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的收入,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總計一億六千二百一十一萬餘貫。”
“謔~”
大堂內響起一陣驚唿。
在這裏的,都是富貴人物,眼界見識都不差,然而還是被這個數字驚訝到了。
一億六千萬貫,什麽概念?
無法想象。
“若某家有如此多財產,便把這薫然樓給包了,諸位常駐於此,免費吃喝。”
“哎呀,兄弟,莫不如把李師師包了,讓大家免費快活?”
“這個不行,某家要把李師師贖身了帶迴去!”
台上,讀報的任憑聽眾們嬉笑,也不催促。
來這裏的大多是識字,自己也能看報紙,他們之所以來此,不過是為了與其他人相互談論。
笑談一陣,眾人終於歇聲,讀報人繼續。
“全國有戶四千二百萬餘,丁口九千萬餘,土地八億八千萬畝……”
“胡兄,這數據準確麽?”劉彥宗悄聲問道。
胡越乜了他一眼,懶得迴答。
除了兵部改革,六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數戶部增加的人最多。
收稅的稅監下沉到鄉鎮,春秋農稅時直接到田間地頭核算糧食。
統計戶籍人口的,那真的是一個鄉鎮一個鄉鎮數過去的。
動用了一萬多人,曆時三年,方才得到了這麽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
在這次大規模清查中,全國隱沒的土地與戶口全部浮出水麵來。
當然,戶口之所以曝光,與稅收改變也有極大的關係。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按照財產多少征稅,徹底廢除與丁口相關的稅收。
也就是說,百姓交稅多少,全看自己賺了多少,與家裏有幾口人再無半點關係。
這也是洪武二年的收入才一億四千多萬的原因之一。
“今年農稅,總計收入三千五百餘萬貫石……”
農稅,平均上是十稅三,這是根據產量計算的,因此各地浮動很大。
至於繳納現金還是實物,也是百姓自願,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幹涉,更不得用手段迫使百姓做出選擇。
除了農稅,鹽也是收入大頭。
隨著曬鹽法全麵推廣,鹽價直線下降,趙桓登基前,鹽價四五十文一斤,此時不過十一二文一斤。
看似鹽價跳水了,全國鹽收入卻直線上升。
現今,各地鹽場出鹽價七點五文一斤,軍民購買後可隨意販賣,並無阻礙。
此時百姓可不會說少鹽少油才是健康的生活,都恨不得把鹽當飯吃。
算起來,全國每人平均每年要吃掉三斤鹽,加上畜牧、工業等用鹽,朝廷賣鹽收入一千一百餘萬貫。
也就是煮鹽變曬鹽方才能有如此收入,否則百姓有這麽多錢,也沒這麽多鹽。
另外,朝廷大力開礦,金銀銅鐵錫煤的產量飆升。
因為礦產隻能國營,收入自然全歸朝廷。
當然,收入的大頭,還是來自工商業,特別是海外貿易。
海貿徹底開放,各地港口陸續投入使用,海軍、各地巡檢加大了對走私並偷稅漏稅的打擊力度,都是海貿稅收增加的因素。
“胡兄,這海貿利潤如此豐厚,不若我等合夥,也購置一條海船?”劉彥宗忍不住道。
“不太好搞。”胡越搖頭歎道。
“哎,還有能令胡兄為難的?”劉彥宗道。
“海上利潤最豐厚者,不過玻璃、絲綢、茶葉、瓷器、布匹。
這絲綢茶葉瓷器三樣,都有巨頭盤旋,我等摻合進去撈些湯喝,沒什麽滋味。
至於玻璃與布匹,乃是皇家壟斷,便是兄弟也不好貿然插手啊。”
胡越搖了搖頭,隨即話音一轉,道:“不過嘛,官家有意退出布帛市場,或許我等可以進入了。”
“布帛,特別是棉布出口賺錢甚多,官家能夠放手?”劉彥宗不怎麽相信。
皇帝也是需要錢的,還是大把的錢財,特別是朝廷收入與皇帝收入分家以後,皇帝更需要大筆收入。
“棉布出口,年入八百餘萬貫,陛下如何就要退出了?”
朱璉翻著奏折,繼續道:“去歲,陛下犒勞全軍將士花費便有六百餘萬,支援戶部五百餘萬,非但沒有結餘,倒是欠了二百餘萬。
這萬一……”
“全有皇家壟斷,海外市場擴充實在緩慢,不如交給百姓,說不得此項收入能夠翻一番。”趙桓迴道。
因為有壟斷項目,皇家船隊最多到爪哇國,根本不願意過馬六甲。
不同於其他,因為競爭激烈,那些船隊能夠往返波斯,帶迴來的收入也是大大增加。
所以,趙桓有意退出棉布壟斷。
“那明年如何?”朱璉問道。
“擴大玻璃生產,開始薄利多銷!”趙桓道。
古今,玻璃珠子還是東南各國國王王冠的裝飾,過兩年,玻璃珠子隻能是小孩子的玩物了。
“另外,皇家銀行已經籌備就緒,也會帶來不菲的收入的。”趙桓道。
目前,紙幣發行權已經全部交給戶部,其收益也由戶部享受。
也因此,戶部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別看收入不少,開支更大。
大頭乃是軍隊開支,固定的軍餉需要三千萬貫,吃喝拉撒煮上的養軍需要一千五百萬貫。
另外,打量擴充馬軍,增加火器部隊,今年一年用了兩千萬,軍備生產、軍隊訓練、殘亡撫恤等,又用了兩千萬。
一半錢沒了……
全國十餘萬官吏,人均月俸五貫,一年需要七百萬貫,之所以突然多出這麽多官吏,還是因為朝廷對地方控製的需要。
另外,各地普及教育的陸續開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衙門運轉可不隻是俸祿,還需要經費支持,中樞地方各級官府,總共花了兩千多萬。
多嘛?不多!
最起碼,各地修繕城牆的報告全部被駁迴了。
重大水利、交通八百萬貫,賑災六百餘萬貫石(錢貫糧石合計),慈善(孤寡病)八百萬……
國家太大,無處不要錢。
另外,中樞補貼雲中與幽州的,也達到了三百萬貫,還要為收複西夏預留一大筆錢……
總之一句話,錢再多,不省著也不夠花。
“謔~”
大堂內響起一陣驚唿。
在這裏的,都是富貴人物,眼界見識都不差,然而還是被這個數字驚訝到了。
一億六千萬貫,什麽概念?
無法想象。
“若某家有如此多財產,便把這薫然樓給包了,諸位常駐於此,免費吃喝。”
“哎呀,兄弟,莫不如把李師師包了,讓大家免費快活?”
“這個不行,某家要把李師師贖身了帶迴去!”
台上,讀報的任憑聽眾們嬉笑,也不催促。
來這裏的大多是識字,自己也能看報紙,他們之所以來此,不過是為了與其他人相互談論。
笑談一陣,眾人終於歇聲,讀報人繼續。
“全國有戶四千二百萬餘,丁口九千萬餘,土地八億八千萬畝……”
“胡兄,這數據準確麽?”劉彥宗悄聲問道。
胡越乜了他一眼,懶得迴答。
除了兵部改革,六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數戶部增加的人最多。
收稅的稅監下沉到鄉鎮,春秋農稅時直接到田間地頭核算糧食。
統計戶籍人口的,那真的是一個鄉鎮一個鄉鎮數過去的。
動用了一萬多人,曆時三年,方才得到了這麽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
在這次大規模清查中,全國隱沒的土地與戶口全部浮出水麵來。
當然,戶口之所以曝光,與稅收改變也有極大的關係。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按照財產多少征稅,徹底廢除與丁口相關的稅收。
也就是說,百姓交稅多少,全看自己賺了多少,與家裏有幾口人再無半點關係。
這也是洪武二年的收入才一億四千多萬的原因之一。
“今年農稅,總計收入三千五百餘萬貫石……”
農稅,平均上是十稅三,這是根據產量計算的,因此各地浮動很大。
至於繳納現金還是實物,也是百姓自願,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幹涉,更不得用手段迫使百姓做出選擇。
除了農稅,鹽也是收入大頭。
隨著曬鹽法全麵推廣,鹽價直線下降,趙桓登基前,鹽價四五十文一斤,此時不過十一二文一斤。
看似鹽價跳水了,全國鹽收入卻直線上升。
現今,各地鹽場出鹽價七點五文一斤,軍民購買後可隨意販賣,並無阻礙。
此時百姓可不會說少鹽少油才是健康的生活,都恨不得把鹽當飯吃。
算起來,全國每人平均每年要吃掉三斤鹽,加上畜牧、工業等用鹽,朝廷賣鹽收入一千一百餘萬貫。
也就是煮鹽變曬鹽方才能有如此收入,否則百姓有這麽多錢,也沒這麽多鹽。
另外,朝廷大力開礦,金銀銅鐵錫煤的產量飆升。
因為礦產隻能國營,收入自然全歸朝廷。
當然,收入的大頭,還是來自工商業,特別是海外貿易。
海貿徹底開放,各地港口陸續投入使用,海軍、各地巡檢加大了對走私並偷稅漏稅的打擊力度,都是海貿稅收增加的因素。
“胡兄,這海貿利潤如此豐厚,不若我等合夥,也購置一條海船?”劉彥宗忍不住道。
“不太好搞。”胡越搖頭歎道。
“哎,還有能令胡兄為難的?”劉彥宗道。
“海上利潤最豐厚者,不過玻璃、絲綢、茶葉、瓷器、布匹。
這絲綢茶葉瓷器三樣,都有巨頭盤旋,我等摻合進去撈些湯喝,沒什麽滋味。
至於玻璃與布匹,乃是皇家壟斷,便是兄弟也不好貿然插手啊。”
胡越搖了搖頭,隨即話音一轉,道:“不過嘛,官家有意退出布帛市場,或許我等可以進入了。”
“布帛,特別是棉布出口賺錢甚多,官家能夠放手?”劉彥宗不怎麽相信。
皇帝也是需要錢的,還是大把的錢財,特別是朝廷收入與皇帝收入分家以後,皇帝更需要大筆收入。
“棉布出口,年入八百餘萬貫,陛下如何就要退出了?”
朱璉翻著奏折,繼續道:“去歲,陛下犒勞全軍將士花費便有六百餘萬,支援戶部五百餘萬,非但沒有結餘,倒是欠了二百餘萬。
這萬一……”
“全有皇家壟斷,海外市場擴充實在緩慢,不如交給百姓,說不得此項收入能夠翻一番。”趙桓迴道。
因為有壟斷項目,皇家船隊最多到爪哇國,根本不願意過馬六甲。
不同於其他,因為競爭激烈,那些船隊能夠往返波斯,帶迴來的收入也是大大增加。
所以,趙桓有意退出棉布壟斷。
“那明年如何?”朱璉問道。
“擴大玻璃生產,開始薄利多銷!”趙桓道。
古今,玻璃珠子還是東南各國國王王冠的裝飾,過兩年,玻璃珠子隻能是小孩子的玩物了。
“另外,皇家銀行已經籌備就緒,也會帶來不菲的收入的。”趙桓道。
目前,紙幣發行權已經全部交給戶部,其收益也由戶部享受。
也因此,戶部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別看收入不少,開支更大。
大頭乃是軍隊開支,固定的軍餉需要三千萬貫,吃喝拉撒煮上的養軍需要一千五百萬貫。
另外,打量擴充馬軍,增加火器部隊,今年一年用了兩千萬,軍備生產、軍隊訓練、殘亡撫恤等,又用了兩千萬。
一半錢沒了……
全國十餘萬官吏,人均月俸五貫,一年需要七百萬貫,之所以突然多出這麽多官吏,還是因為朝廷對地方控製的需要。
另外,各地普及教育的陸續開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衙門運轉可不隻是俸祿,還需要經費支持,中樞地方各級官府,總共花了兩千多萬。
多嘛?不多!
最起碼,各地修繕城牆的報告全部被駁迴了。
重大水利、交通八百萬貫,賑災六百餘萬貫石(錢貫糧石合計),慈善(孤寡病)八百萬……
國家太大,無處不要錢。
另外,中樞補貼雲中與幽州的,也達到了三百萬貫,還要為收複西夏預留一大筆錢……
總之一句話,錢再多,不省著也不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