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主台正中空無一人,角落二人靜靜等待。
南博孝期待可以等到一個有足夠實力與人望之人接任武林盟主之位,從而緩解朝廷對江湖的施壓。荊宇則期待親眼見證新一個武林盟主的誕生。
豈止此二人期待。江湖中誰又不期待能站出一人,獲得眾人認可後能號令江湖,為天下奉獻江湖之力。
許久,無人上台。
眾人皆知站上盟主台之意味,眾人也皆會質疑自己是否有足夠資格站上盟主台。
身處此情此境,即便絲毫沒有擔任武林盟主一職打算的高手,必然也會情不自禁估量自己在江湖人心中的地位,猜測若自己上台,有可否爭得上武林盟主之位。
武林盟主。
此絕非四字虛銜。
習武之人於習武之初便應想到終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不論正邪。
武功愈強,用武之地便愈多。
愈是武功高強之人,愈是應承擔更多江湖責任。
武林盟主,便是應承擔江湖責任最多之人。
若換做百年前,諸多江湖豪傑還在為爭奪武林盟主虛銜而好勇鬥狠。自天下四盟成立之後,武林盟主便不再是江湖中人所能妄想之地位。
無人上台,倒也在南博孝預料之中。
作為聯係朝廷與江湖之紐帶,南博孝所處立場既不在江湖之中又不在朝廷之上,如此一來,相對江湖中人便更能看得清江湖局勢。
“若是眾位江湖豪傑皆不願率先上台,那便由南某先舉薦一人,不知可否?”南博孝走迴盟主台中,征求道。
南博孝身為江南王,其乃皇帝賜姓南並世代冊封江南王之身份,說起來要比江湖中人尊貴上許多,畢竟已步入正統王公貴族行列,但平時卻以江湖人南博孝身份自居,毫無官僚氣息,再者其為朝廷與江湖的關係費盡心思,博取了江湖人好感,以南博孝身份率先舉薦武林盟主人選,絕不會有人反對。
見眾人默許,南博孝繼續道:“眾所周知,天下四盟在武林盟主空位之時為維持江湖太平嘔心瀝血。賀聖朝華淵華盟主常年協助朝廷對抗外敵,保境安民,以一柄名刀滄海力保朝廷北境平安,當有資格坐上這武林盟主之位。九州台嶽熙聖嶽盟主雖少現身江湖,但憑九州台之力也在對抗江湖四幫及穩定江湖剿滅江湖敗類中立下汗馬功勞,也當有資格成為武林盟主。楚江魄宋武鵬宋盟主想必是在場諸位最熟悉的一位盟主,宋盟主常年走動於江湖四處,對困難之人傾力相助的傳言大家皆有耳聞,同時宋盟主也極力維持四盟及江湖的平衡,必然也有資格坐上盟主之位。雲香殿張汐雲張盟主容顏傾世卻也心懷蒼生,身為女子卻承擔起江湖重任,霍盟主走後挺身而出代管太平令而遭青江樓慘案,竭盡所能對抗江嶽絕香宮,以身試險,遭青龍首重創而險些丟掉性命,如此盟主自當有資格成為武林盟主!”
南博孝一次便推薦出四大盟主,令在場之人皆為震驚,震驚之餘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四位盟主皆位於江湖中最得人心者之列,若要選中倒也無可厚非。
四位盟主皆未料到南博孝會如此推薦,但依規矩,被舉薦便不能反對,隻得走上盟主台,麵對在場所有江湖中的英雄豪傑。
“既然華某能走上這盟主台,又是江南王所舉薦,說明江湖朝廷還是看得起我,但若說起助朝廷對付外敵,那麽華某也必須舉薦一人!大漠萬孤城掌門,蕭歸雁蕭掌門!”華淵走上盟主台,不待其他人開口,便搶先道。
大漠萬孤城掌門蕭歸雁。
天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江湖十二名兵,蕭歸雁一人獨有兩件。
西北大漠,蕭歸雁率萬孤城弟子據一險而擋萬千夷狄,江湖中人無不稱讚感歎。而就是如此英雄豪傑,卻一直被朝廷死死盯住。因為他所鎮守的是朝廷西北門戶,若蕭歸雁倒戈,那麽夷狄穿過河西走廊就如入無人之境,拿下京城便是輕而易舉之事。
蕭歸雁未料華淵會舉薦自己,稍作遲疑後躍上盟主台。
“承蒙華盟主賞識,甚是慚愧!蕭某常年居於萬孤城,若非應邀參與這武林大會,必不會離開西北半步。萬孤城時代為中原王朝鎮守西北邊陲,蕭某絕無擔任武林盟主之念,更無號令江湖之才。但若萬孤城少了蕭某,恐怕難與夷狄抗衡,還請恕罪!”蕭歸雁鞠躬作揖,陳詞婉拒,話罷便又躍下盟主台,坐迴椅子。
武林盟主受薦者不得推辭本就是江湖規矩,但華淵推薦蕭歸雁之意並非真要其爭得武林盟主之位,而是借蕭歸雁之口陳述當今賀聖朝與萬孤城協助朝廷對抗外敵,以此告誡江湖中人切勿胡作非為,同時也借蕭歸雁之口替自己拒絕爭取武林盟主之位。
眾人皆知蕭歸雁之處境,對其拒絕之詞也無任何不悅,江湖之事本就與國泰民安息息相關,蕭歸雁鎮守西北,令其做武林盟主必然不能。
華淵借機道:“蕭掌門處境大家清楚,華某之處境想必大家也不會不清楚。一直以來,賀聖朝在北方邊境與外敵周旋作戰,保境安民。華某作為賀聖朝盟主,不論是否當選為新任武林盟主,皆須長期駐紮北方邊境,甚難顧及江湖中事,因而並不適合做這武林盟主,請諸位英雄豪傑諒解!”
一番言辭之後,華淵也同蕭歸雁一般躍下盟主台,返迴座位。
一時間連續兩人拒絕武林盟主推選,場麵尷尬許多,卻也都無可奈何。此二人皆是協助朝廷保家衛國的英雄豪傑,護國事大,自然不會將坐上武林盟主之位看得多重。
南博孝看在眼裏,心中竊喜。讓蕭歸雁與華淵接連打破推選武林盟主的規矩,便是讓朝廷派來的天涯劍及禦林衛高手看到江湖並非欲與朝廷作對,相反,江湖中人為協助朝廷而不惜破壞江湖規矩,也應讓朝廷人看到江湖人的誠意。
南博孝期待可以等到一個有足夠實力與人望之人接任武林盟主之位,從而緩解朝廷對江湖的施壓。荊宇則期待親眼見證新一個武林盟主的誕生。
豈止此二人期待。江湖中誰又不期待能站出一人,獲得眾人認可後能號令江湖,為天下奉獻江湖之力。
許久,無人上台。
眾人皆知站上盟主台之意味,眾人也皆會質疑自己是否有足夠資格站上盟主台。
身處此情此境,即便絲毫沒有擔任武林盟主一職打算的高手,必然也會情不自禁估量自己在江湖人心中的地位,猜測若自己上台,有可否爭得上武林盟主之位。
武林盟主。
此絕非四字虛銜。
習武之人於習武之初便應想到終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不論正邪。
武功愈強,用武之地便愈多。
愈是武功高強之人,愈是應承擔更多江湖責任。
武林盟主,便是應承擔江湖責任最多之人。
若換做百年前,諸多江湖豪傑還在為爭奪武林盟主虛銜而好勇鬥狠。自天下四盟成立之後,武林盟主便不再是江湖中人所能妄想之地位。
無人上台,倒也在南博孝預料之中。
作為聯係朝廷與江湖之紐帶,南博孝所處立場既不在江湖之中又不在朝廷之上,如此一來,相對江湖中人便更能看得清江湖局勢。
“若是眾位江湖豪傑皆不願率先上台,那便由南某先舉薦一人,不知可否?”南博孝走迴盟主台中,征求道。
南博孝身為江南王,其乃皇帝賜姓南並世代冊封江南王之身份,說起來要比江湖中人尊貴上許多,畢竟已步入正統王公貴族行列,但平時卻以江湖人南博孝身份自居,毫無官僚氣息,再者其為朝廷與江湖的關係費盡心思,博取了江湖人好感,以南博孝身份率先舉薦武林盟主人選,絕不會有人反對。
見眾人默許,南博孝繼續道:“眾所周知,天下四盟在武林盟主空位之時為維持江湖太平嘔心瀝血。賀聖朝華淵華盟主常年協助朝廷對抗外敵,保境安民,以一柄名刀滄海力保朝廷北境平安,當有資格坐上這武林盟主之位。九州台嶽熙聖嶽盟主雖少現身江湖,但憑九州台之力也在對抗江湖四幫及穩定江湖剿滅江湖敗類中立下汗馬功勞,也當有資格成為武林盟主。楚江魄宋武鵬宋盟主想必是在場諸位最熟悉的一位盟主,宋盟主常年走動於江湖四處,對困難之人傾力相助的傳言大家皆有耳聞,同時宋盟主也極力維持四盟及江湖的平衡,必然也有資格坐上盟主之位。雲香殿張汐雲張盟主容顏傾世卻也心懷蒼生,身為女子卻承擔起江湖重任,霍盟主走後挺身而出代管太平令而遭青江樓慘案,竭盡所能對抗江嶽絕香宮,以身試險,遭青龍首重創而險些丟掉性命,如此盟主自當有資格成為武林盟主!”
南博孝一次便推薦出四大盟主,令在場之人皆為震驚,震驚之餘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四位盟主皆位於江湖中最得人心者之列,若要選中倒也無可厚非。
四位盟主皆未料到南博孝會如此推薦,但依規矩,被舉薦便不能反對,隻得走上盟主台,麵對在場所有江湖中的英雄豪傑。
“既然華某能走上這盟主台,又是江南王所舉薦,說明江湖朝廷還是看得起我,但若說起助朝廷對付外敵,那麽華某也必須舉薦一人!大漠萬孤城掌門,蕭歸雁蕭掌門!”華淵走上盟主台,不待其他人開口,便搶先道。
大漠萬孤城掌門蕭歸雁。
天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江湖十二名兵,蕭歸雁一人獨有兩件。
西北大漠,蕭歸雁率萬孤城弟子據一險而擋萬千夷狄,江湖中人無不稱讚感歎。而就是如此英雄豪傑,卻一直被朝廷死死盯住。因為他所鎮守的是朝廷西北門戶,若蕭歸雁倒戈,那麽夷狄穿過河西走廊就如入無人之境,拿下京城便是輕而易舉之事。
蕭歸雁未料華淵會舉薦自己,稍作遲疑後躍上盟主台。
“承蒙華盟主賞識,甚是慚愧!蕭某常年居於萬孤城,若非應邀參與這武林大會,必不會離開西北半步。萬孤城時代為中原王朝鎮守西北邊陲,蕭某絕無擔任武林盟主之念,更無號令江湖之才。但若萬孤城少了蕭某,恐怕難與夷狄抗衡,還請恕罪!”蕭歸雁鞠躬作揖,陳詞婉拒,話罷便又躍下盟主台,坐迴椅子。
武林盟主受薦者不得推辭本就是江湖規矩,但華淵推薦蕭歸雁之意並非真要其爭得武林盟主之位,而是借蕭歸雁之口陳述當今賀聖朝與萬孤城協助朝廷對抗外敵,以此告誡江湖中人切勿胡作非為,同時也借蕭歸雁之口替自己拒絕爭取武林盟主之位。
眾人皆知蕭歸雁之處境,對其拒絕之詞也無任何不悅,江湖之事本就與國泰民安息息相關,蕭歸雁鎮守西北,令其做武林盟主必然不能。
華淵借機道:“蕭掌門處境大家清楚,華某之處境想必大家也不會不清楚。一直以來,賀聖朝在北方邊境與外敵周旋作戰,保境安民。華某作為賀聖朝盟主,不論是否當選為新任武林盟主,皆須長期駐紮北方邊境,甚難顧及江湖中事,因而並不適合做這武林盟主,請諸位英雄豪傑諒解!”
一番言辭之後,華淵也同蕭歸雁一般躍下盟主台,返迴座位。
一時間連續兩人拒絕武林盟主推選,場麵尷尬許多,卻也都無可奈何。此二人皆是協助朝廷保家衛國的英雄豪傑,護國事大,自然不會將坐上武林盟主之位看得多重。
南博孝看在眼裏,心中竊喜。讓蕭歸雁與華淵接連打破推選武林盟主的規矩,便是讓朝廷派來的天涯劍及禦林衛高手看到江湖並非欲與朝廷作對,相反,江湖中人為協助朝廷而不惜破壞江湖規矩,也應讓朝廷人看到江湖人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