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軍械火炮大整修,成立軍官學習團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 作者:葫蘆開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餘的事情可以交給曾萬中,整頓兵工廠的事情張憲必須要親力親為。
兵工廠設備陳舊,生產的武器裝備還不如一戰水平,質量非常差,這是最直接的問題。
鬼子來襲之前,老摳終於拿出一筆錢,緊急采購了一批設備,可惜還沒使用起來,小鬼子就打上門來了。
采購的這批設備還是非常不錯的,弄來了一些進口機床。
可大幅度提升機械製造的精度。
張憲作為現代人穿越過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很清楚一個生產企業,如何刺激它的潛能。
廢棄無關緊要的管理層,剔除無關緊要的關係戶,給基礎技術工人加錢,計件獎勵。
做到這一點,足夠讓兵工廠迅速複工。
繳獲的槍械、火炮已經全部拉到兵工廠這邊了,後勤部的人全盤接手。
直接用籮筐拉來了大洋,用於安撫原有的工人,工資按天發,絕不拖欠。
第一步就是把繳獲、損壞的軍械重新修補,尤其是繳獲的12門重炮。
繳獲日械槍支1829支,陳舊槍支3600支。陳舊槍支裏就是原有的晉造步槍、遼13步槍、自造鳥銃、川造步槍等。
陳舊槍支最好處理,挑挑揀揀,把還能用的一些簡單修複,作為預備兵力訓練用槍。
其餘的全部迴爐重造就完了。
日械步槍是重點修複的對象,小鬼子的工業水平強一些,步槍的質量跟精度有保證。
除此之外,歪把子沒必要修補,能燒就燒了,能融就融了。
兵工廠有仿製捷克式的技術,利用新引進的設備跟小電爐可以解決槍用鋼問題,用來製造捷克式跟65式步槍(仿三八大蓋,彈藥通用)。
生產槍、炮彈都采用實名製,在出廠的炮彈、槍管上刻製技術人員的編號,如有質量問題,直接找製作人員,以此來加強質量問題。
九二式重機槍可以考慮修複一下,兵工廠大量仿製日械武器,手搓一些零件,完全可以修複損壞的重機槍。
儲存的原料並不多,老摳撤離前,帶走了儲備的原材料槍管跟炮管,身管火炮這個月暫時就別想著製作了。
可以考慮迫擊炮,它對鋼材的要求不高。
等張憲拿到了下個月的雙穿門,弄一些萊陽鋼管迴來。
通過初步盤點,手上的一百萬銀洋砸下來,預計能實現,月產手榴彈1.5萬枚,迫擊炮彈3000、山野炮彈8000,捷克式輕機槍50挺,82毫米迫擊炮10門,步槍600支,步機槍彈150萬發。
兵工廠之前欠款800萬銀洋,跟張憲沒有半毛錢關係,去找老摳要。
至於其他的一些私人工廠,能合並的合並,采購過來。
不能合並的,等解決了燃眉之急再收拾。
剛剛收斂的銀洋,全砸上去唄。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鬼子的重炮損傷並不大,炮管保存完好,炮架可以從原有的105毫米山炮上改,短時間內可以修補。
不考慮運輸的話,可以先投入到守城作戰。
150毫米重迫擊炮沒有任何修補難度,5天內就可以投入使用,一並交給楊昭的迫擊炮團。
日械步槍需要在10天內修補完畢,拿出來繼續裝備軍隊。
“劉嘎豆,你現在把後勤部的工作交出來,任我的副官,給我全力盯著城內工廠複工,盯著兵工廠的生產。”
“有任何問題,任何難度,直接向我匯報,這就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留下一隊士兵交給她,張憲要立馬進行第二件事情,提升川軍、第三軍骨幹人員的戰鬥力。
著重在兩點上提升,戰術、土工作業水平,其他的拚殺、射擊、體能、隊列,都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不必浪費單兵經驗書,這玩意兒他也很緊缺的,還有四五千的預備兵力等著強化呢。
抽出骨幹人員成立速成軍官團,不妨礙守城任務的同時,將營連排軍官聚集起來,進行戰術講解、土工作業能力提升。
利用三天的學習過程中,張憲分別給這些人灌兩本經驗書。
一口氣砸出去1200張經驗書,給600名左右的基層軍官提升能力,提升效果明顯。單獨給所有炮兵團骨幹使用炮兵經驗書,大幅度提升炮兵戰鬥力。
手上還有低級軍官經驗書7本,中級軍官經驗書1本,暫未使用。
返迴陣線後,各連排重新加固陣地,修補防守上的漏洞。
小鬼子的進攻並不猛烈,都在等著板垣師團休整,休整完畢後一同進攻。
反倒是南進的野田聯隊進攻猛烈,連續挫敗晉綏軍防守兵力,如入無人之境。
短短五天時間,老摳聲稱的反攻失算,部隊接連失敗,退入山區。
僅僅擊斃鬼子168人,毫無戰意,毫無反擊想法,一個個如同喪家之犬。
城防司令部內,張憲將最新的情報分享給各位。
“中央軍撤至晉東南、晉南一線,依托中條山展開防守。晉綏軍退守呂梁山一線,讓出了大大小小的城鎮。”
“僅僅一個聯隊,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橫推四五十公裏。在數萬兵力中橫衝直撞,真讓人匪夷所思。”
怒其不爭,哀其不戰。
這不是戰鬥力的差距問題,而是各部保存實力的心思太重,根本沒想著拚死反擊,更沒有協同合作的想法。
否則抱著傷亡兩倍的代價,足夠把孤軍壓入的野田聯隊給吃掉。
死道友不死貧道,連他們自己製定的計劃都無法實施,靜看友軍敗退。
組織無度,軍官私心太重,空有幾萬人兵力,還不如張憲的一根毛。
迴歸到太源城內,除預備兵力的四五千人沒有處理外,各部均補充了軍械炮火,也對基層軍官做了提升。
守軍戰鬥力其實是直線提升的,有必要針對鬼子做點事情。
“天將大寒,動員城內被服、布料等廠,籌備過冬棉服,此事曾世秉營長督促。”
“有一件事是我等之優勢,鬼子的後勤比我們想象的要差。攻城陷入苦戰,他們並沒有後勤供應計劃。”
“眼看要入冬了,並未看到對方的棉裝供應。我篤定,小鬼子根本沒有在冬季作戰的規劃。”
“如果老天爺靠譜一點,下一場雨夾雪,不需要我們動手,也能凍死一批人。”
“但我張憲不靠老天爺,隻靠手下士兵,調第三軍12師、三五八團1營、迫擊炮團1營、第二炮團88毫米炮進入汾河沿線。”
兵工廠設備陳舊,生產的武器裝備還不如一戰水平,質量非常差,這是最直接的問題。
鬼子來襲之前,老摳終於拿出一筆錢,緊急采購了一批設備,可惜還沒使用起來,小鬼子就打上門來了。
采購的這批設備還是非常不錯的,弄來了一些進口機床。
可大幅度提升機械製造的精度。
張憲作為現代人穿越過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很清楚一個生產企業,如何刺激它的潛能。
廢棄無關緊要的管理層,剔除無關緊要的關係戶,給基礎技術工人加錢,計件獎勵。
做到這一點,足夠讓兵工廠迅速複工。
繳獲的槍械、火炮已經全部拉到兵工廠這邊了,後勤部的人全盤接手。
直接用籮筐拉來了大洋,用於安撫原有的工人,工資按天發,絕不拖欠。
第一步就是把繳獲、損壞的軍械重新修補,尤其是繳獲的12門重炮。
繳獲日械槍支1829支,陳舊槍支3600支。陳舊槍支裏就是原有的晉造步槍、遼13步槍、自造鳥銃、川造步槍等。
陳舊槍支最好處理,挑挑揀揀,把還能用的一些簡單修複,作為預備兵力訓練用槍。
其餘的全部迴爐重造就完了。
日械步槍是重點修複的對象,小鬼子的工業水平強一些,步槍的質量跟精度有保證。
除此之外,歪把子沒必要修補,能燒就燒了,能融就融了。
兵工廠有仿製捷克式的技術,利用新引進的設備跟小電爐可以解決槍用鋼問題,用來製造捷克式跟65式步槍(仿三八大蓋,彈藥通用)。
生產槍、炮彈都采用實名製,在出廠的炮彈、槍管上刻製技術人員的編號,如有質量問題,直接找製作人員,以此來加強質量問題。
九二式重機槍可以考慮修複一下,兵工廠大量仿製日械武器,手搓一些零件,完全可以修複損壞的重機槍。
儲存的原料並不多,老摳撤離前,帶走了儲備的原材料槍管跟炮管,身管火炮這個月暫時就別想著製作了。
可以考慮迫擊炮,它對鋼材的要求不高。
等張憲拿到了下個月的雙穿門,弄一些萊陽鋼管迴來。
通過初步盤點,手上的一百萬銀洋砸下來,預計能實現,月產手榴彈1.5萬枚,迫擊炮彈3000、山野炮彈8000,捷克式輕機槍50挺,82毫米迫擊炮10門,步槍600支,步機槍彈150萬發。
兵工廠之前欠款800萬銀洋,跟張憲沒有半毛錢關係,去找老摳要。
至於其他的一些私人工廠,能合並的合並,采購過來。
不能合並的,等解決了燃眉之急再收拾。
剛剛收斂的銀洋,全砸上去唄。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鬼子的重炮損傷並不大,炮管保存完好,炮架可以從原有的105毫米山炮上改,短時間內可以修補。
不考慮運輸的話,可以先投入到守城作戰。
150毫米重迫擊炮沒有任何修補難度,5天內就可以投入使用,一並交給楊昭的迫擊炮團。
日械步槍需要在10天內修補完畢,拿出來繼續裝備軍隊。
“劉嘎豆,你現在把後勤部的工作交出來,任我的副官,給我全力盯著城內工廠複工,盯著兵工廠的生產。”
“有任何問題,任何難度,直接向我匯報,這就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留下一隊士兵交給她,張憲要立馬進行第二件事情,提升川軍、第三軍骨幹人員的戰鬥力。
著重在兩點上提升,戰術、土工作業水平,其他的拚殺、射擊、體能、隊列,都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不必浪費單兵經驗書,這玩意兒他也很緊缺的,還有四五千的預備兵力等著強化呢。
抽出骨幹人員成立速成軍官團,不妨礙守城任務的同時,將營連排軍官聚集起來,進行戰術講解、土工作業能力提升。
利用三天的學習過程中,張憲分別給這些人灌兩本經驗書。
一口氣砸出去1200張經驗書,給600名左右的基層軍官提升能力,提升效果明顯。單獨給所有炮兵團骨幹使用炮兵經驗書,大幅度提升炮兵戰鬥力。
手上還有低級軍官經驗書7本,中級軍官經驗書1本,暫未使用。
返迴陣線後,各連排重新加固陣地,修補防守上的漏洞。
小鬼子的進攻並不猛烈,都在等著板垣師團休整,休整完畢後一同進攻。
反倒是南進的野田聯隊進攻猛烈,連續挫敗晉綏軍防守兵力,如入無人之境。
短短五天時間,老摳聲稱的反攻失算,部隊接連失敗,退入山區。
僅僅擊斃鬼子168人,毫無戰意,毫無反擊想法,一個個如同喪家之犬。
城防司令部內,張憲將最新的情報分享給各位。
“中央軍撤至晉東南、晉南一線,依托中條山展開防守。晉綏軍退守呂梁山一線,讓出了大大小小的城鎮。”
“僅僅一個聯隊,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橫推四五十公裏。在數萬兵力中橫衝直撞,真讓人匪夷所思。”
怒其不爭,哀其不戰。
這不是戰鬥力的差距問題,而是各部保存實力的心思太重,根本沒想著拚死反擊,更沒有協同合作的想法。
否則抱著傷亡兩倍的代價,足夠把孤軍壓入的野田聯隊給吃掉。
死道友不死貧道,連他們自己製定的計劃都無法實施,靜看友軍敗退。
組織無度,軍官私心太重,空有幾萬人兵力,還不如張憲的一根毛。
迴歸到太源城內,除預備兵力的四五千人沒有處理外,各部均補充了軍械炮火,也對基層軍官做了提升。
守軍戰鬥力其實是直線提升的,有必要針對鬼子做點事情。
“天將大寒,動員城內被服、布料等廠,籌備過冬棉服,此事曾世秉營長督促。”
“有一件事是我等之優勢,鬼子的後勤比我們想象的要差。攻城陷入苦戰,他們並沒有後勤供應計劃。”
“眼看要入冬了,並未看到對方的棉裝供應。我篤定,小鬼子根本沒有在冬季作戰的規劃。”
“如果老天爺靠譜一點,下一場雨夾雪,不需要我們動手,也能凍死一批人。”
“但我張憲不靠老天爺,隻靠手下士兵,調第三軍12師、三五八團1營、迫擊炮團1營、第二炮團88毫米炮進入汾河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