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有心了,不知是什麽書?”李世民詫異問道。
其餘房玄齡、高士廉、杜如晦等亦都好奇,三本書治國、治官、治民、治學,口氣未免太大了點吧?
就見張玄清托著三本書往前送了送,笑著說道:“陛下看過便知。”
沒再猶豫,李世民好奇的接過書,立即低頭看去。
首先第一本,上書五個大字:《處世菜根譚》;攤開再看第二本,上書四個字:《心學精要》;然後再看第三本……看到上麵的字他眼皮子不由跳了跳。
隻見這最後一本書上僅有兩個字,卻驀然寫的是——《反經》!
幾個意思,給朕一本“反經”,讓朕造誰的反?
李世民看清後好懸沒把書扔了,然後再反手給張玄清一個大嘴巴子。
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幾個文臣也都好奇的扒著頭看呢,不僅他們,就連程咬金、段誌玄這些武將也都好奇。
前麵兩個名字他們一時間也不明其意,但這第三本……未免也太直白了,反經、反經,說的不是造反還能有什麽?
“哈哈哈!好道士,真的好大膽子,給陛下一本反經,莫不成打算讓陛下造自己的反?”程咬金最先沉不住氣,一臉得幸災樂禍。
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迴過頭來,麵色無可避免的有些不好:“真人這是何意?”
“還能什麽意思,真人那你開玩笑呢唄。”程咬金這一次竟然沒半點收斂,再次受了李世民狠狠一眼。
忽然李勣、侯君集、薛萬徹等武將身後響起一聲嗬斥,聲音蒼老:“好一個張玄清,陛下對你禮讓有加,你安敢戲弄陛下,可知欺君之罪?”分開人群,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走到近前。
此人正是蕭瑀。
突厥退兵、一半大唐軍隊迴城後,等在城門樓子下的一幫子大唐文臣們得到消息,紛紛表示要出城恭迎聖上。
可惜,迎接天子可不是誰都能來的,官位低的肯定不行。尤其李世民讓迴城將領帶迴旨意,一概臣子不必出城迎接他,跟一幫老百姓待在城裏就好,一幫子文臣自然沒機會出來。
不過凡事都有個特例,像蕭瑀這種老臣,有些時候是可以違反皇帝的話的。隻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一般皇帝不僅不會動怒,反而還會龍顏大悅。
此番蕭瑀出城,用的理由自然是擔心李世民安危。雖然危險已過,且就算有危險他一個老棺材瓤子也不頂用,不過出來表表忠心,以他的身份,李世民也絕不會動怒便是。
隻是他沒想到,來的路上通過向護送他的士兵打聽,竟然聽到了張玄清的消息。
這個消息迴城的將領可沒說,畢竟人家將領又不傻,突厥退兵的消息他可以帶迴去,但怎麽退得兵、誰在其中起到關鍵因素,還是要留給皇上親自宣布。
萬一皇上想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呢?
不過小兵卒子可沒那麽多彎彎繞,就算有,麵對蕭瑀這種“大臣”詢問,也不敢隱瞞。
然而自從幾個月前,傅奕、張道源倆人在朝堂上揚道抑佛,並抬出了張玄清,蕭瑀對張玄清可沒有半分好感。
得知竟是張玄清“裝瘋賣傻”把突厥兵嚇退的,且如今陛下之所以不急著迴城,也是因為在和張玄清談話,老東西當時就有扭頭迴城的打算。
但轉念一想,眼下說不定是個“拆穿”對方的機會。雖說突厥兵是張玄清嚇退的不假,但這也不能說明他有真本事啊!故稍作考慮,蕭瑀還是決定來便橋看看。
剛到的時候,李世民正在和張玄清談的歡,蕭瑀心中有先觀察一下張玄清的意思,就沒有著急上前參拜。
正好過沒一會兒,張玄清送書、程咬金高叫反經。兩件事先後發生,蕭瑀想都沒想,自認為抓住了張玄清的小辮子,立即現身斥責。
他沒有直接狀告張玄清想造反,一是如果真的確有其事,不用他說,自有人會抓著不放;二是證據不足,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玄清是玩笑的成分居大,畢竟沒有哪個造反之前還親自跑來通知皇上一聲的。
經過之前的觀察,蕭瑀已經看出,張玄清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不輕。以此來推斷,他若誇大其詞,狀告張玄清謀反,事實上卻隻是張玄清的一個玩笑,最後李世民很可能不僅不會追究張玄清,反而還會把他這個“告假狀”的惦記上。
正因為清楚這點,蕭瑀才退而求其次,不奢望別的,隻求在李世民心底埋下一根刺,一根“張玄清恃寵而驕、不知尊卑”的刺。
這對於一個“簡在帝心”卻又身不在朝堂的人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隻要那跟刺埋下,蕭瑀就有信心以此為基點,將張玄清在李世民心中的形象瓦解。短則三五月,長則三五年,到時候區區一個張玄清?就算張道陵來了都不管用!
麵對突然出現的蕭瑀,李世民表現得十分詫異:“蕭愛卿怎麽出城來了?”對於蕭瑀狀告的事,沒有立即迴應。
蕭瑀聞言,忙大禮參拜,將早就準備好的說辭一說:“迴陛下,臣等見大軍迴城過半,陛下卻未迴返,心中擔憂不已。老臣不才,經孔、魏幾位大臣推薦,特來恭迎陛下!”
他倒也沒說謊,李世民下了旨意,不讓百官出城,自然不能全部違反。但百官中推舉一人,出城恭迎皇上,這也是應有之意。蕭瑀位高權重,別人搶不過他,這表忠心的美差自然就落在了他頭上。
可他說完後,立即又話鋒一轉,直指張玄清:“還請陛下聽老臣一言,自古有妖道亂國,遠的不說,從東漢太平道張角、再到東晉五鬥米道孫靈秀,期間屢有道士行那造反之事。今日陛下眼前這位張玄清,竟贈陛下以反書,足可見其狼子野心。即便他今日隻是玩笑之舉,然亦可見他目無尊上、恃寵而驕之意。恐日後難免犯上作亂。故老臣鬥膽,請陛下降其欺君罔上之罪,以儆效尤!”
“此事不急,蕭愛卿先起來迴話。”李世民忙伸手虛扶,但仍未曾表態。
蕭瑀卻長揖不起,深深弓著腰、低著腦袋,導致說話都有些費力:“望陛下慎重,莫要被妖道迷惑,否則我大唐危矣!江山社稷危矣!黎民百姓危矣!”
一連三個危矣,好像事情多嚴重的樣子。卻在此時,忽地一聲嘿笑響起,將蕭瑀創造的嚴肅氣氛破壞的一幹二淨。
其餘房玄齡、高士廉、杜如晦等亦都好奇,三本書治國、治官、治民、治學,口氣未免太大了點吧?
就見張玄清托著三本書往前送了送,笑著說道:“陛下看過便知。”
沒再猶豫,李世民好奇的接過書,立即低頭看去。
首先第一本,上書五個大字:《處世菜根譚》;攤開再看第二本,上書四個字:《心學精要》;然後再看第三本……看到上麵的字他眼皮子不由跳了跳。
隻見這最後一本書上僅有兩個字,卻驀然寫的是——《反經》!
幾個意思,給朕一本“反經”,讓朕造誰的反?
李世民看清後好懸沒把書扔了,然後再反手給張玄清一個大嘴巴子。
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幾個文臣也都好奇的扒著頭看呢,不僅他們,就連程咬金、段誌玄這些武將也都好奇。
前麵兩個名字他們一時間也不明其意,但這第三本……未免也太直白了,反經、反經,說的不是造反還能有什麽?
“哈哈哈!好道士,真的好大膽子,給陛下一本反經,莫不成打算讓陛下造自己的反?”程咬金最先沉不住氣,一臉得幸災樂禍。
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迴過頭來,麵色無可避免的有些不好:“真人這是何意?”
“還能什麽意思,真人那你開玩笑呢唄。”程咬金這一次竟然沒半點收斂,再次受了李世民狠狠一眼。
忽然李勣、侯君集、薛萬徹等武將身後響起一聲嗬斥,聲音蒼老:“好一個張玄清,陛下對你禮讓有加,你安敢戲弄陛下,可知欺君之罪?”分開人群,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走到近前。
此人正是蕭瑀。
突厥退兵、一半大唐軍隊迴城後,等在城門樓子下的一幫子大唐文臣們得到消息,紛紛表示要出城恭迎聖上。
可惜,迎接天子可不是誰都能來的,官位低的肯定不行。尤其李世民讓迴城將領帶迴旨意,一概臣子不必出城迎接他,跟一幫老百姓待在城裏就好,一幫子文臣自然沒機會出來。
不過凡事都有個特例,像蕭瑀這種老臣,有些時候是可以違反皇帝的話的。隻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一般皇帝不僅不會動怒,反而還會龍顏大悅。
此番蕭瑀出城,用的理由自然是擔心李世民安危。雖然危險已過,且就算有危險他一個老棺材瓤子也不頂用,不過出來表表忠心,以他的身份,李世民也絕不會動怒便是。
隻是他沒想到,來的路上通過向護送他的士兵打聽,竟然聽到了張玄清的消息。
這個消息迴城的將領可沒說,畢竟人家將領又不傻,突厥退兵的消息他可以帶迴去,但怎麽退得兵、誰在其中起到關鍵因素,還是要留給皇上親自宣布。
萬一皇上想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呢?
不過小兵卒子可沒那麽多彎彎繞,就算有,麵對蕭瑀這種“大臣”詢問,也不敢隱瞞。
然而自從幾個月前,傅奕、張道源倆人在朝堂上揚道抑佛,並抬出了張玄清,蕭瑀對張玄清可沒有半分好感。
得知竟是張玄清“裝瘋賣傻”把突厥兵嚇退的,且如今陛下之所以不急著迴城,也是因為在和張玄清談話,老東西當時就有扭頭迴城的打算。
但轉念一想,眼下說不定是個“拆穿”對方的機會。雖說突厥兵是張玄清嚇退的不假,但這也不能說明他有真本事啊!故稍作考慮,蕭瑀還是決定來便橋看看。
剛到的時候,李世民正在和張玄清談的歡,蕭瑀心中有先觀察一下張玄清的意思,就沒有著急上前參拜。
正好過沒一會兒,張玄清送書、程咬金高叫反經。兩件事先後發生,蕭瑀想都沒想,自認為抓住了張玄清的小辮子,立即現身斥責。
他沒有直接狀告張玄清想造反,一是如果真的確有其事,不用他說,自有人會抓著不放;二是證據不足,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玄清是玩笑的成分居大,畢竟沒有哪個造反之前還親自跑來通知皇上一聲的。
經過之前的觀察,蕭瑀已經看出,張玄清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不輕。以此來推斷,他若誇大其詞,狀告張玄清謀反,事實上卻隻是張玄清的一個玩笑,最後李世民很可能不僅不會追究張玄清,反而還會把他這個“告假狀”的惦記上。
正因為清楚這點,蕭瑀才退而求其次,不奢望別的,隻求在李世民心底埋下一根刺,一根“張玄清恃寵而驕、不知尊卑”的刺。
這對於一個“簡在帝心”卻又身不在朝堂的人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隻要那跟刺埋下,蕭瑀就有信心以此為基點,將張玄清在李世民心中的形象瓦解。短則三五月,長則三五年,到時候區區一個張玄清?就算張道陵來了都不管用!
麵對突然出現的蕭瑀,李世民表現得十分詫異:“蕭愛卿怎麽出城來了?”對於蕭瑀狀告的事,沒有立即迴應。
蕭瑀聞言,忙大禮參拜,將早就準備好的說辭一說:“迴陛下,臣等見大軍迴城過半,陛下卻未迴返,心中擔憂不已。老臣不才,經孔、魏幾位大臣推薦,特來恭迎陛下!”
他倒也沒說謊,李世民下了旨意,不讓百官出城,自然不能全部違反。但百官中推舉一人,出城恭迎皇上,這也是應有之意。蕭瑀位高權重,別人搶不過他,這表忠心的美差自然就落在了他頭上。
可他說完後,立即又話鋒一轉,直指張玄清:“還請陛下聽老臣一言,自古有妖道亂國,遠的不說,從東漢太平道張角、再到東晉五鬥米道孫靈秀,期間屢有道士行那造反之事。今日陛下眼前這位張玄清,竟贈陛下以反書,足可見其狼子野心。即便他今日隻是玩笑之舉,然亦可見他目無尊上、恃寵而驕之意。恐日後難免犯上作亂。故老臣鬥膽,請陛下降其欺君罔上之罪,以儆效尤!”
“此事不急,蕭愛卿先起來迴話。”李世民忙伸手虛扶,但仍未曾表態。
蕭瑀卻長揖不起,深深弓著腰、低著腦袋,導致說話都有些費力:“望陛下慎重,莫要被妖道迷惑,否則我大唐危矣!江山社稷危矣!黎民百姓危矣!”
一連三個危矣,好像事情多嚴重的樣子。卻在此時,忽地一聲嘿笑響起,將蕭瑀創造的嚴肅氣氛破壞的一幹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