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亭之戰,以袁術敗退為結果,張墨也沒想到曹操能以弱勢兵力撼動實力雄厚的袁術。
隻不過這會陶謙又開始跳出來,趁機侵蝕兗州,他聯合下邳的闕宣攻下了華縣和費縣,奪取任城,一副來勢洶洶的模樣。
張墨隨曹操迴兗州時,傳來了一個噩耗,他的父親在搬家途中被陶謙部下劫財殺害。
聽聞消息的曹操當即暈厥,在左右推宮過血將他救醒以後,曹操拔劍就斬掉案幾咬牙切齒的發誓道:“不殺陶謙枉為人子!”
就在曹操厲兵秣馬準備東征徐州時,原九江太守邊讓,乃是兗州陳留人,與北海相孔融齊名,乃是後輩士人的精神領袖,他公然發表針對曹操的言論,且言語中多次冒犯曹操。
於是曹操派張墨前去勸說邊讓不要與他為敵,否則曹操決心處置邊讓,以儆效尤。
張墨帶著崇敬的心情去拜訪邊讓,第一次,遞了名片,但是邊讓不予接收,門童直接把張墨的名片給扔了。
若不是張墨攔著,王艮差點拔劍把門童劈了,第二次遞名片的時候,張墨請邊讓的朋友陳宮幫忙,邊讓這才接了張墨的名片。
隻不過進去以後,邊讓並沒有給張墨見麵的機會,隻讓下人帶著張墨在大廳候了半天時間,隨後便打發了張墨。
饒是張墨耐心好也被邊讓這番操作弄得有些窩火,強忍心中怒火的張墨第三次去邊讓家,帶了陳宮一起去,這一次邊讓主動出門迎接。
“公台兄來此,真是令我倍感榮幸呐。”邊讓直接無視了一旁的張墨拉著陳宮的手說道:“你不是曹賊派來的說客吧?”
這番話說得陳宮也是尷尬不已,訕訕地說道:“文禮多慮了,此次我是陪客,一切以張將軍為主。”說完之後陳宮讓開位置,邊讓這才拿正眼看張墨。
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更何況像張墨這樣手握兵權的將領,即使先前張墨自認為是‘太學生’身份,對邊讓有些崇拜,也在邊讓的兩次無禮對待中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打心底裏的惱火。
邊讓和張墨兩人對視了一會兒,陳宮見氣氛尷尬立即從中調和道:“張墨將軍戰績斐然,曾在長安城中刺殺董賊餘孽,外號‘書生將軍’,文禮你還不請他進屋一敘?”
有陳宮從中斡旋,邊讓也不再發作,當即露出一抹僵硬的笑容道:“進來說話吧,曹賊此番打敗袁公實乃是天下之不幸呐。”
無論怎樣,張墨和陳宮聽到邊讓的話都是眉頭大皺,不過兩人均未發表其他意見。
進屋後,邊讓命人端上茶水,陳宮坐左上首,張墨則坐在陳宮對麵。
邊讓斜眼看著張墨道:“聽聞你是會稽郡太學生,那為何與曹賊為伍,而不去為朝廷效力?”
對於邊讓的一再羞辱和輕視,張墨此時徹底的爆發了,當即朗聲迴應道:“我身為太學生自當為朝廷效力,那像先生這般坐在這裏不管百姓疾苦,曹公好壞與否我不予置評,但在董賊禍亂朝綱之時,多少自稱‘英雄豪傑’之流聚集兵馬,但真正出兵攻打董賊的又有幾人?”
“先生的學問做得很高深,寫文章的水平也是所有人都公認的好,但是學生鬥膽請問先生,你可曾真正的看過那些受苦的百姓?可知他們為何會如此艱苦?”
“自董賊禍亂朝綱後,各地人馬紛紛自立門戶,割據一方,他們互相攻伐,爭搶地盤,我從益州出來到長安城時看到的隻有遍地白骨與餓到易子而食的百姓,這一切都源於亂世,而非某個人之錯,我等要做的就是順天命而為,但不可空談誤國。”
張墨說完這番長篇大論以後,自覺良好,可是邊讓卻聽得七竅生煙,當即拍著案幾指著張墨的鼻子罵道:“曹賊乃是閹贅遺醜,你口中所言之亂,正起於閹人。”
“宦官也有好壞,正如讀書人也有無恥敗類。”張墨不以為然的反駁道:“曹公祖父曹騰在宮中用事三十年,未有顯著過失,且能舉薦賢能,朝廷之亂與他有何幹係?”
邊讓揮了揮手道:“強詞奪理,你給我滾出去。”
一旁的陳宮連忙攔住邊讓道:“何須如此,伯端你快給文禮道歉。”
聽到陳宮的話,張墨當即起身笑道:“若天下能靠邊讓先生的文章得以平定,我今日便滾出去,否則我就要堂堂正正的走出去。”
邊讓指著張墨說不出話來,他有滿腹的文章學識卻不能在此刻化為言語來反駁張墨,當即麵色通紅的指著張墨喝道:“豎子無禮!”
陳宮略責備的看著張墨,他覺得張墨拉上他來邊讓家是一個坑,這會兒他隻能含淚填坑。
張墨大步走出邊讓的宅院,同時也暗舒了一口氣,邊讓的名氣極大,雖然滿腹經綸,但身上的書生氣太重,做事過於偏激,再加上周圍人的吹捧,這會兒的邊讓似乎有些忘乎所以。
於是張墨在向曹操匯報的時候,毫無保留的把在邊讓家裏的遭遇告訴了曹操,聽完張墨的話以後,曹操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當即叫來曹洪低聲在他耳邊吩咐了一番後,曹洪便領命離去。
張墨並不知道曹操要對邊讓做什麽,他和曹操閑聊了一會兒後便自行告退。
翌日清晨,張墨正盤膝打坐修煉時,門外就傳來王艮的聲音:“大事不妙呐,將軍。”
張墨立即活動了一下筋骨,洗漱一番後出來,正好看見急的在原地團團轉的王艮。
一看到張墨從房間裏出來,王艮就跳過來抓著張墨的手背道:“你闖了大禍了。”
張墨有些發懵的問道:“什麽大禍,我這幾天也沒做什麽啊。”
王艮湊到張墨耳邊說道:“昨日曹公派人將邊讓全家都殺了,這會兒那幫讀書人悉數將你與曹公視為仇人,都欲將你先殺了,說你進讒言汙蔑邊讓在先,曹公痛下殺手在後。”
隻不過這會陶謙又開始跳出來,趁機侵蝕兗州,他聯合下邳的闕宣攻下了華縣和費縣,奪取任城,一副來勢洶洶的模樣。
張墨隨曹操迴兗州時,傳來了一個噩耗,他的父親在搬家途中被陶謙部下劫財殺害。
聽聞消息的曹操當即暈厥,在左右推宮過血將他救醒以後,曹操拔劍就斬掉案幾咬牙切齒的發誓道:“不殺陶謙枉為人子!”
就在曹操厲兵秣馬準備東征徐州時,原九江太守邊讓,乃是兗州陳留人,與北海相孔融齊名,乃是後輩士人的精神領袖,他公然發表針對曹操的言論,且言語中多次冒犯曹操。
於是曹操派張墨前去勸說邊讓不要與他為敵,否則曹操決心處置邊讓,以儆效尤。
張墨帶著崇敬的心情去拜訪邊讓,第一次,遞了名片,但是邊讓不予接收,門童直接把張墨的名片給扔了。
若不是張墨攔著,王艮差點拔劍把門童劈了,第二次遞名片的時候,張墨請邊讓的朋友陳宮幫忙,邊讓這才接了張墨的名片。
隻不過進去以後,邊讓並沒有給張墨見麵的機會,隻讓下人帶著張墨在大廳候了半天時間,隨後便打發了張墨。
饒是張墨耐心好也被邊讓這番操作弄得有些窩火,強忍心中怒火的張墨第三次去邊讓家,帶了陳宮一起去,這一次邊讓主動出門迎接。
“公台兄來此,真是令我倍感榮幸呐。”邊讓直接無視了一旁的張墨拉著陳宮的手說道:“你不是曹賊派來的說客吧?”
這番話說得陳宮也是尷尬不已,訕訕地說道:“文禮多慮了,此次我是陪客,一切以張將軍為主。”說完之後陳宮讓開位置,邊讓這才拿正眼看張墨。
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更何況像張墨這樣手握兵權的將領,即使先前張墨自認為是‘太學生’身份,對邊讓有些崇拜,也在邊讓的兩次無禮對待中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打心底裏的惱火。
邊讓和張墨兩人對視了一會兒,陳宮見氣氛尷尬立即從中調和道:“張墨將軍戰績斐然,曾在長安城中刺殺董賊餘孽,外號‘書生將軍’,文禮你還不請他進屋一敘?”
有陳宮從中斡旋,邊讓也不再發作,當即露出一抹僵硬的笑容道:“進來說話吧,曹賊此番打敗袁公實乃是天下之不幸呐。”
無論怎樣,張墨和陳宮聽到邊讓的話都是眉頭大皺,不過兩人均未發表其他意見。
進屋後,邊讓命人端上茶水,陳宮坐左上首,張墨則坐在陳宮對麵。
邊讓斜眼看著張墨道:“聽聞你是會稽郡太學生,那為何與曹賊為伍,而不去為朝廷效力?”
對於邊讓的一再羞辱和輕視,張墨此時徹底的爆發了,當即朗聲迴應道:“我身為太學生自當為朝廷效力,那像先生這般坐在這裏不管百姓疾苦,曹公好壞與否我不予置評,但在董賊禍亂朝綱之時,多少自稱‘英雄豪傑’之流聚集兵馬,但真正出兵攻打董賊的又有幾人?”
“先生的學問做得很高深,寫文章的水平也是所有人都公認的好,但是學生鬥膽請問先生,你可曾真正的看過那些受苦的百姓?可知他們為何會如此艱苦?”
“自董賊禍亂朝綱後,各地人馬紛紛自立門戶,割據一方,他們互相攻伐,爭搶地盤,我從益州出來到長安城時看到的隻有遍地白骨與餓到易子而食的百姓,這一切都源於亂世,而非某個人之錯,我等要做的就是順天命而為,但不可空談誤國。”
張墨說完這番長篇大論以後,自覺良好,可是邊讓卻聽得七竅生煙,當即拍著案幾指著張墨的鼻子罵道:“曹賊乃是閹贅遺醜,你口中所言之亂,正起於閹人。”
“宦官也有好壞,正如讀書人也有無恥敗類。”張墨不以為然的反駁道:“曹公祖父曹騰在宮中用事三十年,未有顯著過失,且能舉薦賢能,朝廷之亂與他有何幹係?”
邊讓揮了揮手道:“強詞奪理,你給我滾出去。”
一旁的陳宮連忙攔住邊讓道:“何須如此,伯端你快給文禮道歉。”
聽到陳宮的話,張墨當即起身笑道:“若天下能靠邊讓先生的文章得以平定,我今日便滾出去,否則我就要堂堂正正的走出去。”
邊讓指著張墨說不出話來,他有滿腹的文章學識卻不能在此刻化為言語來反駁張墨,當即麵色通紅的指著張墨喝道:“豎子無禮!”
陳宮略責備的看著張墨,他覺得張墨拉上他來邊讓家是一個坑,這會兒他隻能含淚填坑。
張墨大步走出邊讓的宅院,同時也暗舒了一口氣,邊讓的名氣極大,雖然滿腹經綸,但身上的書生氣太重,做事過於偏激,再加上周圍人的吹捧,這會兒的邊讓似乎有些忘乎所以。
於是張墨在向曹操匯報的時候,毫無保留的把在邊讓家裏的遭遇告訴了曹操,聽完張墨的話以後,曹操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當即叫來曹洪低聲在他耳邊吩咐了一番後,曹洪便領命離去。
張墨並不知道曹操要對邊讓做什麽,他和曹操閑聊了一會兒後便自行告退。
翌日清晨,張墨正盤膝打坐修煉時,門外就傳來王艮的聲音:“大事不妙呐,將軍。”
張墨立即活動了一下筋骨,洗漱一番後出來,正好看見急的在原地團團轉的王艮。
一看到張墨從房間裏出來,王艮就跳過來抓著張墨的手背道:“你闖了大禍了。”
張墨有些發懵的問道:“什麽大禍,我這幾天也沒做什麽啊。”
王艮湊到張墨耳邊說道:“昨日曹公派人將邊讓全家都殺了,這會兒那幫讀書人悉數將你與曹公視為仇人,都欲將你先殺了,說你進讒言汙蔑邊讓在先,曹公痛下殺手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