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天氣,縱然是寒冬也不是太冷。雖說許多山上已經下雪,早已經大雪封山,可是生活在城池中的百姓,卻依舊忙碌著。


    這一年的新年,趙桓沒有迴東京城,而是選擇了留在大理。


    有趙桓坐鎮,楊時做事情愈發的大刀闊斧。


    減免賦稅、興修水利,同時施恩地方大族和部落,全力改變著大理的一切。尤其是楊時的諸多策略多項推進,又有軍隊保駕護航,大理整體上很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出征討伐華竹部、羅婺部的嶽飛也很快就迴來。


    實際上,嶽飛也就攻打了華竹部一個部落。


    大軍抵達,華竹部曾正麵攻打了一次,卻被嶽飛的萬歲軍單方麵的屠戮,殺了個片甲不留,無數的華竹部士兵逃走。


    嶽飛卻不罷休,帶著人追上去攻打華竹部的部落,更是大範圍采用了震天雷。


    一戰,讓華竹部灰飛煙滅。


    華竹部沒了,這些地方大族見到了朝廷的實力,全都嚇得膽戰心驚,都不敢再有任何的心思,全都動了起來。地方大族和其他部落出手,聯合絞殺了羅婺部、阿寧部和嵩盟部的人。


    一場動蕩,在最短的時間內平息。


    嶽飛迴了大理,在過年的時候,也和趙桓、楊時等人一起過年。


    年關過去,過了十五後,天氣倒是不像之前那樣冷颼颼的,時不時下雨。


    趙桓也要準備起程了。


    這一日,傍晚時分。


    趙桓吩咐了隨行的人,一旦趙諶迴住處,就立刻來通報。


    事情安排了下去,沒過多久,趙諶如同往常一樣的時間迴來了。這段時間,趙諶一直跟著楊時做事,一早就去,傍晚就迴來了,每天都是這個時間。


    趙諶得知父皇喊自己,一路來到了書房,看到父皇肅然的神情,心頭咯噔一下。


    新年過去,自己又長大了一歲。


    如今,恐怕父皇真要離開了。


    父皇在國內,一直有無數的政務要處理,有千頭萬緒要忙碌,卻因為要培養自己,專門帶著自己來大理,讓他跟著楊時學習。


    大宋天地廣闊,哪裏都可以曆練,為什麽要跟著楊時呢?


    因為老師是真正的大儒。


    會因材施教。


    唯有跟著老師,他才能學到很多,而且他也的確學到了很多。現在的他,懂了很多很多,甚至平常時候還自己練武強身健體。


    他很享受這樣忙碌的生活。


    更感恩父親。


    他跟著老師也讀史書,縱觀大宋朝曆朝曆代,就沒有如同父皇這樣,對他如此培養,以及如此照顧的。


    放眼曆朝曆代,能找出的人也少之又少。


    他很感激父皇。


    趙諶深吸了口氣,穩定了自己的情緒,開口道:“父皇找我,是要離開大理了嗎?”


    趙桓眼中露出讚許神色,笑道:“是該離開了。你如今也習慣了大理的一切,適應了跟在楊公身邊的生活,那就好好在這邊曆練。”


    趙諶想說舍不得父皇,可是到了嘴邊的話,卻又咽了迴去,因為他想到父皇的期望,擲地有聲道:“兒臣一定會在大理闖出個名堂,不辜負父皇的厚望。”


    “哈哈哈……”


    趙桓朗聲大笑起來。


    笑聲,很是開懷。


    笑聲,更是讚許。


    這才是他的兒子,必須有這樣的誌氣。如果趙諶婆婆媽媽的說舍不得,一副惺惺作態的樣子,還假惺惺的不願意,趙桓反而不滿意。


    他們是父子!


    父子之間,沒有什麽是不能說的,而且就應該敞開了說。


    趙桓笑罷後,正色道:“你今年十三歲,虛歲十四歲了。這個年紀,一般的男子都有成親的,所以你不是小孩子了。”


    “你生在皇家,注定是要扛起責任的。”


    “朕給你在大理的時間不會太多,給楊時的時間也不可能太多。”


    “三年!”


    “朕給你們三年的時間治理。”


    “朕也知道治理地方不容易,三年能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能把地方雜亂的政務理順,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你們也不可能一直在這裏。”


    “三年後你做出了成績,能夠獨當一麵了,朕就讓你迴朝監國,開始協助朕處理政務。隻要是你在五年內,能讓朝廷中所有的政事堂宰相滿意,朕就會徹底放權禪位,由你來當皇帝。”


    撲通!


    趙諶是嚇得撲通跪在地上了。


    禪位!


    這可不興亂說的。


    這也不是能胡亂揣測的。


    他也是跟著老師讀史書,知道史書記載的皇帝和太子反目的累累血跡,這樣的情況太多太多了。


    趙諶連忙道:“兒臣不敢!”


    趙桓看著跪在地上,甚至臉色都有些蒼白的趙諶,卻是輕輕笑了笑,開口道:“你是朕的太子,注定是要繼承大宋皇帝的。”


    “早一點是繼承,晚一點也是繼承,為什麽不早一點呢?”


    “不要覺得皇帝這個位置,有什麽好神聖的。”


    “皇帝這個位置,的確是一言九鼎,是真正的至尊,你可以唿風喚雨,可以恣意妄為。可是恣意妄為的前車之鑒,你忘記了嗎?”


    “你祖父在的時候,天下是什麽樣子,朝廷是何等的烏煙瘴氣?天下有多少的流民?”


    一句話,把趙諶拉迴了現實。


    祖父執政的時候,他雖然八九歲,可那時候的他已經很懂事兒了,知道天下紛亂的情況,更知道自己父皇的處境如何艱難。


    這就是放縱的代價。


    雖然皇帝爽了,可是天下烽煙四起,外族蠻夷肆虐,人不是人,日子太苦了。


    終究,實際上是不爽。


    趙諶一直跟著楊時學習,更是個聰明的孩子,一瞬間也明白了皇帝可以恣意妄為,代價卻很明顯。


    趙桓看著若有所思的趙諶,眼神更是欣賞。


    能自己思考,這就好。


    趙桓吩咐道:“起來吧!”


    趙諶行了一禮,才恭恭敬敬的起身。


    趙桓今天是專門和趙諶交談的,耐著心思繼續道:“皇帝是天下萬民的君父,隻要你當了皇帝,就肩負著萬民的生死。”


    “百姓的日子好過,朝廷收取賦稅容易,朝廷財政輕鬆,就不需要攤牌苛捐雜稅。”


    “換言之,朝廷也就好了。”


    “朝廷好了,實際上也就不會隨意攤牌賦稅,不會增加苛捐雜稅,百姓的日子也就過得去,這就是一個正循環。”


    趙諶點了點頭道:“父皇的話,兒臣懂了一些。就像是皇祖父,他執政的時候驕奢淫逸,為了貪欲擺弄奇花異石,導致朝廷錢財匱乏,財政少。”


    “沒錢了,皇祖父要錢,就需要為他搞錢的奸臣。隻要誰能斂財,他就重用誰。”


    “所以,皇祖父一直用蔡京。”


    “這些人不斷的攤派賦稅,一茬一茬的收取賦稅,導致百姓的生活艱難。最後,百姓就揭竿而起了。”


    “百姓揭竿而起,地方更亂了,朝廷更沒有錢,又無法鎮壓叛亂,也就導致朝廷越來越亂了。”


    趙諶越說越是清醒,問道:“父皇,是這樣嗎?”


    趙桓笑道:“吾家太子,長大了!”


    一句誇獎的話,趙諶臉上有歡喜,卻是謙遜道:“父皇過獎了。”


    趙桓繼續道:“所以言歸正傳,當皇帝不是享樂,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要致力於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皇帝看似是三宮六院,看似是有無窮的好處,可以一言九鼎。實際上,這些都是一個失敗者的看法。”


    “真正的好皇帝,注定是辛苦的。”


    “因為背負的太多。”


    “這也是皇帝必須有的責任,就像是普通百姓繳納賦稅,官員治理地方,武將開疆拓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


    “一旦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就會在墮落中變壞,在變壞中變態。”


    “朕一直毫不諱言你祖父的問題,他就是如此。”


    趙桓沉聲道:“所以你未來要繼承皇帝的位置,那就必須繼承這些責任,明白嗎?”


    “明白!”


    趙諶再一次點了點頭。


    這一刻,他對皇位似乎看得很透徹了。


    原來是這樣的。


    隻是,他心中卻湧動著無盡的豪情,他一定可以做一個讓父皇滿意的皇帝。


    一定會的。


    趙桓看著頗有些緊張的兒子,卻是笑著道:“坐下吧,這裏沒有君臣,隻有父子。我是你爹,你是我兒子,沒必要這麽拘謹。”


    “是!”


    趙諶點了點頭。


    隻是他坐下後,卻沒有什麽變化,依舊是正襟危坐著。


    趙桓也沒有去改變什麽,因為過多的改變反而不好,不如讓趙諶自己去找未來的路。


    他隻是說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說一些未來可能遇到的情況。


    趙諶記下了,現在沒覺得有什麽,可是當趙諶某一天遇到了事情,想起了趙桓的話,他就會知道事情是怎麽樣的。


    到了什麽階段,才會有什麽感悟。


    不是說你小小年紀,就真的能悟透了。


    趙桓沉聲道:“你現在是楊公的弟子,可是楊公這一派係,自然有他的堅持方向,你是否也認可這個方向呢?或者說也該堅持這個方向。”


    趙諶愣了下,迴答道:“父皇,兒臣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老師也沒說過。”


    趙桓笑道:“那好,朕今天就說一說。”


    趙諶說道:“兒臣洗耳恭聽。”


    趙桓笑著道:“也不過朕的一家之言罷了,你記下了,未來自己再慢慢的佐證。有正確的,你就堅持。有不合適的,你就剔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畢竟每個人的路不一樣,方向也不一樣。”


    “在朕看來,皇帝從來不應該有什麽儒家派係學說的理念,因為各家派係學說是讀書人才區分的事情,是讀書人咬文嚼字的結果。”


    “你是皇帝,秉承的隻有一個基本點,那就是保境安民,天下太平。誰讓你能治理好天下,就是誰來。”


    “漢宣帝曾說,我漢家自古霸、王道雜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有的外務、學說派係,或者是文武,都不過是你治理天下的工具而已,簡而言之是一個器物。”


    趙桓沉聲道:“你要善假於器,而不是被器物掌握。”


    趙諶更是若有所思了。


    這番話他似懂非懂了,不過他對於漢家天下治國的策略,也是非常讚同的。因為漢宣帝的這一個例子,老師曾經專門提及,說漢宣帝說得很好。


    隻不過,這一套不能說出來。


    君王治國,重在王道。


    可是,也不能單純的行王道,還是要有霸道震懾,就仿佛是那佛門寺廟中的護法天王。


    趙桓看著兒子似有所悟的樣子,眼中也露出了笑容,沒有急著去催促,任由兒子靜靜的消化吸收。


    許久後,趙諶長出了一口氣,正色道:“父皇的提點,兒臣記下了。”


    “好!”


    趙桓點了點頭。


    他沒有再說正事兒了,說著在大理的一些趣事,以及讓趙諶的注意事項。尤其是涉及到吃大理山中的野菌,一定要萬分小心,千萬不能隨意亂吃,否則容易上山躺板板。


    父子說了許久,趙桓和趙諶一起吃了晚飯,趙桓才讓趙諶下去了。


    一宿過去。


    第二天上午。


    趙桓已經通知了楊時、嶽飛,自己要起程離開了。


    楊時和嶽飛帶著人一大早就來了,楊時一臉的不舍,卻沒有再說什麽,拱手道:“請官家放心,老臣一定會治理好雲南,不會讓雲南孤立在外麵的。”


    雲南這個名稱,由趙桓取名,現在楊時已經開始貫徹。


    上下的公文通報,日常的交談中,楊時都在潛移默化的加強,因為這是大宋在大理國的印記。


    趙桓微笑道:“楊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朕在東京,等著楊卿歸來。隻是楊卿的年紀不小了,一定要注意身體。”


    楊時道:“老臣謹記。”


    趙桓點了點頭,目光一轉落在了嶽飛的身上,問道:“鵬舉,軍隊安排好了嗎?”


    “已經交接好了!”


    嶽飛點了點頭,迴答道:“臣留下了一部分萬歲軍,再招募了一些常備兵,現在的軍隊鎮守足夠了。其他的大軍,隨臣一起跟著官家返迴。”


    趙桓笑道:“那就走吧,帶上孟善、沙羽等大理各部落的人,我們返迴大宋。”


    “遵命!”


    嶽飛抱拳應下,迅速安排人去通知大理各部落的人準備趕路。


    一切安排完,趙桓也沒有再婆婆媽媽多說,更沒有和兒子多說,帶著所有人就起程返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