。
第一方麵軍的20萬人,以及關東先遣軍的12萬人,此刻就在奉天周邊集結。
起風了,
從北部冰原吹過來的寒風唿嘯,攜裹著一層寒流,讓關東的氣溫驟降。
短短一夜時間,氣溫下降了十幾度,夜間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二十多度。
即便全麵換上了冬裝,也有士兵出現凍傷。
決戰之前,風暴也肆虐黑土地上方,凍得槍栓都難拉開。
有關於關東軍調撥的情報,讓張憲、楚雲飛、馮占海、廖書澆,以及各軍長齊聚在奉天府內,聚在指揮部內。
“長官,情報已經確認了,除新京方向的2個師團外,關東軍第一、第二、第八、第12師團均有聯隊兵力抽調,另有新整編的23師團,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力。”
“駐朝軍已有幾個新編師團,已經在沿海地區登陸。”
“這一次日軍的動作很快,守衛關東的決心很大。”
周衛國把目前的情報匯報完畢,並在沙盤圖上模擬了當下的局麵。雙方兵力交錯情況,關東軍及新增援15萬兵力 對於關東軍的30萬精銳,張憲早有耳聞。主要是第一、二、四、七、八、十一、十二、二十三師團,這些均屬於常設的甲種師團。
其中第七師團已經被滅了,二十三師團也在諾門坎被殺了個幹淨,第四師團馬上要撤離。
剩下的就隻有五個正兒八經的完整師團。
如今關東軍麵臨危機,旭日帝國不得不緊急組成8個三聯製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
說白了就是甲種師團的銳減版本,三聯製師團一般是乙種師團的稱唿。
而獨立混成旅團,戰鬥力跟乙種師團相當,人數上弱化了許多。
一般獨立混成旅團隻有六七千人,乙種師團是1.5萬多人。
相當於一口氣給關東軍增兵15萬人,從駐朝軍方向,可向奉天地區夾擊作戰。
“難怪這兩天眼皮一直跳,搞了半天,小鬼子在這做文章呢。”
張憲神色自然,並未感覺到什麽壓力。
三十萬關東軍也好,再來8個三聯製師團也罷,來多少殺多少,來的越多,殺得越多。
周衛國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從日軍的行軍動向,以及兵力分配上來看,似乎並不是要主動進攻。更像是鋪開防守的局麵,長官您看。”
他上前一步,指出了敵軍兵力集結點,分別是鐵路的交通要道、山區重要關口、南滿鐵路南端。
想要主動進攻,一定是把兵力集結於一點,形成優勢推進。
像撒網一樣的鋪灑開,難以形成進攻壓力。
“而且,並未發現日軍的海上艦艇,意味著對方沒有增派海軍作戰。”
“大決戰的說法,要存疑一番。”
這僅僅是參謀部的推測,根據地圖上的情報推測。
張憲略微思考,心裏有了點想法。
“安排一批日式戰機,貼上膏藥旗,給我炸一炸遠東軍。強敵在側,不如來一場禍水北引,試一試關東軍的布防意圖。”
這個主意挺餿的,刺激遠東軍、關東軍的矛盾。
如能讓兩者再來一次諾門坎級別的戰鬥,對第一戰區大大有利。
即便到不了那個規模,隻要雙方打起來,能夠牽扯關東軍的絕大多數精力,也足夠楚雲飛在關東折騰了。
轟炸地點選擇在張鼓峰一線,這裏曾經爆發過雙方的摩擦。
再給他們澆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