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山,古稱勾注山,這裏群峰挺拔、地勢險要,實乃晉地屏障,戰國時,置雁門郡,並建關隘。
唐初始稱雁門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
到了本朝,這裏一直都是防備遼國的重點所在。
此時,關城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常。
十餘萬大軍雲集此處,把個偌大的關城填的滿滿當當的。
衙門內,天子特遣宣詔使、資政殿同學士、代州知州愚任捧著詔書,立於主位,看著肅然挺立的諸多將官。
“宣天子詔,諸將聽詔。”
嘩~甲葉撞動中,諸將齊齊拜下。
“門下:燕雲之地,關乎中原安危,不可不察。
幽燕不戰而下,河北稍安,然,雲中落入金人之手,山西難安。
向日,金國來人,商討收複故土事,然則其貪得無厭,索要無度,直把我國視作無物,實乃奇恥大辱也!
今出兵雲中,為恢複中國故土,全洗中華之恥,揚大宋威風。
朕居中宮,望各位將官軍兵奮勇向前,多建功勳,以慰朕及天下百姓之心。
凱旋歸來時,朕當出城迎接,又於中宮設宴,犒賞有功之兵將。
諸將官軍兵知曉。”
“臣必不負陛下托付,勠力同心,殺女真,收雲中,報陛下浩蕩皇恩。”諸將拜道。
愚任伸手虛扶,道:“各位請起,查驗虎符,接受令牌。”
諸人起來,靜立待命。
按照程序,各師調動須得樞密院軍令並皇帝的虎符,兩者缺一而擅自調動者,視為謀反,都指揮使以上皆殺不赦。
當任務需要拆開駐紮時,營及以下調動統製官與錄事參軍商議後定奪,調動總計超過六個營須奏請中樞,由樞密院下發調令。
特殊情況下,比如特大突發災害、突發叛亂時,需要全師出動又來不及請令時,須得統製、副統製、錄事參軍、軍紀使並各正副都指揮使一致同意方可。
事後,會有皇帝特使、樞密院、兵部組成聯合調查團,檢查此次無令調動是否必要。
總體來說,規矩很嚴格。
各師開拔來雁門前,已經有虎符調令,此次乃是出擊前編組。
這次行動,基本是大兵團正麵會戰,各師需要組成軍團。
都統製的人選,個人心中有數,但還要皇帝的任命方才有效。
愚任從身邊隨從手中接過托盤,托盤上放著令旗、令牌、虎符、任命詔書。
“劉子羽!”
“在。”
“天子令:以劉子羽為雲中征討使,全權負責各師調動指揮事宜,但有抗令者,可當場斬殺!”
“臣謹奉詔。”
劉子羽接過托盤轉交給隨從,愚任又一一遞過天子旌節、尚方寶劍、雲中招討司旗號等大件。
這些東西,代表著劉子羽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其權威也是皇帝給予的。
反對劉子羽的指揮,就是反對皇帝的統治,屬於叛逆,可聚眾擊之。
至於招討使,是遇戰時臨時設置,常以大臣、將帥或節度使等地方軍政長官兼任,掌鎮壓人民起義及招降討叛,軍中急事不及奏報,可便宜行事。
當然,此次輪不到劉子羽幹涉民政,因為他的頭上還有雲中宣撫使張所。
當然,要是劉子羽一力抗拒,宣撫使也別想調動一兵一卒。
整體上,劉子羽的軍事權威很大,獨立指揮權不會受到幹擾。
“許貫忠。”愚任繼續叫道。
“臣在。”
“天子令,許貫忠為雲中招討軍錄事參軍……”
錄事參軍晉時始置,亦稱錄事參軍事,為王、公、大將軍的屬員,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以後刺史如掌軍開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
隋、唐各州、各衛府、東宮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護府、羽林、龍武、神武各軍府及王國,都有錄事參軍。
至本朝,錄事參軍廢棄,後又重置,其職責乃是隨一軍率臣領軍出征,有建議、監督之權。
說白了,錄事參軍就是軍師(參謀長),其建言獻策是否采納,全憑主帥。
之所以讓許貫忠做這錄事參軍,乃是因為他曾經遊曆燕雲,深知此間地理人情。
除了招討使、錄事參軍,還有軍紀使胡越。
這個軍紀使,本來是負責督查軍紀的,現在又有了監軍的意思。
軍紀使督察將帥,隻記錄上報將帥動作,卻不得幹涉將帥指揮,不會向如同以前一般,出現外行幹涉內行的事。
之所以用胡越軍紀使,不過是鍍金罷了。
隻要安安穩穩地隨軍躺贏,迴京就可以坐等升官了。
相比與他,愚任就要辛苦許多了。
出任代州知州,乃是要證明能力並積攢資曆,為以後升遷做鋪墊。
但是不說地方民政,就說十餘萬大軍後勤保障,就足夠愚任忙的了。
任務完成的出色,當然皆大歡喜,真要是拉胯耽誤了前線戰事,那麽趙桓隻能忍痛把這個心腹給閑置了。
富貴不會缺的,實職確是休想。
不過,愚任既然敢來,自然是有把握的。
三主管確定,便是前中後左右五軍了。
前軍先鋒都統製陳朕鵬,下轄禁衛第一師龍槍兵師,大宋最精銳的兩隻部隊之一,統製兵辰,禁軍第十一、十二馬軍師,統製林衝、縻勝,禁軍第二十一、二十二步軍師,統製魯智深、卞祥。
中軍都統製王進,下轄禁軍第二龍槍兵師,統製展天神,第三第四火槍兵師,統製分別為周雲清、劉正彥,禁軍第九火炮師,統製淩振,甲一馬軍師,甲十一步軍師,統製分別為關勝、種彥崇。
左軍都統製王彥,下轄甲二甲三馬軍師,統製官杜壆、張清,右軍都統製邵興,下轄甲四甲五馬軍師,統製官為韓存保和孫立。
後軍都統製欒廷玉,下轄甲十一十二步軍師,統製楊儼和馮祿,丙一師餘部,丙二師,統製李應、陶宗旺。
後軍主要負責後勤保障,因此加了師工程輜重兵。
總計十九個師,九萬五千餘軍兵。
另外,楊再興領乙一馬軍師,護持張所左右,嶽飛領乙十一步軍師駐紮雁門關,確保後路。
任命完畢,一天內諸軍調配就緒。
三月初一,前鋒營首先出了雁門關,正式進入了雲中之地。
唐初始稱雁門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
到了本朝,這裏一直都是防備遼國的重點所在。
此時,關城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常。
十餘萬大軍雲集此處,把個偌大的關城填的滿滿當當的。
衙門內,天子特遣宣詔使、資政殿同學士、代州知州愚任捧著詔書,立於主位,看著肅然挺立的諸多將官。
“宣天子詔,諸將聽詔。”
嘩~甲葉撞動中,諸將齊齊拜下。
“門下:燕雲之地,關乎中原安危,不可不察。
幽燕不戰而下,河北稍安,然,雲中落入金人之手,山西難安。
向日,金國來人,商討收複故土事,然則其貪得無厭,索要無度,直把我國視作無物,實乃奇恥大辱也!
今出兵雲中,為恢複中國故土,全洗中華之恥,揚大宋威風。
朕居中宮,望各位將官軍兵奮勇向前,多建功勳,以慰朕及天下百姓之心。
凱旋歸來時,朕當出城迎接,又於中宮設宴,犒賞有功之兵將。
諸將官軍兵知曉。”
“臣必不負陛下托付,勠力同心,殺女真,收雲中,報陛下浩蕩皇恩。”諸將拜道。
愚任伸手虛扶,道:“各位請起,查驗虎符,接受令牌。”
諸人起來,靜立待命。
按照程序,各師調動須得樞密院軍令並皇帝的虎符,兩者缺一而擅自調動者,視為謀反,都指揮使以上皆殺不赦。
當任務需要拆開駐紮時,營及以下調動統製官與錄事參軍商議後定奪,調動總計超過六個營須奏請中樞,由樞密院下發調令。
特殊情況下,比如特大突發災害、突發叛亂時,需要全師出動又來不及請令時,須得統製、副統製、錄事參軍、軍紀使並各正副都指揮使一致同意方可。
事後,會有皇帝特使、樞密院、兵部組成聯合調查團,檢查此次無令調動是否必要。
總體來說,規矩很嚴格。
各師開拔來雁門前,已經有虎符調令,此次乃是出擊前編組。
這次行動,基本是大兵團正麵會戰,各師需要組成軍團。
都統製的人選,個人心中有數,但還要皇帝的任命方才有效。
愚任從身邊隨從手中接過托盤,托盤上放著令旗、令牌、虎符、任命詔書。
“劉子羽!”
“在。”
“天子令:以劉子羽為雲中征討使,全權負責各師調動指揮事宜,但有抗令者,可當場斬殺!”
“臣謹奉詔。”
劉子羽接過托盤轉交給隨從,愚任又一一遞過天子旌節、尚方寶劍、雲中招討司旗號等大件。
這些東西,代表著劉子羽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其權威也是皇帝給予的。
反對劉子羽的指揮,就是反對皇帝的統治,屬於叛逆,可聚眾擊之。
至於招討使,是遇戰時臨時設置,常以大臣、將帥或節度使等地方軍政長官兼任,掌鎮壓人民起義及招降討叛,軍中急事不及奏報,可便宜行事。
當然,此次輪不到劉子羽幹涉民政,因為他的頭上還有雲中宣撫使張所。
當然,要是劉子羽一力抗拒,宣撫使也別想調動一兵一卒。
整體上,劉子羽的軍事權威很大,獨立指揮權不會受到幹擾。
“許貫忠。”愚任繼續叫道。
“臣在。”
“天子令,許貫忠為雲中招討軍錄事參軍……”
錄事參軍晉時始置,亦稱錄事參軍事,為王、公、大將軍的屬員,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以後刺史如掌軍開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
隋、唐各州、各衛府、東宮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護府、羽林、龍武、神武各軍府及王國,都有錄事參軍。
至本朝,錄事參軍廢棄,後又重置,其職責乃是隨一軍率臣領軍出征,有建議、監督之權。
說白了,錄事參軍就是軍師(參謀長),其建言獻策是否采納,全憑主帥。
之所以讓許貫忠做這錄事參軍,乃是因為他曾經遊曆燕雲,深知此間地理人情。
除了招討使、錄事參軍,還有軍紀使胡越。
這個軍紀使,本來是負責督查軍紀的,現在又有了監軍的意思。
軍紀使督察將帥,隻記錄上報將帥動作,卻不得幹涉將帥指揮,不會向如同以前一般,出現外行幹涉內行的事。
之所以用胡越軍紀使,不過是鍍金罷了。
隻要安安穩穩地隨軍躺贏,迴京就可以坐等升官了。
相比與他,愚任就要辛苦許多了。
出任代州知州,乃是要證明能力並積攢資曆,為以後升遷做鋪墊。
但是不說地方民政,就說十餘萬大軍後勤保障,就足夠愚任忙的了。
任務完成的出色,當然皆大歡喜,真要是拉胯耽誤了前線戰事,那麽趙桓隻能忍痛把這個心腹給閑置了。
富貴不會缺的,實職確是休想。
不過,愚任既然敢來,自然是有把握的。
三主管確定,便是前中後左右五軍了。
前軍先鋒都統製陳朕鵬,下轄禁衛第一師龍槍兵師,大宋最精銳的兩隻部隊之一,統製兵辰,禁軍第十一、十二馬軍師,統製林衝、縻勝,禁軍第二十一、二十二步軍師,統製魯智深、卞祥。
中軍都統製王進,下轄禁軍第二龍槍兵師,統製展天神,第三第四火槍兵師,統製分別為周雲清、劉正彥,禁軍第九火炮師,統製淩振,甲一馬軍師,甲十一步軍師,統製分別為關勝、種彥崇。
左軍都統製王彥,下轄甲二甲三馬軍師,統製官杜壆、張清,右軍都統製邵興,下轄甲四甲五馬軍師,統製官為韓存保和孫立。
後軍都統製欒廷玉,下轄甲十一十二步軍師,統製楊儼和馮祿,丙一師餘部,丙二師,統製李應、陶宗旺。
後軍主要負責後勤保障,因此加了師工程輜重兵。
總計十九個師,九萬五千餘軍兵。
另外,楊再興領乙一馬軍師,護持張所左右,嶽飛領乙十一步軍師駐紮雁門關,確保後路。
任命完畢,一天內諸軍調配就緒。
三月初一,前鋒營首先出了雁門關,正式進入了雲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