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皇宮內燈火通明,將夜色照得如同白晝。禦書房內,宋霸天背著手,來迴踱著步子,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他知道,今夜的談話至關重要,關係到能否團結一致對抗外敵,也關係到他在朝中的威信。
不久,秦瓊和李績一前一後地來到禦書房。兩人神色凝重,拱手行禮:“臣參見陛下!”
“免禮。”宋霸天轉過身,示意兩人落座。
待兩人坐定,宋霸天開門見山地說道:“朕今日召二位愛卿前來,是為了南方戰事,也為了你二人之間的嫌隙。”
秦瓊和李績聞言,都低下了頭,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朕知道,你二人都是大隋的棟梁之才,也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但如今大敵當前,你二人卻因為一些誤會而心生隔閡,這豈不是讓敵人坐收漁翁之利嗎?”宋霸天語氣嚴厲,卻又帶著幾分痛心。
李績歎了口氣,拱手說道:“陛下教訓的是,臣一時衝動,險些誤了國家大事,請陛下責罰!”
秦瓊也站起身,沉聲道:“陛下,此事皆因末將而起,李將軍並無過錯,請陛下降罪於我一人!”
“你二人不必再爭了。”宋霸天擺了擺手,語氣緩和下來,“朕相信,你二人都是一心為國,絕無二心。今日之事,就讓它過去吧,朕不希望再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
秦瓊和李績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釋然,兩人齊聲說道:“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宋霸天見狀,欣慰地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場談話雖然不能完全消除兩人之間的隔閡,但至少暫時緩解了軍隊內部的分裂,這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宋霸天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在皇宮的另一處,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悄然醞釀。楊素迴到府邸後,便一直心神不寧。他知道,隨著宋霸天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穩固,自己的權勢將會受到威脅。
“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了。”楊素眼中閃過一抹陰狠,他決定鋌而走險,利用這次南方戰事,徹底扳倒宋霸天。
次日早朝,楊素向皇帝進言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南方戰事緊急,應當派遣一位皇子前往督戰,以示朝廷對南方戰事的重視。”
皇帝沉吟片刻,問道:“不知楊愛卿以為,該派哪位皇子前往合適?”
楊素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緩緩說道:“臣以為……”“臣以為,晉王殿下天資聰穎,又熟讀兵法,正是督戰的最佳人選。”楊素拱手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晉王楊廣是先帝的嫡長孫,自幼便被寄予厚望,但自從宋霸天登基後,便一直被冷落。此次楊素提議讓他督戰,明麵上是重視,實際上卻是想將他推到風口浪尖,借機挑起他和宋霸天之間的矛盾。
宋霸天自然也看穿了楊素的意圖,但他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一些平日裏依附楊素的官員紛紛出班附和,一時間,朝堂上支持晉王督戰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蕭美娘突然開口說道:“陛下,臣妾以為,晉王殿下年幼,缺乏實戰經驗,此次南方戰事非同小可,若是派他前去,恐怕難以服眾。”
蕭美娘的聲音清脆悅耳,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頓時讓那些原本想附和楊素的人閉上了嘴巴。
楊素眉頭一皺,正要開口反駁,卻見蕭美娘朝自己投來一記淩厲的眼神,心中頓時一驚。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似乎低估了這位年輕皇後的能力。
“皇後言之有理。”宋霸天點了點頭,轉頭看向楊素,“楊愛卿可還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楊素心中暗恨,卻也不敢再堅持己見,隻得說道:“臣愚鈍,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其他合適的人選,還請陛下定奪。”
“既然如此,此事就以後再議吧。”宋霸天說完,便宣布退朝,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迴到禦書房後,宋霸天立刻召見了蕭美娘。
“愛妃今日在朝堂上真是好口才,三言兩語便化解了楊素的陰謀。”宋霸天笑著說道,眼中滿是讚賞。
蕭美娘微微一笑,說道:“陛下過獎了,臣妾隻是不忍心看到陛下被奸臣蒙蔽罷了。”
“愛妃放心,朕心中自有分寸。”宋霸天握住蕭美娘的手,柔聲說道,“今日之事,多虧了愛妃提醒,否則朕還真有可能著了楊素的道。”
“陛下英明,臣妾隻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蕭美娘說道,“不過,楊素此人老奸巨猾,這次沒能得逞,下次必然還會卷土重來,陛下還需早做防範才是。”
“愛妃言之有理。”宋霸天點了點頭,“朕已經命魏征暗中調查楊素,一旦掌握了他的罪證,定不饒他!”
“陛下英明。”蕭美娘說道,“除此之外,臣妾還有一事要稟報陛下。”
“愛妃請講。”
“魏大人最近一直在研究改革之策,他認為,要想徹底解決朝廷的弊端,就必須從根源上進行改革。”蕭美娘說道,“他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方案,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麵,如果能夠順利實施,必將使大隋國力大增。”
宋霸天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連忙問道:“改革方案在哪?快拿給朕看看!”
蕭美娘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遞給宋霸天,說道:“這就是魏大人連日來的心血,陛下請過目。”
宋霸天接過奏折,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他越看越興奮,越看越覺得魏征的改革方案切中要害,正是大隋目前急需的良藥。
“好!好!好!”宋霸天連說了三個好字,激動地說道,“魏征真是朕的股肱之臣啊!這份改革方案,朕一定要全力支持!”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蕭美娘,說道:“愛妃,朕決定了,從明日起,朕就和李績將軍一起,開始推行這些改革!”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宋霸天便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了早朝之上。他目光如炬,掃視群臣,朗聲宣布:“諸位愛卿,朕今日起,將與李績將軍一同推行新政,革除弊端,振興大隋!”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楊素一派老臣麵露難色,他們深知新政一旦實施,必然觸動他們的利益,早已暗中串聯,準備抵製。而以魏征為首的新生力量則激動不已,他們期盼著改革已久,如今終於看到了希望。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整頓吏治,裁撤冗官。宋霸天雷厲風行,親自主持考核,將一批屍位素餐、貪汙腐敗的官員罷免查辦,一時間,朝野震動。
緊接著,宋霸天又頒布了一係列新法,涉及土地、賦稅、商業等多個領域。他推行均田製,抑製土地兼並;減輕賦稅,鼓勵農耕;開放商貿,促進經濟發展。這些措施,如同久旱甘霖,滋潤著大隋的土地,百姓的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那些被觸動了利益的權貴們,開始暗中阻撓,散布謠言,甚至煽動百姓鬧事。一時間,朝野內外,暗流湧動。
麵對重重阻力,宋霸天和李績並沒有退縮。他們深知,改革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為了大隋的長治久安,他們必須堅持下去。
宋霸天一麵命魏征等人加大宣傳力度,讓百姓了解改革的意義,一麵派李績率領精兵,平定各地叛亂。兩人內外合力,恩威並施,逐漸穩住了局勢。
就在改革初見成效之時,北方邊境卻傳來了緊急軍情。突厥可汗率領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入侵!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大隋此時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內部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如今又麵臨著外敵入侵的巨大威脅,可謂是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陛下,突厥來勢洶洶,不可不防啊!”李績神色凝重,拱手說道。
宋霸天眉頭緊鎖,他明白,此時大隋正麵臨著自建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他抬頭望向李績,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李將軍,傳令下去,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禦書房內,氣氛凝重。地圖上,突厥大軍來勢洶洶,直逼中原。宋霸天和李績相對而坐,沉默不語。
“陛下,如今我軍主力皆在南方平叛,若要北上抗擊突厥,恐怕……”李績欲言又止。
宋霸天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隋麵臨著兩線作戰的困境,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都難以支撐。
“難道……要放棄南方嗎?”宋霸天喃喃自語,眼中充滿了不甘。
李績沉默片刻,抬起頭,語氣沉重地說道:“陛下,當今之計,唯有……”“陛下,當今之計,唯有集中力量,先擊退突厥,再平定南方!”李績語氣堅定,眼中閃爍著決然的光芒。
宋霸天霍然起身,在地圖前踱著步子,突厥的鐵騎如同烏雲壓境,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深知,李績所言非虛,突厥的威脅近在眼前,若不及時應對,大隋的半壁江山都將淪陷。
“南方戰事,可暫緩一步,待擊退突厥,再騰出手來,徹底解決南方問題。”李績補充道,“臣願領兵北上,與突厥決一死戰!”
宋霸天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李績,他知道這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但也意味著他要將南方戰事全權委托給李績,這需要極大的信任和魄力。
“好!李績聽令!”宋霸天語氣沉穩,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臣在!”李績單膝跪地,雙手抱拳。
“朕命你為征北大元帥,統領二十萬大軍,即刻北上,抗擊突厥,務必將敵人阻擋在國門之外!”宋霸天語氣鏗鏘有力,充滿了對李績的期望。
“臣領旨!定不負陛下厚望!”李績接過象征兵權的虎符,起身領命而去。
目送著李績離開,宋霸天轉身看向窗外,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將南方戰事托付給李績,隻是解決了燃眉之急,如何穩定朝局,安撫那些被觸動利益的權貴,才是更大的挑戰。
“來人,傳魏征、秦瓊覲見!”宋霸天收迴目光,沉聲吩咐道。
不多時,魏征和秦瓊便趕到了禦書房。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宋霸天示意二人起身,將突厥入侵的消息告知了他們,並闡述了自己與李績商議的戰略調整。
魏征聽後,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後說道:“陛下,突厥來勢洶洶,我軍雖有李將軍率領,但也需做好萬全準備,臣建議……”
宋霸天認真聽著魏征的建議,時而點頭,時而沉思。他知道,這是一場艱難的考驗,不僅需要軍隊的勇猛,更需要朝廷的團結和百姓的支持。
而就在此時,邊關急報傳來,突厥可汗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直逼京城,隋朝邊境的守軍節節敗退……
“陛下……”魏征臉色驟變,欲言又止,目光中充滿了擔憂。
宋霸天緊握著手中的奏折,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不久,秦瓊和李績一前一後地來到禦書房。兩人神色凝重,拱手行禮:“臣參見陛下!”
“免禮。”宋霸天轉過身,示意兩人落座。
待兩人坐定,宋霸天開門見山地說道:“朕今日召二位愛卿前來,是為了南方戰事,也為了你二人之間的嫌隙。”
秦瓊和李績聞言,都低下了頭,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朕知道,你二人都是大隋的棟梁之才,也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但如今大敵當前,你二人卻因為一些誤會而心生隔閡,這豈不是讓敵人坐收漁翁之利嗎?”宋霸天語氣嚴厲,卻又帶著幾分痛心。
李績歎了口氣,拱手說道:“陛下教訓的是,臣一時衝動,險些誤了國家大事,請陛下責罰!”
秦瓊也站起身,沉聲道:“陛下,此事皆因末將而起,李將軍並無過錯,請陛下降罪於我一人!”
“你二人不必再爭了。”宋霸天擺了擺手,語氣緩和下來,“朕相信,你二人都是一心為國,絕無二心。今日之事,就讓它過去吧,朕不希望再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
秦瓊和李績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釋然,兩人齊聲說道:“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宋霸天見狀,欣慰地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場談話雖然不能完全消除兩人之間的隔閡,但至少暫時緩解了軍隊內部的分裂,這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宋霸天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在皇宮的另一處,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悄然醞釀。楊素迴到府邸後,便一直心神不寧。他知道,隨著宋霸天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穩固,自己的權勢將會受到威脅。
“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了。”楊素眼中閃過一抹陰狠,他決定鋌而走險,利用這次南方戰事,徹底扳倒宋霸天。
次日早朝,楊素向皇帝進言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南方戰事緊急,應當派遣一位皇子前往督戰,以示朝廷對南方戰事的重視。”
皇帝沉吟片刻,問道:“不知楊愛卿以為,該派哪位皇子前往合適?”
楊素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緩緩說道:“臣以為……”“臣以為,晉王殿下天資聰穎,又熟讀兵法,正是督戰的最佳人選。”楊素拱手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晉王楊廣是先帝的嫡長孫,自幼便被寄予厚望,但自從宋霸天登基後,便一直被冷落。此次楊素提議讓他督戰,明麵上是重視,實際上卻是想將他推到風口浪尖,借機挑起他和宋霸天之間的矛盾。
宋霸天自然也看穿了楊素的意圖,但他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一些平日裏依附楊素的官員紛紛出班附和,一時間,朝堂上支持晉王督戰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蕭美娘突然開口說道:“陛下,臣妾以為,晉王殿下年幼,缺乏實戰經驗,此次南方戰事非同小可,若是派他前去,恐怕難以服眾。”
蕭美娘的聲音清脆悅耳,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頓時讓那些原本想附和楊素的人閉上了嘴巴。
楊素眉頭一皺,正要開口反駁,卻見蕭美娘朝自己投來一記淩厲的眼神,心中頓時一驚。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似乎低估了這位年輕皇後的能力。
“皇後言之有理。”宋霸天點了點頭,轉頭看向楊素,“楊愛卿可還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楊素心中暗恨,卻也不敢再堅持己見,隻得說道:“臣愚鈍,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其他合適的人選,還請陛下定奪。”
“既然如此,此事就以後再議吧。”宋霸天說完,便宣布退朝,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迴到禦書房後,宋霸天立刻召見了蕭美娘。
“愛妃今日在朝堂上真是好口才,三言兩語便化解了楊素的陰謀。”宋霸天笑著說道,眼中滿是讚賞。
蕭美娘微微一笑,說道:“陛下過獎了,臣妾隻是不忍心看到陛下被奸臣蒙蔽罷了。”
“愛妃放心,朕心中自有分寸。”宋霸天握住蕭美娘的手,柔聲說道,“今日之事,多虧了愛妃提醒,否則朕還真有可能著了楊素的道。”
“陛下英明,臣妾隻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蕭美娘說道,“不過,楊素此人老奸巨猾,這次沒能得逞,下次必然還會卷土重來,陛下還需早做防範才是。”
“愛妃言之有理。”宋霸天點了點頭,“朕已經命魏征暗中調查楊素,一旦掌握了他的罪證,定不饒他!”
“陛下英明。”蕭美娘說道,“除此之外,臣妾還有一事要稟報陛下。”
“愛妃請講。”
“魏大人最近一直在研究改革之策,他認為,要想徹底解決朝廷的弊端,就必須從根源上進行改革。”蕭美娘說道,“他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方案,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麵,如果能夠順利實施,必將使大隋國力大增。”
宋霸天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連忙問道:“改革方案在哪?快拿給朕看看!”
蕭美娘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遞給宋霸天,說道:“這就是魏大人連日來的心血,陛下請過目。”
宋霸天接過奏折,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他越看越興奮,越看越覺得魏征的改革方案切中要害,正是大隋目前急需的良藥。
“好!好!好!”宋霸天連說了三個好字,激動地說道,“魏征真是朕的股肱之臣啊!這份改革方案,朕一定要全力支持!”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蕭美娘,說道:“愛妃,朕決定了,從明日起,朕就和李績將軍一起,開始推行這些改革!”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宋霸天便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了早朝之上。他目光如炬,掃視群臣,朗聲宣布:“諸位愛卿,朕今日起,將與李績將軍一同推行新政,革除弊端,振興大隋!”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楊素一派老臣麵露難色,他們深知新政一旦實施,必然觸動他們的利益,早已暗中串聯,準備抵製。而以魏征為首的新生力量則激動不已,他們期盼著改革已久,如今終於看到了希望。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整頓吏治,裁撤冗官。宋霸天雷厲風行,親自主持考核,將一批屍位素餐、貪汙腐敗的官員罷免查辦,一時間,朝野震動。
緊接著,宋霸天又頒布了一係列新法,涉及土地、賦稅、商業等多個領域。他推行均田製,抑製土地兼並;減輕賦稅,鼓勵農耕;開放商貿,促進經濟發展。這些措施,如同久旱甘霖,滋潤著大隋的土地,百姓的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那些被觸動了利益的權貴們,開始暗中阻撓,散布謠言,甚至煽動百姓鬧事。一時間,朝野內外,暗流湧動。
麵對重重阻力,宋霸天和李績並沒有退縮。他們深知,改革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為了大隋的長治久安,他們必須堅持下去。
宋霸天一麵命魏征等人加大宣傳力度,讓百姓了解改革的意義,一麵派李績率領精兵,平定各地叛亂。兩人內外合力,恩威並施,逐漸穩住了局勢。
就在改革初見成效之時,北方邊境卻傳來了緊急軍情。突厥可汗率領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入侵!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大隋此時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內部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如今又麵臨著外敵入侵的巨大威脅,可謂是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陛下,突厥來勢洶洶,不可不防啊!”李績神色凝重,拱手說道。
宋霸天眉頭緊鎖,他明白,此時大隋正麵臨著自建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他抬頭望向李績,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李將軍,傳令下去,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禦書房內,氣氛凝重。地圖上,突厥大軍來勢洶洶,直逼中原。宋霸天和李績相對而坐,沉默不語。
“陛下,如今我軍主力皆在南方平叛,若要北上抗擊突厥,恐怕……”李績欲言又止。
宋霸天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隋麵臨著兩線作戰的困境,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都難以支撐。
“難道……要放棄南方嗎?”宋霸天喃喃自語,眼中充滿了不甘。
李績沉默片刻,抬起頭,語氣沉重地說道:“陛下,當今之計,唯有……”“陛下,當今之計,唯有集中力量,先擊退突厥,再平定南方!”李績語氣堅定,眼中閃爍著決然的光芒。
宋霸天霍然起身,在地圖前踱著步子,突厥的鐵騎如同烏雲壓境,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深知,李績所言非虛,突厥的威脅近在眼前,若不及時應對,大隋的半壁江山都將淪陷。
“南方戰事,可暫緩一步,待擊退突厥,再騰出手來,徹底解決南方問題。”李績補充道,“臣願領兵北上,與突厥決一死戰!”
宋霸天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李績,他知道這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但也意味著他要將南方戰事全權委托給李績,這需要極大的信任和魄力。
“好!李績聽令!”宋霸天語氣沉穩,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臣在!”李績單膝跪地,雙手抱拳。
“朕命你為征北大元帥,統領二十萬大軍,即刻北上,抗擊突厥,務必將敵人阻擋在國門之外!”宋霸天語氣鏗鏘有力,充滿了對李績的期望。
“臣領旨!定不負陛下厚望!”李績接過象征兵權的虎符,起身領命而去。
目送著李績離開,宋霸天轉身看向窗外,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將南方戰事托付給李績,隻是解決了燃眉之急,如何穩定朝局,安撫那些被觸動利益的權貴,才是更大的挑戰。
“來人,傳魏征、秦瓊覲見!”宋霸天收迴目光,沉聲吩咐道。
不多時,魏征和秦瓊便趕到了禦書房。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宋霸天示意二人起身,將突厥入侵的消息告知了他們,並闡述了自己與李績商議的戰略調整。
魏征聽後,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後說道:“陛下,突厥來勢洶洶,我軍雖有李將軍率領,但也需做好萬全準備,臣建議……”
宋霸天認真聽著魏征的建議,時而點頭,時而沉思。他知道,這是一場艱難的考驗,不僅需要軍隊的勇猛,更需要朝廷的團結和百姓的支持。
而就在此時,邊關急報傳來,突厥可汗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直逼京城,隋朝邊境的守軍節節敗退……
“陛下……”魏征臉色驟變,欲言又止,目光中充滿了擔憂。
宋霸天緊握著手中的奏折,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