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二年,馬帥再次出塞,轉戰神雞流、烏延等地,先後斬首四千餘級,大勝而歸。
然,小王敢問一句,當時出兵意義何在?”
劉法一愣,不明白趙桓到底是什麽個意思。
誇獎吧,絕不該如此質問,攻訐也不會說大勝而歸。
下意識地,劉法迴道:“當時我軍強盛,西夏軍備不整,為削弱其邊境力量,是故出兵。”
“除了斬首,可有其他收獲?”
“當時輕裝疾進,所有繳獲除了自用,皆毀之,故無其它收獲。”
“損耗如何?”
“陣亡四百餘人,耗費錢糧十五餘萬緡。”
“以區區代價,取得四千斬首,實乃大勝。”趙桓頜首讚歎。
“敢問太子,欲表何意?”
童貫覺得不能讓趙桓繼續東拉西扯,否則出兵之事非得被攪黃了不可。
“本王以為,馬帥出塞,戰術上及其成功,卻與戰略無益。”趙桓轉身掃視一遍殿內,開始販賣自己的私貨。
“戰術,賣指導和進行戰鬥的方法,為獲取小規模勝利采用的技術。
便如攻洪州救塞門寨,實乃上佳的戰術。
戰略,乃是戰爭指揮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製定和采取的準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國朝對西夏用兵的終極目的,隻為滅其國,收舊土。
任何於此目的無益的,皆不算成功,不當進行。”
“此言差矣,劉法出塞,斬首四千,削弱了黨項人的實力,如何說與滅國無益?”童貫反問道。
“區區四千人,相對西夏數百萬人口,濟得甚事?”趙桓反問道。
童貫閉嘴。
強詞奪理,的確可以說為後續戰事積攢了優勢,然而童貫畢竟是要些臉麵的。
說實話,四千人,於大局無關痛癢。
趙桓道:“為滅西夏,神宗行開邊事,收熙河、青塘,拓土兩千餘裏,事實上形成了左右夾擊西夏的形式,為國朝取得了戰略優勢。
而其中連續的戰事,便是為達成戰略目的而進行的戰術。
敢問涇國公,此次出兵,若獲勝,於滅西夏何益,其耗費與收獲計較可否劃算?若戰敗,又對滅其國有何影響?”
“多殺一個黨項人,終歸是好的吧。”高俅忍不住插話了。
“殺一個可以再生,除非殺盡殺絕,涇國公可能做到?”
要是能做到,童貫還在這裏聽他嗶嗶?早就出兵去了。
“隻要獲勝,總是益處。”童貫辯駁道。
“父皇。”趙桓頓首,道:“目下,國朝對西夏乃全據優勢,當不動則已,動輒擊其要害,小打小鬧,其實不必。”
趙佶問道:“你以為,西夏要害何處?”
看他臉上帶笑,顯然是認為趙桓說的有些意思。
隻是態度並不明朗。
趙桓道:“一國之要害,不外乎政治、經濟、工業、軍事之要地。
於西夏而言,克其興慶府,則餘地無首,破滅不難。
其鹽州有鹽池,為西夏產鹽地,夏州乃其鐵產地,鹽鐵之利,父皇想必清楚。
若是拿下鹽州、夏州,西夏立刻內外困窘,且就糧敵國,於我大有裨益,比拿下十處要塞更有益處。”
趙佶立刻心動。
鹽鐵啊,一直是朝廷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夏產的青白鹽一直是搶手貨,可謂供不應求。
要是真的拿下西夏鹽州,得多多少收入?
“太子所言在理。”鄭居中出列道:“與其漫無目的耗費許多,不如集中積極精力拿下此兩處來。”
“敢問太子,可有方略?”蔡京問道。
這老貨不是好東西,明晃晃地把太子往坑裏推呢。
要是趙桓得意忘形,真的說出什麽方略來,定然被批駁的一無是處。
要知道,太子一席話,可把殿中武將說的一肚子火。
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太子吃過的米還多,卻不如太子想的明白,讓人情何以堪。
趙桓可不接招,笑道:“本王不知其山川走向,城池分布,駐軍幾何,如何製定得方略來?
且本王為儲君,當縱覽全局,製定戰略目標,製定戰術並具體如何實現,當看各位臣公手段。”
蔡京微微一笑,好似全不在意,縮了迴去。
老滑頭一個。
劉法道:“此兩地路途遙遠,兵力雄厚,並不易拿下。”
“自然不易。”趙桓笑道:“然,爾等可把此兩地作為目標後,進行細分,例如取鹽州,需兵將幾何,道路如何,先打何處,阻截何處……細細羅列,再尋解決策略,自有完善計劃時。”
圍繞戰略目標,製定次級目標,再製定具體戰術,趙桓很好地兜售了自己的私貨。
劉法陷入沉思中。
武將中但凡能打的,都認真思考了起來。
高俅不屑道:“太子長篇大論,不過紙上談兵罷了,於軍事何有益處?”
“此言差矣!”一武官出列道:“爾全賴陛下寵愛方登高位,於軍事不過八竅通了七竅罷了,如何體悟太子言論妙處?”
直接就是人生攻擊,實在太棒了!
趙桓暗暗把此人容貌記下,打算找機會結識下。
另一邊,高俅臉色陰沉,惡狠狠地盯著這人。
“此前籌劃方略,亦是有此步驟,隻是沒有太子這般透徹明白。
臣以為,太子言論,可成書列於武學教材中使用。”這人說道。
“可。”趙佶看向趙桓,道:“退朝後,皇兒便把言論整理成冊,供武學將官學習。”
“兒臣已經整理完畢。”趙桓從袖子裏掏出戰爭概論,又雙手舉過頭頂,道:“隻是初定,尚未曾仔細推敲,或有謬誤處,請父皇斧正。”
“遞上來吧。”趙佶笑容更盛。
雖然危難時坑了自家兒子,然而此時的趙佶,還是一個不錯的父親,見趙桓成器,自然也是欣慰的。
趙桓畢恭畢敬地舉著書,放到龍案之上,又原樣退迴。
“太子謀西夏甚大,隻怕遼國不願。”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冒了出來。
趙桓轉身一看,原來卻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董悅,一個不學無術、抱著高俅大腿上位的家夥。
大約是見高俅吃癟,忍不住要找些場麵迴來。
隻是太蠢了。
趙桓嗤笑一聲,道:“若是懼怕遼國幹涉,爾等如何有膽氣行那連金滅遼事?”
輕輕一句,把董悅憋的臉色通紅。
連金滅遼提議,乃是童貫首倡。
若他說遼國強盛不可力敵,豈非與童貫作對?
莫說區區董悅,便是高俅也不敢。
若說遼國確實不足為慮,又是自相矛盾,乃自己打自己的臉。
隻能灰溜溜地退迴去。
“出兵之議暫停,圍繞攻取鹽州、夏州二地,重新製定方略。”沉吟片刻,趙佶又補充道:“方略即出,送東宮過目。”
“兒臣定然為涇國公查漏補缺。”趙桓搶先道。
“臣謹奉詔。”
童貫很不快活。
好端端地,頭上多了個爹,誰能願意?
隻是趙佶禦口一開,他也不敢反駁,萬一惹得皇帝不快,怕是麻煩更大。
趙桓卻相當滿意。
不管怎麽樣,短時間內,童貫是出不了兵了。
救了劉法一命是其一,其二是爭取了時間。
現在出兵,太子想請監軍也不能,遑論主導權。
假以時日,太子親征也不是不可能。
說實話,趙桓對童貫並不放心。
矯詔出兵收複四州,克積石軍,平夏城之戰等,確實牛皮哄哄。
然而,隻見捷報不見失敗,便如靖夏城如何被屠,也就趙佶心裏沒點逼數。
且,若是童貫真的牛逼,何至於還要出錢贖購幽雲?
再則,以朝堂的腐敗,地方吃空餉肯定相當嚴重,若是不加查處,隻能虛耗許多
至於拖延而不是否決,乃是趙桓覺得以力量對比,宋朝的實力是強於西夏的,能打。
留下個頭,拖個一年半載,待羽翼豐滿時再行提起,重啟西征。
即便不能統帥,亦可作為監軍,實際上主導這場戰爭。
盤算間,隻聽趙佶問道:“皇兒,於連金滅遼事,可有見解?”
然,小王敢問一句,當時出兵意義何在?”
劉法一愣,不明白趙桓到底是什麽個意思。
誇獎吧,絕不該如此質問,攻訐也不會說大勝而歸。
下意識地,劉法迴道:“當時我軍強盛,西夏軍備不整,為削弱其邊境力量,是故出兵。”
“除了斬首,可有其他收獲?”
“當時輕裝疾進,所有繳獲除了自用,皆毀之,故無其它收獲。”
“損耗如何?”
“陣亡四百餘人,耗費錢糧十五餘萬緡。”
“以區區代價,取得四千斬首,實乃大勝。”趙桓頜首讚歎。
“敢問太子,欲表何意?”
童貫覺得不能讓趙桓繼續東拉西扯,否則出兵之事非得被攪黃了不可。
“本王以為,馬帥出塞,戰術上及其成功,卻與戰略無益。”趙桓轉身掃視一遍殿內,開始販賣自己的私貨。
“戰術,賣指導和進行戰鬥的方法,為獲取小規模勝利采用的技術。
便如攻洪州救塞門寨,實乃上佳的戰術。
戰略,乃是戰爭指揮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製定和采取的準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國朝對西夏用兵的終極目的,隻為滅其國,收舊土。
任何於此目的無益的,皆不算成功,不當進行。”
“此言差矣,劉法出塞,斬首四千,削弱了黨項人的實力,如何說與滅國無益?”童貫反問道。
“區區四千人,相對西夏數百萬人口,濟得甚事?”趙桓反問道。
童貫閉嘴。
強詞奪理,的確可以說為後續戰事積攢了優勢,然而童貫畢竟是要些臉麵的。
說實話,四千人,於大局無關痛癢。
趙桓道:“為滅西夏,神宗行開邊事,收熙河、青塘,拓土兩千餘裏,事實上形成了左右夾擊西夏的形式,為國朝取得了戰略優勢。
而其中連續的戰事,便是為達成戰略目的而進行的戰術。
敢問涇國公,此次出兵,若獲勝,於滅西夏何益,其耗費與收獲計較可否劃算?若戰敗,又對滅其國有何影響?”
“多殺一個黨項人,終歸是好的吧。”高俅忍不住插話了。
“殺一個可以再生,除非殺盡殺絕,涇國公可能做到?”
要是能做到,童貫還在這裏聽他嗶嗶?早就出兵去了。
“隻要獲勝,總是益處。”童貫辯駁道。
“父皇。”趙桓頓首,道:“目下,國朝對西夏乃全據優勢,當不動則已,動輒擊其要害,小打小鬧,其實不必。”
趙佶問道:“你以為,西夏要害何處?”
看他臉上帶笑,顯然是認為趙桓說的有些意思。
隻是態度並不明朗。
趙桓道:“一國之要害,不外乎政治、經濟、工業、軍事之要地。
於西夏而言,克其興慶府,則餘地無首,破滅不難。
其鹽州有鹽池,為西夏產鹽地,夏州乃其鐵產地,鹽鐵之利,父皇想必清楚。
若是拿下鹽州、夏州,西夏立刻內外困窘,且就糧敵國,於我大有裨益,比拿下十處要塞更有益處。”
趙佶立刻心動。
鹽鐵啊,一直是朝廷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夏產的青白鹽一直是搶手貨,可謂供不應求。
要是真的拿下西夏鹽州,得多多少收入?
“太子所言在理。”鄭居中出列道:“與其漫無目的耗費許多,不如集中積極精力拿下此兩處來。”
“敢問太子,可有方略?”蔡京問道。
這老貨不是好東西,明晃晃地把太子往坑裏推呢。
要是趙桓得意忘形,真的說出什麽方略來,定然被批駁的一無是處。
要知道,太子一席話,可把殿中武將說的一肚子火。
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太子吃過的米還多,卻不如太子想的明白,讓人情何以堪。
趙桓可不接招,笑道:“本王不知其山川走向,城池分布,駐軍幾何,如何製定得方略來?
且本王為儲君,當縱覽全局,製定戰略目標,製定戰術並具體如何實現,當看各位臣公手段。”
蔡京微微一笑,好似全不在意,縮了迴去。
老滑頭一個。
劉法道:“此兩地路途遙遠,兵力雄厚,並不易拿下。”
“自然不易。”趙桓笑道:“然,爾等可把此兩地作為目標後,進行細分,例如取鹽州,需兵將幾何,道路如何,先打何處,阻截何處……細細羅列,再尋解決策略,自有完善計劃時。”
圍繞戰略目標,製定次級目標,再製定具體戰術,趙桓很好地兜售了自己的私貨。
劉法陷入沉思中。
武將中但凡能打的,都認真思考了起來。
高俅不屑道:“太子長篇大論,不過紙上談兵罷了,於軍事何有益處?”
“此言差矣!”一武官出列道:“爾全賴陛下寵愛方登高位,於軍事不過八竅通了七竅罷了,如何體悟太子言論妙處?”
直接就是人生攻擊,實在太棒了!
趙桓暗暗把此人容貌記下,打算找機會結識下。
另一邊,高俅臉色陰沉,惡狠狠地盯著這人。
“此前籌劃方略,亦是有此步驟,隻是沒有太子這般透徹明白。
臣以為,太子言論,可成書列於武學教材中使用。”這人說道。
“可。”趙佶看向趙桓,道:“退朝後,皇兒便把言論整理成冊,供武學將官學習。”
“兒臣已經整理完畢。”趙桓從袖子裏掏出戰爭概論,又雙手舉過頭頂,道:“隻是初定,尚未曾仔細推敲,或有謬誤處,請父皇斧正。”
“遞上來吧。”趙佶笑容更盛。
雖然危難時坑了自家兒子,然而此時的趙佶,還是一個不錯的父親,見趙桓成器,自然也是欣慰的。
趙桓畢恭畢敬地舉著書,放到龍案之上,又原樣退迴。
“太子謀西夏甚大,隻怕遼國不願。”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冒了出來。
趙桓轉身一看,原來卻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董悅,一個不學無術、抱著高俅大腿上位的家夥。
大約是見高俅吃癟,忍不住要找些場麵迴來。
隻是太蠢了。
趙桓嗤笑一聲,道:“若是懼怕遼國幹涉,爾等如何有膽氣行那連金滅遼事?”
輕輕一句,把董悅憋的臉色通紅。
連金滅遼提議,乃是童貫首倡。
若他說遼國強盛不可力敵,豈非與童貫作對?
莫說區區董悅,便是高俅也不敢。
若說遼國確實不足為慮,又是自相矛盾,乃自己打自己的臉。
隻能灰溜溜地退迴去。
“出兵之議暫停,圍繞攻取鹽州、夏州二地,重新製定方略。”沉吟片刻,趙佶又補充道:“方略即出,送東宮過目。”
“兒臣定然為涇國公查漏補缺。”趙桓搶先道。
“臣謹奉詔。”
童貫很不快活。
好端端地,頭上多了個爹,誰能願意?
隻是趙佶禦口一開,他也不敢反駁,萬一惹得皇帝不快,怕是麻煩更大。
趙桓卻相當滿意。
不管怎麽樣,短時間內,童貫是出不了兵了。
救了劉法一命是其一,其二是爭取了時間。
現在出兵,太子想請監軍也不能,遑論主導權。
假以時日,太子親征也不是不可能。
說實話,趙桓對童貫並不放心。
矯詔出兵收複四州,克積石軍,平夏城之戰等,確實牛皮哄哄。
然而,隻見捷報不見失敗,便如靖夏城如何被屠,也就趙佶心裏沒點逼數。
且,若是童貫真的牛逼,何至於還要出錢贖購幽雲?
再則,以朝堂的腐敗,地方吃空餉肯定相當嚴重,若是不加查處,隻能虛耗許多
至於拖延而不是否決,乃是趙桓覺得以力量對比,宋朝的實力是強於西夏的,能打。
留下個頭,拖個一年半載,待羽翼豐滿時再行提起,重啟西征。
即便不能統帥,亦可作為監軍,實際上主導這場戰爭。
盤算間,隻聽趙佶問道:“皇兒,於連金滅遼事,可有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