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耶律大石的魄力!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作者:東一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州城西北麵,一處深山中。
這一處深山蔓延很長,山中有溝壑,擱在寒冬時節,山中風大雪大,很難逗留。可現在正值夏季,在南方炎熱的時候,山中的氣候卻很涼爽。
恰是如此,耶律大石的士兵才能安穩的留在山中。
所有人吃著幹糧,倒也不著急。
耶律大石派出去的探子,全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經驗豐富。加上耶律大石禁止派出去的探子發生衝突,就算發現了宋軍探子,也遠遠的避開,始終沒有暴露行蹤。
耶律大石如今四十出頭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此人是遼國的宗室出身,通曉契丹文和漢文,更以宗室子弟的身份中進士,在文化上的造詣相當高。
遼國衰敗,被金國攻破,天祚帝逃跑後,他擁立了耶律淳當皇帝,徹底掌握軍權。
耶律淳當皇帝期間,宋軍趁機猛攻。
耶律大石卻是鎮定自若的排兵布陣,兩次大敗宋軍,取得了對宋作戰的勝利。
這個人雖然贏了,卻不是驕狂的人,反而告訴大宋願意休戰。
大宋要戰,他奉陪到底。
大宋願意休戰,他樂見其成。
雖說耶律大石穩定了南方,擋住了宋軍,可是金人繼續南下,耶律大石的兵力少,麵對金人的鐵浮屠,難以抵擋,最終帶著軍隊逃走,又迴到了天祚帝的身邊。
天祚帝卻不相信耶律大石,更申斥耶律大石擅自擁立皇帝,處處猜疑。
不僅如此,天祚帝一意孤行要和金人決戰,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後,發現無法抵擋,就主動請纓去了西北麵,最終自立為王,跟著又建國稱帝,建立了西遼。
曆史上,耶律大石趁著金國和大宋交戰的機會,一路西征,打下了大片的疆土,擊敗了塞爾柱帝國和中亞各國聯軍,疆域達到了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稱霸中亞。
如今的耶律大石,卻沒有這樣的實力。
一方麵,他立足西北的時間短,底蘊還不夠。
另一方麵,金國和大宋沒有出現長久的糾纏廝殺,反而是大宋奮起廝殺,在短短時間就滅了金國,吞並了大理,以及劍指西夏國。
留給耶律大石的時間太短了。
無奈下,耶律大石才帶著人禦駕親征,親自來到西夏參戰。
耶律大石很瞧不起李乾順。
他在北麵的時候,一直聽說西夏李乾順是個人物,整頓西夏的軍務,穩定西夏的局勢,在遼國、金國和宋國之間遊刃有餘。
如今,卻是李乾順惶惶不安。
尤其是李乾順靠著幾十年勵精圖治的底蘊,都無法抗衡大宋。
太廢物了。
耶律大石此刻正在研究附近的地形地貌,看著通往洪州城的道路。
從他所藏匿的位置,一路到洪州城,需要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隻要李乾順消耗了趙桓的兵力,或者讓趙桓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攻城中,耶律大石就可以出兵了。
實際上,耶律大石曾想過,趁著大宋攻打西夏,自己也攻打西夏的邊境,趁機咬下幾塊肉來。
問題是落井下石滅了西夏,趙桓一定會攻打他建立的遼國。
幫助李乾順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隻能這麽辦。
在耶律大石研究的時候,一陣腳步聲傳來,卻是去傳遞消息的探子迴來了,稟報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耶律大石問道:“發生了什麽情況?”
探子稟報道:“迴稟陛下,洪州城破了。”
轟!!
耶律大石的腦中,仿佛有驚雷炸響,整個人都懵了。
李乾順率領五萬大軍進駐洪州城,隻要是李乾順能整頓兵馬,統合人心。別說是趙桓才幾萬的兵力,就算是十萬之眾攻打城池,也應該能守住的。
如今,直接崩潰了。
耶律大石大罵道:“李乾順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就算是五萬頭豬,也能擋住趙桓的大軍。現在竟然敗了,到底是怎麽落敗的?”
探子稟報道:“迴稟陛下,是知州洪晟,打開了城門迎接宋朝大軍入城。”
“廢物!”
耶律大石忍不住再一次嗬斥。
一個皇帝,連本地知州是否忠心都不清楚,輕易讓洪晟掌握了城池,還任由洪晟打開城門投降。
換做是他,四方城門的防守將領,都要換成他的人。
所有一切,都必須牢牢控製。
安排守門的人,一定是心腹中的心腹,必定是最忠心的人才行。
耶律大石氣得很不舒服,好半晌後,問道:“李乾順兵敗,可曾逃出來?”
探子迴答道:“迴稟陛下,李乾順逃出來了。我們打探到的情報,約莫有一萬多人逃出來。目前,李乾順正在往興慶府去。”
耶律大石擺手道:“下去吧。”
探子轉身去繼續盯著。
耶律大石的目光一轉,落在了他的心腹蕭斡裏刺,問道:“你怎麽看?”
蕭斡裏刺是耶律大石的心腹,早在遼國的時候,蕭斡裏刺就一直跟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一路往西北來了,蕭斡裏刺也不曾背棄,始終跟隨。
蕭斡裏刺有勇有謀,是個善戰的大將。
在耶律大石稱帝後,蕭斡裏刺被任命為六院司大王。這個六院司大王,實際上就是遼國的南院大王。
作為耶律大石的心腹,蕭斡裏刺也有著足夠的謀略和眼光。
他略作思考,沉聲道:“陛下,從目前的情況判斷,臣認為要扶持李乾順已經很難了。”
“李乾順的大軍葬送,現如今擋不住宋軍。”
“繼續幫助李乾順,我們也會葬送其中。”
“臣認為,可以有兩個策略。”
“第一,趁著李乾順自顧不暇的時候,果斷撤離興慶府,去把毗鄰西夏國邊境的各地直接奪取,作為我們東麵的屏障。”
“第二,提前派人和大宋皇帝接觸,我們可以幫他剿滅西夏,前提是大宋的軍隊適可而止,不能一路往西域來。否則,我們就介入參戰。”
蕭斡裏刺正色道:“這就是臣的辦法。”
“不好辦。”
耶律大石搖了搖頭,正色道:“大宋皇帝滅金國,吞大理,攻西夏,誌在天下。這樣的人,必然信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必定要橫掃一切,不可能和我們洽談的。”
蕭斡裏刺正色道:“既如此,那就奪取西夏的疆土,趁機撕下一部分。”
耶律大石皺著眉頭。
現在攻打西夏,是最不明智的決定。
自古以來,三個國家的爭霸,隻能是老二和老三聯合,一起去對抗實力最強的老大。
一旦老二或者是老三,竟然聯合老大,來攻打另一個,最後就是全滅。
現在他建立的西遼和大宋聯合,要滅了西夏,就等於是自取滅亡。
問題是,不攻打李乾順,就會眼睜睜看著西夏的疆土,落入大宋的手中。
耶律大石背著手來迴踱步,眼中也露出了焦灼神色。
蕭斡裏刺明白耶律大石的遲疑,正色道:“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們不是不幫助李乾順,是他太廢物,是扶不起的阿鬥。如今,隻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不,不能這樣!”
耶律大石一咬牙,鄭重搖頭。
他正色道:“朕立身處世,全憑信義。之所以能立足西遼,從可敦城聚集十八部的兵力,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就是因為有信義。”
“現在,不講信義,反而落井下石,這還是不劃算的。”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算吞並了一部分西夏國的疆土,轉眼間就要被搶走,我們也要被大宋滅掉。”
“既如此,為什麽不放手一搏呢?”
“無處可退了,那就要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去拚搏一番。這不是為了李乾順,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耶律大石正色道:“斡裏刺,你明白嗎?”
蕭斡裏刺一向不懷疑耶律大石的決斷,因為很多次的戰事,都是靠著耶律大石的決斷逃出生天的。
沒有耶律大石的決斷,他早死了。
蕭斡裏刺正色道:“臣,謹遵陛下吩咐。”
耶律大石得了心腹的支持,心中也徹底想清楚了,正色道:“傳令下去,大軍立刻起程,我們往興慶府去。同時,安排探子去聯絡李乾順,朕要和他親自詳談。”
“遵命!”
蕭斡裏刺轉身就去安排。
耶律大石的探子出去了,大軍也隨之從山溝中出來,開始往興慶府的方向去。之前一直在山中,難以找尋。
如今耶律大石的大軍出來,很快被嶽飛派出來的探子發現了,消息一路傳迴去,迅速傳到了嶽飛的耳中。
嶽飛精神振奮,再一次來到了趙桓的中軍大帳,興致勃勃的說道:“陛下,好消息,有好消息了。”
這一處深山蔓延很長,山中有溝壑,擱在寒冬時節,山中風大雪大,很難逗留。可現在正值夏季,在南方炎熱的時候,山中的氣候卻很涼爽。
恰是如此,耶律大石的士兵才能安穩的留在山中。
所有人吃著幹糧,倒也不著急。
耶律大石派出去的探子,全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經驗豐富。加上耶律大石禁止派出去的探子發生衝突,就算發現了宋軍探子,也遠遠的避開,始終沒有暴露行蹤。
耶律大石如今四十出頭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此人是遼國的宗室出身,通曉契丹文和漢文,更以宗室子弟的身份中進士,在文化上的造詣相當高。
遼國衰敗,被金國攻破,天祚帝逃跑後,他擁立了耶律淳當皇帝,徹底掌握軍權。
耶律淳當皇帝期間,宋軍趁機猛攻。
耶律大石卻是鎮定自若的排兵布陣,兩次大敗宋軍,取得了對宋作戰的勝利。
這個人雖然贏了,卻不是驕狂的人,反而告訴大宋願意休戰。
大宋要戰,他奉陪到底。
大宋願意休戰,他樂見其成。
雖說耶律大石穩定了南方,擋住了宋軍,可是金人繼續南下,耶律大石的兵力少,麵對金人的鐵浮屠,難以抵擋,最終帶著軍隊逃走,又迴到了天祚帝的身邊。
天祚帝卻不相信耶律大石,更申斥耶律大石擅自擁立皇帝,處處猜疑。
不僅如此,天祚帝一意孤行要和金人決戰,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後,發現無法抵擋,就主動請纓去了西北麵,最終自立為王,跟著又建國稱帝,建立了西遼。
曆史上,耶律大石趁著金國和大宋交戰的機會,一路西征,打下了大片的疆土,擊敗了塞爾柱帝國和中亞各國聯軍,疆域達到了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稱霸中亞。
如今的耶律大石,卻沒有這樣的實力。
一方麵,他立足西北的時間短,底蘊還不夠。
另一方麵,金國和大宋沒有出現長久的糾纏廝殺,反而是大宋奮起廝殺,在短短時間就滅了金國,吞並了大理,以及劍指西夏國。
留給耶律大石的時間太短了。
無奈下,耶律大石才帶著人禦駕親征,親自來到西夏參戰。
耶律大石很瞧不起李乾順。
他在北麵的時候,一直聽說西夏李乾順是個人物,整頓西夏的軍務,穩定西夏的局勢,在遼國、金國和宋國之間遊刃有餘。
如今,卻是李乾順惶惶不安。
尤其是李乾順靠著幾十年勵精圖治的底蘊,都無法抗衡大宋。
太廢物了。
耶律大石此刻正在研究附近的地形地貌,看著通往洪州城的道路。
從他所藏匿的位置,一路到洪州城,需要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隻要李乾順消耗了趙桓的兵力,或者讓趙桓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攻城中,耶律大石就可以出兵了。
實際上,耶律大石曾想過,趁著大宋攻打西夏,自己也攻打西夏的邊境,趁機咬下幾塊肉來。
問題是落井下石滅了西夏,趙桓一定會攻打他建立的遼國。
幫助李乾順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隻能這麽辦。
在耶律大石研究的時候,一陣腳步聲傳來,卻是去傳遞消息的探子迴來了,稟報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耶律大石問道:“發生了什麽情況?”
探子稟報道:“迴稟陛下,洪州城破了。”
轟!!
耶律大石的腦中,仿佛有驚雷炸響,整個人都懵了。
李乾順率領五萬大軍進駐洪州城,隻要是李乾順能整頓兵馬,統合人心。別說是趙桓才幾萬的兵力,就算是十萬之眾攻打城池,也應該能守住的。
如今,直接崩潰了。
耶律大石大罵道:“李乾順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就算是五萬頭豬,也能擋住趙桓的大軍。現在竟然敗了,到底是怎麽落敗的?”
探子稟報道:“迴稟陛下,是知州洪晟,打開了城門迎接宋朝大軍入城。”
“廢物!”
耶律大石忍不住再一次嗬斥。
一個皇帝,連本地知州是否忠心都不清楚,輕易讓洪晟掌握了城池,還任由洪晟打開城門投降。
換做是他,四方城門的防守將領,都要換成他的人。
所有一切,都必須牢牢控製。
安排守門的人,一定是心腹中的心腹,必定是最忠心的人才行。
耶律大石氣得很不舒服,好半晌後,問道:“李乾順兵敗,可曾逃出來?”
探子迴答道:“迴稟陛下,李乾順逃出來了。我們打探到的情報,約莫有一萬多人逃出來。目前,李乾順正在往興慶府去。”
耶律大石擺手道:“下去吧。”
探子轉身去繼續盯著。
耶律大石的目光一轉,落在了他的心腹蕭斡裏刺,問道:“你怎麽看?”
蕭斡裏刺是耶律大石的心腹,早在遼國的時候,蕭斡裏刺就一直跟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一路往西北來了,蕭斡裏刺也不曾背棄,始終跟隨。
蕭斡裏刺有勇有謀,是個善戰的大將。
在耶律大石稱帝後,蕭斡裏刺被任命為六院司大王。這個六院司大王,實際上就是遼國的南院大王。
作為耶律大石的心腹,蕭斡裏刺也有著足夠的謀略和眼光。
他略作思考,沉聲道:“陛下,從目前的情況判斷,臣認為要扶持李乾順已經很難了。”
“李乾順的大軍葬送,現如今擋不住宋軍。”
“繼續幫助李乾順,我們也會葬送其中。”
“臣認為,可以有兩個策略。”
“第一,趁著李乾順自顧不暇的時候,果斷撤離興慶府,去把毗鄰西夏國邊境的各地直接奪取,作為我們東麵的屏障。”
“第二,提前派人和大宋皇帝接觸,我們可以幫他剿滅西夏,前提是大宋的軍隊適可而止,不能一路往西域來。否則,我們就介入參戰。”
蕭斡裏刺正色道:“這就是臣的辦法。”
“不好辦。”
耶律大石搖了搖頭,正色道:“大宋皇帝滅金國,吞大理,攻西夏,誌在天下。這樣的人,必然信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必定要橫掃一切,不可能和我們洽談的。”
蕭斡裏刺正色道:“既如此,那就奪取西夏的疆土,趁機撕下一部分。”
耶律大石皺著眉頭。
現在攻打西夏,是最不明智的決定。
自古以來,三個國家的爭霸,隻能是老二和老三聯合,一起去對抗實力最強的老大。
一旦老二或者是老三,竟然聯合老大,來攻打另一個,最後就是全滅。
現在他建立的西遼和大宋聯合,要滅了西夏,就等於是自取滅亡。
問題是,不攻打李乾順,就會眼睜睜看著西夏的疆土,落入大宋的手中。
耶律大石背著手來迴踱步,眼中也露出了焦灼神色。
蕭斡裏刺明白耶律大石的遲疑,正色道:“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們不是不幫助李乾順,是他太廢物,是扶不起的阿鬥。如今,隻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不,不能這樣!”
耶律大石一咬牙,鄭重搖頭。
他正色道:“朕立身處世,全憑信義。之所以能立足西遼,從可敦城聚集十八部的兵力,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就是因為有信義。”
“現在,不講信義,反而落井下石,這還是不劃算的。”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算吞並了一部分西夏國的疆土,轉眼間就要被搶走,我們也要被大宋滅掉。”
“既如此,為什麽不放手一搏呢?”
“無處可退了,那就要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去拚搏一番。這不是為了李乾順,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耶律大石正色道:“斡裏刺,你明白嗎?”
蕭斡裏刺一向不懷疑耶律大石的決斷,因為很多次的戰事,都是靠著耶律大石的決斷逃出生天的。
沒有耶律大石的決斷,他早死了。
蕭斡裏刺正色道:“臣,謹遵陛下吩咐。”
耶律大石得了心腹的支持,心中也徹底想清楚了,正色道:“傳令下去,大軍立刻起程,我們往興慶府去。同時,安排探子去聯絡李乾順,朕要和他親自詳談。”
“遵命!”
蕭斡裏刺轉身就去安排。
耶律大石的探子出去了,大軍也隨之從山溝中出來,開始往興慶府的方向去。之前一直在山中,難以找尋。
如今耶律大石的大軍出來,很快被嶽飛派出來的探子發現了,消息一路傳迴去,迅速傳到了嶽飛的耳中。
嶽飛精神振奮,再一次來到了趙桓的中軍大帳,興致勃勃的說道:“陛下,好消息,有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