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閑雲觀的張玄清可不知道長安城內有個道士要找他麻煩呢,更不知他“宅男”般的生活,為自己躲掉了多少麻煩。


    此時他正在準備離開的事宜,先去現代買了帳篷、刀具之類的野外生存裝備,在等到貨的幾天,就一直泡在古代抄書。


    至於抄什麽書……嘿嘿,當然是送人的啦。


    因為兩個時空的時間比例被張玄清人為的“調節”了,現代一日,就等於古代二十幾天。等現代各種裝備到齊後,古代已經過了兩三個月。


    再說李世民,與張玄清話別下山後,當夜,便請秦瓊、尉遲恭為他守門,果然一夜無夢。


    第二天,他心情大好,對秦瓊、尉遲恭各有嘉獎,並誠懇道謝。


    隨後又依張玄清所言,請畫師為秦瓊、尉遲恭畫像。所請的不是別人,正是日後官拜宰相,現如今正在秦王府任職的閻立本。


    此人乃當代有名的丹青聖手,家學淵博,更傳言其師法張僧繇,就是“畫龍點睛”的那位。


    傳言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張僧繇便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個個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人們請求他把龍眼點上,可他卻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就龍會破壁飛走的。”世人聽後誰都不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麽會飛走呢?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張僧繇最後被逼得沒有辦法,隻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隻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後來果然,當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麵,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頓時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便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淩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等到雲散天晴,人們再看看牆上,立即目瞪口呆,隻見牆麵隻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竟真的不知去向飛走了。


    當然以上都是傳說,可不可信還有待商榷,但張僧繇確實是曆史有名的畫師。而閻立本本身也是不凡,日後李世民督促興建的淩煙閣裏二十四功臣的畫像,就是出自他手。如今他亦是李世民部下,得了李世民命令,怎敢不照辦?當天,他就按照李世民轉述的張玄清所說的條件,給秦瓊、尉遲恭每人畫了一副披掛齊全、威風凜凜、怒容滿麵的畫像,張貼在秦王府門上。


    這一夜果然又平安無事,第二天李世民醒來,又驚又喜。驚得是張玄清果無虛言,喜得是今後再也不用受寢食難安之苦。不過驚喜過後,想到當日辭別張玄清時張玄清所說的話,他又加了幾許愁容。


    他哪知這一切都是他的心理作用,根本沒有太子、齊王的鬼魂來纏他,秦瓊、尉遲恭的畫像亦沒有辟邪嚇鬼之能,張玄清也未必真個有料事如神的本事。但先入為主的情況下,他潛意識覺得張玄清不是神仙,也勝似神仙,想到當日辭別時張玄清說讓他小心點,等他登基之後,還有一場災變需要他解決。他心裏麵就沉甸甸的,各種各樣的猜測浮現在腦海。


    究竟是什麽災變?


    是天災?還是**?


    難道是薛萬徹、馮立等人要起義造反?


    薛萬徹、馮立都是太子李建成的舊部,玄武門之變時,率東宮兵馬力戰,甚至反撲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級,他們才放下武器,帶領數十騎逃入南山。


    因為玄武門之變剛過去不久,李世民想來想去,始終認為這個情況最有可能。


    接下來自然是派兵密查,可惜,他卻查錯了方向。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終於登基為帝,登基後正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同時釋放大批宮女出宮與家人團聚。


    這招雖說每朝每代的皇帝都在用,但正如韋小寶同誌的馬屁一樣,百試不爽,很快就為他積攢了相當的人氣和良好的口碑。


    當然,暗中探察薛萬徹、馮立等李建成舊部的事他也沒放下。此時山東一帶有不少原先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在任,李世民一登基,那些人害怕新皇帝要和他們秋後算賬,因此準備先下手為強――造反作亂。這一下李世民越發認定當日張玄清所說的就是此事了。


    隻不過事情明朗了,但卻不好解決。現如今他剛剛登基,怎麽可能大殺特殺,並且攻城容易攻心難,殺人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長治久安和人心所向才是真正的挑戰,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商議政策。


    諫議大夫魏征看出了李世民的顧慮,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應當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方能顯示皇上您公正無私的胸襟,才能化解不必要的災禍。”建議李世民隻誅首惡,其餘一概寬恕。


    這孫子也是個狠人,在玄武門之變前,時任太子洗馬的魏征就時常勸說李建成早日下手除掉李世民,這一點在當時的官場中已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李世民大權獨掌後,第一次召見魏征時,就曾劈頭蓋臉地責問他:“為何離間我兄弟感情?”令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替魏征捏了一把冷汗。


    沒成想,魏征這孫子還真光棍到了家,舉止如常、坦然自若的說:“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聽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


    好嘛,三國時的陳琳麵對曹操,也頂多來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他魏征倒好,就差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如果不是李建成不聽我的你丫早死了。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李世民還是個“識英雄,重英雄”的,不僅沒把魏征宰了,還讓他擔任要職。而後,造反的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被右領軍將軍王君廓殺掉,把他的頭顱送來京城。李世民果然聽從了魏征的建議,甚至頒布命令:“六月四日以前與東宮和齊王有牽連的人、同與李瑗有牽連的人,一概不允許相互告發,對違反規定的人以誣告治罪。”並派遣魏徵安撫山東,允許他見機行事。


    之後一切自然如史書所言:“徵至磁州,遇州縣錮送前太子千牛李誌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詣京師,皆解縱之。”如此讓世人知道李世民寬容仁愛、說話算話,說不追究你們,就不追究你們,那些跟太子、齊王有關係的人這才安心,一場叛亂總算平息。


    至此時,李世民以為張玄清那日所言“災變”已過,心情大好,正想著是不是也封張玄清個官坐,把他拉入朝廷。可惜,卻不知道,張玄清所說的災變,這才剛剛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仙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盜非道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盜非道1並收藏遊仙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