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8年田因齊出生在齊國臨淄,於公元前356年繼承主君之位。田因齊二十二歲成為齊國國君,君父突然離世,讓這個少年對人生充滿迷茫,他也不知齊國明天的走向。於是,整日沉迷於酒色歌舞,荒廢度日,以此逃避君上的責任。齊國大臣皆看不下去,想要進宮勸阻君上主持國政。怎知田因齊先眾人一步下令,誰敢進言者,斬。
齊國諸臣見君上荒廢政務,皆道:“新君乃昏君矣!君上,隻顧一己之樂,荒廢國政。齊國,怕是要亡於庶子之手啊!”
田因齊聞言,也不生氣,仍舊我行我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淳於髡不忍心君王貪圖享樂,荒廢國事,以一鳴驚人的典故規勸田因齊。田因齊當時聽了,精神振奮,準備建立宏圖霸業。然,第二日一覺醒來,仍是沉迷酒色歌舞。田因齊身邊的侍者,見淳於髡碰了壁,取笑道:“淳於大人,八尺方為男兒。你不足七尺,難怪君上聽不進去你的意見。”
淳於髡,淡淡道:“我雖不足七尺,敢為八尺男兒不敢為之事。”
侍者不悅,“淳於髡大人,你動嘴皮子是很厲害。不過,長成這樣,太丟父母的臉呢?”
淳於髡,縱聲長笑,“我不足七尺,尚有男兒血性。爾等身高八尺,血性傲骨全無。我寧可不足五尺,也不願成為沒血性、傲骨之人。”
出身平民的鄒忌,見能言善辯的淳於髡也沒能勸迴君上那顆低迷的心。他采取了靈活的方式,投其所好,以琴理談治國之道。田因齊愛琴音聽之,幡然悔悟,以鄒忌為齊相,立誌革新。
田因齊漫長的一生中,幾度在人生道上迷失,幸運的是總會有人在他迷失的時候,挺身站出來為他指點迷津,將他引迴正軌。故而,在諸臣的幫助下,田因齊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以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等人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改革,齊國國力蒸蒸日上。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
公元前334年,田因齊改革圖強,稱雄諸侯。徐州之地與魏國會盟,互尊為王,史稱徐州相王。故而,田因齊是第二個中原諸侯公然稱王的男人。
齊王田因齊也是一位謀定而後動之人。一旦是他決定的事情,無論前方有多少荊棘坎坷,無論發生什麽事,都不能改變他的心意。中山國冒然稱王,與齊國平起平坐,觸犯了田因齊心中的底線。田因齊乃何許人也,英雄一世,傲然風骨,怎可與蠻夷中山比肩。為了教訓這個出生蠻夷之邦的中山國,田因齊召集諸臣商談攻打中山一事。
攻伐大事,牽扯甚廣。
鄒忌沉思半響,拱手說道:“王上,中山國與韓趙魏燕合縱稱王。我們出兵去攻打中山,會遭到三晉及燕國反擊。出兵一事,我們需要好好謀劃才行。”
田因齊聞言不喜,齊國在他的治理下,何曾怕過三晉,頓時怒道:“韓魏自顧不暇,哪有精力管中山國的破事。燕趙兩國,安敢與我齊國爭雄。這中山國太目中無人,膽敢背著寡人行王道,與韓魏燕趙締結合縱。寡人不滅了他,難消心頭這個怒氣。寡人就讓中山國見識一下我齊國的實力。”
田罌,也勸道:“王上息怒。中山國稱王,大逆不道,理應討伐。但成候說得對,中山國與三晉及燕國合縱稱王。我國出兵攻打他,其他四國焉能置之不理。即便,魏韓兩國不能幹涉我國出兵。但是,燕趙兩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齊國以一國之力,對付三國,實在是不劃算的買賣。”
田因齊,怒道:“中山國如此狂妄,寡人就由著他。”
“王上。”鄒忌,拱手道:“我們可以派出使者,攜帶寶物,出使燕趙兩國。順便將我國攻打中山國的消息,告知他們。我們看看燕趙的反應在做定奪。”
田罌等人也趁機附和。
田因齊,微微思忖,道:“出使燕趙兩國的人選,就交給你去辦。”
鄒忌,瞥了一眼眾大臣,目視君上,行禮道:“諾。”
那日,魏趙燕三國使者,來到中山國宮中,麵見中山君厝。魏使公孫衍邀請中山君合縱稱王。趙使李疵也向中山國傳達了趙君的意思。燕國,不做聲,表示默認。中山君厝按住心中的雀喜,臉色十分寧靜,“稱王,事關重大,請容許寡人好好考慮。幾位,請迴。”
官驛中,趙使李疵,問道:“犀首,中山君會稱王嗎?”
公孫衍眸色之中很有自信,“放心吧!曆代中山君皆愛做天子夢。我們拋出的誘餌,太具有誘惑力。今日,中山君雖沒有表態,但我看他神色,早已經飛上雲霄。中山君會答應的。我們不用心急,就在中山國大吃大喝幾日。”
李疵出使中山國前,趙君囑咐他,凡是以公孫衍之意行事。李疵見公孫衍信心滿滿,也不擔心,優哉遊哉品位中山國的美酒及了解中山國的風土人情。
中山君厝在中山宮召集重臣商討,有關魏趙兩國發出邀請行王道之事。
中山宮的大臣意見不一,發表見解。
“君上,我中山國國土狹小,兵微將寡,怎可行王道,圖虛名。魏趙兩國邀請我中山國稱王,實乃包藏禍心。君上,你可要三思啊!”
“非也!我中山國國土比不上齊國,但是燕國土地,也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中山國複國,曆經三世,國之根基穩固。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坐地數百裏、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而今的天下,萬乘之國有齊、魏、秦、韓、趙、燕及南楚和越國。我國位居燕趙齊三國之間,而不滅,豈不是我中山將士悍勇善戰之故。魏趙邀集我國稱王,燕使不語,實乃默認。三國的態度,說明我中山國的實力,足以影響中原的格局,也得到了中原諸侯的認可。君上,行王道,有何不可。”
“魏趙兩國與我中山國有隙。魏趙兩國邀請我國稱王,用心險惡。”
“君上,臣以為行王道,是我中山國創立千秋基業,又一大成就。行王道,爭天下,正該如此。”
“你說的輕鬆。我中山國拿什麽行王道,爭天下。難不成憑你一張利嘴不成。”
“君上,我國稱王,必會導致齊國出兵討伐,請三思啊!”
中山宮內又有幾位親齊的大臣站了出來,說道:“君上,我們不能稱王。稱王是會得罪了齊國。齊國不高興就會出兵攻打我國。我國拿什麽與齊國相抗。魏趙兩國來意不善,燕國態度不明,我們不能上當。”
人,都有夢想。中山君厝也不例外。他也是有夢想的人。他的夢想就是中山國可以行王道,爭天下,傲視中原諸侯。中山君厝的天子夢,一直鼓舞著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今,中山國在他治理下,民風彪悍,國力大增。已然成為繼齊魏楚秦趙燕之後第八大強國。
曾經,有位高人來到中山國對著中山君厝的先祖說:“此地有王者之氣,後世子孫必有王者。”
這八個字,一直激烈著中山國眾人前赴後繼。
中原諸侯從未正視國中山國,他們皆視中山為蠻夷之國。三晉不搭理他,齊燕兩國對他吆五喝六,處處鄙視。尤其是齊國來的人,總會蹬鼻子上臉大罵中山君。齊國給中山國帶來的不滿情緒,慢慢累積,怨恨頗多。前兩代中山君尚懂得韜光養晦,隱而不發。中山君厝,年少氣盛,怎可忍受中原諸侯頗多不平等的待遇。
如今,中原諸侯拋來橄欖枝,向中山國示好。中山國若是答應合縱稱王,便會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中山國也會擺脫被他國輕視的局麵。中山君厝見自己的大臣,張口一個齊國,閉口一個齊國,心中一點都不是滋味。
中山君厝為太子時,有人給他看麵相。說他長大後,有王者之氣相。今日,魏趙燕三國立邀中山國相王合縱,不是正好印證了高人說的話嗎?想到此處,中山君已然有稱王的欲望。
國相司馬稠聞眾大臣之言,也聽不下去,沉著臉,訓斥道:“你們是中山國的臣子,是君上的臣子。你們張口閉口都是齊國。是何居心。”
“相國,你什麽意思。”
“我什麽意思。諸位,還要我提醒嗎?”
“中山國沒有齊國的幫助,怎能存活至今。我們開罪了齊國,就等著齊國千軍萬馬來討伐。”
司馬稠,怒道:“中山國是塊爛泥,齊國也扶不上牆。諸位,你們眼中就看得見齊國。看不見你們祖宗為了中山國的將來,嘔心瀝血,渲染江山嗎?”
中山君厝繼位至今,也是受夠了齊人的氣。每當中山君厝,想要為國家幹點大事。這些大臣,總會拿齊國來打擊他的萬丈雄心。有時候,他也搞不懂,這些人是中山國的臣子,還是齊國的臣子。中山國與齊國皆是諸侯國。憑什麽齊國要高人一等,中山國就要低一等。
此時,積怨頗多的中山君厝心中的怒火宛如火山爆發,一瀉千裏,指著大臣,責問道:“你們還記得是寡人的臣子嗎?齊國,真的就令你那麽害怕,令你們搖尾乞憐,肝膽俱碎嗎?”
“君上,我等是為了中山國千秋基業考慮。”
中山君最煩聽到這些大臣義正言辭的話,大袖一揮,“中山國是寡人的天下,中山之地由寡人說了算。齊國沒有資格對我中山國國事指手畫腳。”
“君上,你是要和齊國斷交開戰嗎?”
“寡人不會主動與齊國挑起戰爭。但是,齊國若要欺負我國,寡人定會以中山全部的力量與之對抗。”
“君上,你瘋了不成了。為了行王道,圖虛名,不惜與齊國斷交開戰。為了王道,付出這樣慘痛的代價,值得嗎?”
“寡人是瘋了。”中山君厝,冷聲道:“值不值得,由寡人說了算。”
司馬稠也不喜歡這群大臣,明明是中山國的大臣,不優先考慮本國的利益。事事以齊國利益為先。齊國對中山國影響太深刻了,若是不加以約束。中山國不是諸侯國,而是他齊國名下的附屬國。為今之計,中山國稱王合縱,既可以改善與三晉及燕國的關係,也可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又可以,擺脫齊國對中山國的影響力。中山國稱王,也是在他司馬稠的輔佐下成就的大事。這也是流芳百世,眾人敬仰的偉業。
為了自己的偉業,為了那份流芳百世,司馬稠坐不住了,他道:“王上,臣主張與魏韓趙燕,行王道,締結合縱。”
中山君厝見司馬稠懂他心中之誌,麵對反對稱王的大臣,雙眸之中散發出強烈的殺氣,冷色道:“有誰再敢阻攔寡人稱王者,殺。”
司馬稠支持中山君厝行王道,既是為國,也是為了自己心中那份宏圖霸業。
如今的中山,亦非當年的中山國。中山國複國曆經三代,根據穩固,坐地數百裏,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他相信,中山國有能力,也有實力稱王。但,齊國對中山影響根深蒂固,司馬稠也覺得不可大意,私底下對著中山君道:“君上,我們派人出使齊國,將行王道之事,告訴齊王。”
中山君厝,盯著他,“齊王不答應寡人稱王如何。”
司馬稠,挺起傲骨,“中山國的事由中山國做主。齊國不答應,我們也絕不低頭。”
“齊國出兵攻打我們,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齊國要攻打我中山國。我中山男兒,豈會怕了他。”
翌日,中山君厝召集魏燕趙三國使者,答應稱王合縱,幾國交換國書。儀式結束後,魏趙燕使者,啟程返迴本國。中山君厝,拖著沉重的步伐,壯懷激烈,走進宗祠,呐喊道:“曆代祖宗啊!你們看見了嗎?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今日,子孫厝,做到了。你們在天之靈,感受到了嗎?”
齊國諸臣見君上荒廢政務,皆道:“新君乃昏君矣!君上,隻顧一己之樂,荒廢國政。齊國,怕是要亡於庶子之手啊!”
田因齊聞言,也不生氣,仍舊我行我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淳於髡不忍心君王貪圖享樂,荒廢國事,以一鳴驚人的典故規勸田因齊。田因齊當時聽了,精神振奮,準備建立宏圖霸業。然,第二日一覺醒來,仍是沉迷酒色歌舞。田因齊身邊的侍者,見淳於髡碰了壁,取笑道:“淳於大人,八尺方為男兒。你不足七尺,難怪君上聽不進去你的意見。”
淳於髡,淡淡道:“我雖不足七尺,敢為八尺男兒不敢為之事。”
侍者不悅,“淳於髡大人,你動嘴皮子是很厲害。不過,長成這樣,太丟父母的臉呢?”
淳於髡,縱聲長笑,“我不足七尺,尚有男兒血性。爾等身高八尺,血性傲骨全無。我寧可不足五尺,也不願成為沒血性、傲骨之人。”
出身平民的鄒忌,見能言善辯的淳於髡也沒能勸迴君上那顆低迷的心。他采取了靈活的方式,投其所好,以琴理談治國之道。田因齊愛琴音聽之,幡然悔悟,以鄒忌為齊相,立誌革新。
田因齊漫長的一生中,幾度在人生道上迷失,幸運的是總會有人在他迷失的時候,挺身站出來為他指點迷津,將他引迴正軌。故而,在諸臣的幫助下,田因齊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以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等人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改革,齊國國力蒸蒸日上。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
公元前334年,田因齊改革圖強,稱雄諸侯。徐州之地與魏國會盟,互尊為王,史稱徐州相王。故而,田因齊是第二個中原諸侯公然稱王的男人。
齊王田因齊也是一位謀定而後動之人。一旦是他決定的事情,無論前方有多少荊棘坎坷,無論發生什麽事,都不能改變他的心意。中山國冒然稱王,與齊國平起平坐,觸犯了田因齊心中的底線。田因齊乃何許人也,英雄一世,傲然風骨,怎可與蠻夷中山比肩。為了教訓這個出生蠻夷之邦的中山國,田因齊召集諸臣商談攻打中山一事。
攻伐大事,牽扯甚廣。
鄒忌沉思半響,拱手說道:“王上,中山國與韓趙魏燕合縱稱王。我們出兵去攻打中山,會遭到三晉及燕國反擊。出兵一事,我們需要好好謀劃才行。”
田因齊聞言不喜,齊國在他的治理下,何曾怕過三晉,頓時怒道:“韓魏自顧不暇,哪有精力管中山國的破事。燕趙兩國,安敢與我齊國爭雄。這中山國太目中無人,膽敢背著寡人行王道,與韓魏燕趙締結合縱。寡人不滅了他,難消心頭這個怒氣。寡人就讓中山國見識一下我齊國的實力。”
田罌,也勸道:“王上息怒。中山國稱王,大逆不道,理應討伐。但成候說得對,中山國與三晉及燕國合縱稱王。我國出兵攻打他,其他四國焉能置之不理。即便,魏韓兩國不能幹涉我國出兵。但是,燕趙兩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齊國以一國之力,對付三國,實在是不劃算的買賣。”
田因齊,怒道:“中山國如此狂妄,寡人就由著他。”
“王上。”鄒忌,拱手道:“我們可以派出使者,攜帶寶物,出使燕趙兩國。順便將我國攻打中山國的消息,告知他們。我們看看燕趙的反應在做定奪。”
田罌等人也趁機附和。
田因齊,微微思忖,道:“出使燕趙兩國的人選,就交給你去辦。”
鄒忌,瞥了一眼眾大臣,目視君上,行禮道:“諾。”
那日,魏趙燕三國使者,來到中山國宮中,麵見中山君厝。魏使公孫衍邀請中山君合縱稱王。趙使李疵也向中山國傳達了趙君的意思。燕國,不做聲,表示默認。中山君厝按住心中的雀喜,臉色十分寧靜,“稱王,事關重大,請容許寡人好好考慮。幾位,請迴。”
官驛中,趙使李疵,問道:“犀首,中山君會稱王嗎?”
公孫衍眸色之中很有自信,“放心吧!曆代中山君皆愛做天子夢。我們拋出的誘餌,太具有誘惑力。今日,中山君雖沒有表態,但我看他神色,早已經飛上雲霄。中山君會答應的。我們不用心急,就在中山國大吃大喝幾日。”
李疵出使中山國前,趙君囑咐他,凡是以公孫衍之意行事。李疵見公孫衍信心滿滿,也不擔心,優哉遊哉品位中山國的美酒及了解中山國的風土人情。
中山君厝在中山宮召集重臣商討,有關魏趙兩國發出邀請行王道之事。
中山宮的大臣意見不一,發表見解。
“君上,我中山國國土狹小,兵微將寡,怎可行王道,圖虛名。魏趙兩國邀請我中山國稱王,實乃包藏禍心。君上,你可要三思啊!”
“非也!我中山國國土比不上齊國,但是燕國土地,也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中山國複國,曆經三世,國之根基穩固。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坐地數百裏、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而今的天下,萬乘之國有齊、魏、秦、韓、趙、燕及南楚和越國。我國位居燕趙齊三國之間,而不滅,豈不是我中山將士悍勇善戰之故。魏趙邀集我國稱王,燕使不語,實乃默認。三國的態度,說明我中山國的實力,足以影響中原的格局,也得到了中原諸侯的認可。君上,行王道,有何不可。”
“魏趙兩國與我中山國有隙。魏趙兩國邀請我國稱王,用心險惡。”
“君上,臣以為行王道,是我中山國創立千秋基業,又一大成就。行王道,爭天下,正該如此。”
“你說的輕鬆。我中山國拿什麽行王道,爭天下。難不成憑你一張利嘴不成。”
“君上,我國稱王,必會導致齊國出兵討伐,請三思啊!”
中山宮內又有幾位親齊的大臣站了出來,說道:“君上,我們不能稱王。稱王是會得罪了齊國。齊國不高興就會出兵攻打我國。我國拿什麽與齊國相抗。魏趙兩國來意不善,燕國態度不明,我們不能上當。”
人,都有夢想。中山君厝也不例外。他也是有夢想的人。他的夢想就是中山國可以行王道,爭天下,傲視中原諸侯。中山君厝的天子夢,一直鼓舞著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今,中山國在他治理下,民風彪悍,國力大增。已然成為繼齊魏楚秦趙燕之後第八大強國。
曾經,有位高人來到中山國對著中山君厝的先祖說:“此地有王者之氣,後世子孫必有王者。”
這八個字,一直激烈著中山國眾人前赴後繼。
中原諸侯從未正視國中山國,他們皆視中山為蠻夷之國。三晉不搭理他,齊燕兩國對他吆五喝六,處處鄙視。尤其是齊國來的人,總會蹬鼻子上臉大罵中山君。齊國給中山國帶來的不滿情緒,慢慢累積,怨恨頗多。前兩代中山君尚懂得韜光養晦,隱而不發。中山君厝,年少氣盛,怎可忍受中原諸侯頗多不平等的待遇。
如今,中原諸侯拋來橄欖枝,向中山國示好。中山國若是答應合縱稱王,便會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中山國也會擺脫被他國輕視的局麵。中山君厝見自己的大臣,張口一個齊國,閉口一個齊國,心中一點都不是滋味。
中山君厝為太子時,有人給他看麵相。說他長大後,有王者之氣相。今日,魏趙燕三國立邀中山國相王合縱,不是正好印證了高人說的話嗎?想到此處,中山君已然有稱王的欲望。
國相司馬稠聞眾大臣之言,也聽不下去,沉著臉,訓斥道:“你們是中山國的臣子,是君上的臣子。你們張口閉口都是齊國。是何居心。”
“相國,你什麽意思。”
“我什麽意思。諸位,還要我提醒嗎?”
“中山國沒有齊國的幫助,怎能存活至今。我們開罪了齊國,就等著齊國千軍萬馬來討伐。”
司馬稠,怒道:“中山國是塊爛泥,齊國也扶不上牆。諸位,你們眼中就看得見齊國。看不見你們祖宗為了中山國的將來,嘔心瀝血,渲染江山嗎?”
中山君厝繼位至今,也是受夠了齊人的氣。每當中山君厝,想要為國家幹點大事。這些大臣,總會拿齊國來打擊他的萬丈雄心。有時候,他也搞不懂,這些人是中山國的臣子,還是齊國的臣子。中山國與齊國皆是諸侯國。憑什麽齊國要高人一等,中山國就要低一等。
此時,積怨頗多的中山君厝心中的怒火宛如火山爆發,一瀉千裏,指著大臣,責問道:“你們還記得是寡人的臣子嗎?齊國,真的就令你那麽害怕,令你們搖尾乞憐,肝膽俱碎嗎?”
“君上,我等是為了中山國千秋基業考慮。”
中山君最煩聽到這些大臣義正言辭的話,大袖一揮,“中山國是寡人的天下,中山之地由寡人說了算。齊國沒有資格對我中山國國事指手畫腳。”
“君上,你是要和齊國斷交開戰嗎?”
“寡人不會主動與齊國挑起戰爭。但是,齊國若要欺負我國,寡人定會以中山全部的力量與之對抗。”
“君上,你瘋了不成了。為了行王道,圖虛名,不惜與齊國斷交開戰。為了王道,付出這樣慘痛的代價,值得嗎?”
“寡人是瘋了。”中山君厝,冷聲道:“值不值得,由寡人說了算。”
司馬稠也不喜歡這群大臣,明明是中山國的大臣,不優先考慮本國的利益。事事以齊國利益為先。齊國對中山國影響太深刻了,若是不加以約束。中山國不是諸侯國,而是他齊國名下的附屬國。為今之計,中山國稱王合縱,既可以改善與三晉及燕國的關係,也可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又可以,擺脫齊國對中山國的影響力。中山國稱王,也是在他司馬稠的輔佐下成就的大事。這也是流芳百世,眾人敬仰的偉業。
為了自己的偉業,為了那份流芳百世,司馬稠坐不住了,他道:“王上,臣主張與魏韓趙燕,行王道,締結合縱。”
中山君厝見司馬稠懂他心中之誌,麵對反對稱王的大臣,雙眸之中散發出強烈的殺氣,冷色道:“有誰再敢阻攔寡人稱王者,殺。”
司馬稠支持中山君厝行王道,既是為國,也是為了自己心中那份宏圖霸業。
如今的中山,亦非當年的中山國。中山國複國曆經三代,根據穩固,坐地數百裏,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他相信,中山國有能力,也有實力稱王。但,齊國對中山影響根深蒂固,司馬稠也覺得不可大意,私底下對著中山君道:“君上,我們派人出使齊國,將行王道之事,告訴齊王。”
中山君厝,盯著他,“齊王不答應寡人稱王如何。”
司馬稠,挺起傲骨,“中山國的事由中山國做主。齊國不答應,我們也絕不低頭。”
“齊國出兵攻打我們,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齊國要攻打我中山國。我中山男兒,豈會怕了他。”
翌日,中山君厝召集魏燕趙三國使者,答應稱王合縱,幾國交換國書。儀式結束後,魏趙燕使者,啟程返迴本國。中山君厝,拖著沉重的步伐,壯懷激烈,走進宗祠,呐喊道:“曆代祖宗啊!你們看見了嗎?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今日,子孫厝,做到了。你們在天之靈,感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