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勢如破竹,全滅滬城海兵隊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 作者:葫蘆開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攻受到了一點點的阻礙,但阻礙的力度並不大。
坦克重開了陣線後,士兵湧上來,對著第三艦隊的附屬海兵隊展開射殺。
換了衣服,不還是一樣的畜生一般的東西嗎?
鬼子就是鬼子,陸軍省的鬼子跟海軍省的鬼子沒什麽區別,照樣射殺當場。
空中飛機繼續撕扯,從徐城方向再度起飛上百架戰鬥機,加入到戰場上廝殺。
張憲能夠確信的是手上的戰機足夠多,足夠壓製海航的航空團。
別看華中派遣軍手上有幾百架飛機,真拉出來拚到底,張憲可以給他們拚光了。
飛機、軍艦、火炮、坦克、兵力持續的向滬城方向壓進。
25噸的小型炮艇則順著水路,迅速的挺進。
一口氣投入上百艘炮艇,每一艘內河炮艇都可以媲美一輛坦克。
能夠提供重機槍火力跟曲射火力。
炮聲唿嘯,槍聲凜冽,輔助第一戰區站穩了華亭鎮陣地。
隨後第二艦隊配合34師第二團登陸江陰,第一艦隊配合新五軍壓進太倉,孫大英手上的第二個師,以及宋大壯手上的暫編1師,分別向陽澄湖跟青浦地區壓進。
整個進攻態勢圖如下:主要進攻方向,沿陽澄湖、黃浦江兩路壓進 分四處登陸作戰,第一處為華亭鎮,第二處為黃浦江入海口吳淞炮台區,其餘兩處分別在福山鎮、江陰。
一口氣投入四個師的兵力發起跨江作戰,勢必要一舉吃掉鬼子在滬城外圍的防守兵力。
張憲選擇的進攻地點很刁鑽,西部屬於金陵地區的防守部隊,東部屬於第三艦隊所在。
充分利用了海陸雙方不合,配合上存在諸多弊端。
同時安排大量的炮艇、坦克疾風般的壓進,要在這裏打一場搶灘登陸、水路壓進的閃電作戰。
最讓日軍出乎意料的則是空中絞殺,保持著與日軍航空團廝殺的同時,徐城的第二波轟炸飛機不計消耗的支援到了戰場前方。
張憲一口氣投入了300多架飛機,密密麻麻的機群遮天蔽日。
開戰既是決戰,哪有什麽消耗戰。
隻要鬼子航空團沒有做出拚死一戰的決心,就絕不可能跟張憲的空中火力抗衡。
bf109為空戰核心,其餘96式飛機為作戰主力,充分發揮渾水摸魚的作用,有的甚至張貼了膏藥旗來進行迂迴轟炸。
短短半天時間,登陸附近的陣地全部丟失。
轟炸機已經可以深入到鬼子上空肆意的投遞航彈。
閃電戰的核心就是突擊,這邊水網發達,對炮艇大隊的推進極其有利。
25噸的內河炮艇本是鬼子設計出來占據水路網的利器,用來占據南方的水網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他們計劃建造77艘,而張憲隨手拉出來一百多艘。
這些炮艇到底從哪來的?
難道從湖底撈出來的百寶箱?
別管張憲從哪拉出來的一百多多艘小炮艇,此刻炮艇就跟鋼筋管子一樣,狠狠的捅進海兵隊的心坎兒裏。
而吳淞炮台方向,本應該是小鬼子重點防守的區域,也有原來的一些重炮,此時此刻兵力嚴重不足。
遭遇到了突擊部隊的坦克、炮艇雙重打擊。
艦炮連續射擊,一炮接著一炮,將意圖堅守的家夥們炸成粉碎。
至於永久的混凝土工事,暫時敲不開。
那就不需要敲了,兵力壓上來以後,留守部分兵力堵住出口,其餘的兵力向後方穿插壓進。
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盡可能的殲滅海兵隊的有生兵力。
鬼子第三艦隊配備了8500人的海兵隊,此刻大部分被抽走參與粵漢鐵路作戰,剩下的僅有1500人左右。
除了海兵隊人員外,還有三四千的陸軍兵力,以及2000左右的憲兵。
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都不夠張憲殺得。
至少也得一兩個師團才能擋得住4個主力師的壓進。
作戰的陣線連續潰敗,一口氣捅穿了日寇的多道防守陣地,隨後暢通無阻的殺入滬城的外圍地區。
已經準備配合作戰的特戰營、斧頭幫、軍統也紛紛露麵。
於城內搞突然襲擊,對著憲兵扔燃燒瓶、手榴彈。
爆炸聲傳遍街道。
特戰營的人手則分成幾股,在周衛國的帶領下佯攻第三艦隊司令部,迫使海兵隊跟憲兵隊留守兵力。
總攻的兵力是六七千人,在城內被牽扯了兩三千人,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張憲。
槍炮聲密集,炮聲由遠而近,引來了租界內的關注。
聽著越來越近的炮聲,可以判斷出一件事情,第一戰區的兵已經到了滬城邊緣,鬼子擋不住他們。
這讓租界內的洋大人倍感驚訝,對於小日子的威脅需要重新評估。
他們調動多個師團發起了大戰,手段殘酷血腥。可麵對第一戰區的時候,又脆弱的一塌糊塗。
高橋伊望正在催促第三艦隊迴防,同時給本部申請兵力支援。
必須往華中地區增兵,不能將滬杭地區、金陵地區易主。
一旦讓張憲封鎖這兩片地區,意味著他們8個師團,還不多25萬兵力將困守在鄂漢地區。
從地圖上來看,長江是一條天險,也是他們唯一的能夠依賴的航道。
事發緊急,必須將手上的飛機全部投入作戰,不惜代價也要阻攔第一戰區的推進。
華中派遣軍必須盡快抽出一部兵力迴防,擋住進攻的勢頭。
擋擋擋?
拿錘子擋啊?
防守兵力接連潰敗的戰役傳到司令部,高橋伊望又萌生了撤退的想法,理智壓住了這種衝動。
撤退是肯定能夠撤退的,滬城還有多國的租界區,張憲不可能同時清掃租界。
即便所有兵力都敗光了,他們還能退入公共租界,內部有他們的地盤,也有其他各國的巡捕房。
這位新上任的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剛剛就任就收到了如此重要的禮物。
長穀川清被刺殺,外圍陣地被清掃,江陰、吳淞兩處堡壘區岌岌可危。
戰場之情況,宛若十萬火急。
張憲親自指揮,下令各部不惜代價壓進,一定要在鬼子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滬城外圍,將兵力大大的部署進來。
運輸船正在加緊運輸車輛、油料、火炮,將這些重武器輸送到大江的對岸,張憲本人也已經坐上了坎伯蘭號重巡,出現在江水之上。
看著遠處的炮火跟硝煙,內心還是比較淡定的,隻要他張憲過來了,意味著5萬噸的軍械物資就過來了。
要車輛有車輛,要火炮有火炮。
坦克重開了陣線後,士兵湧上來,對著第三艦隊的附屬海兵隊展開射殺。
換了衣服,不還是一樣的畜生一般的東西嗎?
鬼子就是鬼子,陸軍省的鬼子跟海軍省的鬼子沒什麽區別,照樣射殺當場。
空中飛機繼續撕扯,從徐城方向再度起飛上百架戰鬥機,加入到戰場上廝殺。
張憲能夠確信的是手上的戰機足夠多,足夠壓製海航的航空團。
別看華中派遣軍手上有幾百架飛機,真拉出來拚到底,張憲可以給他們拚光了。
飛機、軍艦、火炮、坦克、兵力持續的向滬城方向壓進。
25噸的小型炮艇則順著水路,迅速的挺進。
一口氣投入上百艘炮艇,每一艘內河炮艇都可以媲美一輛坦克。
能夠提供重機槍火力跟曲射火力。
炮聲唿嘯,槍聲凜冽,輔助第一戰區站穩了華亭鎮陣地。
隨後第二艦隊配合34師第二團登陸江陰,第一艦隊配合新五軍壓進太倉,孫大英手上的第二個師,以及宋大壯手上的暫編1師,分別向陽澄湖跟青浦地區壓進。
整個進攻態勢圖如下:主要進攻方向,沿陽澄湖、黃浦江兩路壓進 分四處登陸作戰,第一處為華亭鎮,第二處為黃浦江入海口吳淞炮台區,其餘兩處分別在福山鎮、江陰。
一口氣投入四個師的兵力發起跨江作戰,勢必要一舉吃掉鬼子在滬城外圍的防守兵力。
張憲選擇的進攻地點很刁鑽,西部屬於金陵地區的防守部隊,東部屬於第三艦隊所在。
充分利用了海陸雙方不合,配合上存在諸多弊端。
同時安排大量的炮艇、坦克疾風般的壓進,要在這裏打一場搶灘登陸、水路壓進的閃電作戰。
最讓日軍出乎意料的則是空中絞殺,保持著與日軍航空團廝殺的同時,徐城的第二波轟炸飛機不計消耗的支援到了戰場前方。
張憲一口氣投入了300多架飛機,密密麻麻的機群遮天蔽日。
開戰既是決戰,哪有什麽消耗戰。
隻要鬼子航空團沒有做出拚死一戰的決心,就絕不可能跟張憲的空中火力抗衡。
bf109為空戰核心,其餘96式飛機為作戰主力,充分發揮渾水摸魚的作用,有的甚至張貼了膏藥旗來進行迂迴轟炸。
短短半天時間,登陸附近的陣地全部丟失。
轟炸機已經可以深入到鬼子上空肆意的投遞航彈。
閃電戰的核心就是突擊,這邊水網發達,對炮艇大隊的推進極其有利。
25噸的內河炮艇本是鬼子設計出來占據水路網的利器,用來占據南方的水網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他們計劃建造77艘,而張憲隨手拉出來一百多艘。
這些炮艇到底從哪來的?
難道從湖底撈出來的百寶箱?
別管張憲從哪拉出來的一百多多艘小炮艇,此刻炮艇就跟鋼筋管子一樣,狠狠的捅進海兵隊的心坎兒裏。
而吳淞炮台方向,本應該是小鬼子重點防守的區域,也有原來的一些重炮,此時此刻兵力嚴重不足。
遭遇到了突擊部隊的坦克、炮艇雙重打擊。
艦炮連續射擊,一炮接著一炮,將意圖堅守的家夥們炸成粉碎。
至於永久的混凝土工事,暫時敲不開。
那就不需要敲了,兵力壓上來以後,留守部分兵力堵住出口,其餘的兵力向後方穿插壓進。
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盡可能的殲滅海兵隊的有生兵力。
鬼子第三艦隊配備了8500人的海兵隊,此刻大部分被抽走參與粵漢鐵路作戰,剩下的僅有1500人左右。
除了海兵隊人員外,還有三四千的陸軍兵力,以及2000左右的憲兵。
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都不夠張憲殺得。
至少也得一兩個師團才能擋得住4個主力師的壓進。
作戰的陣線連續潰敗,一口氣捅穿了日寇的多道防守陣地,隨後暢通無阻的殺入滬城的外圍地區。
已經準備配合作戰的特戰營、斧頭幫、軍統也紛紛露麵。
於城內搞突然襲擊,對著憲兵扔燃燒瓶、手榴彈。
爆炸聲傳遍街道。
特戰營的人手則分成幾股,在周衛國的帶領下佯攻第三艦隊司令部,迫使海兵隊跟憲兵隊留守兵力。
總攻的兵力是六七千人,在城內被牽扯了兩三千人,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張憲。
槍炮聲密集,炮聲由遠而近,引來了租界內的關注。
聽著越來越近的炮聲,可以判斷出一件事情,第一戰區的兵已經到了滬城邊緣,鬼子擋不住他們。
這讓租界內的洋大人倍感驚訝,對於小日子的威脅需要重新評估。
他們調動多個師團發起了大戰,手段殘酷血腥。可麵對第一戰區的時候,又脆弱的一塌糊塗。
高橋伊望正在催促第三艦隊迴防,同時給本部申請兵力支援。
必須往華中地區增兵,不能將滬杭地區、金陵地區易主。
一旦讓張憲封鎖這兩片地區,意味著他們8個師團,還不多25萬兵力將困守在鄂漢地區。
從地圖上來看,長江是一條天險,也是他們唯一的能夠依賴的航道。
事發緊急,必須將手上的飛機全部投入作戰,不惜代價也要阻攔第一戰區的推進。
華中派遣軍必須盡快抽出一部兵力迴防,擋住進攻的勢頭。
擋擋擋?
拿錘子擋啊?
防守兵力接連潰敗的戰役傳到司令部,高橋伊望又萌生了撤退的想法,理智壓住了這種衝動。
撤退是肯定能夠撤退的,滬城還有多國的租界區,張憲不可能同時清掃租界。
即便所有兵力都敗光了,他們還能退入公共租界,內部有他們的地盤,也有其他各國的巡捕房。
這位新上任的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剛剛就任就收到了如此重要的禮物。
長穀川清被刺殺,外圍陣地被清掃,江陰、吳淞兩處堡壘區岌岌可危。
戰場之情況,宛若十萬火急。
張憲親自指揮,下令各部不惜代價壓進,一定要在鬼子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滬城外圍,將兵力大大的部署進來。
運輸船正在加緊運輸車輛、油料、火炮,將這些重武器輸送到大江的對岸,張憲本人也已經坐上了坎伯蘭號重巡,出現在江水之上。
看著遠處的炮火跟硝煙,內心還是比較淡定的,隻要他張憲過來了,意味著5萬噸的軍械物資就過來了。
要車輛有車輛,要火炮有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