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局勢驚變,漢斯要開始動手了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 作者:葫蘆開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西把吃飯的地點放在了滬城的工業區,這邊雖然看著糟亂些,但那些大型設備,反而帶來不一樣的視野感觸。
“少宏,太源一別,你我分屬南北,不曾想在滬城相聚,真是造化弄人。”
黃少宏客氣的打了招唿,站在視野開闊處,看著滬城地區的工業評頭論足。
“論國內搞實業,人人都比不了你,這才多長時間,我看大多數工廠全部複工了。”
小小的吹捧了一番老西,搞實業確實有點本事的。
兩人都是知根知底,說了客套話後,開始試探彼此的虛實。
任何政治夥伴的基礎是互相收益,我幫你,我能得到什麽?
這是話題的根本。
老西一直幫張憲,他能得到的是太源地區引入進來的工業底子,花張憲的錢,拓展了西北實業。
同樣的道理,黃少宏如果加入進來,他能得到什麽?
當然可以得到很多,但張憲無疑得到的更多。
如果獲得了黃少宏的支持,至少可以拿到江浙區域的話語權。
那統帥部確實沒什麽看頭了。
再來一次選舉,完全可以把統帥給頂下去。
他們這幾個人聚在一起,能力可太大了。正因為有能力,每個人心中想要的東西才更多。
位置隻有一個,你坐?我坐?還是他坐?
坐不上最高位,就得商量次一點的位置,安排實權的部門,安排相互製衡的手段,這是一個合格政治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張憲的軍事分太高,政治分馬馬虎虎。
黃少宏的軍事分基本沒有,手上也沒多少可用的兵力,政治分卻可以達到優秀水平。
他現在最大的擔心是張憲將其吞掉,畢竟戰亂時期,有軍權的人話語權更大。
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手握軍隊的人執掌大權,那就變成了超級大號的軍統了,對所有政客都大大的不利。
此時的第一戰區,此時的張憲,已非昨日阿蒙。
不是那個小小的營長,可以受他扶持拉攏,謀求團長的時候了。
此一時,彼一時。
兩人想要坐在同一條船上,黃少宏得先考慮如何自保,才能踏踏實實的上船。
也想要得到一些承諾,否則他可不敢輕易的被老西忽悠。
整體的交流還是愉快的,雙方有一些淵源,而第一戰區確實實力雄厚,強強聯合必有用處。
統帥部內也是暗流湧動,趁著日軍沒有多餘的精力進攻,抓緊整肅兵力,依靠後方的軍工廠修繕槍械,補充彈藥,征收新兵。
當初向後方遷移了一些器械設備,在川蜀地區開了幾個兵工廠,產能一直有限。
客觀原因是沿海港口被封堵,原材料進不來,實際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善,另一方麵就是純腐敗,能在戰爭時期把兵工廠幹倒閉的,也隻有統帥部一家了吧。
反觀張憲手下的工業,能夠勃勃生機。
統帥部內安排了一個代表,想買一批火炮,增強新整編部隊的戰鬥力。
明明第一戰區就有不錯的製式火炮,價格肯定也不會太高。這群人依然找上了租界董事,要買進口貨。
進口貨不一定好,但價錢一定高,迴扣肯定是多多的。
就這尿性,沒救了。
張憲關注的大事有了新的進展,國際上的形勢一直緊張。
漢斯這兩年的擴張愈演愈烈,已經引動了西方的重點關注。在日寇進犯決定北進之前,他們雙方做了一個深層次的交流,意圖東西夾擊毛熊。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在諾門坎戰事即將推進到巔峰的時候,突然爆出來一件事。
各大報社紛紛刊印報紙,傳出了驚天一聞,漢斯與毛熊簽訂了和平互不侵犯條約。
消息經雙方官方宣布,瞬間傳播到各地,令關東軍內部驚詫不已。
啥情況啊?
不是說好了夾擊毛熊,東西並進,一起瓜分廣袤無垠之地嗎?怎麽一轉眼漢斯跟毛熊遞交和平條約了?
這讓日軍所有的北進派齊齊傻眼,如果沒有漢斯的承諾,他們絕對不會貿然發起北進策略的。
在諾門坎前線互相屯兵,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漢斯背刺了盟友,這是萬萬不可以饒恕的行為。
張憲敏銳的感覺到了核心所在,漢斯是要穩住毛熊,準備閃擊波波了。
來了,來了,精彩的第二賽季要進入正軌了。
對我們而言,第二賽季早就觸發了,從日寇進犯就是第二賽季的序章。
對西方的那幾個列強而言,時間又不固定,每個人都有一杆秤。
對中立國而言,那就更不重要了,他們根本沒有經曆第二賽季。
愈演愈烈的風波,都在宣告著驚濤巨浪,它隨時有可能拍下來,引爆整個不穩定的陣線。
漢斯的這一手,著實狠辣。
一腳把小日子踢開,跟毛熊短時間的天下第一好,讓遠東軍有了足夠的精力應對衝突。
在作戰前線調集了500多輛坦克,300多架飛機,還有幾百門大炮。更是第一次將批量坦克作為衝鋒使用。
迎頭撞上日寇師團,雙方之間的戰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利用幾百輛坦克集群衝鋒。
缺少反坦克炮,步坦協同拉跨的關東軍隻能用血肉硬扛坦克衝擊。
狂熱士兵身上綁著炸彈,不要命的往蘇式坦克上撞。
引爆的時候屍體嚇得七零八落。
前線負責指揮的山縣武光大佐更是想出了絕妙的主意,用卡車撞擊坦克,一換一不虧。
23師團指揮部內,兩個大聰明聚在一起,小鬆原道太郎自以為非常了解大白熊的打法,而辻政信始終堅信帝國士兵不可戰勝,能夠以一敵三。
通過前線戰報,竟然得出了坦克無用論。
“你看,我們士兵綁上炸彈,就可以讓遠東軍的坦克趴地。帝國有千千萬萬的士兵,遠東軍有多少坦克?”
辻政信也點頭稱是,稱讚小鬆原道太郎的結論有道理,可以向帝國提出建議,根本不需要花費精力打造坦克,有帝國最精銳的士兵就夠了。
“帝國士兵不可戰勝,天皇萬歲。”
日軍的瘋狂也讓遠東軍的戰神指揮官大皺眉頭,看對方如此的負隅頑抗,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要求所有的坦克衝上去碾壓。
倒要看看是鬼子的身體硬,還是他們遠東軍的坦克硬。
“少宏,太源一別,你我分屬南北,不曾想在滬城相聚,真是造化弄人。”
黃少宏客氣的打了招唿,站在視野開闊處,看著滬城地區的工業評頭論足。
“論國內搞實業,人人都比不了你,這才多長時間,我看大多數工廠全部複工了。”
小小的吹捧了一番老西,搞實業確實有點本事的。
兩人都是知根知底,說了客套話後,開始試探彼此的虛實。
任何政治夥伴的基礎是互相收益,我幫你,我能得到什麽?
這是話題的根本。
老西一直幫張憲,他能得到的是太源地區引入進來的工業底子,花張憲的錢,拓展了西北實業。
同樣的道理,黃少宏如果加入進來,他能得到什麽?
當然可以得到很多,但張憲無疑得到的更多。
如果獲得了黃少宏的支持,至少可以拿到江浙區域的話語權。
那統帥部確實沒什麽看頭了。
再來一次選舉,完全可以把統帥給頂下去。
他們這幾個人聚在一起,能力可太大了。正因為有能力,每個人心中想要的東西才更多。
位置隻有一個,你坐?我坐?還是他坐?
坐不上最高位,就得商量次一點的位置,安排實權的部門,安排相互製衡的手段,這是一個合格政治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張憲的軍事分太高,政治分馬馬虎虎。
黃少宏的軍事分基本沒有,手上也沒多少可用的兵力,政治分卻可以達到優秀水平。
他現在最大的擔心是張憲將其吞掉,畢竟戰亂時期,有軍權的人話語權更大。
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手握軍隊的人執掌大權,那就變成了超級大號的軍統了,對所有政客都大大的不利。
此時的第一戰區,此時的張憲,已非昨日阿蒙。
不是那個小小的營長,可以受他扶持拉攏,謀求團長的時候了。
此一時,彼一時。
兩人想要坐在同一條船上,黃少宏得先考慮如何自保,才能踏踏實實的上船。
也想要得到一些承諾,否則他可不敢輕易的被老西忽悠。
整體的交流還是愉快的,雙方有一些淵源,而第一戰區確實實力雄厚,強強聯合必有用處。
統帥部內也是暗流湧動,趁著日軍沒有多餘的精力進攻,抓緊整肅兵力,依靠後方的軍工廠修繕槍械,補充彈藥,征收新兵。
當初向後方遷移了一些器械設備,在川蜀地區開了幾個兵工廠,產能一直有限。
客觀原因是沿海港口被封堵,原材料進不來,實際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善,另一方麵就是純腐敗,能在戰爭時期把兵工廠幹倒閉的,也隻有統帥部一家了吧。
反觀張憲手下的工業,能夠勃勃生機。
統帥部內安排了一個代表,想買一批火炮,增強新整編部隊的戰鬥力。
明明第一戰區就有不錯的製式火炮,價格肯定也不會太高。這群人依然找上了租界董事,要買進口貨。
進口貨不一定好,但價錢一定高,迴扣肯定是多多的。
就這尿性,沒救了。
張憲關注的大事有了新的進展,國際上的形勢一直緊張。
漢斯這兩年的擴張愈演愈烈,已經引動了西方的重點關注。在日寇進犯決定北進之前,他們雙方做了一個深層次的交流,意圖東西夾擊毛熊。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在諾門坎戰事即將推進到巔峰的時候,突然爆出來一件事。
各大報社紛紛刊印報紙,傳出了驚天一聞,漢斯與毛熊簽訂了和平互不侵犯條約。
消息經雙方官方宣布,瞬間傳播到各地,令關東軍內部驚詫不已。
啥情況啊?
不是說好了夾擊毛熊,東西並進,一起瓜分廣袤無垠之地嗎?怎麽一轉眼漢斯跟毛熊遞交和平條約了?
這讓日軍所有的北進派齊齊傻眼,如果沒有漢斯的承諾,他們絕對不會貿然發起北進策略的。
在諾門坎前線互相屯兵,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漢斯背刺了盟友,這是萬萬不可以饒恕的行為。
張憲敏銳的感覺到了核心所在,漢斯是要穩住毛熊,準備閃擊波波了。
來了,來了,精彩的第二賽季要進入正軌了。
對我們而言,第二賽季早就觸發了,從日寇進犯就是第二賽季的序章。
對西方的那幾個列強而言,時間又不固定,每個人都有一杆秤。
對中立國而言,那就更不重要了,他們根本沒有經曆第二賽季。
愈演愈烈的風波,都在宣告著驚濤巨浪,它隨時有可能拍下來,引爆整個不穩定的陣線。
漢斯的這一手,著實狠辣。
一腳把小日子踢開,跟毛熊短時間的天下第一好,讓遠東軍有了足夠的精力應對衝突。
在作戰前線調集了500多輛坦克,300多架飛機,還有幾百門大炮。更是第一次將批量坦克作為衝鋒使用。
迎頭撞上日寇師團,雙方之間的戰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利用幾百輛坦克集群衝鋒。
缺少反坦克炮,步坦協同拉跨的關東軍隻能用血肉硬扛坦克衝擊。
狂熱士兵身上綁著炸彈,不要命的往蘇式坦克上撞。
引爆的時候屍體嚇得七零八落。
前線負責指揮的山縣武光大佐更是想出了絕妙的主意,用卡車撞擊坦克,一換一不虧。
23師團指揮部內,兩個大聰明聚在一起,小鬆原道太郎自以為非常了解大白熊的打法,而辻政信始終堅信帝國士兵不可戰勝,能夠以一敵三。
通過前線戰報,竟然得出了坦克無用論。
“你看,我們士兵綁上炸彈,就可以讓遠東軍的坦克趴地。帝國有千千萬萬的士兵,遠東軍有多少坦克?”
辻政信也點頭稱是,稱讚小鬆原道太郎的結論有道理,可以向帝國提出建議,根本不需要花費精力打造坦克,有帝國最精銳的士兵就夠了。
“帝國士兵不可戰勝,天皇萬歲。”
日軍的瘋狂也讓遠東軍的戰神指揮官大皺眉頭,看對方如此的負隅頑抗,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要求所有的坦克衝上去碾壓。
倒要看看是鬼子的身體硬,還是他們遠東軍的坦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